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_第1页
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_第2页
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_第3页
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_第4页
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第一,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建议。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间、学生间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学科特有的活动有哪些呢?我想主要有: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验证、推理、交流、反思等等。开展数学活动的前提是要满足学生的情感、动机需求,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安全感、趣味性、自信心、归属感、自由与权力。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展开积极的思维过程,体验数学知识。所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际上是从上课一直考到下课:一上课教师揭示学习目标,指导自学,让学生明确看书的内容、方法、要求,知道几分钟之后要如何检测效果,这样学生立即紧张起来,

2、他们读书、看书就等于考前准备,或者好像看试卷那样紧张;几分钟后教师让学生有的到黑板上书写,有的在座位上练习,这是第一场考试;练习完了,老师把大家做错了的地方集中到黑板上,让会的同学更正,这是第二场考试;以后大家讨论弄懂为什么,这是第三场考试。老师对检测作出评价后,利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当堂完成作业,这也是考试,作业本就是试卷。这样从上课至下课,学生都像考试那样独立地、紧张地思维。 第二,对数学教材处理的建议:1、一要尊重教材,但是不能“唯教材”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情况,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教材,用好教材,因为对于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教师不

3、应该把教材变成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模仿对象。因此,切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作圣经来念,不能“唯教材”。二要钻研教材,用好教材中的每一个素材。教材就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的一个问题、给你一个情境、一条思路,你遇到这个情境、问题和思路,要充分利用它们,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教学目标。而具体说来,要先“入教材”,看到教材提供的思路和教学方法是什么,这样才有利于“出教材”,即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知识的逻辑顺序,适当改变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用好教材,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目前的数学课上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教师很少让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大家想一想,课上教师不引导、

4、不教学生如何阅读数学课本,课后学生自己能够直面书本吗?如果离开了教师讲解,学生还能够通过课本自学数学吗?这样下去学生的数学阅读和数学理解能力如何能够提高呢?所以我在此特别强调,一定要利用数学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有一些共同之处,都需要认读、理解、鉴赏等,也都讲究阅读中的记忆、速度、技巧等,但是显然我们应该看到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即数学阅读的对象是由数学语言组成的,数学语言无歧义、简洁、其他学科可以通用的,其中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进行转译;同时,数学阅读的对象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来编排的,就小学数学而言,数学材料大都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和演绎

5、法来呈现的,体现了一定的严谨性。数学教材正是很好的数学阅读对象,通过阅读教材,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学会数学中有关概念、规则的数学表达;数学符号的运用;数学形式的书写;数学问题的表述等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然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至少可以从课本开始,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但是切勿走入另一个极端,就是咬文嚼字、死记硬背,应该还是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时理解。2、精读和分析新教材、挖掘有利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地设立重点与难点,进行取材分析与处理,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确定教学目的要求

6、,写出合理的教学预案,并在教学中灵活机智地调整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益。3、注重课文的"图文"并茂,有效利用"主题图"进行教学。新教材除了在文本所蕴含的教学资源外,每一幅主题图都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可辅助学生感受课文的教学情境,感悟新概念、新知识的形成,增加教育容量,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4、挖掘"开放性"资源,让学生学有兴趣。注重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是新课程的主要教学特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更多的探索新知、选择学习的主动权。新教材表现在课文中"想

7、一想、做一做、考一考"等栏目的开放性资源较为丰富,既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又可最优化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不妨好好地借鉴和利用。5、尽可能把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现教材与学生长效"互动"。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教学信息,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深入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是用好新教材的保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具体表现。 第三,对数学教学方法的建议: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的情境中体验、理解和学习数学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8、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

9、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3、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

10、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 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

11、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5、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6、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

12、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第四,对数学学习方法的建议:1、步步有根据。2、重视概念教学。3、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分析。4、化具体为抽象,学会思维。必须学会用抽象概念来思维。5、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数学教师必须明确哪些知识必须让学生深刻记忆和牢固保持。学生日后数学

13、教养的牢固性取决于数学知识的基础。把必要范围的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在我们的数学课上,有一种可怕的现象-这就是学生坐在课桌后面而无所事事,每天6小时无所事事,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无所事事。学生到学校里来,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是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教师要努力使紧张的、愉快的脑力劳动在学校里占统治地位,使思考、认识、发现、理解和求知的需要成为一个人的最主要的精神需要。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