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第四章教学评价(下)46 简答题阅读七年级课文天净沙·秋思的两个教学环节,完成第下列题。环节一:师:要求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并结合小令,描述图上所示的景物、人物并揣测其意境和情感。学生发言: 小令写的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描绘的意境:萧条、苍凉、寂寥。师:这些景物是实景还是虚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师(小结):这些景物都是实景,表达了游子的孤寂之怀。这种情是通过眼中的秋景表达的,秋是这种情思的载体。师:同学们自己动手画一幅秋思图。环节二:教师提问1:为什么要用“古道西风瘦马”,而不用“古道清
2、风瘦马”呢?点拨:“西”字可见秋之萧瑟,西风吹在人身上有点发冷,肯定会令人心情不愉快,而作者这时心情极度伤感,用“西风”二字能很好地衬托出作者此时孤寂的心情,这也是长久以来诗词中形成的特有意象,如“昨夜西风凋碧树”。而清风给人的感觉却是一种舒适的感觉,和作者此时的心情明显不相吻合。教师提问2:我们说“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能使人感受到一种苍凉和伤感,那么“小桥流水人家”插在其间是否协调呢?谁来回答?点拨:协调,因为黄昏时分乌鸦归巢,而游子却远在天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难以自禁。别人有家,尽享温馨,而自己却有家不可归。那种伤心欲绝之情也就不言自明了。这里又采用了反衬的手法。教师小结:作者
3、给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景物都寄予了浓浓的情感,可见“笔端无意,人寄悲欢”。世上景物千千万万,但诗人选景一定要选取那些适合所要抒发思想情感的景物。有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诗,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今天我们共同欣赏学习了这首好诗,想必已感受到些许生命的愉悦,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读天下美文,做少年雅士”。好不好?我更希望大家能够反复涵泳诗歌里蕴藉的深厚意韵,让它溶入我们的生命和灵魂,使我们的笔端也能流淌出些许诗情画意,给我们的人生增添几多美丽飘逸。问题:(1)评析“环节一”中要求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的作用。(2)评析“环节二”中教师最后小结的目的。 参考解析:(1)观察课文插图的作用:插图是
4、演示法教学中的常用教具。演示法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有意注意,刺激和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课堂教学知识的容量。插图是对文章内容主题的反映,而学生往往远离这些生活实物,因此,观察图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教师利用课文“古道西风瘦马”的插图,让学生观察作品中出现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接着联系诗句理解本首小令,探讨作品的主题,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有一定的启发性。(2)教师小结的目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程度,检验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该教师通过总结迁移到学生的
5、情感体验及写作能力,能够让学生检验其自身的学习效果,进而找出其自身的不足。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展示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为进一步制订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该教师通过总结,告知学生后期学习要学会读,学会写,学会用,这样学生就能在课下进行一定的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47 简答题阅读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的设计步骤,完成第16题。(一)听读、自读整体把握1说话题:用一个词说说作者借着这篇文章跟读者讨论了一个怎样的话题:(生命)2说形象。A简单地说:花与人B说形象的变化过程3说事件。(二)品味其文我认为最美丽的一个画面我认为最动人的一种情感我
6、认为最富有哲理的句子我认为用得最妙的词语我认为用得最妙的修辞我认为最富有层次感的描写(三)对话理解主题说说阳光与心情。说说幸福与不幸。说说昨天、今天和明天。说说小生命与大生命。(四)扩读延伸思考名句赏析: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杏林子美,是从生命内部射出的光芒。库鲁拿生命是篇小说,不在长,而在好。辛尼加问题对上面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并进行简要评价。(20分) 参考解析:首先,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很有特色,将“自读品味探究”作为中心主线,透露出以学生为本的初衷,诸教学步骤和环节都围绕体悟
7、生命意识,部分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力求有与众不同的发现和见解。其次,教学立意是十分突出的,集中地体现了这位教师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知识掌握的梯度为主的阅读方法。教学设计的各个部分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从课内文章的学习到课外知识的充实,从形象的分析到思维的跳跃都融合在设计中,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记等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再次,“我认为最”这一个问题的设置,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鉴赏能力得到了训练。在“对话理解主题”部分,使学生发散思维,将有联系的生活等都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感悟生命与生活的真谛。最后,教师的整个设计都新颖独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章、理解文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整个课
8、堂活跃起来。48 简答题阅读两位教师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第16题。教师A:背影教学实录(节选)师: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它抒发的父子之情感动着一代代中国人。昨天我们已经了解了大意。下面我们来看一段电视散文,走进朱自清的情感深处。(播放电视散文背影大约五分钟)师:好,看完了。大家来说说你最感动的地方是什么。生:视频里父亲帮儿子买橘子的场景挺让人感动的。生:视频里的旁白、音乐与背景的画面搭配和谐,让人感到父子情深。师:嗯,还有十分钟就下课了。这节课我们围绕电视散文讨论得很热烈,大家说得也很好。你们再想想,在自己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亲情体验呢?请大家在电视散文背景音乐下,回想生活的点
9、点滴滴,一会儿来交流一下。教师B: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节选)(教师在导入环节运用幻灯片展示与济南的冬天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领略济南冬天的美)师:请大家听课文朗读录音。(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倾听)师:好,请同学们思考屏幕上的问题。用幻灯片呈现8个问题,学生按照顺序依次思考、回答,教师再用幻灯片依次呈现答案。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2文章第一段连用两个“像我”的作用是什么?3济南的冬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文章从几个方面进行反映?4写“济南的人”是从哪些方面展开的?5“慈善的冬天”运用了什么手法?好处是什么?6文章第三段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7文章之中“绿的精神”指什么?8
10、为什么课题不能改成“冬天的济南”?师:看来大家已经有了一些个人的见解,我们再来具体品味一些美句。用幻灯片呈现课文中的9个语句。学生思考、品味后,教师再用幻灯片呈现赏析结论。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2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3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4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6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7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
11、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8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9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师:好,快下课了,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个单元我们学了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散文,大家学会了哪些写景的技巧?(学生回答,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事先确定的三点技巧)师:好,大家要记住这些技巧。今天的作业就是运用这些技巧描写一段景物。问题请指出两位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方面各自存在的问题,并简要解析。 参考解析: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
12、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但多媒体教学必须为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教师A: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诵,让学生在听觉上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接下来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对多媒体朗读的评价上,这样就偏离了教学的主要内容文本,就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B:使用多媒体虽然可以增大课堂的容量,但并不是课堂容量越大越好。首先教师设计了8个问题和9个分析语句,课堂容量过大。其次教师对每个问题和每个语句都设计了答案,并且在学生回答分析之后都一一呈现给学生,过度强化教师预设的答案,课堂被限制在多媒体上,没有学生
13、的生成,课堂就变成了死气沉沉的知识传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大打折扣。49 简答题阅读秋天的怀念教学过程(片段),回答下题。案例:曲径通幽“烹饪”趣味文本句子: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教学实录:(学生自荐朗读)师:仅仅是关心?再细致一点。生:对儿子小心翼翼。师:对儿子小心翼翼,母亲的心,比针尖儿还细呀!把你的“小心翼翼”带进去,读一读。(生读)师:出去了又回来,回来了又出去,一遍又一遍,对儿子真是无比有耐心啊!读一读,把你的体会读进去,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母亲。(生读)师:母亲的脚
14、步还是稍重了一些,再轻一点儿。指名读第二句。(一生读,其他学生轻声齐读)师:你们真会读书呀!你(握一学生的手)的启发,引领着大家体会到母亲痛心中还有细心、耐心、小心因此,这“忍”中透着的是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问题:(1)请从朗读的角度对该教学案例进行评析。(2)请从教学评价的角度评析该教学案例。 参考解析:(1)“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有感情朗读的最佳途径就是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中,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意,达成语感的敏化,情感的丰富,审美能力的提升。案例中,该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朗读文本,分析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课堂上,教师采取学生自荐朗读、教
15、师指定学生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帮助学生掌握了朗读技巧,让学生读出真情实感,并在朗读过程中感悟到了母子之间的亲情。(2)在学生朗读后,该教师给予了及时、有效的评价。案例中的教师积极寻求教学评价与文本内容的融合,把评价渗透于学习内容中,使它们有机地融为一体。“对儿子小心翼翼,母亲的心,比针尖儿还细呀!把你的小心翼翼带进去,读一读”“母亲的脚步还是稍重了一些,再轻一点儿”,这样的评价,既包含了“不错”“还可以”等鼓励性评价,又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母亲对儿子的爱。新课程标准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采用了教师点评的评价方式,过
16、于单一。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综合运用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在评价的过程中,反思并总结自己的阅读方式,从而吸取经验教训,提高阅读能力。50 简答题阅读谈生命教学实录(片段),回答下题。案例:课堂导入:师:(板书“谈生命”)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哪些景物,哪些我们熟悉的作品?生:我想到的是死亡,正因为有了生命,才会有死亡,正像有了开始,才会有结束一样。生:我想到的是春天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生:我想到的是一个关于藏羚羊的故事,就在猎人的枪口对准它时,那只肥胖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
17、的眼神望着猎人,然后冲着猎人前行两步,两条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这只藏羚羊是为了保护它腹中的胎儿,让人感慨生命的伟大。生: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出过一期感人的节目感受坚强,它讲述的是患癌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这个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搏斗。她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人,尽管大家最终也没能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热爱生命、勇敢面对死亡的人生态度,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坚强。生:我想到的是置身荒岛,与孤独和灾害顽强抗争的鲁滨孙。生:我还想到了病魔缠身却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保尔。师:是的,生命
18、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历代文人墨客都曾谈到过生命这个话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世纪老人冰心的谈生命,看看她对生命做了怎样的诠释。课堂收束:师:人的经历不同,对生命的感悟也就不同。但毫无疑问的是,生命带给人的每一种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慷慨激昂的人生与潇洒淡然的人生,都是值得欣赏与赞美的。哪位同学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呢?(生积极发言)师:同学们的发言都非常精彩,这种发自内心的真实的声音也非常令人动容,老师也从中获得了不少启示。现在再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回想一下自己内心对生命的感悟,并把它写下来,利用课下时间,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下节课我们再一起“畅谈生命”。问题:(1)请结合案例评
19、析上述课堂导入的两个优点。(2)教师设计上述课堂总结的意图是什么? 参考解析:(1)从导入方法看,该教师的导入开门见山,直指主题。直接板书课题并发问,让学生联想与课题相关的事物,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入课文,力争将接下来课堂教学的每一秒钟都用在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上面。从导入过程看,学生的畅所欲言,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一连六个学生的回答说明这位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展现。每个回答展现的都是不同方面的内容,有的是关于死亡的思考,有的联想到自然事物、诗歌、藏羚羊的故事及电视节目、文学人物,这样的思维发散和拓展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将学生的视野局限于课本,而是扩展到
20、了社会和生活,这是“大语文”学习观的体现,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2)教师简单总结,概括对生命的认识,引导学生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呼应课堂导入部分,以学生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作结,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为接下来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最重真情实感,在谈生命一课结束后,先让学生畅谈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再将之落实于笔端,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与写作水平。51 简答题阅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一课的教学实录(片段),回答下题。案例:师:“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一些情感,需要表达;有一些情感,需要宣泄。同学们,当你们
21、高兴、伤心、失意、得意时,你们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去表达和宣泄?(学生思考几分钟后回答)生:当我高兴时,我会开怀大笑,然后买点儿好吃的慰劳自己。生:我会把我的喜悦告诉我的亲人、朋友、同学,让他们与我同乐,我甚至会将笑容送给一个个素不相识的路人,可能有点儿情不自禁吧。生:当我伤心时,我会一个人躲在没人的角落放声大哭,让所有的不快都随泪水滑落。生:当我伤心时,我喜欢一个人去逛,看看繁华的街市,看看美丽的景色,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伤心慢慢淡去。师:人是一种感情丰富的动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排解自己的情绪,老师在看同学们的作文时发现有些同学喜欢将感情诉诸文字,倾泻于笔端,其实这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排解情绪的
22、方法,而且能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可谓一举两得。同学们对此有没有同感?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我们班一位同学的文章,验证一下老师说得对不对。(PPT出示文章苦难,是一笔财富。以下是这篇文章的节选)凄冷的冬夜,空气似乎也凝固成苍白的了,骤然的一声号啕大哭把我从梦中惊醒了。一种预感像电流般击穿了混沌的心境,惨惨的,白亮亮的。我睁开眼,奶奶不在身边,外面的喊声、哭声在深夜里格外刺耳。我忙披一条毯子,光着脚跑了出去,外面有许多人!我一出去,外面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我身上!许多人都无奈地摇摇头,一些大娘大婶甚至哭起来:孩子还小呀!大的才八岁呀!突然妈妈的哭喊声直入我的耳膜。“妈妈”我飞也似的跑到堂
23、屋,立即吓呆了:中间放了一张床,床上躺着的是我那穿军装的爸爸!一步步挪到床边,我很想和爸爸说说话,到了近前我才发现,爸爸“睡着”了。我用小手摇了摇爸爸,可他就是不睁开眼睛看我。“我的孩子,咱的命好苦啊!”妈妈一把把我拽过去,抱着我哭道,“孩子,你爸爸走了,抛下我们不管了”扑通一声,我双膝跪在爸爸的床前,撕心裂肺地喊着爸爸,喊着我那远走的爸爸每年的清明节,我都拉着弟弟的手,带着路人惋惜的目光,去为爸爸扫墓,至今已有七年我已欲哭无泪了,我真真正正体会到了生活的残酷!十几岁的我变得成熟了许多,我必须珍惜我拥有的!我用双手一次又一次抹去妈妈眼角的泪水,把饭递到她的手中:“妈,吃吧,还有我和弟弟呢,我们
24、会看到希望的。”妈妈抱着我和弟弟,流下两行热泪。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逐渐地了解了生活的内涵,苦难的生活,是份损失,更是份财富。它教会了我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篇文章,思考以下问题。(PPT展示:1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2这段文字是否淋漓尽致地抒写了作者的感情?3文章的言辞有没有强烈的感染力?请举例说明。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达感情?)生: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感人,作者将“我”当时的痛苦真实地再现了出来。生: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细节写得很好,爸爸去世后,作者对“我”的动作、神情等刻画得很细致。生:我觉得本文语言表达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些细节可以再深入一些,比如可以将看到
25、亲人去世时心里的苦痛抒写得再沉重些。师:同学们理解得都非常好,老师读了之后觉得本文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它做到了以情动人,做到了灵与肉的融合。那么如何使感情流淌于字里行间,使文章真情永驻,从而引起读者的心灵共鸣呢?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完成以下任务,组长做好记录。(PPT展示:1找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谈谈你的体会。2修改你认为欠妥的地方。)生:可以加入适当的景物描写,也可以适当地运用更多的修辞手法。这需要我们在平时多积累词句,注意观察,加深体会。师:生活中感人的事情很多,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和体会,就会发现让我们感动的事无处不在。下面我把我自己写的一个生活片段,与大家分享一下。(教师将自
26、己写作的一篇短文妈妈在路边等我朗读给学生听,请学生提出意见)生:老师写得很真实,也很感人。听了老师的文章,我发现,生活中让人感动的瞬间很多,我们应该抓住它,记下来,写出来。虽然老师只写了一个小小的片段,但感情却是真实的。我想提个意见,您虽然工作忙,但不要等您妈妈“走不动了”再去陪妈妈,应该从现在做起。师:谢谢你!你说得对,我们关心妈妈应从现在做起,“忙”不应该成为借口。感情是文章的生命,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你自己,放开你的心灵,让我们坦然地去面对人世间各种或喜或悲或乐或愁的情感,让我们用手中的笔去尽情地抒写自我,相信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一定会有所收获。最后留个作业,将你们成长历程中感受最
27、深的一件事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录下来,然后读给自己听。问题:(1)请评析上述教学实录的优点。(2)请评析教学过程中展示苦难,是一笔财富这篇文章的意图。 参考解析:(1)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该教师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畅所欲言,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有力地保证了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写真情。展示范文,让学生各抒己见,指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也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表现。学生点评作文的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评价兴致,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教师适时点拨,特别提出“感情是文章的生命,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你自己”,让学生用真情感动自己,进而打
28、动读者。最后,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引导其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该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和指导外,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发言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以自己的写作实践影响学生的写作习惯,让学生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丰富写作素材,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2)将理论性的指导落实到写作实际,让学生通过分析文章意识到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的重要性,同时反思自己在写作上的不足。学生评析作文,教师给出适当的评价反馈,这既能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经验,又能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评价能力和写作水平。苦难,是一笔财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真
29、情实感,不仅能够达到情感的渲染,也是一篇能够供他人学习的优秀作文。展示优秀文章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写作水平。52 简答题阅读死海不死教学实录(片段),回答下题。案例:师:你说说看,这篇课文是说明文中的哪一种?生:是知识小品。师:你说对了。但什么是知识小品,你知道吗?生:不知道。师:知识小品有什么特点,知道吗?生:不知道。师:你都不知道?(生点头)那你怎么知道这篇课文是知识小品呢?生:我是瞎蒙的。(笑声)师:你肯定不是瞎蒙的,你心里肯定有一个关于知识小品的“样子”,而这篇课文正好符合你心里的这个“样子”。是这样吗?生:我心里没有样子。(笑声)师:那你为什么不说它是产品说明书或别的什么说
30、明性文体,而偏偏要说它是知识小品呢?你在说的时候心里肯定有过一些选择的,是不是?生:是的。师:好好想想,你在各种文体中选定知识小品,当时是怎么想的?生:因为它是介绍关于死海的知识的,文章很短小所以是知识小品。师:说得对啊!知识小品就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篇幅又很短小,所以叫“小品”。你看你说出了知识小品的一些重要特点,你明明知道,怎么说不知道呢?生:这是我看了课文后临时想出来的。师:这更了不起,说明你的思维很敏捷,很有判断力。我早说过你不是瞎蒙的嘛!(笑声)下面请大家再来看看知识小品除了篇幅短小、知识性强以外(板书:篇幅短小、知识性强),还有什么特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又归纳出了知识小品具有
31、趣味性的特点并对其特点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问题:(1)请评析上述教学案例的优点。(2)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评析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参考解析:(1)教学案例中,教师从学情出发,以问促思,循循善诱,以机智的语言,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并对学生进行了由衷地肯定和激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归纳出了知识小品的两个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学生渐入佳境,整堂课也因教师风趣机智的语言而显得兴味盎然。这就使教学实现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找到一条通向不教之境的桥梁”的目标。(2)该教师善于启发、引导,发挥教
32、育机智,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有效评价,引导学生思维,完成教学目标。面对学生“不知道”“瞎蒙的”的回答,该教师并没有立刻将这一问题抛给另一个学生回答,也没有直接给出答案,更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有条理、有耐心地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从文本中得出正确结论,从而顺利完成了课堂教学,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该教师没有以自己的“教”代替学生的“学”,而是通过耐心引导让学生体会到了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又通过适当的鼓励保护了学生在学习上的自尊心,激发并保持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53 简答题阅读老王教学设计(片段),回答下题。案例
33、: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句为切入点,引导探究如何看待文中人物的“幸”与“不幸”,体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多媒体展示问题)环节一:说说老王之“不幸”1学生齐读第2至4段,讨论并共同体悟老王之“苦境”。明确:身份卑微,孤苦伶仃;患有眼疾,谋生艰难;身居破屋,生活穷苦。2提问:造成老王之“不幸”的仅仅就是这些与生俱来的或纯客观的因素吗?文中哪些地方暗示了导致老王的处境每况愈下的社会因素?明确:当时社会的某些不合理的政策加剧了老王的不幸。“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一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我们从干校回
34、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3说说老王是如何对待“不幸”的。小组合作学习,然后交流,重点研读文中写事部分,感受老王之“善心”。明确:从不抱怨,默默承受不幸,孤身一人靠一辆破三轮车谋生;以德报德,不让别人吃亏,给杨先生家送的冰比前任送的大一倍,价格相同;身处困境,却处处顾念他人,送杨先生的丈夫钱先生到医院,怕杨先生没钱,不收车费;知恩图报,极有道德良心;身患重病,还不忘感谢,硬撑着给杨先生家送鸡蛋和香油。环节二:说说作者之“幸”1提问:作者当时处境如何?为什么说作者是幸运的?明确:作者“文革”时期在干校挨批斗,进行“劳动改造”。作者的“幸运”,不仅仅是指她与老
35、王两人在物质上悬殊的对比,作者的“幸运”首先应该是在他们一家遭逢“不幸”的时候,遇到了老王这种“最老实”的人。老王给予她一家人帮助,可谓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多年之后作者又进行了精神的自省,又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幸运”。2提问:在作者当时的处境下,她给了老王哪些力所能及的关照?明确:作者的女儿为治好老王的眼疾,送鱼肝油给他;作者一家总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作者一家非常关心老王,总打听他的状况。3提问:作者的做法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讨论达成共识。提示:对自己的不幸要淡然处之,对他人的不幸要事事记挂,要能真正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人与人之间不
36、论高低贵贱,不论幸与不幸,都应平等交往,互相尊重。问题:(1)请评析该教学设计的两条优点。(2)教师围绕“不幸”与“幸”梳理课文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请简要分析。 参考解析:(1)该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中“讨论并共同体悟”“小组合作学习,然后交流”等环节,体现了教师有意识地实践新课标语文课程理念。教师的做法不仅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还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设计的问题层次清晰,具有逻辑性及引导启发性。教师先让学生体悟老王的“苦境”,然后让学生感悟老王的“善心”
37、,接着让学生领悟作者的处境和善举,顺势发问,最后文章的主旨得以呈现,实现情感的升华。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去感受人物,把握文章主旨,而不是一味讲授、“满堂灌”,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该教学设计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为切入点,从“老王之不幸”与“作者之幸”的角度梳理课文,设计两个相对的阅读教学环节,通过“幸”与“不幸”两个关键词总结课文内容,教学脉络清晰,层层深入,可引导学生快速抓住教学重点,准确分析人物的经历与性格,突显了处在不幸中的人物的善良。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愧怍”一词所蕴含的情感。在作者的“幸”和老王的
38、“不幸”的对比中,既能体现出老王的不幸与善良,又表现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尊重及善于解剖自我的可贵精神。54 简答题阅读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片段,回答下题。环节一: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内容(1)自主学习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2)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完成以上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总结评点。(3)实物演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将两个大小不等的地球仪放在讲桌上,大的假设为地球,小的假设为月球,然后选派学生上讲台演示登月全过程,演示
39、过程中有不完善之处,其他同学补充。通过演示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环节二:研读赏析,激发兴趣(1)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入体会。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2)合作探究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3)课件展示,形象直观激发兴趣课件展示月球及月壤、月岩的图片资料。宇航员登月后采集月壤、月岩,安装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及月震仪图片资料,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4)合作学习学生齐读后讨论: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最后一句话怎样理解?【问题】(1)请评析这两个教学环节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2)请
40、分析环节一和环节二在教学中的目的。 参考解析:(1)优点:该教学环节设计了默读、勾画、讨论、演示等内容,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便能把握好课文内容,为后文的研读打下了基础。实物演示环节,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事半功倍,收效很好。教学中图片资料的运用,形象直观,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缺点:虽然教学中运用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环节意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该教师选择探究的内容浮于表面,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并不具备探究的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语言表达、内容结构、登月的意义等更深层次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41、。(2)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环节中的合作探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物演示和课件展示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创造一个活力、高效的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及讨论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加深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交往能力。55 简答题阅读某教师社戏的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题。师:你的身边也有文中这样的朋友和长者吗?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生:我有个这样的朋友,他和我外婆在一个村。去年夏天,我在外婆家过暑假,他看我闲着没事
42、,就约我去小河里游泳,炎炎烈日下,我们在一个小沟里捉鱼,我还亲手抓到一只鲫鱼呢,我感觉那段时间很快乐。师:看来你们都有剪不断的农村情结,农村的鱼好,瓜好,人更好!谁来谈谈城市情结?生:我们家的对门是位退休的老奶奶,我父母有时出差,她就让我去她家吃饭,好几次,我父母送东西给她,她都不要,我觉得她就像文中的六一公公,有一颗慈爱的心。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道出了人间的真情。师:你希望你的家乡有怎样的“民风”?事实上怎样?请小组合作讨论一下,选一个代表做发言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回答)生:如果哪一天,我不小心丢了钥匙什么的,我希望拾到的人应及时归还给我,也就是说,我希望人与人之间要互爱互助。师:如果
43、你拾到什么贵重东西,你会归还给物主吗?生:我想我会的,我有过这样的经历,上次我的车钥匙丢了,害得我扛了几百米才找到修车的,如果有人拾到及时给我,我会很感激的。师:为你的这份真情鼓掌。(师生一起鼓掌)还有哪一个来谈谈?生:我希望每家的大门像农村一样能敞开着,这样相互之间能方便地串串门,聊聊天,不要一进家门就紧闭大门,防贼似的,这样隔绝了别人,也隔绝了自己。师:说得很好!你们的希望正如鲁迅一样,他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就是一种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这种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值得我们去用心体味,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像作品中的阿发、双喜、六一公公一样,有一颗善良、友爱、无
44、私的心!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问题】(1)请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评析该教学案例。(2)教师设计该拓展延伸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解析:(1)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从文本向现实生活的拓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了教师的导向作用。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学习课文之后,面对学生不同的感慨及认识,该教师能够及时地对其表示认可,并做适当的引导、启发。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该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从课堂引向社会,进而引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知识,更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导向。(2)语文教学应是开放、多
45、元的,本设计旨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开辟语文学习的空间,打通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进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提升阅读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56 简答题阅读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的“教学过程”部分,完成下题。环节一:导入课文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怀才不遇之士,为了躲避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
46、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注释,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环节二:初读课文1看视频听名人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速和感情,边听边画出难认难读的字词并说一说。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品读它,欣赏它,并力求当堂背诵。环节三:再读课文1反复阅读课文,探究课文内容。(1)边读边发现问题。(2)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组内讨论解决。(3)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班内共同解决。2在探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环节四:拓展练习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扩写一段话:【问题】(1)评析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次让学生朗读课文的目的。(2)请从学生活动的角度指出并评析该教学案例的优点。 参考解析:(1
47、)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篇散文语句优美,语言精辟,让学生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我。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中自我感悟,自我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同时纠正了自身的不足,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欣赏能力。(2)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线,始终以各种手段构建和谐的教学平台,很好地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该教师
48、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和课堂的组织形式,都折射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了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以读为本,体现散文教学特点。这篇散文语句优美,适于朗读,该教师注重学生的朗读,让朗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课堂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师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迁移运用,不断升华。该教师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从课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扩写,训练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通过课内外结合,进一步融汇了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感悟和能
49、力得到提升,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57 简答题阅读下面的荷叶·母亲教学实录,完成下题。师:下面同学们默读课文,并尝试一下用“术语点评”的方法学习。师:什么是“术语点评”呢?很简单,所谓“术语”,在咱们的课堂上就是语文的话语。比如说:这个结尾是全篇文章的高潮,“高潮”这两个字就是术语。老师常常给你们讲的“开门见山”“篇末点题”“过渡”“照应”这些都是语文的术语。举一个例子,荷叶·母亲的第三段从全文的脉络来讲是插叙,这个“插叙”就是术语。好,开始思考!(生长时间地勾选批注)师:咱们来尝试一下,全班交流。生:我想讲的是第一段,这段虽然很短,但它起了引起下文的作用。师:引起下文
50、。还可用一个术语,作者一开始就写莲花是生:开门见山。师:开门见山。那么,和结尾照应,开门见山,篇末点题,很明显的结构摆放在这里。生: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这里写了白莲已谢,红莲盛开,两者进行对比,显得红莲更具生机,同时也为下文蓄势。师:作了“蓄势”。她这个词用得太高雅了。师:好,老师小结一下。从全篇文章来看,这篇课文的整体构思是“以物喻人”,手法是“写物抒情”。在写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这是“融情入景”。还有一个是你们没有说到的,一个很新的术语“一线串珠”,也就是文章的线索。这篇文章有什么线索呢?很明显,“红莲”就是线索,它贯穿全文。如果往深一点看,作者的心情也是一条线索,贯穿在文章
51、的主要部分。然后从结构上来看,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第二、三两段是“穿插”“照应”。老师强调一下,用语文的术语读文章是一种习惯。见到任何文章,你打开的时候,你都可以这样去想,这样去看。【问题】(1)评析“术语点评”这一教学活动的目的。(2)评析该教师在最后进行小结的作用。 参考解析:(1)这个教学活动旨在立足全篇,引领学生从整体把握的角度欣赏、品读课文,如作者行文的构思,全文的结构、笔法等。它极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探求精神,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教师有着精要的讲析,或示范点评指导学生学习,或解释术语使学生会意,在充分的活动中,学生有了丰富的积累和感受。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生的课堂生成进行
52、学习指导,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为之后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方法。(2)该教师在荷叶·母亲的教学片段中进行了非常精要的小结。这些条理清晰的小结,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也是教师对学习方法的又一次示范;既表达了教师对课文更深一层的理解,也是教学中“过渡”手法的运用;既是课堂活动的小结,也是对学习内容的精要讲析。材料题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第58-60小题。 蒹葭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
53、,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思考探究 一、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结合蒹葭做具体分析。 二、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诵读这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三、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积累拓展 四、诗经中的诗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
54、章还常常重复咏唱。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单元介绍 自然美景,幸福生活,人所向往;奇绝艺人,精湛技艺,令人赞叹。这个单元所选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状物,有的抒情。阅读这些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这个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预习提示 诗经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或抒发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这些诗,今天读来仍然会让人怦然心动,获得美的愉悦。诵读这首诗,用心体会诗 中歌咏的美好感情。 诵读时,要注
55、意感受诗的韵律,初步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1年版)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58 简答题 查看材料从“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角度,写出你对蒹葭的教学认识
56、,不少于200字。(20分) 参考解析:蒹葭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的强烈爱慕之情。诗歌具有含蓄美、音韵美、意境美的特点,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学习本首诗歌,要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感的重点讲解,以及配乐朗诵,让学生想象诗中画面等方式,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情感,体会诗歌韵律,培养学生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小组讨论、同桌探讨等鉴赏诗歌的意境美和含蓄美,理解诗歌表现出的对美好向往不懈追求的言外之意,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的能力。59 简答题 查看材料根据上述资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参考解析:(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结合本诗,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 品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劳务加工承包合同范本
- 2024年艺术品买卖合同赔偿条例
- 2025年度新型城镇化租赁住房建设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家居项目瓷砖材料供应合同4篇
- 2025年度体育场馆搭棚施工及维护管理合同4篇
- 2024版镍氢电池产品销售合同
- 2025年度学校食堂及餐饮服务承包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购置合同示范文本4篇
- 2025年度特色农家乐经营权转让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智能窗帘控制系统研发与市场推广合同4篇
- 特种设备行业团队建设工作方案
- 眼内炎患者护理查房课件
- 肯德基经营策略分析报告总结
- 买卖合同签订和履行风险控制
- 中央空调现场施工技术总结(附图)
- 水质-浊度的测定原始记录
- 数字美的智慧工业白皮书-2023.09
- -安规知识培训
-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 噪声监测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