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课程与教学论重点归纳知识点归纳_第1页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重点归纳知识点归纳_第2页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重点归纳知识点归纳_第3页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重点归纳知识点归纳_第4页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重点归纳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1918年,美国着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2、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泰勒。由于泰勒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1914 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3、 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的追求。 是通过合法规律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本兴趣,它指向对于环境的控制和管理,其核心是控制。4、科学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1959 年 9 月,主席布鲁纳:讨论怎样改进中小学的自然科学教育问题。5、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6、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

2、瓦布的贡献。7、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德国教育家。8、夸没纽斯:捷克着名教育家,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1623 年大教学论把一切事物教论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定。9、卢梭的教学论: 爱弥儿影响深远。指导思想:出自造物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10、裴斯泰洛奇:瑞士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 1)教育教学原理: 1. 自我发展原理2. 直观原理( 2)教学的心里学化: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教学的心里学化的思想,推动了教学论科学化的进程。11、 19世纪教学论的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论。( 1)观念心理学观念

3、、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 2)教学的形式阶段,必定有两种基本的心理活动:专心、沈思,四个教学的形式阶段。A. 明了即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B. 联合即把新的观念与旧的观念结合起来。C. 系统即把已建立起的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统一起来,概括出一般概念和规律,一形式具有逻辑性德、结构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观念体系。D.方法即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3) 教育性教学: 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就是统一的。历史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12、现代教育论发展的里程碑:杜威的教育论。教

4、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教育是一种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基于经验的教学论:( 1)经验的涵义与知行统一论。经验即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 人主动地作用于环境2. 人作用于环境所产生的结果反过来又影响人本身。杜威倡导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 2)经验课程与主动作业。13、 20 世纪教学研究的发展线索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兴盛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崛起。赞科夫:发展性教学论布鲁纳:发现教学论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范例教学论。( 2)加涅和布里格斯是70 年代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14、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走向整合的教学设计理论。15、课程的三种

5、涵义:15、 1)课程作为学科。( 2)把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 3)把课程作为经验和体验。16、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 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并重。( 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 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17、教学的涵义: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的统一活动。 1.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2. 教学即是科学,又是艺术。18、现代教育

6、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是造成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二元论。第二章1、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泰勒模式: 1949 年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目标和结果的确定要依据是哪个来源:A.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B.对当代生活的研究。C.科学专家的建议。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A. 目标模式的批判。 B. 内容: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科学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出实施的过程原则。过程原则其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

7、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教师作为研究者。3、以认知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布鲁纳教学设计模式、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设计 赞科夫发展性70 年代加涅的教学设计模式、奥苏苏泊尔的教学设计模式。布鲁纳主张发现学习、中间语言。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4、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A. 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运用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吸收并固定新学习的知识的过程即知识的同化过程。B. 下位学习:是指原有观念在概括程度上,包摄

8、范围上高于学习的新观念,新学习的观念因而以下的方式被纳入叫概括的上位观念,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C. 上位学习:是指原有观念在概括程度上包摄范围低于要学习的新观念,新学习的观念处于上位而与原有观念发生作用。5、教学设计的原则:A. 逐渐分化原则:从一般到个别的原则。B. 综合贯通原则:指教学内容的横向组织,应该考虑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观念的异同,并对之重新加以组合。加涅: 学习结果与教学的目标:对学习结果的分类研究是加涅对学习理论领域的突破贡献。A理智技能是学生运用概念符合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B 认知策略是学生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C 语言信息D 动作技能E 态度6、德国的范例教

9、学模式范例方式的主要倡导者是德国着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7、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教学不仅应当为掌握知识和技巧服务,而且应当促进学生的发展。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被称位最近发展区。8、以行为控制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 1)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心理派的代表人物操作条件反应的实验强化理论9、一人格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以人格发展为取向的教学模式的经典代表主张关心学生整体人格发展。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教师作为促进者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感情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

10、,最 后达至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第三章一、普遍性目标取向: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可普遍用于所有教学实践中。普遍性目标是一种最古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其古老程度可追溯到中国的先秦、西方 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二、行为目标取向: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行为目标”取向的一个范例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A 知识:包括对特定事物和普遍事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对某一式样、结构 或环境的回忆。B 领会:表明理解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

11、各种目标、行为或者反映。C 应用:指在特殊和具体情境中使用抽象概念。D 分析:指把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E 综合:将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起来,成一个整体。F 评价:为了某种目的,对观念、作品、答案、方法和资料等有价值作出判断。三、 生成性目标取向: 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他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四、表现性目标取向:是指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五、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第四章课程选择: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

12、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基本取向: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基本来源:学科的发展,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习者的需要被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主动适应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基本观念) : 1、学习者是主体,学习者经验的选择过程即是尊重并提升学习者的个性差异的过程;2、学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3、学习者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4、学习者创造着社会生活经验。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 、提示型教学

13、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示活动(如:讲解、示范等)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方式;2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基本形态: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自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六、怎样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 1、确定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 2、准备有助于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手段;3、分配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4、估计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14、5、正缺评价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课程与教学的组织课程的基本标准:1 、垂直组织的标准:是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2 、水平组织的标准:是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横向关系组织起来。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1 、学科课程: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综合学科课程。科目本位课程:是由各自具有独立体系、彼此缺乏联系的科目所组成的课程。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而开发的课程。综合学科课程:是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整合起来,形成一门新的学科。经验课程(活动课程)经验课程有哪些基本特征:A 经验课程以学习者当写的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经验及其

15、生长需要。B 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存在;C 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D 经验课程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优点: 1 、经验课程强调学习者当下的直接经验的价值,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成为真正的主体; 2 、经验课程主张将当代社会现实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 3、经验课程主张把人类文化遗产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局限: 1、经验课程容易导致忽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 2、经验课程容易导致“活动主义” ,忽略儿童思维能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 3、经验课程的组织要求教师有相当高的教育艺术。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综合课程: 1、学科本为综合课程:中心主题或问题源于学科知识; 2

16、、社会本为综合课程:社会生活现实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直线式课程:是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螺旋式课程:是将特定学科内容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同时利用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的成熟性,使学科内容不断扩展与加深。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教学组织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课程教材的组织框架A 班级授课组织:最先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是 15 世纪末德国的一些人文主义学校,然而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夸美纽斯。基本特征:学生被分配于各自固定的班级;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

17、进行;教学一般分学科进行;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本标准加以确定;B 个别化教学组织:道尔顿计划与文纳特卡计划道尔顿计划是没过教育家帕克赫斯特1920 年在道尔顿市公立学校里形成实施的,其后在纽约的道尔顿学校里实施。课程实施与教学计划课程实施:是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1 、忠实取向:课程实施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2 、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景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特征: A 课程不仅包括体现在学程、教科书或变革方案中的有计划的具体内容,而且还包括学校和社区中各种情境

18、因素所构成的谱系这些情境因素会对课程变革方案作出改变; B课程知识是广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方面; C 不断调整以求相互适应,是课程知识的一个基本特点。相互适应取向倾向于把课程变革过程视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不可预知的过程。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 1、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 2、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3、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1、课程变革的特征:A课程变革的需要和适切性;B课程变革目标与意义的清晰性;C 课程变革的复杂性; D 课程变革计划的质量与实用性。2、学区的特征:A学区从事课程变革的历史传统;B学区对课程计划的采用过程;C学区 对课程变革的行政支持;D课程变革人员的

19、发展水平与对变革的参与程度。3 、学校的特征:校长的角色;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的特征与价值取向4 、外部环境的特征:政府机构的力量;社区的支持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3、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从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看教学设计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1、忠实取向特征:A教学设计是一种工程,一种技术;B、教学设计本质上时排斥教师的; C、学生被孤立于教学设计过程。2、相互适应取向特点:A教学设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B教师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 C 学生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3、课程创生取向特点:A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B教师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