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学生厌学案例分析小洋,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成绩很差,常常因为考试成绩的低分而遭致家长的责骂。由于在外地住校,一周回家一次,老师频频与家长联系,反映其在校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经常在上课的时候无精打采,提不起学习兴趣,也常常旷课在宿舍睡觉,并且屡教不改,学校中他的表现也是非常的糟糕,班主任也常与家长联系,甚至还请家长到校进行面谈,可小洋的表现并没有多大的改善。 学生厌学在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并不是某个学校或某个班级在的个例。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何况我们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
2、热情。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就这一情况做以下分析。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1、 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说话,不能进行自我控制,更为严重的是发展到顶撞老师。2、 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作业拖拉,敷衍了事,发展到不交作业,造成了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考试时也不认真答卷,有的学
3、生想方设法作弊,有的学生干脆不答卷,写上名字了事,造成学习成绩差等后果。3、 痴迷于网吧或与社会不良人员接触,以至上课迟到成为家常便饭,进而出现旷课、逃课等现象,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学生厌学的成因:1、学习基础差造成厌学。由于智力个体差异,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好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初中入学时学习成绩便径纬分明,他们在学习上负了债,最初也非常想学好,并且也努力想追赶上优秀的同学,但现实是残酷的,他们的努力成效不显著,久而久之差距更大了,此时他们便出现了厌学的情绪。这类学生占了厌
4、学学生的相当大的比例。2、 社会不良影响造成厌学。当今社会不良网吧已经成为学生的乐园,有些网吧管理不善,里面人员鱼目混珠,开始一些学生只是抱着好玩的心理来到这里,由于学生的心理还远远没有成熟,是非界限不清,加之一些不良网站以及一些不良人员的影响,他们很快便沉迷与暴力游戏、聊天以及色情网站当中不能自拔,他们感到虚幻的空间比学习有更大的吸引力,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驰骋,没有约束、没有压力,此时他们便出现了厌学的心理,久而久之,他们当中便有相当的学生逃学、旷课
5、成为家常便饭,甚至辍学走上犯罪的道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沉迷与网吧,据统计,接触过网络游戏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经常上网吧的学生也有相当高的比例,但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自治能力,他们只是偶尔为之,但也个别学生由于自制能力较差,沉迷其中。学校有一名学生范某,初中入学时学习成绩在班级应该算是中等生,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网吧,从而迷恋上了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一发而不收拾,其中也接触上一些社会不良人员,开始偶尔掇学,久而久之不能自拔,发展到最后晚上也不回家,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最后被学校纪律处分。期间学校领导、班主任、家长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与学生谈心、与家长沟通、到网吧寻找该生等,但收效
6、甚微。3、 学习目的的迷失造成厌学。缺少理想、没有动力,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什么学习?学习目的是什么?这就是学习的动力问题。但是,有些初中生对学习缺乏认识,不知道学习是为什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迷惘和困惑,看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考上大学的大学生挣钱还不如没读过书的人,因此感觉学习没什么用处,最大理想便是混三年,拿个毕业证。还有的学生本身不愿意上学,是迫于父母的压力和老师的工作,不得已来学校,这种学生来到学校也只是混日子
7、。还有的学生上学只是为了在学校有伴,能满足自己对伙伴友情的需要,同时又可躲避父母的唠叨、家中的劳动,把学校看作避难所,而不是求知的地方。4、 家长的教育方法造成厌学。有些家长的功利思想特别严重,一是虚荣心,邻居的孩子或者同学、同事的孩子比自己孩子成绩好,心理不平衡,便拼命要求孩子争气,二是成人化,强化孩子的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什么搞好学习将来就能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等。事实上,这些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孩子们往往不
8、仅不买帐,反而麻木不仁,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为他们的心理并没有成熟到大人的地步,是不可能按照成人的思想来生活的,欲速则不达。家长会后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你看看你这次考试考的什么成绩,为什么这么差,看我回家收拾你!”5、 家庭的变故造成学生的厌学。家庭的父母的离异给学生造成的伤害是学生的,父母的离异使他们显得很无助,由于家庭中缺少了爱,一些学生的心理承重能力不强,造成了学生有厌学。学校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她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子,初一时在班级中学习成绩
9、更是名列前茅,这个同学好学上进,在班里担任数学课代表,是班级里的骨干,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轨道,这个学生将来应该是考上高中,然后上大学。可由于家庭的原因,她的父母离异了,法院将她判给了她的母亲,突然的家庭变故使她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得到父母的温暖了,于是该生自暴自弃,对学习再也提不兴趣了,沾染上吸烟、喝酒的恶习,学习成绩更是一路下滑,不完成作业更是家常便饭,一发而不可收拾。6、 抵挡不住诱惑造成学生厌学。初中生模仿能力很强,从众心理普遍,
10、渴望且现自己,而又难辩正误,抵挡不住社会中的各种诱惑。为了“显摆”自己,爱慕虚荣,攀比,穿金戴银讲时髦,崇尚服饰华丽讲派头,吸烟、比“酷”、追星,唯独不讲学习,把对学习的精神都转称到了不正当情趣,缺乏高雅生活情趣,发展下去厌学心理便自然形成了。7、 压力过大造成学生厌学。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如此。过重的学业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导致厌倦而厌学。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学校将压力付给
11、教师,而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于是便产生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拼命延长课时,加班加点,学生从早学到晚,双休日也不得休息。此外,各种资料五花八门,各种考试名目繁多,学习象沉重的大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他们没有品尝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真味,有的是苦海无边的酸楚,有些学生没有顶住压力便造成厌学。学生的厌学是多方面,还有的学生可能只是在某个科目上厌学。可能是因为不喜欢某一学科的老师,因此便一愿这门课,也可能是对某一位老师的批评不能接受而造成对某一学科的厌学,因此,对学生厌学的分析应是多方面的,这里也就不做过多的阐述。克服学生厌学的分析与对策:调查结果表明: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不管是优等生
12、,还是差等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对此,人们曾作过一些理论探讨与实际研究。笔者认为,要想克服厌学情绪,必须对学生厌学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和深入剖析,从而对学生采取正确的对策。1、 因材施教,适当减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的反应。以这种分析为理论依据,我们可以剖析出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13、如下:在学校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在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指导下,通过系统学习各学科知识来掌握前人认识的成果,提高能力,发展智力。这种把前人经验转化为个人知识的内化过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因而需要较大心智努力。科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括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知识的理解、巩固与保持离不开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及想象等心理活动,而人的知识性又依赖于人的情感、意志、兴趣及需要等动机因素。凡是需要心智努力的事,都伴随着一定的精神紧张,也就容易产生心理疲倦感。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某些因素造成厌学心理。目前,社会、学校及家庭,为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14、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九年义务教育制,教学大纲和教材都适当降低了要求,减少了教学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从过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有充裕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生活。需要说明的是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主要是通过实践和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做适量的练习是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只是要把握适量而已,使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未完成学业,避免产生厌学情绪。2、
15、60; 兴趣转移。兴趣是动机的重要因素,他能引人注意,调动人的好奇心,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而人的兴趣又易于产生干扰,导致转移。思想成熟的人自控能力强,能自觉地排除干扰,保持兴趣的持久稳定。而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改革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五光十色的生活,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而多样的诱惑,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甚至走入歧途。从兴趣转移的对象来看,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游戏、录像
16、、上网,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后,逐渐荒废了学业;而那些黄色书刊影像则更毒害学生,使他们轻者精神萎靡不振,重者打架斗殴,违法乱纪。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兴趣转移的原因,除了自制力不强外,还有其它心理因素,游戏录相疯狂刺激,新奇变幻,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将他们的兴趣再转移到学习上来,必须着力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有意注意。(1)转变观念,淡化“苦味”。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这种观点当然不错。于是许多老师抱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信条不放,一方面强化苦观,常念苦经,大讲特讲“头悬梁,锥
17、刺股”等;另一方面常作苦事,倡导苦干,用时间加汗水的方法来推进学习活动。于是过重的课业负担令学生苦不堪言。这样,他们对学习哪能产生兴趣呢?以苦为乐,恐怕大部分学生做不到,表现的往往是以苦为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倡导轻松愉快的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如此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 进教法,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注意事物,往往体现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变化性、对比性等特点,它们刺激人的感官,会引起人的兴趣与关注,进而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决新问题。因此,教学时,我们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设置各种
18、巧妙的情景,不断呈现事物的这些特性,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3、成功强化。成功可起到正强化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防止习惯性失助感与失尊感的产生。(1)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以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学生更应如此。(2)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经。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3)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4)及时奖励。对于学习者来说,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学
19、习者的成功是结果,本身不是评价,如果视之不见,漠不关心,那么很可能会熄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故仍需要奖励,当然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目前赏识教育已经作为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手段,实践证明,正确使用赏识教育,能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4、情感补偿。许多事例表明,父母离异,其子女情感残缺;家庭变故,其子女情感孤僻;家教粗暴,其子女情感压抑。这些都可以说是学生厌学的导火线。求情感平衡,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把握不当,则容易出现偏差,发生不良行为,产生不良后果。情感教育的润滑剂,也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而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保安派遣服务劳动合同书
- 食品管理储存管理制度
- 镇江防伪技术管理制度
- 连锁药房临床管理制度
- 运输车队违章管理制度
- 超期账龄管理制度规定
- 财务凭证借阅管理制度
- 规模猪场后勤管理制度
- 饲料企业环保管理制度
- 路桥交叉作业管理制度
- 建模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 华为财务管理(6版)-华为经营管理丛书
- 化工工艺有机废气处理装置技术规范
- 【基于机器学习的旅游景区日客流量预测方法文献综述4500字】
- 超声技术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杭州医学院
- 盐酸乙醇标准溶液配制方法
-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 急诊科运用PDCA对急诊患者预检分诊登记系统使用率低原因分析品管圈鱼骨图柏拉图对策拟定
- 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1000题
- 拉萨租房合同房屋租赁合同租房合同书
- 小径分岔的花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