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资源开发_第1页
海洋石油资源开发_第2页
海洋石油资源开发_第3页
海洋石油资源开发_第4页
海洋石油资源开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洋石油资源开发演讲:徐帅 同组人 :郝良影 刘欢 张玉婷 徐冰 尹沐 目目 录录 一、全球石油资源概况一、全球石油资源概况 二、世界海洋石油资源发展现状及前景二、世界海洋石油资源发展现状及前景 三、中国海洋石油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三、中国海洋石油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一、全球石油资源概况一、全球石油资源概况 1、全球石油的供给形势紧张、全球石油的供给形势紧张 石油在未来相当长的一短时间内仍然将是全球最重要的基础能源。石油在未来相当长的一短时间内仍然将是全球最重要的基础能源。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30年全球石油消费量为年全球石油消费量为1.05亿桶亿桶/天,较天,较2008

2、年的年的0.85亿桶亿桶/天增长天增长25左右,那么在未来左右,那么在未来22年间,全球石油产年间,全球石油产量平均每年至少要保证量平均每年至少要保证76.4万桶万桶/天的增量。天的增量。 现今现今80%的石油产量来自的石油产量来自73年以前开发的油田,其中大部分油田将年以前开发的油田,其中大部分油田将面临每年面临每年4%6%的产量衰退;全球新发现油田数量持续徘徊在低位,的产量衰退;全球新发现油田数量持续徘徊在低位,90年代以来新发现油田的储量仅为当年产量的年代以来新发现油田的储量仅为当年产量的1/3。 国土资源部引述相关数据称国土资源部引述相关数据称,2009年中国仅次于俄罗斯、沙年中国仅次

3、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之后特阿拉伯、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四大原油生产国成为全球第四大原油生产国,占世界原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油总产量的5.4%。据国家发改委的数字。据国家发改委的数字,2009年中国原油产年中国原油产量约为量约为1.894亿吨。亿吨。 但是但是,中国中国1.89亿吨的产量相比巨大的需求还差了一半以上:亿吨的产量相比巨大的需求还差了一半以上:去年中国石油去年中国石油需求量达需求量达3.93亿吨亿吨(全国原油产量全国原油产量1.8949亿吨亿吨,进口原油量进口原油量2.0379亿吨亿吨),也就是说中国本土只生产了也就是说中国本土只生产了48%左左右的原油右的原油,其他都要来自海外

4、。其他都要来自海外。2、中国石油资源状况、中国石油资源状况 自自2000年以来年以来,中国石油需求增幅每年约中国石油需求增幅每年约5%以上。比如以上。比如中国去年有中国去年有1360万辆的汽车销量万辆的汽车销量,除去少量报废车除去少量报废车,等于等于每年新增每年新增2000多万吨原油需求多万吨原油需求,这相当于原油需求增加这相当于原油需求增加5%。 这个是中国石油的需求形式,那么再来看看中国各大油这个是中国石油的需求形式,那么再来看看中国各大油田的石油产量情况:田的石油产量情况:3、缓解石油危机的办法、缓解石油危机的办法 从长远看来缓解上述局面的手段不外乎两点:从长远看来缓解上述局面的手段不外

5、乎两点: 1.继续挖掘常规石油的潜力,将勘探活动延伸至更边继续挖掘常规石油的潜力,将勘探活动延伸至更边远的地区,深海、极地地区还有未发现的石油,同时通远的地区,深海、极地地区还有未发现的石油,同时通过技术革新提高新老油田的采收率;过技术革新提高新老油田的采收率; 2.在石油价格足够高的时候,开采非常规石油,如重在石油价格足够高的时候,开采非常规石油,如重油、油砂、油页岩、生物燃料以及水合物等。油、油砂、油页岩、生物燃料以及水合物等。目目 录录 一、全球石油资源概况一、全球石油资源概况 二、世界海洋石油资源发展现状及前景二、世界海洋石油资源发展现状及前景 三、中国海洋石油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三、中

6、国海洋石油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1、陆上石油资源的逐步衰竭、陆上石油资源的逐步衰竭 目前国际石油界的普遍共识是,陆上油田尚有潜力的地区仅有中东、目前国际石油界的普遍共识是,陆上油田尚有潜力的地区仅有中东、中亚等地,而过去中亚等地,而过去30年东、西半球两个最重大的油田发现均来自海洋。年东、西半球两个最重大的油田发现均来自海洋。 2、海洋石油开采是大势所趋、海洋石油开采是大势所趋 根据各种权威机构的数据源显示,海洋石油资源将是未来原油产量根据各种权威机构的数据源显示,海洋石油资源将是未来原油产量增长的重要来源,全球增长的重要来源,全球50%以上的油气产量和储量将来自海洋。以上的油气产量和储量将来自

7、海洋。 二、世界海洋石油资源发展现状及二、世界海洋石油资源发展现状及前景前景为什么海洋石油前景看好呢?为什么海洋石油前景看好呢? 1、目前在陆上大油田发现大油田的几率非常小,自目前在陆上大油田发现大油田的几率非常小,自2000年以来,全年以来,全球最让人激动的大型油田都来自于海洋,一个是位于里海的哈萨克斯坦球最让人激动的大型油田都来自于海洋,一个是位于里海的哈萨克斯坦的卡沙甘(的卡沙甘(Kashagan)油田,其可采储量高达)油田,其可采储量高达70-90亿桶;一个是过亿桶;一个是过去去30年西半球最大的油田发现,位于巴西深海盐下油藏的年西半球最大的油田发现,位于巴西深海盐下油藏的Tupi油田

8、,可油田,可采储量高达采储量高达50-80亿桶。亿桶。2、陆上大油田体量很大,容易勘探,无论是沙漠、戈壁滩还是山区,陆上大油田体量很大,容易勘探,无论是沙漠、戈壁滩还是山区,到处都有勘探者的足迹,而目前由于勘探技术及钻井技术的顺速发展,到处都有勘探者的足迹,而目前由于勘探技术及钻井技术的顺速发展,在以前无法勘探和钻采深海的深海都可以被驾驭了。在以前无法勘探和钻采深海的深海都可以被驾驭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说话1、根据美国地质局的估算,未来全球石油可采储量为、根据美国地质局的估算,未来全球石油可采储量为21200亿桶,较亿桶,较09年底已探明储量年底已探明储量13331亿桶还可增长亿桶还可增长60

9、左右,其中尚未发现的左右,其中尚未发现的储量有储量有5390亿桶,海洋就占可亿桶,海洋就占可63。 2、根据剑桥能有协会的数据,、根据剑桥能有协会的数据,2005年以来海洋油气占当年年以来海洋油气占当年全部油气发现量比例逐年提高,一直维持在全部油气发现量比例逐年提高,一直维持在50左右,其中左右,其中深海油气的发现量大幅度增加。深海油气的发现量大幅度增加。 此外,新发现的深海油气田的平均储量规模达到此外,新发现的深海油气田的平均储量规模达到1.6亿桶,亿桶,是陆地上的是陆地上的8倍。在此证明了海洋是未来发现大型油气田可倍。在此证明了海洋是未来发现大型油气田可能性最大的领域。能性最大的领域。 3

10、、伴随、伴随2000年来海上石油勘探的突破性进展,年来海上石油勘探的突破性进展,2009年后海上石油对石油产量增长贡献率超过年后海上石油对石油产量增长贡献率超过50,据预测,到,据预测,到2015年时,海洋石油产量有望占年时,海洋石油产量有望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全球石油总产量的30,而深海石油将达到,而深海石油将达到12,每天将生产每天将生产1000万桶,较目前不到万桶,较目前不到500万桶增长万桶增长1倍以上。倍以上。 2、根据第三次石油资源评价结果,目前全、根据第三次石油资源评价结果,目前全国石油资源量为国石油资源量为1072.7亿吨,已探明储量亿吨,已探明储量225.6亿吨,探明率在亿吨,

11、探明率在39左右,其中海洋左右,其中海洋石油资源量为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总量的亿吨,占总量的22.9。 4、中海油对近海油气资源评价显示,国内近海油气资、中海油对近海油气资源评价显示,国内近海油气资源潜力依然巨大,近海油气勘探开发处于早中期阶段。源潜力依然巨大,近海油气勘探开发处于早中期阶段。 2004-2005年中海油对全国近海年中海油对全国近海7个主要含油气盆地个主要含油气盆地(东海盆地、北黄海盆地除外)进行过一次全新的油(东海盆地、北黄海盆地除外)进行过一次全新的油气资源评价:气资源评价:7大盆地共计可探明石油资源储量大盆地共计可探明石油资源储量93.7亿吨,探明率亿吨,探明率26.4%;可探明天然气资源储量;可探明天然气资源储量3.93万万亿立方米,探明率为亿立方米,探明率为10.9%。 5、需要强调的是渤海是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及地质认识、需要强调的是渤海是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及地质认识程度最高的区域,程度最高的区域,2005年前中海油年前中海油50%以上的预探井、以上的预探井、评价井集中在渤海,而南海等海域勘探程度较低,不评价井集中在渤海,而南海等海域勘探程度较低,不排除未来在南海等地有重大油气资源发现的可能。排除未来在南海等地有重大油气资源发现的可能。 由于历史、政治、技术方面的原因,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