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天津市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天津市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天津市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天津市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         (2011年1月5日)     各位代表:     津南区政府就天津市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津南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探索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实现科学发展和

2、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实现富民强区奋斗目标的难得机遇期。本规划纲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区委关于制定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科学分析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基础条件、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组织编制的,集中体现了全区人民的意愿,是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一、发展的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的基础   

3、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区九次党代会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统揽全局,以富民强区为立足点,制定并实施了“东进西连南生态北提升”发展战略,确定了“9341”四大奋斗目标,抢抓机遇、拼搏进取,精心谋划、攻坚克难,不断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1、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0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80亿元,年均增长26.7%,超过规划目标11.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91.2亿元,年均增长36.1%,超过规划目标16.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

4、产投资370亿元,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208.2亿元,年均增长48.3%,超过规划目标28.3个百分点。累计实施天津市重大工业项目4个、重大服务业项目3个、自主创新产业化项目8个、区县重大项目66个,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6家,荣程、立林等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园区经济迅猛发展,市政府批准的4个示范工业园区和天津滨海民营经济成长示范基地建设实现高起步,形成了现代冶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迅速,文化旅游业、金融

5、服务业逐步提速,实施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23项。农业设施化水平迅速提高,建成了松江现代农业设施示范基地等6个水平高、有特色、效益好的精品设施农业项目。     3、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小站、八里台等7个镇先后被市政府批准为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实施了56个村的土地整合工作。7个示范镇和双港中心镇累计开工建设农民还迁房1000万平方米,建成公共服务设施300万平方米,水、电、通讯、天然气、有线电视、集中供热等市政设施配套到位,1.34万户农村居民迁入镇区居住,过上了安居、乐业、有保障的生活。我区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推动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研

6、究项目”试点区。     4、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连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天津大道、津港高速竣工通车,新建改造津南大道、天嘉湖路等区级公路12条,全区公路总长度808公里,道路完好率达到95%,基本形成了“15分钟交通圈”。完成了津沽、津歧等7条干线公路环境整治,实施了老海河、月牙河等4条主要河道清淤护砌工程,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5%。完成了大沽排污河治理任务,新建污水处理厂3座,环境质量转好并趋于稳定。新建扩建变电站16座,新增主变容量401万KVA。     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公办幼儿园发展到

7、9所,完成19所中小学新建、扩建、危陋校改造任务,11所学校通过义务教育达标验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巩固率达到99%,高中阶段普及率达到96.53%。顺利完成海河教育园区高职园工程。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三项建设任务,建立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实行社区卫生服务药品零差率销售,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科普先进区称号。海下文武高跷、葛沽宝辇入选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不断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津南文化艺术中心、葛沽文体广场投入使用,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了“激情广场大家唱”、“与奥运同行”等系列文

8、体活动。     6、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达到4.6万元,年均增长22.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946元,年均递增10.3%。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41万人,累计新增就业6.38万人。城镇职工三项基本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5%。实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成津南颐养院,实现了全区五保老人集中赡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二)存

9、在的主要问题     1、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与先进区县有一定差距。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制造业运行质量不高,缺乏拥有国内和国际市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高级经营管理和技术研发人才相对匮乏。     2、土地集约利用率不高。土地盐碱化和干旱缺水的自然环境限制了农业发展。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制约着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偏高的耕地保护率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的扩展。经济园区内低效企业偏多,投资强度、产出效率、建筑容积率偏低,改造提

10、升难度大、成本高。     3、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不够有力,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备,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且城乡差距明显,公共财政能力较弱,社会互助的氛围仍不够浓厚,教育、医疗等的服务水平尚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4、社会管理相对薄弱。城镇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交通秩序、卫生面貌等亟待进一步改善。社区管理与城市化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物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等制约城市化进程的深层次问题有待突破。     5、全民素质仍需提升。部分居民的劳动

11、技能偏低,勤劳致富的观念不强,“4050”人员就业困难。部分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不能完全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要求,改陋习、树新风,造就新型市民的任务艰巨。     (三)面临的机遇     津南位于天津城市发展主轴的中心位置,是中心城区功能扩展和滨海新区产业资源聚集最直接的承接区,在天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格局中占据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面临着历史性发展机遇。     1、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强化了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动力。示范镇建设全面覆盖和持续推进,将进一步加快全区

12、城乡一体化进程,解放农村劳动力,释放土地资源潜力。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和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将极大提高津南的城市品位和文化内涵,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高科技资源集聚创造优越的环境。     2、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提供了我区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的新契机。随着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和天津大道周边开发建设,我区将成为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产业有机衔接和城市无缝对接的重要节点,海河中游南岸地区将逐步承担起高端服务业标志区的功能,逐步实现从近郊区到重要城区的历史性转变。     3、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持续深化带

13、来了我区产业全面升级的新机遇。随着滨海新区八大功能区建设和空港、海港的发展,我区将成为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天津市工业布局规划把津南区列入“以硅、光、人工智能三大领域为重点的IT三角”的重要发展区域,必将促进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在我区的快速聚集。     4、海河教育园区建设增加了我区探索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道路的新活力。随着由七所职业院校形成的高职园,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形成的高教园以及高研园的建设和发展,我区将成为天津乃至中国北方地区科教资源聚集、领军人才密集、专家教授云集的科教新区,形成天津南部的人才高地和创新基地,为我区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

14、良好的条件。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津南“五个要做好,一个走在全市前列”的重要要求,继续推进“东进西连南生态北提升”发展战略,对接天津空间发展战略实施中的重大项目,紧紧围绕“精一强二兴三”和“三区联动”的发展思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八六五”工程,抓产

15、业、促转变、上水平,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道路,建设创新型城区,加快城乡一体化,全力打造创新津南、实力津南、民富津南、宜居津南、和谐津南,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完成300亿元以上。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精品农业形成特色,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成效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业贡献率显著提高。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建成

16、低碳环保生态节能的新城区,成为我市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益性事业达到新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三)发展定位     “十二五”期间我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创新津南、实力津南、民富津南、宜居津南、和谐津南。     1、创新津南。以建设创新型城区为目标,广泛开展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社会管理服务创新,构建全面

17、覆盖、综合配套、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重点突破城乡一体化涉及的户籍政策、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区镇财政体制、撤村建居与社区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依托海河教育园区以及重点高新技术项目的科技创新,行政许可、园区管理服务、企业管理、人才引进培养与使用、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等多方面的社会管理服务创新。     2、实力津南。以“八六五”工程为总抓手,保持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态势,进入先进区县行列。坚持抓项目、调结构、上水平,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培育产业集群,壮大支柱产业。实施科教兴区,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加大改革开放

18、力度,集聚更多的要素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强化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支撑,创造优质发展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     3、民富津南。以不断提高群众收入为着力点,实施富民工程。千方百计抓好群众普遍就业、稳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和创业带动就业,提高群众的工薪收入水平。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鼓励和支持群众用不动产抵押变现进行自主创业,集中社会闲散资金支持发展,提高群众的经营收入和财产收入水平。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提高群众的保障收入水平。     4、宜居津南。围

19、绕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资源承载、生活便宜和公共安全等宜居城区要素,结合新型城镇建设,抓好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人民生活便宜度和舒适度。     5、和谐津南。坚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依法治区,依法行政,抓好社会治安与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生态环境友好、经济集约高效、社会公平和睦的现代化新城区。        (四)空间布局  

20、;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努力构建“三区三带”的空间发展格局。     1、“三区”是指海河教育园区(HED)、中心商务区(CBD)和科技研发服务区(TBD)。     海河教育园区。积极促进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加快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探索构建新型虚拟大学园,形成实虚结合的高教和高科资源聚集高地,成为支撑区域发展的智力库、人才库和科教资源库。     中心商务区。立足于服务津南现有人口、海河教育园区和未来城镇发展人口的消费需求,特别是科技

21、人才和商务精英的创新创业需求,面向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承担城市服务功能,成为区域性商务、商业服务中心。     科技研发服务区。以海河教育园区高研园、双港、海河以及八里台示范园为载体,聚集和建设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海外高水平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建立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政府支持引导、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混合组织,建成区域性研发转化服务中心。     2、“三带”是指北部城市功能拓展带、中部产业发展提升带和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带。  

22、;   北部城市功能拓展带。做好与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海河教育园区、海河两岸综合开发和轨道交通建设等市重大项目的对接,沿海河和天津大道发展轴,建设五个新型城镇和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形成现代城市功能拓展带。     中部产业发展提升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在中部区域规划建设六个实力小区,重点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新型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数控装备、航空航天零部件、石油钻采装备、节能环保设备等为主导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以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高档金属线材、型材为主导的现代冶金和新材料

23、制造业,形成中部产业发展提升带。     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带。以八里台镇和小站镇为重点,加强城乡湿地和南部生态区的保护,充分挖掘海河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军事文化和生态文化内涵,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形成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带。       三、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加快实施“八六五”工程,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定实施“八六五”工程,是我区今后一个

24、时期工作的着力点和总抓手,是全面改变整体形象,提升综合竞争力,全力打造实力津南、宜居津南的重大举措。     1、着力打造八个新型城镇。不断完善示范镇、中心镇的详细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把握科学性、前瞻性、包容性、可操作性原则,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建立镇级行政管理中心,探索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继续推进示范镇建设,在完成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启动辛庄、北闸口、双桥河、葛沽二期以及八里台二三期工程,完成建设总量507万平方米,投资总额375亿元。“十二五”期末,全区城市化率达到90%以上,走在全市城乡一体化前列。   

25、;  探索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加强教育和管理,着力提升全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建设人与人友好相处、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新型社区。2011年起,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五年内要逐步实现八个新型城镇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积极推进农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变和农村向城市社区的转变。     提升津南新城的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信息密集、人才集中、底蕴深厚等优势,挖掘和整合各种资源,发展金融商贸、文化教育、中介服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楼宇经济和都市型工业。“十二五”期间,全面提升城市载体功能、文化品位和宜居程度,形成以服务经济为

26、主的产业结构,构建海河南岸生态宜居型新城区。     2、着力打造六个实力小区。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促进资源要素向园区聚集、向优势产业倾斜,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大幅提升经济开发区、四个示范工业园区、滨海民营经济成长示范基地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整体实力。各园区的规划和建设,要确定清晰的发展目标,以亩均税收10万元以上、园区税收10亿元的“双十”目标为基本要求,不断发展壮大,力争有更大突破。各园区根据全区的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把握准确的产业定位,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产业重点;坚持发挥规划的先导和统筹作用,按照控、建详规的要求

27、,搞好系统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建设;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标准建设,适度超前地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大配套,提升设施水平,打造园区新形象。     创新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教育科研资源集聚优势两张“王牌”,进一步加大招商环境建设力度,形成整体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企业研发中心,通过龙头企业聚集效应,吸引相关企业入驻。依托海河教育园、北邮科技园、国家软件平台、恒生电子科技园等重点资源,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变传统招商引资为引智创业,搭建促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平台,促进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建立海关和检验检

28、疫机构,提高园区整体服务水平。     3、着力打造“五张名片”。全面建设和完善天嘉湖、小站练兵园、北方石林园、生物谷和中滨城“五张名片”项目,完成建设投资200亿。深度开发津南的文化、商业、教育、现代农业和工业旅游资源,打造柳林风景区、海河教育园区、海河故道公园、天山米立方、新商圈、滨海观赏鱼、松江乡村俱乐部、现代工业旅游等景点,与“五张名片”共同形成环状链形旅游板块。建设星耀五洲、碧桂园、天颐津城、津南新城等一批星级宾馆,使旅游服务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4、严格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发

29、挥区资金管理协调小组的作用,加强津南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建设和管理,做到资金、土地、项目“三平衡”,完善政府投融资项目“借用管还”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探索信托、基金、融资租赁、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模式。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和审计监督,防范金融风险。积极掌控建设用地市场供应量和出让时机,保障政府投融资项目资金循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积极引进仓单、保单、保理、专利权等知识产权和应收账款抵质押等多种融资手段,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加快创新型金融组织的发展,提升金融环境。        (二)调整经济结构,

30、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不断丰富和完善“精一强二兴三”发展思路的内涵,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滨海观赏鱼等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精品农业。积极发展科技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二、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1、“精一”。坚持走精品农业之路,不断提高亩均效益,实现精品农业向工厂化生产延伸和向服务业拓展,促进三次产业融合,以技术精和设施精为保障,实现产品精、品牌名、效益高。 &

31、#160;   优化农业发展格局。农业发展的重点集中在“南生态”带上,大力发展与二、三产业相衔接,与生产、生活、旅游观光、生态循环相衔接的设施农业项目。逐步形成以重点项目为龙头、上接下延的产业链。“十二五”期末,农业要基本形成特色成块、产业成带的现代都市型设施农业发展格局。     加强农业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建设和完善观赏鱼基地、北闸口设施农业区和南部各镇农业产业园,2011年启动生态片林建设。进一步发展松江现代农业设施基地、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锦堂生态农业园区、元旭君子兰种植基地、华天湖休闲渔业度假区、盈林苗木中心等特色农业项目。&

32、#160;    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和扶持滨海观赏鱼等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相结合的项目,形成生产和销售一体、多业态共生、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链,发挥产业化龙头项目带动作用,健全和完善“平台+基地+公司+农户”的产业化体系,促进农村居民的涉农收入不断增长,增加农民的致富渠道。     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依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优势,做好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转化和推广应用。扩大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市农科院等单位的合作交流,健全科技研发推广体系,吸引科研院所、科研机构进驻津南,为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做好科技支撑。&

33、#160;    2、“强二”。积极发展科技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     打造新兴支柱产业。积极稳妥地推进示范工业区建设和开发区扩域,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继续通过嫁、改、调、收等方式,实施“腾笼换鸟”工程,盘活现有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改造提升立林、宝成、经纬电材、津重机械等骨干企业,新建英准模具、吉艾博然科技、富塞克流体控制设备、精诚伟业、德力斯特传动设备、佳瑞环保等重点项目,提升机械装备、数控装备、环保设备制造等装备制造业水平。加快荣钢技改和西部矿业铜线杆等项目建设,促进现代冶金

34、和新材料产业发展。围绕天津市“IT三角”规划的实施,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积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打造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主的“智谷”。建设北邮科技、海尔科技、光明半导体、华瑜电子、创新科、恒生科技等重点项目。依托生物谷项目建设,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严把项目准入关,着力引进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形成具有带动和引领作用的产业集群,提高综合竞争实力。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扩张上接下延的产业链,带动配套产业发展。继续加大外贸出口企业支持力度,促进外贸出口总值不断增长。     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快落实津南区“十二五”科技型中小企业发

35、展规划,积极营造环境,搭建平台,引进科技人才和科技资源,孵化和加速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制定有利于科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政策,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抓好重点技改项目的落实,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快培育一批名牌产品,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到“十二五”期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达到110家,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生产力促进中心8个,科技示范工业园区2个。     3、“兴三”。改造提升商贸、市场等传统服务业,发展金融、物流、信息

36、、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以承接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功能为重点,围绕海河教育园区和八个新型城镇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商业街建设,发展教育经济和生活服务业。“十二五”期间,发展壮大天颐津城商业中心、月坛现代商业大厦、迎新商贸城等大型商城。基本建成咸水沽新商圈、耀华新天地、中滨城等一批大型综合商业设施。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抓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机遇,发展现代金融业。引进银行分支机构和保理、担保等金融机构,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鼓励支持和协调力度,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支持全

37、区经济发展。建设成明仓储物流、裕和路安物流、金福临海产冻品物流三期、天山米立方、中联钢交易中心、龙纳发展大厦等一批重点项目,打造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金属、建材、冷冻加工、文化体育、网络虚拟等多种形式的现代物流和商品交易中心。大力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进一步搭建产学研联合平台,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提升信息服务业水平。积极发展科技咨询、会计审计、司法公证、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中介服务业。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在政策、资源、资金上向楼宇经济倾斜,重点发展创意经济、会展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结算中心、营销公司等新型业态,实施“亿元楼”工程。建成联东U谷、

38、港鑫创意园、九洲创意园、泰达创意园、汇鑫创意园、辛庄创意大厦、天山总部大厦、八里台民营园、北闸口科技创业产业园、海河科技园区商务管理中心、农业园区创意中心等一批功能现代、配套齐全、服务周到、管理规范的楼宇经济发展载体,使楼宇经济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打造海河经济区。随着海河综合开发向中下游延伸,以打造天津高端服务业标志区为目标,加快启动天津大道双港、咸水沽两个平衡地块开发,吸引现代商贸商务、现代物流、金融投资、创意经济、服务外包等高端产业入驻,建设区位优势独特、服务功能完善、核心竞争力强的海河经济区。   

39、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紧紧抓住全市重点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大交通,进一步密切与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联系。加快水、电、气、路、绿、热等工程建设,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1、加快交通网建设。“十二五”期间,积极促进轻轨Z1线和地铁M6线建设。重点推动蓟汕快速联络线、机场快速路建设。加强海河中下游两岸的交通联系,规划建设跨海河桥梁及其路网。继续完善“15分钟交通圈”,加强天津大道和津港高速出入口与区主干道路的衔接。建成

40、津南大道、洪泥河西路、津南货运专线,拓宽改造葛万路、津歧路。加快建设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交通体系,增加公交线路,提高公交覆盖率,满足群众公共交通需要。     2、提升城市公用设施服务水平。“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加快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供热、天然气、垃圾处理、殡仪服务中心等公用设施建设,优化园林公园、邮政所、停车位以及城市家具布局。提升电力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建成天嘉湖、东官房、月牙河、柳林、后三合等五座110kv变电站,黄台、京基、星耀五洲三座35kv变电站,实现由城郊型供电向城市型供电的转变。按照城

41、市建设标准,建设双港镇等10个消防特勤站、4个一级消防站等消防基础设施。        (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宜居新城区     强化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以创建国家生态区为目标,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将津南打造成宜居宜业、低碳生态的新城区。     1、加强资源能源的节约利用。坚持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达到土地利用“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目标。加强水

42、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大节水管理力度和水污染治理力度,抓好客水利用、再生水回用、地下水人工回灌以及污水资源化等工作。“十二五”期间,完成双桥河、四丈河、卫津河、洪泥河、海河故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进一步改善用能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采取推广企业清洁生产、建设节能住宅、太阳能利用等有效措施,建设节能型社会,五年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     2、推进生态建设。以创建国家生态区为目标,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全面实施津南区生态建设规划,保护和修复南部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

43、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确保生态安全。加强绿化和植树造林,推进立体绿化,建设森林公园、社区公园和绿化走廊,“十二五”期末全区绿化率达到30%以上。     3、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环保设施建设力度, 加快路河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保护和开发城乡湿地景观。完成荣钢集团烧结工序烟气脱硫工程。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企业污水达标排放的治理力度,扩建咸水沽污水处理厂,新建小站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处理配套管网,推进中水处理和再生水工程。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大力推进蓝天

44、工程、碧水工程、安静工程建设,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安全。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严禁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盲目扩张。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全社会参与机制。加强各类园区生态化改造,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推动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建设,培育循环经济骨干企业,构建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五)改善民计民生,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以提高全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为重点,以就业和社会保障为核心,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切实做好保

45、障和改善民计民生工作,建设民富津南、和谐津南。     1、千方百计扩大群众就业。完善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多渠道、多层次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促进群众收入不断增长。完善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解决好还迁居民的就业问题。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劳动就业基地规模,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更多地吸纳就业。整合全区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完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提高培训就业率。五年内实现新增就业8.5万人。     2、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

46、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参保率达到80%,基本医疗保障参保率基本实现全覆盖,确保群众“安居乐业有保障”。加快完善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救灾应急保障机制。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加大救助力度。增强全民慈善意识,逐步扩大救助范围。提高五保集中供养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快推进社会化养老设施和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     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保2012年全面实现义务

47、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教育体系,缩小区域差距,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全面提升全区教育事业的总体水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5%。规划建设并完善辛庄中学、咸水沽二中等9所中学,咸四小等11所小学。创建特色高中教育,突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达到“一校一品”的要求。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建成津南八幼等13所幼儿园。积极开展师资交流活动,提供大学生社会实践、任教、代课等多种锻炼岗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面向学生就业,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积极发展民办教育、特殊教育。抓好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48、    4、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积极推进现代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积极促进天津环湖医院、天津胸科医院等三甲医院建设。整合医疗资源,加大区级综合医院、区中医院、妇幼保健院,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所等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规划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迁建咸水沽医院并提升为三级医院,建成双港新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医疗设施。鼓励规范社会力量兴办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化医疗服务格局。加强高层次和实用型医疗卫生人才的引进、培养与使用。&#

49、160;    5、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的重要作用,继承和弘扬津南的历史文化。重点支持发展海河文化、小站近代军事文化、葛沽民俗文化、奇石文化和佛教文化等特色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滨海文化产业示范区。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加快新型文化馆、博物馆、中心文化广场等大型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文化市场。做好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抢救和申遗工作。     6、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巩固发展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加强区级体育中心、镇级文体中心、社区健身路径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施金牌战略,提高竞技体育实力。紧紧围绕海河教育园区体育中心、WBO世界拳击亚洲比赛中心等大型体育设施建设,以承办2012年全国大运会、2013年东亚运动会、世界拳击比赛等国内外大型赛事为契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