小学数学_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_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_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_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_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乘法结合律、交换律(信息窗2)教学设计学习内容: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26页。学习目标:1、结合已有的知识和具体情境,运用猜想、举例、验证的方法探索并掌握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并能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单计算,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学习难点: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算。学习过程:环节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我们学校从苗木基地购买树苗和花苗后,还要购进花土和化肥,这是购买记录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生读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一共购

2、进多少千克花土?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肥?情境导入,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记录单花土花肥20袋每袋25包每包2千克10袋每袋8包每包5千克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1、解决问题。师:列综合算式,并且要说说你是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师:你的算式的意思是先要求出什么?师:其他同学同意吗?还用具他方法吗?师:同意吗?看来啊,思路虽然/、同,都可以解决一共有多少花土。一种方法是,另一种方法是先求。同学们掌握了吗?2、解决问题。师:来考考大家,我们来解决第个问题,口答综合算式,并且要说说你生1:(2X25)X20=o生1:先求每袋花土有多少千克?再求20袋花土有多少千克。生2:2X(25X20)

3、=,先求一共用多少包花土,再求一共有多少千克花土。生3:(5X8)X10=,我先求每袋花肥多少千克,再算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是先求什么,后求什么?3、组内交流、归纳方法。师:同学们,老师刚才写的四个算式都是三个数连乘,你能不能帮老师把这四个算式分分类?同桌两人讨论一下。师: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算式是有着共同的特点的,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猜想一下这里面隐藏的规律吗?先在小组里面说一说你的想法。师:那也就是说这个规律现在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猜想,要想知道这个猜想是否成立,我们还要进一步的怎么样?师:其实啊,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师:同学们,你能用字母abc来表示乘法结合律。师:刚才同学们就像

4、数学家一样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得出了结论,并且还用字母表示了乘法结合律,给自己掌声鼓励好吗?师:同学们,你们来想一想,乘法运算中还用具他规律吗?师:你能具体说说吗?你是怎么想到的?(从加法迁移过来的)10袋花肥有多少千克。生4:5X(8X10)=,我先求一共有多少包花肥,再算这些花肥一共有多少千克。生答:分为两类:一类是先前两个数相乘,一类是后两个数相乘。全班交流: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冉乘第一个数,积小艾。生:好。生: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二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省-个数,积不变。生:(ab)c=a(bc)生:乘法交换律。如果用字母

5、表示乘法交换律,你怎样表小?师:为了验证这个规律是不是正确,我们还是要举例验证。老师纠正结论。同桌两人各举一个例子并交流,然后把结论补充完整。三、巩固应用。课件出示课本上“自主练习”的习题。师: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师提问生计算的结果。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互相订正。自主完成巩固本节知识点。四、回顾整理师: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还想对同学说什么?1 .学生自己谈收获。2 .自评。3 .互评。了解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四年级下册的小学生,从知识的起点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并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迁移

6、能力和逻辑思维,这些都是学生同化新知的知识与经验基础,对知识的学习起着正迁移的作用。同时,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并对数学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对简便运算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教师利用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当中。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效果分析本课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验证、交流等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激发探究欲望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从而发展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将问题的解决

7、权交给学生,完全由学生自主解决,小组在交流思路的过程中思维产生碰撞,教师在旁引导,加之学生在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想到乘法可能也有交换律。因此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猜想、举例、验证中探索发现。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材分析本课的地位和作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是学生在乘法学习中的重要部分。教材在之前便安排学生学习了乘法,也在本学期前面的学习中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些知识都为本课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学好本课也为接下来学习简便计算和小数的运算定律铺平了道路。本课的教材内容本课教材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知

8、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植树这一情景作为引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在探索乘法结合律的过程中感知简便运算。同时,要求学生利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建立数学模型,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加深了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比较,将新旧知识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评测练习1、我会填。(1) axb=x(2) (axb)xc=ax(x)(3) 5X=46x(4) 45X5X4=45X(X)(5) 125X32X25=(125X)X(

9、X)(6) 400X义8=400X(15X8)3、简算33X15X225X7X4X32550825125163、有8个书架,每个书架都有7层,每层可放125本书,这些书架一共可放多少本书?2)课后反思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用字乘法结合律、交换律(信息窗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难点是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上完这节课,我对这节课值得反思的东西还是挺多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我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整个课堂气氛比较好,师生交

10、流和谐融洽。首先我在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通过观察情景窗的形式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会学习的方式的多样化,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学生的发现规律加以整理归纳得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引出乘法结合律。最后练习在运用和巩固已学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深化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求精神。最后由学生归纳小结本课所学知识,便于知识的主动建构。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学生的亲历性,尽量

11、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课堂上给学生以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足的是:在推导规律的过程中,导课比较快,应该在课前出几个口算题,如:25X4125X&50X2等等。在归纳乘法结合律的内容时,主观上是时间紧张,可课后想想,实际上是引导不到位,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结果,有个别学生对乘法结合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课标分析本课是青岛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乘法结合律这一内容与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认识乘法结合律放在学生自主探索中,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逐步发现乘法计算中的特殊现象。这样安排不仅是让学生能发现乘法运算定律,懂得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更简便;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通过对乘法结合律探索基本步骤的体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探索活动打下基础。根据教学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