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医学生理学资料整理_第1页
大一医学生理学资料整理_第2页
大一医学生理学资料整理_第3页
大一医学生理学资料整理_第4页
大一医学生理学资料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部全科第2行政班内部资料生理学本稿为修订稿审核:许谨大纲:(一)绪论1 .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2 .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3 .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2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耦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 .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4 .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5 .动作电位(或兴奋)的

2、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6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7 .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三)血液1 .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2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3 .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4 .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体内抗凝系统、纤维蛋白的溶解。5 .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四)血液循环1 .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2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3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4

3、.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5 .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6 .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7 .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功能。8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9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牛成的血管活性物质。10 .局部血流调节(自身调节)。11 .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12 .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五)呼吸1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2 .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5

4、级临床医学部全科第2行政班内部资料3 .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4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和运输,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5 .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H+和低氧对呼吸的调节。肺牵张反射。(六)消化和吸收1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2 .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调节。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的概念。3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的排空及其调节。4 .胰液和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小肠的分节运动5 .大肠液的分泌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排便反射

5、。6 .主要营养物质(糖、蛋白质、脂类、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在小肠内的吸收部位及机制。(七)能量代谢和体温1 .食物的能量转化。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临床的简化测定法。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及其意义。2 .体温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八)尿的生成和排出1 .肾脏的功能解剖特点,肾血流量及其调节。2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3 .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水、HCO3-、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以及对H+、NH3、K+的分泌。肾糖阈的概念和意义。4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制。5 .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肾交感神经、

6、血管升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心房钠尿肽对尿生成的调节。6 .肾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测定的意义。7 .排尿反射。(九)感觉器官1 .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2 .眼的视觉功能: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眼的调节。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及其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作用,视锥细胞和色觉的关系。视力(或视敏度)、暗适应和视野。3 .耳的听觉功能: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4 .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平衡感觉功能。前庭反应。(十)神经系统1 .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传导兴奋

7、的特征,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2 .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和功能。3 .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4 .非定向突触传递(或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5 .神经递质的鉴定,神经调质的概念和调制作用,递质共存及其意义。受体的概念、分类和调节,突触前受体。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及其相应的受体。6 .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部全科第2行政班内部资料7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的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及其在感觉形成

8、中的作用。大脑皮质(层)的感觉(躯体感觉和特殊感觉)代表区。体表痛、内脏痛和牵涉痛。8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运动传出通路的最后公路和运动单位,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及其机制,各级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大脑皮质运动区,运动传出通路及其损伤后的表现。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9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功能特征。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0 .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情绪生理反应。11 .自发脑电活动和脑电图,皮层诱发电位。觉醒和睡眠。12 .学习和记忆的形式,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学习和记忆的机制。大脑皮质功能的一侧优势和优势半球的语言功

9、能。(十一)内分泌1 .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激素的化学本质与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分泌的调节。2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功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和腺垂体激素,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3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功能联系和神经垂体激素。4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5 .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及它们的分泌或生成的调节。6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7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十二)生殖1 .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睾酮的生理作用,

10、睾丸功能的调节。2 .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卵巢周期和子宫周期(或月经周期),雌激素及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功能的调节,月经周期中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子宫内膜变化间的关系。胎盘的内分泌功能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部全科第2行政班内部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内环境: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反射: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基本条件:反射弧

11、必须完整神经调节特点:迅速、精确、短暂体液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广泛、精确性差自身调节特点:范围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意义:维持稳态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意义:加速生理过程前馈意义:能前瞻性地对活动进行控制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 .单纯扩散概念:指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扩散。特点:顺浓度差不需要膜蛋白帮助不消耗能量转运脂溶性物质(非极性分子)通透性:指物质透过膜的难易程度

12、速率取决于浓度差、扩散面积、温度、脂溶性、电场力2 .易化扩散概念:在膜蛋白的帮助(或介导)下,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特点:顺浓度差或电子差膜蛋白帮助不消耗能量转运水溶性物质1 .经通道易化扩散基本特征:离子选择性门控特性(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2 .经载体易化扩散特点: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三.主动转运概念: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供能而进行的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转运特点:膜蛋白帮助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耗能1 .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概念: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

13、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包括:钠-钾泵、钙泵、质子泵钠-钾泵(简称钠泵)生理意义:钠泵活动造成细胞内高钾离子,是许多代谢反应的条件维持细胞正常体积和防止水肿的作用产生生物电的前提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部全科第2行政班内部资料生电性建立或维持细胞内外之间的钠离子、钾离子浓度,为主动运输提供势能储备2 .继发性主动转运(利用钠离子势能)概念: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四、膜泡运输1 .出胞(持续性出胞、调节性出胞)2 .入胞吞噬(固态)吞饮(液态)液相入胞受体介导入胞第二节细胞的信号转导膜受体:离子通道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耦联受体G蛋白是鸟甘酸结合蛋白第二信使作用:把细胞外

14、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的信息传给细胞内的靶蛋白一一蛋白激活酶和离子通道MAPK1外界信号刺激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内信号传导的交汇点第三节细胞的电活动一.静息电位静息电位RP:安静情况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且相对平稳的电位差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细胞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与平衡电位安静时细胞膜对离子的相对通透性钠泵的生电作用静息电位形成机制:(大题)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膜内高钾离子,钾离子向外扩散;由于细胞内的阴离子不能通过细胞膜,因此出现所谓内负外正”的跨膜电位差,随着钾离子向外扩散的进行,这种电位差加大;而这种电位差却是钾离子向外扩散的阻力,当这种阻力(电位差)和钾离子向外扩散的

15、动力(浓度差)相等时,钾离子向外净扩散停止,膜电位差不再发生改变而稳定于某一数值,即所谓钾离子电-化学平衡电位,简称钾离子平衡电位,此外,钠离子的背景电流,生电性的钠-钾交换也参与了静息电位的形成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极化:通常将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称为超极化(钠钾泵的作用)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称为去极化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则称为复极化去极相:形成动作电位的升支复极相:动作电位的降支锋电位:复极相和去极相两者共同形成尖峰状的电位变化后电

16、位:锋电位之后膜电位的低幅、缓慢波动动作电位特点:U全或无现象不衰减传播具有不应期不能总和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有效刺激?去极化达5070mv?膜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开放?膜对钠离子通性突然上升?钠离子顺电-化梯度内流?进一步去极化?更多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再生性循环,正反馈)?大量钠离子内流产生陡峭的动作电位上升支阈强度:能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部全科第2行政班内部资料阈刺激: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兴奋性:是指机体的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兴奋:当机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功能活动

17、由弱变强或由相对静止变为比较活跃的反应过程或反应形式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局部电位有去极化和超极化两种类型不是全或无电紧张性扩布:不可远距离传导总和现象:时间性总和、空间性总和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大题)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去轴突末梢,囊泡向接头前膜移动并与之融合通过出胞作用将囊泡中的Ach释放到接头间隙Ach与Ach受体结合?化学门控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终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扩散到相邻肌细胞膜总和达阈电位?肌细胞膜爆发动作电位胆碱酯酶分解Ach量子式释放:运动神经末梢释放Ach横纹肌的关键因

18、子是:钙离子三联管结构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基础兴奋-收缩耦联:将横纹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或过程。肌肉收缩效能: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小、缩短程度以及产生张力或缩短的速度。等长收缩表现为肌肉收缩时长度保持不变而只有张力的增加;等张收缩表现为肌肉收缩时张力保持不变而只发生肌肉缩短。最常见的是等长收缩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收缩的总和前负荷:指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前负荷决定肌肉在收缩前的长度(初长度)后负荷:指肌肉在收缩后所承受的负荷。在数值上后负荷反应收缩张力的大小。肌肉收缩能力:指与前负荷和后负荷均无关的能影响肌肉收缩

19、效能的肌肉内在特性。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部全科第2行政班内部资料第三章血液血液功能二运输功能缓冲酸碱度,保持内环境稳态调节体温生理性止血防御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晶体渗透压(主要是NACI)意义: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胶体渗透压(主要是蛋白质)意义:保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红细胞的生理特征: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可塑变形性: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悬浮稳定性:将盛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尽管红细胞的比重大于血浆,但正常时红细胞下沉缓慢,表明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

20、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红细胞功能:运输O2和CO2对血液中的酸、碱物质的缓冲及免疫复合物的清除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肾是产生EPO的主要部位)性激素(雄激素可提高血浆中EPO的浓度而促进红细胞生成)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等可改变组织对O2的要求而间接影响红细胞生成转化生长因子乱干扰素丫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可抑制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对红细胞的生成起负性调节作用。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功能二有助于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参与凝血和生理止血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黏附释放聚集收缩

21、(有助于止血)吸附(有利于凝血)生理性止血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血清与血浆区别:血清中缺乏纤维蛋白原内源性凝血途径:xn(接触因子)外源性凝血因子:出(组织因子)凝血过程:I.内源性途径:血浆中因子Xn接触受损血管壁的胶原纤维或基膜被激活为Xna;在Xna的催化下,因子XI被激活为因子XIa。在XIa的催化下,因子IX被激活为IXa。因子IXa、因子皿、Ca2+和血小板磷脂共同催化因子X,使其活化为Xa。因子Xa、因子Va、Ca2+和血小板磷脂共同形成一复合物,称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在凝血酶原激活物催化下,因子n激活为因子Ha。在na催化下,因子I激活为因子Ia。la参与凝

22、血2.外源性凝血:组织损伤释放出因子m(组织凝血致活素)进入血?后与Ca2+、因子口共同组合成复合物。在因子出、Ca2+、因子口复合物催化下因子X转变为Xa。因子Xa、因子Va、Ca2+和血小板磷脂共同形成一复合物,称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在凝血酶原激活物催化下,因子n激活为na。在na催化下,因子I激活为因子Ia。Ia参与凝血纤维蛋白溶解意义:使纤维蛋白凝块溶解,防止血栓形成,保证血流通畅输血原则:同型相输,交叉配血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部全科第2行政班内部资料第四章血液循环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每搏输出量(搏出量):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所射出的血量。射

23、血分数(EF):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所输出的血量。每分输出量=搏出量x心率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心指数=每分输出量/体表面积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输出量=搏出量X心率(一)搏出量的调节1 .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T一搏出量T前负荷T一初长度T一粗、细肌丝有效重叠程度T一横桥连接数量T一收缩强度T2 .后负荷:大动脉血压后负荷T一等容收缩期T一射血期J后负荷T一心肌收缩速度J一射血速度J-每搏输出量J3 .心肌收缩能力:取决于心肌细胞内部因素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一心肌收缩能力TACh缺氧、酸中毒一

24、心肌收缩能力J通过改变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各个环节及收缩机构的生化和能量释放转换过程的强度和效率等内在因素而实现(二)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T-心输出量T心率过快或过慢一心输出量J心肌细胞的生理特征: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房-室延搁:由于房室结区的传导速度慢,且房室结是兴奋由心房传向心室的唯一通道,因此兴奋经过此处将出现一个时间延搁,称为房-室延搁。房-室延搁使得心房肌的兴奋不能过快地传到心室肌,从而保证心房内血液在心室收缩之前排入心室,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心肌细胞不发生完全性强制收缩的原因: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相比,心肌细胞兴奋性周期中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心肌收缩活

25、动的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发生完全强直收缩,而始终进行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从而保证心脏泵血活动的正常进行心肌收缩的特点:同步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对细胞外钙离子依赖性动脉血压的形成: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前提条件)心脏射血和循环系统的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每搏输出量(2)心率(3)外周阻力(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的比例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 .每搏输出量T-BPT(收缩压T为主),脉压T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大小搏出量T一心缩期射入主动脉血量T一收缩压明显T由于收缩压T一血流速度T一心舒期末大动脉内血

26、量稍T一舒张压轻微T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部全科第2行政班内部资料2 .心率T一心输出量T-BPT(舒张压T为主),脉压J心率T一心舒期J一心舒期流到外周的血液减少一心舒期末留在动脉内的血量增多一舒张压T,收缩压稍T3 .外周阻力T-BPT(舒张压T为主),脉压J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外周阻力T一心舒期血液流到外周速度J一心舒期留在主动脉内的血量T一舒张压T。在心缩期,由于血压T一血流加快,收缩期动脉内血量轻度T一收缩压轻度T4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大动脉弹性J(单纯性大动脉硬化)一收缩压忆舒张压脉压TT大动脉、小动脉均硬化(老年人)一收缩压TT,舒张压

27、T,脉压T5 .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正常时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相适应循环血量J(大失血)一血压J(失血量超过20%)血管容积T(过敏、中毒性休克)一血压J循环血量T或血管容积J-血压T(输血和缩血管药物升高血压的生理学基础)中心静脉压(CVP):胸腔大静脉、右心房内压,0.41.2KPa(412cmH2O)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影响静脉压回心血量的因素: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心肌收缩力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体位改变呼吸运动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差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 .毛细血管血压T一组织液T(水肿)炎

28、症一微动脉扩张(前阻力J)一毛细血管血压T一组织液T右心衰竭一静脉回流受阻(后阻力T)一毛细血管血压T一组织液T2 .血浆胶体渗透压J一组织液T肾病、肝病、重度营养不良一低蛋白血症一血浆胶体渗透压J一组织液T(水肿)3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T一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一组织液胶体渗透压T、血浆胶体渗透压J一组织液T(水肿)例如:烧伤、过敏4 .淋巴回流受阻丝虫病一淋巴回流受阻一组织液积聚(水肿)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1 .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位于第15胸段脊髓的中间外侧柱节前纤维释放ACh受体:N1受体结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受体:3肾上腺

29、素能受体(31受体)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31受体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和传导性增加,这些效应分别称为正性变力作用、正性变时作用和正性变传导作用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ACh受体:M型胆碱能受体(M受体)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部全科第2行政班内部资料2 .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理神经纤维紧张性活动的双调节起源:脊髓胸腰段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受体:a受体、32受体与a受体结合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3 3受体结合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大多数血管仅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单一神经支配,体内几乎所有的血管都受交感缩血管纤维的支配(除毛细血管外)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正性变时、变力、变传

30、导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3、交感缩血管纤维:紧张性活动的双向调节4、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支配骨骼肌微动脉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5、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脑膜、唾液腺、胃肠外分泌腺和外生殖器等的血管二.心血管中枢延髓是调控心血管活动最重要的心血管中枢部位,下丘脑也在心血管活动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三.心血管反射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降压反射)BPT颈动脉窦卜压力感受器主动脉弓心血管中枢一I心迷走紧张T心率J心交感紧张T心缩力J交感缩血血管紧张T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主要是血压下降JI?心输出量J|II?血管舒张?外周阻力J:在短时间内快速调节动脉压,维持动脉压相

31、对稳定10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部全科第2行政班内部资料第五章呼吸第一节肺通气肺通气直接动力:肺泡气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肺通气原动力:呼吸运动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压为什么在呼气末胸内压仍然为负值?胸廓的自然体积肺的自然容积(胸廓发育比肺快),即使胸廓因呼气而缩小时,肺仍处于扩张状态而具有回缩倾向,故为负值。胸膜腔内保持负压的生理意义:维持肺扩张状态,不至于因肺回缩力而萎缩促进胸腔大静脉和淋巴液的回流P=2T/r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主要由肺泡n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含脂质和蛋白质的混合物肺泡活性物质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的稳定性;降低呼气阻力,减少呼气做功;防止水

32、肿气道阻力次气压与肺内压之差/单位时间内气体流量影响气道口径的因素:跨壁压肺实质对气道壁的牵引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化学因素的影响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余气量: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用力肺活量: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最大随意通气量:在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第二节肺换气和物质换气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的厚度呼吸膜的面积通气|血流比值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

33、肺血流量的比值(0.84)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Hb的氧容量:1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Hb的氧含量:1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Hb氧饱和度:氧含量占氧容量百分比。氧解离曲线氧解离曲线上段平坦氧解离曲线中断较陡意义:为机体提供足够的摄氧量意义:释放大量O2氧解离曲线下段最陡意义:满足组织活动增强时对O2的需要11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部全科第2行政班内部资料影响O2运输的因素:1 .血液pH和PCO2的影响pH降低或PCO2升高时,Hb对O2亲和力降低,P50增大,曲线右移2 .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时,Hb对O2亲和力降低,P50增大,氧解离曲线右移3 .红细胞

34、内2,3-二磷酸甘油2,3-二磷酸甘油浓度升高时,Hb对O2亲和力降低,P50增大,氧解离曲线右移4.COCO2主要以碳酸氢盐的形式运输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1.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在动脉血PO2降低、PCO2或H+浓度升高时收到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性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CO2、H+和低氧对呼吸运动的调节CO2:中枢:PCO2T?脑脊液CO2T?CO2+H2O?H2CO3?H+HCO3-?中枢感受器?呼息加强PCO2J外周:PCO2T?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通过迷走神经和窦神经到延髓?通过肋间神经和膈神经到达呼吸肌

35、(呼吸加深、加快)?CO2分压JH+同上低氧:PO2J?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快、加深H+只能作用外周化学感受器,因为H+不能穿过血脑屏障低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作用,对中枢化学感受器是抑制作用。缺氧较轻时,表现为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缺氧较重时,表现为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抑制。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第一节消化生理概述慢波:起步点:可能位于环行肌和纵行肌之间的Cajal细胞作用:一般不引起收缩,主要控制动作电位的产生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1 .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靶器官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肠腺、肝细胞、食管-胃括约肌、胃肠平滑肌及胆囊等。12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5级

36、临床医学部全科第2行政班内部资料2 .营养作用具有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促进生长的作用。3 .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如胆囊收缩素可刺激胰岛素释放。交感神经兴奋可抑制胃肠运动和分泌。第二节口腔内消化和吞咽唾液的作用:1.唾液淀粉酶可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2 .湿润溶解食物,引起味觉和便于吞咽3 .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4 .冲洗清除食物残渣第三节胃内消化1 .外消化腺的组成:贲门腺一粘液细胞泌酸腺(胃底腺)-粘液颈细胞、主细胞、壁细胞幽门腺一粘液细胞2 .内分泌细胞:G细胞一胃窦部一胃泌素D细胞一胃体、窦、底一生长抑素ECL细胞一胃底、胃体一组织胺肠嗜铭样细胞胃液的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最适pH:2

37、.0)、内因子(促进维生素B12吸收)、黏液和碳酸氢盐盐酸也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胃酸有两种形式:游离酸(主要)、结合酸H+分泌由质子泵实现盐酸彳用: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消化;杀死胃内细菌;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以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胰液、小肠液和胆汁的分泌;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Fe2+和Ca2+的吸收。盐酸分泌过多,诱发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内因子促进维生素B12吸收促进胃酸分泌:乙酰胆碱(ACh)胃泌素组胺抑制胃酸分泌:生长抑素促胰液素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PG)13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部全科第2行政班内部资料消化

38、期的胃液分泌1 .头期胃液分泌特点:量多,酸度高,胃蛋白酶原含量高,消化力强。2 .胃期胃液分泌3 .肠期胃液分泌特点:特点:分泌量少(10%),胃蛋白酶原也少。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盐酸胃窦部的pH降到1.21.5时:直接抑制G细胞使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十二指肠达到2.5以下时:S细胞释放胰泌素在酸作用下,十二指肠球部所释放的球抑胃素也可抑制胃液分泌。盐酸是胃腺分泌的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它对防止胃酸过度分泌,保护胃肠粘膜具有重要的意义。胃的运动形式:1 .紧张性收缩生理意义:维持胃的形态、位置促进化学性消化2 .容受性舒张3 .蠕动胃蠕动的意义: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推进胃内容物通过幽门排入

39、十二指肠(1-2ml/次)。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直接动力:胃和十二指肠内的压力差原动力:胃平滑肌的收缩肠-胃反射:食糜中的酸、脂肪和高渗性以及对肠壁的机械扩张均可刺激位于十二指肠壁上的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胃运动,使胃排空减缓。第四节小肠内消化胰液的分泌HCO3乍用:(1)为小肠内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pH7-8);(2)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侵蚀。胰酶为何不消化胰腺本身?1 .蛋白水解酶以酶原形式分泌2 .腺泡细胞还分泌胰蛋白酶抑制物,防止蛋白水解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自身消化一急性胰腺炎胰液中含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由于胰液中含有消化三种主

40、要营养物质的消化酶,因而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当胰液分泌缺乏时,即使其他消化液的分泌都很正常,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仍然不能完全消化,从而也影响吸收。胆汁的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中和胃酸及促进胆汁自身分泌。14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部全科第2行政班内部资料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体液调节:促胃液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胆盐生长抑素胆盐的肠-肝循环:胆汁排至小肠后,绝大部分仍可由小肠粘膜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组成胆汁排入肠腔,称之为胆盐的肠-肝循环大肠运动形式:袋状往返运动分节推进和多袋推进运动蠕动分节推动运动:指环行肌有规律的收缩,将一个结肠袋内容

41、物推移到邻近肠段,收缩结束后,肠内容物不返回原处。食物在小肠消化的原因:小肠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食物在小肠没停留的时间长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为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绒毛节律性收缩和摆动加速绒毛血液和淋巴液流动,有利于吸收。胃液中的盐酸促进铁吸收,铁主要在小肠上部被吸收。影响Ca2吸收的主要因素是维生素D和机体对钙的需要量。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一节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伴随着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机体所消耗的能量。原理:能量守恒定律食物的热价:1g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O2所产生的热量呼吸商:将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

42、CO2量与吸入的O2量的比值非蛋白呼吸商:由糖和脂肪氧化时产生的CO2量与消耗的O2的比值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可使机体产生额外的能量消耗的现象基础代谢:指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室温在1825C;禁食12h以上;情绪安定;体温正常。基础代谢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能量的贮存利用形式一一ATPATP的贮存库一一磷酸肌酸(CP)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体温:指体核温度,即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不感蒸发、发汗)简述题1 .根据散热原理,如何给高热病人降温?利用冰袋或冰帽给高热病人的降温(传导散热);注意通风,降低室温(对流散热)

43、;用乙醇擦身(蒸发散热);降低室温,增加辐射散热。2 .简述人体的散热器官和散热方式。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另外还有其他排泄器官(如肾)借排泄活动散发少部分热量。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不显性蒸发和发汗)。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时,可借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热;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蒸发散热。15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部全科第2行政班内部资料论述题1 .试述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原理。体温相对恒定有赖于体内产热与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产热主要来自体内食物分解代谢;散热方式有四种,辐射、传导和对流是物理性散热方式,安静状态下以辐射散热为主,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

44、皮肤温度时,则蒸发成为唯一散热途径;体温调节是反射活动。感受器分为外周温度感受器(皮肤、粘膜与内脏,以冷感受器为主)和中枢温度感受器(下丘脑,以热敏神经元为主),当环境温度改变后通过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体温中枢(下丘脑),然后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产热和散热系统,使体温适应温度变化而恒定;人类还存在有行为性调节来保持体温恒定。2 .为什么发热病人常伴有寒战反应?某些疾病引起发热时,由于细菌生长和组织破坏所产生的致热原,可以使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与调定点有关的热敏神经元的阈值升高,使调定点上移,而机体的温度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调定点水平,在此之间体温低于调定点温度。由于调定点上移,下丘脑后部产热中枢兴奋加强,骨骼肌出现不随意收缩,并伴有寒冷感觉称为寒战。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由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十肾小囊内压)肾糖阈:尿中出现葡萄糖时,最小血浆葡萄糖浓度球-管平衡:近端小管中Na+和水的重吸收率总是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