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方案合集7篇_第1页
高一物理教学方案合集7篇_第2页
高一物理教学方案合集7篇_第3页
高一物理教学方案合集7篇_第4页
高一物理教学方案合集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物理教学方案合集7篇高一物理教学方案 篇1 物理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从物理科学的形成和进展来看,物理试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试验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育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为了提高同学科学素养,培育同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试验教学,现做方案如下: 一、试验目的 1使同学有“亲身经受和体验“,同时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物理试验能引导同学的物理教学熟悉;为同学供应物理事实性学问;也能为同学检验、巩固物理学问和理论,验证物理假说供应事实性学问。 3把握科学的试验方法;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和试验力量;培育同学的创

2、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4培育同学严厉仔细的科学看法,一切从客观实际动身;引导同学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熟悉和分析物理事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培育同学关爱.、关爱自然、与人合作的情感,在试验过程中经受胜利与失败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试验还可以对同学进行平安训练等等。 二、试验重点: 本学期试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试验、分组试验。 分组试验有: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的速度,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改变的规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三、试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尽量将同学能自己动手做的试验放手给同学。 3让同学充分利用家中的材料做一些有用型试验。 四、试验

3、措施: 1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2仔细组织,细心辅导。 3主动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爱好小组开展试验活动。 高一物理教学方案 篇2 课次专题教学模块 一、运动的描述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 1质点;2时刻和时间间隔;3参考系;4路程和位移;5矢量和标量;6速度;7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8速率;9速度转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0位移-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规律;2、平均速度规律;3、位移一时间规律;4、速度一位移关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恒定值、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4、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等分运动时间、等分位移;3、自由落体运动 四、 三种力及相互作用 1、力和重力2、弹力3、摩擦力 五、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合成步骤;2、三角形定则;3、合力与分力的关系;4、合成法求力 六、动态平衡(极值三角形与相像三角形) 1、动态平衡问题:极值三角形可以解决动态平衡中力的大小改变和极值问题。相像三角形找到一个空间三角形始终与力的三角形相像,利用空间边长与对应力的比值相等的性质来求力的大小或改变。 2、力的分解:力的分解的特点、按力的效果分解力F的一般步骤 3、合成法与分解法在平衡中的应用 七、正交分解法 把

5、握正交分解法及其应用步骤 八、期中考试点睛 对重点学问进行梳理,构建学问网络,查漏补缺、拓展提高,为同学期中考试供应关心。 九、牛顿运动定律一 牛顿第肯定律:1、内容;2、正确理解牛顿第肯定律的物理意义;3、惯性 牛顿其次定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十、牛顿运动定律二 1、应用牛顿其次定律解题的步骤:确定讨论对象;受力分析(肯定要画受力图);正交分解;列方程:平衡的方向列平衡方程;不平衡的方向列牛顿其次定律方程。 2、瞬时性 3、矢量性 十一、 牛顿运动定律三 1、瞬时性的实际运用;2、瞬时加速度的计算 十二、牛顿运动定律四 1、连接体问题;2、超重与失重 十三、 牛顿运动定律五 临界状态:1、相

6、对滑动的临界状态2、分别的临界状态 十四、 动力学综合(一) 专题训练动力学综合问题 十五、动力学综合(二) 专题训练复杂过程的动力学综合问题 十六、综合复习+期末测试 梳理巩固所学内容,夯实基础,查漏补缺,拓展提高,冲刺期末。 高一物理教学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力量目标: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加速度的引入; 猎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力量图表、v-t图、及思索与争论; 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是高中一班级物理课中比较难

7、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还抽象。对加速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及物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同学对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挺直的关系,速度改变大,加速度不肯定大的理解有肯定的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 三、几点想法 1关于概念的建立过程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过程时,基于加速度太抽象,让同学首先感受。让他们感受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其次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改变,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改变有快有慢。从而自然地引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改变快慢的必要性。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供应现有数据给同学,还是同学自己做试验获得?我兼顾了两者。本节课的关键是对加速度的理解

8、,开头不宜通过试验来自己猎取数据,否则会喧宾夺主。在供应数据时考虑到同学对数据的可信度,供应了身边的同学感觉到的百米起跑和电动车起步,去消了同学的对数据的质疑。而在最终又通过纸带让同学自己来猎取和处理数据,以期他们对加速度有更深化的理解。 2问题的设置 思索与争论 1:主要是引导同学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关于表格我没有自己填入,是想引导同学养成对多数据的对比和处理列表和做图的习惯。在练习3中让同学自己列表和填表,进一步渗透这种思想。 练习1:主要是加深同学对加速度的理解,以区分加速度与速度和速度改变量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思索与争论2:引导同学体会图象在反映加速度的优点,加深对v-t图

9、象的理解,如何从图象中猎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教材和高考对这一点有很好的体现。 练习2:由思索与争论2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使同学对加速度有感性的熟悉,同时对加速度的矢量性做一个强调。第一问的设置示意同学不要把物理学成物理。物理中图象的信息量要远大于物理中图象的信息量。 练习3在以上表述过。 3临时淡化三个问题 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由什么来打算待引出牛顿其次定律再讨论;其次,平均加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第三,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改变的快慢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肯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方案,盼望大家喜爱。 高一物理教学方

10、案 篇4 学问目标 1、能够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一个已知力的分力; 2、会用三角形法则求解; 力量目标 1、娴熟把握物体的受力分析; 2、能够依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情感目标 培育分析观看力量,物理思维力量和科学的讨论看法.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 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依据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将一个已知力进行分解,所以平行四边行定则依旧是本节的重点,而三角形法则是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得到的,娴熟应用矢量的运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建议 一、关于的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 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求一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在对已知力进行分解时对两个分力的方向

11、的确定,是依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的.在前一节力的合成学习的基础上,同学对于运算规律的把握会比较快速,而难在是对于如何依据力的效果去分解力,课本上列举两种状况进行分析,一个是水平面上物体受到斜向拉,一个是斜面上物体所收到的重,具有典型范例作用,老师在讲解时留意从以下方面具体分析: 1、对合力特征的描述,如例题1中的几个关键性描述语句:水平面、斜向上方、拉力 ,与水平方向成 角,关于重力以及地面对物体的弹力、摩擦力可以临时不必争论,以免分散同学的留意力. 2、合力产生的分力效果,可以让同学从日常现象入手(如下图所示).由于物体的重力,产生了两个力的效果,一是橡皮筋被拉伸,一是木杆压靠在墙面上,老师可

12、以让同学利用铅笔、橡皮筋,用手代替墙面体会一下铅笔重力的两个分效果. 3、分力大小计算书写规范.在计算时可以提前向同学讲解并描述一些正弦和余弦的学问. 二、关于力的正交分解的教法建议: 力的正交分解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求解合力的方法,它事实上是利用了的原理把力都分解到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然后就变成了在同始终线上的力的合成的问题了.使计算变得简洁.由于同学在学校阶段未接触到有关映射的概念,所以老师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首先从直角分解入手,尤其在分析斜面上静止物体的受力平衡问题时,粗略介绍正交分解的概念就可以了. 教学设计方案 一、引入: 1、问题1: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什么定则?

13、 2、问题2:力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老师总结:假如几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的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反之,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 引出课程内容. 二、授课过程 1、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老师讲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过程,所以平行四边形法则同样适用于.假如没有其它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很多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如图).这就是说一个已知的力可以分解成很多对不同的共点力,而不像力的合成那样,一对已知力的合成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一个力毕竟该怎样分解呢?(停顿)尽管没有确定的结果,但在

14、解决详细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下面我们便来分析两个实例. 2、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 例题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上的拉力 的作用,该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这个力产生两个效果:水平向前拉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提物体,因此力 可以分解为沿水平方向的分力 、和沿着竖直方向的分力 ,力 和力 的大小为: 例题2: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常把它所受的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重量 和垂直于斜面的重量 (如图), 使物体下滑(故有时称为“下滑力”), 使物体压紧斜面. 3、练习(同学试验): (1)同学试验1:观看图示,分析F力的作用效果,同学可以利用手边的工具(橡皮筋、铅笔、细绳、橡

15、皮、三角板)按图组装仪器、分组争论力产生的效果,并作出 力(细绳对铅笔的拉力)的分解示意图. 试验过程:将橡皮筋套在中指上,将铅笔与橡皮筋连接,铅笔尖端卡在手心处,体会一下铅笔的重力产生的效果,在铅笔上挂接上橡皮,思索拉力 产生的效果? 老师总结并分析:图中重物拉铅笔的力 常被分解成 和 , 压缩铅笔, 拉伸橡皮筋. (2)同学试验2,观看图示,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用橡皮筋和铅笔重复试验,对比结论是否正确. 老师总结并分析:图中重物拉铅笔的力 分解成 和 , 压缩铅笔, 拉伸橡皮筋. 尽管没有确定的结果,但在解决详细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 4、课堂小结: 探究活动 题目 关

16、于“杆的受力分解”与“绳的受力分解”讨论 由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劳动、学习的工具一般以杆和绳子为主,其他的工具也可以依照其进行分析,讨论“杆的受力分解”与“绳的受力分解”具有实践意义。有关内容可以参见备课资料中的“扩展资料”。让同学观看四周的力学工具,对比杆与绳子,分析说明各个物体的受力特点,与其有关的题目可以参见如下: 1、晾晒衣服的绳子,为什么晾衣绳不易过紧? 2、为什么软纸经过折叠后,抗压性能提高?对比拱桥的设计,有什么感想? 高一物理教学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教科局和学校的指导思想为中心,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以教材分析为重点, 参照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坚持老师为主导

17、、同学为主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同学物理学习的力量,进而提高学习成果。 二、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总共四章书23节内容,课本图文并茂较形象,主修运动学,并渗透丰富的科学讨论方法。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同学已经具备肯定的分析、综合和数学运算力量,积累了肯定的生活阅历,但是抽象思维力量还有待逐步培育与提高。 四、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是物理课程重要的目标之一。教学中要做到有精准的目标、合理的课堂结构、得当的教学方法、准时的反馈,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对不同同学宜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提高同学的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增加学习的信念。 2、学习物理课程要形成的五种力量中,核心是科学思维力量

18、。练习课中要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在置疑诱导上下功夫,在培育同学思维品质上做文章,突出物理问题的状态和过程分析,提高同学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3、充分发挥物理课程的训练功能,关注同学个性进展,在课堂教学、试验探究、学科活动中留意保持同学学习科学的爱好,养成实事求是、大胆想象的科学看法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以及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详细措施与方法 1、重视物理讨论方法、科学观点的渗透。以学科学问为载体,多层次、多方位、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模型、整体与隔离、临界、分解与合成、假设、图象等方法以及等效、守恒、统计等观点的渗透,让同学体验与品尝,但不能把方法作为学问来传

19、授,以免降低其层次。 、提倡课堂进入试验室,适当进行设计性试验和课外小制作,努力增加同学视、听、动手操作和制作的机会。加强各种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同学建立清楚的物理模型,擅长运用物理模型来思维和分析。 3、留意与现代科技、生产实践、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选用与现代科技、生产实践、生活实际有紧密联系的习题与专题课等形式,使同学了解现代技术与物理学的联系,让同学体会到学习物理学问的真正意义。 高一物理教学方案 篇6 【学问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20、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分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分。 【力量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讨论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育迁移类推力量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同学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公平的情感沟通,培育同学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同学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争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

21、及区分。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分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纳物理学中的重要讨论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讨论未知运动,用简洁运动来讨论复杂运动的一种讨论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老师通过举例,让同学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老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10 10

22、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 500 30 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 500 10 2500 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状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状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 4.单位:国际单位:m/s(或

23、ms-1)。 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 5.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假如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 答: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怀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

24、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2)说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事实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讨论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讨论未知运动,用简洁运动讨论复杂运动的一种讨论方法。 问题8: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10m/s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否

25、是说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内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肯定是10m/s? C.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需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总体快慢,这就是“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根本区分。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必需依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解。 2.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 (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

26、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 (3)对瞬时速度的理解:瞬时速度是在运动时间时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时的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若是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是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与轨迹在该点的延长方向全都) 三、速率 1.瞬时速率 1)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瞬时速率的测量:技术上通常用速度计来测量瞬时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

27、其实我们学校所学的速度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义: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2)速率是标量。 3)留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方案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盼望对你有所关心。 高一物理教学方案 篇7 依据训练部颁布的一般高中课程方案(试验)、一般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试验)的要求,改进老师的训练观念和教学行为,改进同学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减轻同学的学习负担,把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关注物理学科与科技、.的亲密联系和相互影响,促进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对高一同学来讲,物

28、理课程无论从学问内容还是从讨论方法方面相对于学校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肯定的难度。同学要经过一个从学校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老师要耐烦地关心同学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主动培育和爱护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和主动性,加强物理试验教学,培育同学观看与试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留意联系实际,以同学熟识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同学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 一、指导思想 对于教学活动的支配,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应以同学为本,以提高同学的科学素养,促进每一位同学的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以老师本人以及本班同学的实际状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基础。在“学问与技能”维度,要依据学问的内在规律联

29、系有度又有序地支配教学活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经受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试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讨论物理间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间题,让同学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论、沟通、合作,逐步形成肯定的自主学习力量。在“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维度,要留意进展同学对科学的奇怪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清,鼓舞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育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二、做好做足的几项工作 1、能努力促进每一位同学的进展。 促进每一位同学的进展是新课程的灵魂。老师不但要依据不同

30、同学的志趣和专长,指导同学选择合适的选修模块,而且要依据不同同学的基础和认知力量,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纳敏捷多样的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和分类推动。既要利用新课程选择性的特点为优秀同学的自主学习供应条件,又要关注学习不抱负的同学的困难及其成因,实行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同学学习物理的信念。 2、让同学充分经受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讨论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能方案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肯定的自主学习力量。 3、让同学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索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讨论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

31、际问题 4、培育同学的质疑力量,信息收集和处理力量,分析、解决问题力量。 5、培育同学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沟通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敢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要着力改善同学的学习方式,让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提升主动、独立的学习力量,在合作学习中养成协作、共享的团队精神,在探究学习中加深对科学讨论过程与方法的熟悉,提高探究未知世界的力量。要处理好同学自主与老师主导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与同学独立思索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究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关系,使不同的学习方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防止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学习方式的形式化、表面化、极端化倾向。 6、转变教学行为,实现老师角色的转变。 采纳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物理新课程蕴含着很多新的训练理念,对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应当是老师教学行为不断优化的过程,是老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进展的过程。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老师应当从传统的只重视学问传授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提倡尽可能的采纳科学探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纳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 努力转变老师的角色。老师应当从传统的只重视学问传授者的角色中走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