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园林艺术观赏 第一节 中国园林艺术的造园法则_第1页
第六章 园林艺术观赏 第一节 中国园林艺术的造园法则_第2页
第六章 园林艺术观赏 第一节 中国园林艺术的造园法则_第3页
第六章 园林艺术观赏 第一节 中国园林艺术的造园法则_第4页
第六章 园林艺术观赏 第一节 中国园林艺术的造园法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中国园林艺术是伴随着诗歌、绘画艺术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它表现出诗情画意的内涵,我国人民又有着崇尚自然、热爱山水的风尚,所以又具有师法自然的艺术特征。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比德观,又使园林艺术带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于是顺着这条漫漫的历史长河,逐渐形成了我国造园艺术的独特传统艺术法则与手法。从全国范围而言,纵有南流北派、东西风格之别,或受到西方古今造园艺术的影响,但中国的园林艺术却始终一脉相承,流传至今而万变不离其宗。第六章 园林艺术观赏第一节 园林艺术观赏、品评的素质基础一、 中国园林艺术的造园法则l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l 这是由画论移植而来的。意,可视为意志、意念或意境。它强

2、调在造园之前必不可少的意匠构思,也就是指导思想,造园意图。然而这种意图是根据园林的性质、地位而定。l 园冶兴造论所谓“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说,它表现了设计、主持人的意图起决定作用。意境指情景交融,意念升华的艺术境界,表现了意因景存、境由意活这样一个辩证关系。皇家园林以皇恩浩荡、至高无上为主要意图寺观园林以超凡脱俗、普度众生为宗寺观园林以超凡脱俗、普度众生为宗私家园林有的想耀祖扬宗,有的想拙政清野,有的想升华、超脱,而私家园林有的想耀祖扬宗,有的想拙政清野,有的想升华、超脱,而多数为崇尚自然,自得其乐,乐在其中多数为崇尚自然,自得其乐,乐在其中l 在众多的山水园林中,景区、景点的题名,蕴藏着人们

3、对生活的强烈眷恋和对祖国大地的赤诚爱心。如避暑山庄、圆明园、颐和园的景名,就是一定历史人物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对园林意境的追求。如“食蔗居”位于避暑山庄松林峪山谷端尽头,寓意蔗到尽头最甘甜,行至谷端景最佳之意。l 以景名代诗,以诗意造景,是意境创作的常用手法。如颐和园“知春亭”就出自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诗;“秋水亭”出自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苏州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出自韩愈诗“晚年秋将至,长风送月来”。l 以园名点题表现意境者,如“归田园”、“拙政园”、“怡园”、“颐和园”、“寄畅园”、“沧浪亭”等。广州越秀公园五羊群雕,揭示了羊城的美丽传说。南

4、京雨花台烈士群雕,表示了革命烈士的浩然正气。白鹭洲公园的白鹭群雕,点出了李白诗中“一行白鹭上青天”、“二水中分白鹭洲”的意境。l 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l 古今中外,概不例外。凡造园林,必按地形、地势、地貌的实际情况,考虑园林的性质、规模,构思其艺术特征和园景结构。只有合乎地形骨架的规律,才有构园得体的可能。园冶相地篇:无论方向及高低,只要“涉门成趣”,即可“得景随形”,认为“园林唯山林最胜”,而城市地则“必向幽偏可筑”;旷野地带应”依乎平岗曲坞,叠陇乔林“。造园多用偏幽山林,平岗山窟,丘陵多树等地,少占农田好地,这也符合当今园林选址的方针。l 在如何构园得体方面,园冶有一段精辟的论述,“约十

5、亩之地,须开池者三,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这种水、陆、山,三四三的用地比例,虽不可定格,但确有其参考价值。园林布局首先要进行地形及竖向控制,只有山水相依,水陆比例合宜,才有可能创造好的生态环境。城乡风景园林应以绿化空间为主,绿地应占有园林面积的85%以上,陆地建筑面积应控制在2%以下,并应有必要的地形起伏,创造至高控制点,引进自然水体,从而达到山因水活的境地。总之,只有相地构园,才能合宜得体,否则,”非其地而强为其地“,结果是”虽百般精巧,却终不相宜“(红楼梦大观园)。l 3、因地制宜,随机生动l 通过相地,可以取得正确的构园选址,然而在一块土地上,要想创造多种景观的协调关系,还要靠因地制

6、宜,随势生动和随机应变的手法,进行合理布局,这是中国造园艺术的又一特点,也是中国画论中经营位置原则之一。画论中有“布局须先相势”,布局要以“取势为主”。园冶中也多次提到“景到随机”、“得景随形”等原则,不外乎是要根据环境形势的具体情况,因山就势,因高就低,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地创造园林景观,即所谓“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这样才能达到“景以境出”的效果。l 有人说,中国园林有法而无式,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其实,有法而不拘泥,有式而不定格,才是艺术手法的高超之处,才能随机取势而创造出多方景胜。l 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l 风景园林既然是一个有

7、限空间,就免不了有其局限性,但是具有酷爱自然传统的中国造园家,从来没有就范于现有空间的局限,用巧妙地“因借”手法,给有限的园林空间,插上了无限风光的翅膀。“因”者,是就地审势的意思,“借”者,景不限内外,所谓“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这种因地、因时借景的作法,大大超越了有限的园林空间。如颐和园远借玉泉山宝塔,寄畅园仰借龙光塔,拙政园平借北寺塔,玄武湖遥借钟山。古典园林的“无心画”“尺户窗”的内借外,此借彼,山借云海,水借蓝天,东借朝阳,西借余晖,秋借红叶,冬借残雪,镜借背景,强借疏影,松借坚毅,竹借高节,借声借色,借情借意,借天借地,就是汇集所有

8、的外围环境的风景信息,拿来为我所用,取得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l 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l 一个包罗万象的园林空间,怎样向游人展示她的风采?东西方造园艺术似乎各具特色。西方园林以开朗明快,宽阔通达,一目了然为其偏好,而中国园林却以含蓄有致,曲径通幽,引人入胜为特色。尽管现代园林有综合并用的趋势,然而作为造园艺术的精华,两者都有保留发扬的价值。究竟如何取得引人入胜的效果呢?中国文学及画论给了很好的借鉴,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等,这些都符合东方的审美心理与规律。在儒家学说的长期影响下,塑造了中国人含蓄理义的习俗。表现在园林布局上就是先藏后露,引人渐入佳境的作法。

9、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欲扬先抑的范例,遇洞探幽,豁然开朗,偶如世外桃源,给人无限向往。如在造园时,运用影壁、假山水景等作为入口屏障;利用绿化树丛作隔景;创造地形变化来组织空间的渐进发展;利用道路系统的曲折引进,园林景物的依次出现,利用虚实院墙的隔而不断,利用园中园,景中景的形式等等,都可以创造引人入胜的效果。它无形拉长了游览路线,增加了空间层次,给人们带来柳暗花明,绝路逢生的无穷情趣。l 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l 如果说,欲扬先抑给人们带来层次感,则起结开合给人们以韵律感。写文章、绘画有起有结,有开有合,有放有收,由疏有密,有轻有重,有虚有实。造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们如果在一条等宽

10、的胡同里绕行,尽管曲折渐进,层次深远,确贫乏无味,游兴大消。节奏与韵律感,是人类生理活动的产物,表现在园林艺术上,就是创造不同大小类型的空间,通过人们在行进中的视点、视线、视距、视野、视角等反复变化,产生审美心理的变迁,通过移步换景的处理,增加引人入胜的吸引力。风景园林是一个流动的游赏空间,善于在流动中造景,也是中国园林特色之一。无论是登临泰山,还是游览长江,沿途空间处处都有宽窄、急缓、闭敞、明暗、远近之别,使人们领略到大自然交响乐般的呼吸脉搏。以此为借鉴,园林同样可以创造这种效果。现代综合性园林有着广阔的天地,丰富的内容,多方面的出入口,多种序列交叉游程,所以不能有起结开合的固定程序,但是,

11、因地制宜、因景设施的景区布置、景点设置和功能分区还是必要的。可以仿效古典园林的收放原则,创造步移景异的效果。比如景区的大小,景点的聚散,绿化草坪植树的疏密,园林建筑的虚与实等等,这种多领域的开合反复变化,必然会带来游人心理起伏的律动感,达到步移景异、渐入佳境的效果。l 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l 因借是利用外景来扩大空间的作法。小中见大,则是调动内景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反衬,造成错觉和联想,达到扩大空间感,形成咫尺山林的效果。这多用于较小的园林空间。利用形式美法则中的对比手法,以小寓大,以少胜多,是中国画的惯用技法。李渔主张“一卷代山,一勺代水”。园冶要求做到“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12、”、“动江流天地外之情,合山色有无中之句”。掇山要“蹊径盘且长,峰峦秀而古,多方景胜,咫尺山林,”。在不大的的园林空间内,不是抄袭自然,而是取其精华部位再现组合,创造峰峦岩洞,谷涧飞瀑之势。苏州环秀山庄就是咫尺之境,创造山峦云涌、峭崖深谷、林木丛翠、水天环绕的典型佳作。取得小中见大的秘诀,不外乎山以动势取胜,峦仿风云变换,峡谷进而仰视,林木层层覆盖,水面宽而回环。俯可见山影云影;平可视曲水无尽;仰可望峰峦洞穴。人们可赏、可游、可居、可食,足可见小中见大无边的艺术效果。巧用对比反衬的方法,可以在任何局限的小空间里,纳时空之一角,现无限之风光。l 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l 无论寺观园林、皇家园林或

13、私家园林,造园者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和仿效自然地主导思想始终不移。认为只要“稍动天机”,即可做到“有真有假,做假成真”,外国人称中国造园为“巧夺天工”。l 纵览我国造园的范例,可见巧就巧在顺天然之理、应自然之规。就是遵循客观规律,符合自然秩序,撷(xie)取天然精华,布局顺理成章。这种规律表现在众多的具体造景手法之中,如园冶中论造山者“峭壁贵于直立;悬崖使其后坚。岩、峦、洞穴之莫穷,洞、壑、坡、矶之俨是;信足疑无别境,举头自有深情。”另有“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嶙峥;构土成岗,不在石形之巧拙;”,“欲知堆土之奥妙,还拟理石之精微。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缘易逗。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约十亩之基,须开

14、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曲曲一湾柳月,濯魄清波;遥遥十里荷风,递香幽室”。“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对曲水流觞主张“何不以理涧法,上理石泉,口入瀑布,亦可流觞,似得天然之趣。”做瀑布可以利用高楼檐水,用天沟引流,“突出石口,泛漫而下,才如瀑布”。寄畅园的八音涧是利用跌落水声造景的范例。无论古今园林,大水小溪都是人们喜爱的造园要素。广泛利用天上降水,地下引流,池中挖井,高差落水等方法,就能顺山峦之理,成水景之章。l 再如植物配植。古人对树木花草的厚爱,不亚于山水。为了创造种植条件,为了利用植物的人格化特征创造不同的意境,或利用植物题名造景,都反映了在植物造景中“天人合一”的哲理。如园冶

15、中多处可见:“开林择剪蓬蒿;在涧共修兰芷(zhi)。”“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杂树参天,繁花覆地,”,“芍药宜栏,蔷薇未架;不妨凭石,最厌编屏”,“开荒欲引长流,摘景全留杂梅”。“寻幽移竹,对景莳花;桃李不言,似通津信”。古人在植物造景中,还找到一些规律性的配植方式,丛植而成山林气氛,并突出植物特色,如牡丹园、月季园、菊花园、蔷薇谷、桃花峪、芙蓉隈、杏化邨、梅花岭、松柏坡、枫林晚、珍李坂、竹林寺、海棠坞、木犀轩、玉兰堂、远香堂(荷花)等。清代陈扶摇(陈昊子)的花镜有“种植位置法”,其中有“花之喜阳者,引东旭而纳西晖;花之喜阴者,植北囿而领南薰。”“

16、梅花宜疏篱竹坞”;“桃花宜别墅山隈、小桥溪畔”;“李花宜屋角墙头”;“梨李宜闲庭旷圃”;“榴、葵宜粉壁绿窗”;“木樨宜崇台广厦”;“紫荆宜竹篱花坊”;“松柏宜峭壁奇峰”;“梧、竹宜深院孤亭”;“荷宜水阁南轩”;“菊宜茅舍清斋”;“枫叶飘丹,宜重楼远眺”。至于利用植物的性格内涵进行造景者,多处可见,不再引述。l 另外,对山石的玲珑巧安,对建筑的随机摆布,对蹬道的自然盘曲,对天然风雨云雾的利用等,都是在探索了自然规律之后,才能运筹帷幄、巧夺天工。无愧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称赞。l 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l 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流传古今中外,经久不衰,一是有符合自然规律的人文景观,二是具有符合人文

17、情意的诗、画文学。“文因景成,景借文传”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正是文、景相依,才更有生机。同时,也因为古人造园,寓情于景,人们游园又触景生情,到处充满了情景交融的诗情画意,才使中国园林深入人心,流芳百世。l 文、景相依表现在大量的风景信息之中,体现出中国风景园林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泰山被联合国列为文化与自然遗产,就是最好的例证。l 泰山的宗教、神话、君主封禅(shan)、石雕碑刻和民俗传说,伴随着泰山的高峻雄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向世界发出了风景音符的最强音。l 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大观园,以文学的笔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造园哲理。一个“潇湘馆”的题名就点出种竹的内涵,一则表达了黛玉对宝玉的

18、感情,二则表现环境的清凉,三则反映了黛玉的愁肠,实在深刻而生动。l 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以脍炙人口的诗句,把寒山寺的钟声深深印刻在中国和日本人民的心底。碧霞祠l 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还集中表现在它的题名、楹联上。“颐和园”表示颐养调和之意;“圆明园”表示君子适中豁达,明静、虚空之意;苏州“拙政园”表明拙者之为政也。l 表示景区特征的如避暑山庄康熙题36景四字和乾隆题36景三字景名,四字的有:烟波致爽、水芳岩秀、万壑松风、锤峰落照、南山积雪、梨花伴月、濠濮间想、水流云在、风泉清听、清风绿屿等;三字的有:烟雨楼、文津阁、山近轩、水心榭、青雀舫、冷香亭、观莲所、松鹤斋、知鱼矶、采菱渡、驯鹿坡、翠

19、云岩、畅远台等。杭州西湖更有: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南屏晚钟、断桥残雪等景名。l 引用唐诗宋词而题名,更富有情趣,如苏州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取自苏轼诗“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l 利用匾额点景的如颐和园的“涵虚”,“罨秀”牌坊,涵虚一表水景,二表涵纳之意;罨秀表示招贤纳士之意。北海公园中的“积翠”、“堆云”牌坊,前者集水为湖之意,后者堆山如云之意,取自郑板桥“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l 利用对联点题的更不胜枚举,如泰山普照寺内有“筛月亭”,因旁有古松铺盖,取长松筛月之意。亭之四柱各有景联,东为“高筑西椽先得月,不安四壁怕遮山”;南为“曲径云深宜种

20、竹,空亭月朗正当楼”;西为“收拾岚光归四照,招邀明月得三分”;北为“引泉种竹开三径,援释归儒近五贤”,对联出自四人之手。这种以景造名,又借名发挥的作法,把园景引入了更深的审美层次。登上泰山南天门,举目可见“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真是一身疲惫顿消,满腹灵升天。来到玉皇顶,但见玉皇庙门有联曰:“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杭州灵隐用“飞来峰”景名给人带来无限的神秘感。雕在山石上的大肚弥勒佛两侧对联“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佛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再看大肚佛憨笑之神态,真是点到佳处,发人深思。可以说,全国各地景点都有意味深长的题名,如“邀月门”取自李白“举杯邀明月,对

21、影成三人”;“松风阁”取自杜甫“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除了引诗赋题名外,还有因景传文而名扬四海的,如李白的“西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给白帝城增辉。又如杭州西泠印社对联“合湖内湖外山光水色归一览;萃浙东浙西文人秀气独有千秋”,把人文景观和环境美融为一体。对于园林中特定景观的文学描述或取名,给人们以更加深刻的诗情画意。如对月亮的形容有金蟾、金兔、金镜、金盘、银钩、银台、玉兔、玉轮、悬弓、宝镜、素娥、蟾宫等。春景的景名有杏坞春深、长堤春柳、海棠春坞、绿杨柳、春笋廊等。夏景有曲院风荷,以荷为主的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22、荷花别样红”。夏景还有听蝉谷、消夏湾、听雨轩、梧竹幽居、留听阁、远香堂。秋景有金冈秋满(退思园)、扫叶山房(南京清凉山)、闻木樨香轩、写秋轩等。冬景有岁寒居、三友轩、南山积雪、踏雪寻梅。北宋画家郭熙林泉高致:“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等。至于有些园已无存,意境犹在的诗文,流传至今,令人回味。如王维辋川集诗中的描述:“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尽管景色早已无存,但人们对她的向往依旧存在。总之,文以景存,景以文传,引诗点景,诗情画意,这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另一特点。l 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l 写文章要胸有成竹,而造园者必须胸有丘壑,把

23、握总体,合理布局,贯穿始终。只有统筹兼顾,一气呵成,才有可能创造一个完整的风景园林体系。l 中国的风景造园是移天缩地的过程,而不是造园诸要素的随意堆砌。绘画要有好的经营位置,造园就要有完整的空间布局。苏州沈复在浮生六记说:“若夫图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围曲折有致,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一费”,这就是统筹布局的意思。只要摆布得当,就可取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的效果。对山水布局要求“山腰环抱,水要萦回”,“山立宾主,水注往来”,环秀山庄仅三亩之地,确实山有三面环抱,水有二次萦回。拙政园中部以远香堂为中心,北有雪香云蔚

24、婷立于主山之上,以土为主,既高又广;南有黄石假山做为入口障景,可谓宾山,东有牡丹亭立于山上,以石代土,可为次山;西部香洲之北有黄石跌落,可做配山;可见四面有山皆入画,高低主次确有别。园冶说:“约十亩之地,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论,栽竹相宜”。这是对园地山水布局的明显实例。又有“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好在朝南,倘有乔木数株,仅就中庭一二。筑垣须广,空地多存,任意为持,听从摆布;择成馆舍,余构亭台;格式随宜,栽培得致。”这就明确布局要有构图中心,范围要有摆布余地,建筑、栽植等格调灵活,但要各得其所。l 造园者必须从大处着眼摆布,小处着手理微,利用

25、隔景分景划分空间,又用主副轴线对位关系突出主景,用回游线路组织游览,还用统一风格和意境序列,贯穿全园。这种原则同样适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规划,只要现代园林的形式与内容都有较大的变化幅度,以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l 总之,造园者只要胸有丘壑,统观全局,运筹帷幄,贯穿始终,就能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景观。二、园林艺术欣赏的效果选择 l 1、最佳游览路线的安排l 大凡在时间中开展的一切艺术,都有起结开合的序列设计,有曲折高潮的意境组合。l 东庄画论:“起如奔马绝尘,须勒得住而又有住而不住之势;结如众流归海,要收得住而又有进而不尽之意。”l 园林艺术的景观序列变化,以起景为序幕、主景为高潮、

26、结景为尾声。l园林观景如同看戏,都有起始、展开、曲折、高潮、尾声等结构处理。但园林观景又有异于看戏,戏剧须一幕幕顺序进行,而倒游园的情况却常有发生。l中国园林意境表达的特色之一:妙在不定和随意上,一切安排若似偶然,或有意与不经意之间,最易使游览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2、最佳观赏点的择取 大处观景,主要是对园林总体布局的欣赏,纵横观览,领略它的整体美。从景物的平面布局去欣赏园林的艺术形象和风格特征,从景象的立体组合来品味造园家组景构图的独具匠心和造园手法的巧妙运用。环绕静妙堂周围的假山颇具瘦、皱、透、漏、秀五个特点,由1800多吨太湖石拼连而成,呈现层次分明,自然幽深的壮丽景观北假山用太湖石堆叠而成,临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