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名词解释:1、溶原性细菌:获得温和噬菌体核酸的细菌。2、前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整合于细菌染色体(宿主基因组)中的核酸称为前噬菌体。3、侵袭力:病原微生物能突破宿主的防御系统,在机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4、正常菌群MIC(最低抑菌浓度):在体外试验中,抗菌药物抑制培养基中某种细菌生长最低药物浓度,是药物抗菌活性指标,提示药物的抑菌能力(g/ml)5、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迁徙生长现象: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种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7、菌丝:真菌在适宜的环境中,由孢子出芽形成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为菌丝。8、二相性真菌:有些
2、真菌在不同寄生环境和培养条件下可出现两种形态,称二相性真菌9、病毒体:一个成熟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二、填空、判断、选择、问答部分(一)革兰氏染色的三个原理,操作步骤与临床意义 【选择题】1、原理:(1)渗透学说: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紧密,肽聚糖层厚,含脂质少,脱色时乙醇不易渗入,反而使细胞壁脱水,通透性下降,胞内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不易渗出。格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疏松,肽聚糖层薄,含脂质多,易被乙醇溶解,是细胞壁通透性增加,胞内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被乙醇溶解溢出而被脱色。【主要学说细胞壁结构学说:G+菌和G-菌的细胞壁成分差异大,对脱色剂的反应不同】(2)化学学说:革兰阳性菌含大量核糖
3、核酸镁盐可与结晶紫、碘牢固结合,而不易被乙醇脱色。革兰阴性菌内所含核糖核酸镁盐少,故易被脱色。(3)等电点学说: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pH23)比格兰阴性菌(pH45)低,在相同pH的条件下,革兰阳性菌比格兰阴性菌所带的负电荷多,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较牢固,而不易脱色。2、操作步骤:细菌涂片、干燥,经火焰固定(菌膜1cmX1cm)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甩干 加碘液媒染1min,水洗甩干 加95%乙醇脱色30s,水洗甩干 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30s,水洗吸干后镜检3、临床意义:鉴别细菌 选择治疗用药 与细菌致病性有关(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功能、细菌的变异机理【选择题】细
4、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核糖体(同时也是药物作用的部分)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脂多糖1、细菌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1)细胞壁a.主要功能:维持细菌固有形态 抵抗低渗作用 物质交换作用2、化学组成和结构a.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原核细胞所特有的成分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多):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构成的三维网架结构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少):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两部分构成的二维网架结构b.磷壁酸: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作用:调节、维护细菌细胞内离子平衡作用,是革兰阳性菌重要的表面抗原,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壁磷壁酸:由肽聚糖延伸;膜磷
5、壁酸:由细胞膜延伸c.外膜层: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细胞壁肽聚糖外侧,由外向内依次为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三部分脂多糖:格兰阴性菌内毒素,脂质A为主要毒性成分(2)细胞膜: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渗透性双层脂质生物膜结构,脂质双层中镶嵌有多种蛋白质。 中介体:细胞膜内陷折叠而成的囊状结构。(3)细胞质有质粒(是染色体外遗传物质)包括:F质粒(至育性质粒)R质粒(耐药性质粒)Vi质粒(毒力质粒)2、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孢和菌毛)(1)鞭毛:附着在菌体上面胞壁外的细长呈波浪形弯曲的丝状物。a.类型:周毛菌,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b.作用和意义:是细菌的运动器官与细菌致病性有关与细菌鉴定
6、、分类及分型有关(2)菌毛:是指菌体表面具有比鞭毛更细、短而直的丝状附属物。化学本质:蛋白质a.普通菌毛:是细菌的黏附器官,与细菌致病性密切相关b.性菌毛:F质粒控制,表面有性菌毛的称为雄性菌(F+),无性菌毛称为雌性菌(F-)(3)荚膜: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黏液性物质。化学本质:多糖类,少数为多肽通常在机体内和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易形成荚膜a.作用:抗吞噬抗杀伤抗干燥与致病性有关细菌鉴别和分型的依据免疫原性(4)芽孢: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核质浓缩脱水而形成的一个折光性很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a.形成条件:缺乏营养物质,有害代谢产物的堆积b.性质
7、:休眠状态,非繁殖态。芽孢可脱离母体单独存活c.特性:保留原菌活性细菌的休眠状态可转变为繁殖体(不是繁殖方式)d.作用和意义:增强细菌抵抗力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鉴别细菌(5)细菌的非典型形态与结构细菌L型:即细菌细胞膜缺陷型,无细胞壁仍可存活主要生物学特性:多形性大多数染成革兰阴性普通培养不上涨(3%5%高渗培养)缓慢生长荷包蛋样菌落(中间凸起,四周扁平)可返祖3、细菌变异的机制(1)基因突变点突变突变:是指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所致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给后代。(2)基因转移及重组a.基因转移:外源性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b.基因重组:供体菌的基因进入受体菌细胞,
8、并在其中自行复制与表达,或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的过程。c.基因转移及重组的方式: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原生质融合等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环境中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并将其整合至自身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接合: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直接转移给受体菌。转导: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经重组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遗传性状。溶原性转换。原生质融合。基因来源转移方式转化供体菌直接摄取接合供体菌性菌毛转导供体菌噬菌体为载体溶原性转换噬菌体整合(三)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常用培养基的原理及用途(SS MAC MIU O/F采用的指示剂,结果
9、观察等),常见生化反应的原理1、制备程序:调配溶化矫正pH过滤澄清分装灭菌检定保存矫正pH:一般将培养基的pH值矫正至7.47.6。由于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其pH降低约0.10.2,因此矫正时pH应比实际值高0.10.2分装:基础培养基:一般分装于三角烧瓶,灭菌后备用;琼脂平板;半固体培养基:一般分装于试管中,分装量约为试管长度的1/3,灭菌后直立凝固待用;琼脂斜面:分装量约为试管1/5,灭菌后趁热放置斜面凝固,斜面长度约为试管长度的2/3;液体培养基:分装与试管,分装量为试管长度的1/3,灭菌后备用保存:标记名称、制备时间等,保鲜袋内存放于4冰箱或冷暗处,保存时间一般不超2周。2、常用培养基
10、的原理及用途(1)SS:强选择分离致病肠杆菌(2)MAC:弱选择分离正常肠杆菌(3)MIU:原理:见各试验各自原理。动力:有鞭毛的细菌有动力,穿刺培养后穿刺线不清晰。用途:检测细菌动力+靛基质试验(吲哚试验)+尿素酶试验结果观察:a.接种线变宽、变模糊,培养基变浑浊为动力阳性;b.加入靛基质试剂后形成玫瑰吲哚,则为靛基质试验阳性;c.整只试管变为桃红色,则为尿素酶试验为阳性(产生尿素酸分解培养基中尿素产碱,使酚磺酞指示剂显桃红色)(4)KIA:原理:乳糖发酵+葡萄糖发酵+葡萄糖产气+硫化氢用途: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和鉴别。结果判断:a.整个培养基呈黄色,则乳糖发酵阳性;b.斜面呈红色,则葡萄糖发
11、酵阳性;c.试管底部有气泡,说明葡萄糖产气阳性;d.整只试管变黑,则硫化氢阳性(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硫氨基酸,可产生H2S,H2S与培养基中枸橼酸钠铵铁反应,产生黑色FeS)(5)O/F:原理: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有机酸,使培养基pH下降,培养基由绿色变为黄色。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黄色蓝色)用途:用于肠杆菌和非发酵菌的鉴别,葡萄球菌和微球菌的鉴别 结果判断:O:开放管变黄,封闭管不变(绿色);F:开放管变黄,封闭管也变黄;K:开放管不变,封闭管变绿(产碱);N:开放管不变,封闭管也不变(不利用)3、常见生化反应的原理 (一)十个基础试验IMViC试验:I吲哚试验 M甲基红试验 VV-P试验 C枸橼
12、酸盐试验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原理:细菌分解糖产生有机酸,使培养基pH下降,指示剂溴甲酚紫由紫变黄(酚红则是由红变黄),如该菌具有甲酸解氢酶,可进一步分解甲酸产生H2和CO2,使倒插管中出现气泡。方法:细菌接种糖发酵管,37、24h孵育后观察结果结果判断:有的细菌能分解某些糖产酸产气(AG/+),有的只能产酸而不产气(A/+),有的则不能分解糖类(N/-)2、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原理: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有机酸,使培养基pH下降,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黄色蓝色)方法:2支试管,一只加灭菌的液体石蜡覆盖,使培养基与空气隔绝;另一只不加灭菌的液体石蜡,培养基暴露于空气中。35培养18
13、24h后,观察结果结果判断:氧化型细菌(O)仅在有氧环境中分解葡萄糖,在无氧环境中不分解,加液体石蜡不变色,不加液体石蜡变色;发酵型细菌(F)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分解葡萄糖,两管均变色不利用型细菌(N)有氧或无氧的环境中都不能分解葡萄糖,两管均不变色产碱型细菌(K)开放管变蓝,封闭管不变色3、甲基红试验(MR试验)原理:细菌发酵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分解成甲酸、乙酸、乳酸等混合酸,培养基pH下降至4.4以下,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变为红色,为MR试验阳性;若因其他因素使培养基pH在5.4以上,则甲基红指示剂呈黄色,为MR试验阴性。方法:将待测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中,35培育1824h,滴
14、加甲基红试剂,呈现红色为MR试验阳性,黄色为阴性4、V-P试验原理:有些细菌在发酵葡萄糖产生丙酮酸后,能使丙酮酸脱羧生成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其在碱性环境中北空气中的氧氧化成二乙酰,二乙酰与培养基内蛋白胨中精氨酸所含胍基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方法:将待测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中,35培育1824h,按每毫升培养基加入0.3%肌酸或肌酐的40%KOH溶液0.1ml,充分混匀后观察,出现红色为V-P试验阳性。5、靛基质试验(吲哚试验)原理:某些细菌含色氨酸酶,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吲哚),靛基质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方法:将待测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中,35培养18
15、24h,再在培养基中加入靛基质指示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试剂与培养基两液面接触处呈红色为阳性,无色为阴性。6、硫化氢试验原理:有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产生H2S,H2S与培养基中Fe2+(或Pb2+)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或硫化铅方法:接种细菌,35培养1824h,呈现黑色沉淀者为阳性,无变化者为阴性7、尿素酶试验原理: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可分解尿素生成氨和CO2,氨在水液中形成碳酸铵,使培养基呈碱性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尿素培养基中,培养后出现红色为阳性,不变色(橙色)为阴性。8、苯丙氨酸脱氢酶试验原理:某些细菌能产生苯丙氨酸脱氢酶,可使苯丙氨酸脱氢形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与1
16、0%氯化铁作用形成绿色化合物。方法:将待测菌接种于苯丙氨酸琼脂斜面上(接种量稍大),培养后在斜面上直接滴加45滴10%氯化铁试剂,出现绿色反应者即为阳性9、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原理:某些细菌产生氨基酸脱羧酶,可分解氨基酸使其脱去羧基产生胺和CO2,胺使培养基呈碱性反应方法:将待检菌分别接种于氨基酸脱羧酶培养基(含葡萄糖、精氨酸或鸟氨酸或赖氨酸,指示剂为溴甲酚紫)和氨基对照管(不加氨基酸),培养后观察结果。结果鉴定:对照管为黄色,若培养基由黄色变为紫色为氨基酸脱羧酶试验阳性,若仅发酵葡萄糖显黄色者为阴性。10、枸橼酸盐利用实验原理:有些细菌能利用培养基中的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的碳源、铵盐作为唯一的碳源。
17、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分解枸橼酸盐产生碳酸盐,分解铵盐生成氨,使培养基变碱性。方法:将待测菌接种于枸橼酸盐培养基上,培养后观察。阳性淡绿色变为深蓝色。(二)其他试验1、触酶(过氧化氢酶)试验原理:有的细菌具有触媒,能催化过氧化氢生成水核新生态氧,继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方法:取待检细菌少量,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3%H2O2试剂12滴,观察结果。1分钟内产生大量气泡者为阳性,不产生气泡者为阴性。2、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原理:某些细胞具有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能将二甲基对苯二胺或四甲基对苯二胺氧化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方法:取洁净滤纸条,粘取被检菌菌落,滴加氧化酶试剂1滴于菌落上;或将试剂直
18、接滴加在被检细菌的菌落上。阳性者立即出现红色,继而变为深红色至深紫色。3、凝固酶试验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凝固酶有两种,一种是结合凝固酶,结合在细菌细胞壁上,可用玻片法检测;另一种是分泌到菌体外的游离凝固酶,可用试管法检测方法:a.玻片法:取未稀释的兔血浆和生理盐水各一滴分别置于载玻片的两侧,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少许分别混匀,立即观察结果。细菌在生理盐水中无自凝,菌液呈均匀混浊状态,为阳性;菌液聚集呈团块或颗粒状,为阴性b.试管法:3支洁净试管,各加入0.5ml 1:4稀释的血浆,在其中一只中加入0.5ml待检菌的肉汤培养液,另两只中加入0
19、.5ml凝固酶阳性和阴性的菌株肉汤培养物做对照,37水浴箱中孵育14h后观察结果。细菌使试管内血浆凝固成胶冻状,为阳性;试管内血浆能流动、不凝固,则为阴性(24h后不凝固才报告阴性)。(四)正常菌群的分布、生理意义与致病条件、细菌毒力结构,感染类型,消毒与灭菌的方法与效果监测1、正常菌群的分布、生理意义与致病条件(1)分布:(各部位的优势菌)部位常见微生物皮肤葡萄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痤疮丙酸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白假丝酵母菌等眼结膜葡萄球菌、链球菌、结膜干燥棒状杆菌、不动杆菌、奈瑟菌等口腔甲型链球菌、丙型链球菌、葡萄球菌、卡他布兰汉菌、乳酸杆菌、梭杆菌、类杆菌、白假丝酵母菌、螺旋体、支
20、原体等鼻咽腔链球菌、葡萄球菌、卡他布兰汉菌、类白喉棒状杆菌、肺炎链球菌、类杆菌、嗜血杆菌等肠道大肠埃希菌、类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芽孢杆菌、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消化道链球菌、真杆菌、韦荣球菌、八叠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念珠菌、腺病毒、ECHO病毒等泌尿生殖道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分枝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不动杆菌、奈瑟菌、类杆菌、念珠菌、支原体等(2)生理意义:生物拮抗作用作为障碍;营养作用产营养;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除废物;(3)致病条件:寄居部位改变;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菌群失调是指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群之间的比例发生了大
21、幅度的改变,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分I、II、III度)2、细菌的毒力结构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因子(一)侵袭力荚膜、粘附素、侵袭性物质。(普通菌毛起粘附作用)侵袭力:病原微生物能突破宿主的防御系统,在机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二)毒素:是指由生物体产生的、极少量即可引起人和动物中毒的物质1、外毒素:只要是革兰阳性菌和少量的革兰阴性菌合成及分泌的毒性蛋白质产物。(1)化学本质:蛋白质。不耐热 具有很强的抗原性(2)主要特性:具有菌种特异性 毒性作用很强 毒性作用具有组织选择性 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抗原性强) 多数外毒素不耐热 外毒素都是蛋白质,易被酸及蛋白质水解酶灭活(3)检测方法
22、:体外Ag-Ab反应;体内毒素抗毒素中和(4)分类:神经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细胞毒素(白喉毒素、A群链球菌致热毒素),肠毒素(霍乱弧菌肠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三类2、内毒素:是格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1)主要特点:产生于革兰阴性菌 化学性质是脂多糖 对理化因素稳定 毒性作用相对较弱,且对组织无选择性 抗原性弱(2)检测方法:鲎试验3、感染类型(1)按感染的发生发展:1、不感染:90%以上2、隐性感染:当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原体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伤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隐性感染后,机体常可获得足够的特异性免疫力。3、显性感染传染
23、病根据病情缓急分为: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和性质分为:局部感染,全身感染细菌全身感染常见情况:毒血症血中可检出毒素,检不出细菌 (病毒不进入血液,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菌血症血中可检出细菌,检不出毒素 败血症血中可检出细菌和毒素 脓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4、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等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2)、按感染发生场合1、医院感染: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又称院内感染(细菌性为主)交叉感染 内源性感染 医源性感染2、社区感染:在医院内发生
24、的一切感染(3)、医院感染检测的微生物检验1、物体表面:棉拭纸法,压印法2、空气:平皿沉降法,空气采样器采样法3、医务人员手部:棉拭纸法(右手指掌面)4、环境:手术室,病房细菌全身感染常见情况: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液,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因其特殊的毒性症状(血中可检出毒素,检不出细菌) 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流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二致病(血中可检出细菌,检不出毒素 )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物质,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血中可检出细菌和毒素 )脓毒血症 :指化脓性病菌
25、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得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心的化脓性病灶内毒素血症:格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4、消毒与灭菌的方法与效果监测(一)与细菌控制有关的基本概念1、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2、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3、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4、无菌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指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其他操作对象的方法称为无菌操作。(二)物理控制法 【原理、适用对象】 1、热力灭菌法:利用
26、高温进行灭菌。不同种类的细菌对高温的耐受力不同,多数无芽孢细菌在5560经3060min后死亡,在100时数分钟内死亡。细菌芽胞耐高温。(1)干热灭菌法:以热空气为导热介质,提高物品温度,以达到灭菌目的。焚烧:仅适用于无经济价值的物品;灼烧:将待灭菌的物品直接放于火焰中灼烧;干烤法:将物品置于密闭的专用干烤箱内,通电后利用高热空气达到灭菌目的。此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物体;红外线(2)湿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a.原理:在蒸汽不外泄的情况下,随着灭菌器内压力的增高,温度也逐渐升高。当压力为103.4kPa(1.05kg/cm3)时,温度达到121.3,维持1530min可杀死所有的细菌繁殖体和芽胞。b
27、.此法适用于耐高温和不怕潮湿的物品和灭菌。间歇灭菌法:适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的物品的灭菌巴氏灭菌法:a.采用较低温度来杀死物品或液体中的病原菌,同时又不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b.主要用于牛奶等物的消毒。c.61.162.8加热30min,或71.7加热1530s煮沸法:a.将消毒物品浸入水中,加热至沸腾(100),经56分钟,可杀死一般细菌的繁殖体,但对芽胞无影响。b.本法适用于饮水、食具、注射器和手术器械的消毒等。2、紫外线和电离辐射(1)紫外线:波长265266nm;杀菌机理损伤细菌DNA;特点杀菌力强,穿透力强;用途适用于物体表面及空气灭菌(2)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射线等;杀菌机理细菌细胞
28、内水分被电离成H+和OH-,这些游离基可破坏细菌核酸、酶和蛋白质;特点杀菌力强,穿透力强,不升高温度;用途适用于塑料制品等不耐热物体3、滤过:采用机械性阻留方法,利用滤菌器除去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适用于一不耐高温、也不能用化学方法消毒的液体(如血清、抗生素、维生素等制品)的除菌,但不能除去病毒和L型。4、干燥:使细菌脱水、菌体蛋白质变性和盐类浓缩,从而妨碍细菌代谢、生长繁殖,产生杀菌抑制作用。(三)化学控制法常用消毒剂杀菌机制: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影响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活性;损伤菌体细胞膜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浓度越高,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越有效。(五)药敏试验的
29、基本概念、KB法与稀释法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方法、-内酰胺酶检测的方法、联合药敏试验的主要指针1、药敏试验:测定抗感染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菌作用的方法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AST)2、K-B法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咦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为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关系。方法:a.接种:用无菌棉签浸入细菌悬液中,将拭子在试管壁上
30、轻轻挤压以挤去过多的菌液。棉签在三个方向均匀涂抹琼脂表面(每次转60)使菌液均匀分布,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一周;b.贴放药物纸片:平板置室温干燥35分钟后,用纸片分配器或无菌镊子贴上标准抗生素纸片,用镊子轻压纸片使之与琼脂紧贴。各抗菌纸片中心距离应大于24mm,纸片距平板内缘应大于15mm。c.培养:贴好纸片15min内,置35孵育1618h后阅读结果;苛养菌应孵育在含5%CO2的环境中孵育2024h;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甲氧西林和万古霉素的药敏试验应孵育24h。平板最好单独平放,不超过2个,使平板受热均匀。影响因素:培养基,菌量,药敏纸片,操作方法,培养条件、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抑菌圈测量工具的精
31、度及测量方法,质控标准菌株本身的药敏特性是否合格、有无变异。质量控制:教材P116 3、稀释法的原理:微量稀释法:聚乙烯板内含有各种稀释度的抗菌药物,加入定量菌液经一定时间培养后观察结果。凡孔底部清晰不出现细菌沉淀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该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琼脂稀释法:接种待测的菌株至含不同浓度抗菌药物的MH琼脂平板上,经一定时间和温度的培养后,无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测试菌的MIC。4、-内酰胺酶检测的方法:淀粉测定法:检测菌产生酶,使碘化物转变为无色头孢硝噻吩纸片法:纸片由黄色变为红色为阳性5、联合药敏试验的主要指针:敏感(S):是指所分离菌株能被测试药物使用推荐剂量时
32、在感染部位通常可达到的抗菌药物浓度所抑制。常用剂量在体内所达血药浓度大于该药对某菌的MIC耐药(R):是指所分离菌株不被测试药物常规剂量可达到的药物浓度所抑制和(或)证明分离菌株可能存在某些特定的耐药机制,或治疗研究显示药物对分离菌株的临床治疗不可靠。常用剂量在体内血药浓度小于该药物对某种细菌的MBC,有时某菌可产生灭活该菌的酶,则不论MIC大小,均为耐药。中介(I):是指抗菌药物在生理浓集的部位具有临床效果,还代表敏感与耐药之间的缓冲区,以避免微笑的、不能控制的技术因素造成重大的结果解释错误。最低杀菌浓度(MBC):在体外试验中,抗菌药物能使试验菌最初的活菌总数减少99.9%或以上需要的最低
33、药物浓度也是药物的抗菌活性指标,提示药物杀灭病原菌的能力(g/ml)最低抑菌浓度(MIC):在体外试验中,抗菌药物抑制培养基中某种细菌生长最低药物浓度,是药物抗菌活性指标,提示药物的抑菌能力(g/ml)MIC50和MIC90:指在一批实验中能抑制50%和90%受试菌生长所需的MIC(六)金黄色葡萄球菌、A、B、 D群链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的致病因素、分离鉴定方法与鉴别 (溶血性、触酶、氧化酶等)1、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因素:葡萄球菌溶血毒素:、等;耐热肠毒素:破坏RBC、WBC、血小板及肝细胞等;毒素休克综合征毒素;杀白细胞素、表皮剥脱毒素。主要通过外圆形或内源性感
34、染两种途径引起:化脓性感染、毒素样疾病、葡萄球菌性肠炎2、A、B、D群链球菌及肺炎链球菌致病因素:(1)-溶血链球菌:A群链球菌:溶血毒素O(SLO):免疫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O”抗体;溶血毒素S(SLS):无免疫原性,BAP上溶血现象由SLS引起B群链球菌:致病物质与A群链球菌相似,对成人侵袭力较弱,主要感染肿瘤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2)-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是正常人群口腔、鼻咽部的正常菌群,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引起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还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和菌血症等。D群链球菌:正常寄居与皮肤、上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多引起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主要感染对
35、象是老年、中青年女性、肿瘤会衰弱患者。3、脑膜炎奈瑟菌的致病因素、分离鉴定方法与鉴别(1)致病因素:荚膜、菌毛、内毒素(2)分离鉴定方法与鉴别:G- OXi(+) 触酶(+) KIA:K A - - BAP不溶血硝酸盐还原试验反应阴性,不分解尿素,不产DNA酶(卡他布兰汉菌与之相反可鉴别)4、淋病奈瑟菌的致病因素、分离鉴定方法与鉴别(1)致病因素:菌毛、外膜蛋白、蛋白水解酶、脂多糖和铁调节蛋白。(2)分离鉴定方法与鉴别:G- BAP上不溶血 OXi(+) 触酶(+) 只分解葡萄糖,不产气葡萄球菌与微球菌的鉴别要点鉴定项目葡萄球菌微球菌形态、排列球菌以葡萄状排列为主球菌以四联排列为主发酵葡萄糖产
36、酸杆菌肽(0.04U/片)呋喃唑酮(100g/片)葡萄球菌与链球菌、奈瑟菌鉴别要点鉴定项目葡萄球菌链球菌奈瑟菌革兰染色G+球菌G+球菌G-球菌触酶氧化酶奈瑟菌属与其他相似菌属的鉴别菌属形态菌落特点氧化酶触酶葡萄糖产酸硝酸盐还原奈瑟菌属球形灰白色,湿润+莫拉菌属球杆形灰白色,湿润+不动杆菌属球杆形灰白色,湿润+金氏菌属球杆形米黄色或灰棕色,湿润+奈瑟菌与卡他布兰汉菌鉴别要点菌名菌落特征荚膜自凝DNA酶葡萄糖产酸硝酸盐还原奈瑟菌灰白色,湿润,边缘整齐+卡他布兰汉菌灰白色或红棕色,较干燥,边缘不整齐,有特殊手感+(七)确定肠道杆菌的依据,共同生物学特点、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变形杆菌属的分离
37、培养方法与鉴定依据(标本、菌落、初步生化结果、如何区分、血清学鉴定程序)1、确定依据即共同生物学特点:革兰阴性菌;MAC培养基:选择肠道的正常菌;生化反应:氧化酶试验阴性,触酶阳性,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O/F发酵型2、变形杆菌KIA:K A + + MIU:+ -/+ + G- MAC:无色透明或半透明 SS: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菌落中心可呈黑色IMViC:-/+ + - - 迁徙性生长(八)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的培养与鉴定方法及鉴定依据(九)非发酵菌的概念、共同特点1、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使是指一大群不能发酵葡萄糖或仅以氧化方式利用葡萄糖、需氧或兼性厌氧、不形成芽胞的革兰阴性杆菌。该类细菌多
38、为条件致病菌。2、共同特点:氧化发酵试验常显示是氧化型或产碱型;氧化酶阳性,非发酵菌中,除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但并非所有氧化酶阳性的革兰阴性杆菌都是非发酵菌,如气单胞菌、弧菌属等也是氧化酶阳性但不是非发酵菌;动力,非发酵菌大部分为专性需氧菌,在半固体上观察动力不明显,可用悬滴法或鞭毛染色法检测其动力。(十)铜绿假单胞菌、产碱杆菌、不动杆菌的鉴定依据1、铜绿假单胞菌G- OXi(+) 氧化葡萄糖,木糖产酸不产气 还原硝酸盐产氮气 能利用枸橼酸盐精氨酸双水解酶(+) 42生长,4不生长2、产碱杆菌G- 氧化酶阳性 触酶阳性 不分解糖类 部分菌株还原硝酸盐 利用枸橼酸盐3
39、、不动杆菌G- 不发酵糖类 氧化酶阴性 硝酸盐还原阴性 动力阴性(三个阴性)(十一)流感嗜血杆菌 “卫星现象”、结核分支杆菌的抗酸染色、培养特点、1、流感嗜血杆菌的“卫星现象”:当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起培养时,可见到靠近葡萄球菌菌落的流感嗜血杆菌较大,而远离葡萄球菌菌落的流感嗜血杆菌较小,这种现象称为“卫星现象”2、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步骤:初染:将已固定的涂片置于染色架上或用染色夹子夹住,滴加石炭酸复红染液,并于载玻片下方以弱火加热至出现蒸气(勿煮沸或煮于)随时补充染液以防干涸,持续5min,水洗;脱色:用3盐酸酒精脱色,直至涂片无红色染液脱下为止(不可超过10min),水洗;复
40、染:用吕氏美蓝复染0.5min,集菌涂片复染13min,水洗或印干(印干用的滤纸只能使用1次)用油镜检查并记录结果 结果:油镜观察涂片,在淡蓝色背景下可见染成红色细长或略带弯曲的杆菌,并有分枝生长趋向,此为抗酸染色阳性菌。其他细菌和细胞成蓝色。直接涂片标本中常见菌体单独存在,偶见团聚成堆者。若在痰、脑脊液或胸、腹水中找到抗酸菌,其诊断意义较大。镜下所见结果按下列标准报告:-:仔细观察至少300视野未发现抗酸菌;:300个视野内发现12条抗酸菌(全部涂膜镜检3遍);+:100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菌(全部涂膜镜检1遍);2+:10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菌;3+:每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菌;4+:
41、每个视野内发现9条以上的抗酸菌。3、培养特点: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常用罗氏固体培养基,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4周后,形成菜花样R型菌落,液体培养基上呈表面生长,形成菌膜(十二)厌氧菌的培养方法,产气荚膜梭菌的培养特点、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的致病特点1、厌氧菌的培养方法:厌氧缸法厌氧袋法厌氧手套箱法厌氧盒生物耗氧法焦性未食子酸法庖肉培养基2、产气夹膜梭菌培养特点:非专性厌氧菌,在庖肉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呈混浊生长,肉渣呈粉红色,不被消化,产生大量气体,可将覆盖在肉汤上的凡士林明显上推,在厌氧血琼脂平板上,35C孵育24小时,菌落可达24mm,灰白色,光滑,圆形,扁平,半透明,边缘整齐。多
42、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内环是狭窄的溶血,外环是较宽的溶血3、破伤风梭菌致病特点:它由伤口侵入人体,其产生的毒素引起肌肉痉挛而导致破伤风。该菌感染的重要条件是局部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它的致病物质主要是外毒素,包括破伤风痉挛毒素和破伤风溶血毒素4、肉毒梭菌的致病特点:其致病物质是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已知最剧烈的神经外毒素,毒性比氰化钾强1万倍,对人的致死量约为0.1ug。肉毒毒素通过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使运动神经末梢功能失调导致肌肉麻痹。所致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创伤感染中毒和婴儿肉毒中毒。(十三)真菌的概念、菌丝、孢子的种类。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的分离鉴定方法1、真菌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核和完整细胞
43、器,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的真菌细胞性微生物2、菌丝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生殖菌丝或可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孢子可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按形态分为分生孢子(大分生和小分身孢子)、叶状孢子(芽生、厚膜和关节孢子)及孢子囊孢子3、白假丝酵母菌鉴定方法:芽管形成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4、新型隐球菌鉴定方法:标本直接检查:a显微镜检查:用患者脑脊液做墨汁负染色检查是诊断新型隐球菌最简单,快速的方法b抗原检查分离培养鉴定试验:a酚氧化酶实验b脲酶试验(新型隐球菌能产生脲酶,白假丝酵母菌则为阴性)c糖同化及发酵试验(十四)病毒的概念与特点,病毒的结构、增殖的过程1、病毒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是一类个体
44、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性微生物(2)特点:体积微小,以纳米为单位;非细胞结构,结构简单,仅含一种核酸;严格的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繁殖;抵抗力特殊,对抗生素不敏感2、病毒的结构:病毒核心:病毒的中心结构,主要成分是核酸,构成病毒的基因组;病毒衣壳:是包围在病毒核酸外的蛋白质外壳,由一定数量的颗粒组成;病毒包膜:包膜是包裹在核衣壳外面的膜状结构,带有包膜的病毒称为包膜病毒,包膜表面常有不同形状的突起,称为包膜子粒或刺突。3、病毒增殖过程: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隐蔽期 早期:基因组在细胞内合成非结构蛋白 晚期:在细胞内复制病毒核酸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装配成熟释放(十五)流感病毒的结构、抗原变异与流行;肝炎病毒的种类、感染特点、HBV的结构、抗原抗体系统及临床意义、HIV的结构、致病特点与抗体初筛确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宠物用品销售代理
- 造船行业安全生产总结
- 通讯行业助理岗位描述
- 旅游景点的卫生环境
- 大班新学期个人工作计划
- 心电监护室护士监测心电
- 2024土壤植株病虫害防治效果检测服务合同3篇
- 社会公益组织前台服务总结
- 高考新课标语文模拟试卷系列之43
- 丰乐亭记语文阅读理解
- 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这: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整体设计《测量》
- 着色渗透探伤检测报告
- 共享单车电动车加盟城市代理协议模板
- 古建工程监理规划范本
- 医疗质量管理工具课件
- 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口腔科)考试参考题库+答案
- 单肺通气中的麻醉管理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23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高邮市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通关考试题
- GB/T 7631.5-1989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5部分:M组(金属加工)
- GB/T 40428-202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