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 税收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第一节 税收的定义税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有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财产,社会分裂为阶级,出现了国家以后才产生的。 税收也是一个经济范畴,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环节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所形成的特殊的分配关系,也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税收产生后,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国家的更迭而不断发展,有奴隶社会税收、封建社会税收、资本主义社会税收和社会主义社会税收。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作用显得日益重要。 第一节 税收的定义 一、税收的定义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对于税收
2、的定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从最直观的角度来看,税收就是国家的一种财政收入。 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多种多样。税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目前,税收收入在我国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已超过95%。 二)税收交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者货币 税收的实物交纳形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税收的低级形式,货币交纳形式的发展有利于财政统一结算,方便了人们交纳,并能够避免运途损耗 二、税收名词的演进 我国历史上税收有过各种各样的名称。 税、租税、捐税、赋税、课税。 在古代,税与租是通用的。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 税收在本质上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征税的
3、过程,就是国家把一部分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以税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所有的分配过程 由于税收分配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社会产品分配关系不是一般的分配关系,而是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 一、税收是对社会产品的分配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方式;税收收入是国家用特殊方式取得的实物或货币。 二、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关系 税收是个分配范畴,但是税收不是一般的分配,它是一种特殊的分配。它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实现国家职能为目的的一种分配形式。 首先,税收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 税收是国家向企事业单位及社会成员征收的实物和货币。在税收分配关系中,国家始终是占据主体地位的一方,
4、纳税人总是居于从属及被决定的地位。 2 其次,税收分配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利的分配 税收就是国家在国家机器的保证下,通过法律体现国家意志,强制地取得财政收入,从而参与社会的分配。 再次,税收分配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 国家的职能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两个方面,其中对内职能是主要的,对外职能从属于对内职能,是对内职能的延续。 对内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政治职能 对本阶级实行一定范围内的民主,对敌对阶级实行镇压,以保持统治阶级的利益不受侵犯。 (2)经济职能 运用政权力量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经济基础,组织、调节、干预经济生活,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3)社会职能 维护社会秩序,协调社会矛盾,把阶级斗争
5、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使社会陷于崩溃。 对外职能主要是加强国防,抵御外来侵略,调节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 作为一种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税收本身无疑是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第三节 税收的形式特征 一、税收的形式特征 ? 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税收同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其他方式不同,具有三个特性。简称“税收三性”。 (一)税收的无偿性 是指国家征税以后,其收入就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税收的无偿性是至关重要的,它体现了财政分配的本质,是税收“三性”的核心。 (二)税收的强制性 是指国家依据法律征税,而并非一种自愿交纳,纳税人必
6、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国家征税的方式之所以是强制的,就是由于税收的无偿性这种特殊分配形式决定的。 (三)税收的固定性 是指国家征税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便于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税收的固定性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也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二、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比较 (一)税收与国营企业上缴利润的比较 上缴利润是社会主义国家国营企业上交国库的一部分企业纯收入。 税收与上缴利润是不同的。 1、分配的依据不同,作用范围不同 税收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依据国家政治权力进行的分配;而上缴利润是国家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依据财产权力对国有企业进行的分配。 2、形式特
7、征不同 税收具有无偿性特征,而上缴利润是国家凭借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收取的,因而不是无偿的。 3 税收具有强制性特征,而上缴利润是国家与企业通过双方商定的契约进行分配的,它属于同一所有制 内部的分配,不存在强制性。 税收具有固定性的特征,是国家可靠的财政收入。而上缴利润是以企业实现的利润为依据,利润多的多交,利润少的少交,无利润的不交。作为财政收入,其固定性和强制性远不如税收那样明显。 (二)税收与国债的比较 国债即国家信用,是指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运用信用方式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 税收和国债都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但二者的区别在于: 1、财政作用不同 国家通过信用方式筹集资金虽然可以
8、暂时解决一定时期的财政困难,表现为该时期的财政收入,但必须用以后年度的收入来偿还,事实上是税收的预支。 而税收则不同,税收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是当年财政的实际收入,不存在“寅吃卯粮”的问题,税收反映的是国家的真实财力。 2、形式特征不同 从无偿性来看,国债是有偿的,到期要还本,还要付息,与税收的无偿性显然不同。 从强制性来看,国债作为一种信用关系,国家与认购者在法律上处于平等地位,不能强制推销。而税收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的强制征收。 从固定性来看,认购国债既然是出于自愿,当然就不具有像税收那样固定性的特征。 (三)税收与货币财政发行的比较 货币财政发行是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货币的行为。它
9、与税收有着根本的区别。 最大的区别在于:税收有物资保证,而货币财政发行没有物资保证 税收具有固定性,而货币财政发行不具有固定性,它是国家在迫不得已情况下采取的临时方法,虽然发货币取得财政收入的方法最简单,收款也最快,但其后果却很严重。 (四)税收与罚没收入的比较 罚没收入是罚款没收收入的简称,是指国家主管部门和机关对违反有关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课处的罚款及没收财物的惩罚性措施,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罚没收入与税收不同,不具有固定性。 罚没收入与税收的特征不同,其作用也不同。 (五)税与费的比较 费是指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供某种劳务或某种资源的使用权,而向受益人收取的代价。 费大体上可以
10、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经济活动中,由于相互交换劳动而向受益人收取的费用。 另一类是国家机关为单位和居民提供特定服务或履行特定职能而收取的费用,它属于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主要有三种: (1)事业收费 (2)规费 (3)资源管理费 4一般来说,税与费的界限有三点: 1、看征税主体是谁。 属于代表政府所属的各级税务机关、海关等征收的一般是税;由其他机关、经济部门和事业单位收取的一般是费。 2、看是否具有无偿性。 收费则是遵循有偿的原则,收费是国家为单位和居民提供某种劳务或资源使用权而向受益者收取的报酬,是有偿的 3、看是否专款专用 收费多用于满足本身义务支出的需要,一般具有专款专用的性质。 第二章
11、 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 第一节 税收要素 税收制度的组成要素,简称税制要素。 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在税法中,不仅要规定对谁征,对什么东西征,征多少,而且还要规定征纳的程序和征管的方法。 第一节 税收要素 一、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征税,即征税的目的物。 如消费税是对消费品征税, 其征税对象就是消费品 (具体如烟、 酒等都是消费税的征税对象) ; 房产税就是对房屋征税,其征税对象就是房屋。 征税对象作为税法的最基本的要素, 首先是因为它体现着征税的最基本界限,凡是列入某一税的征税对象的,就是这种税的征收范围,就要征税;而没有列入征税对象的,就不是该税的征收范围,不征这种税。 其次,征税
12、对象决定了各个不同税种在性质上的差别,并且决定着各个不同税种的名称。 如消费税、增值税和所得税,它们的征税对象不同,税种的性质不同,税名也不同。 一些与征税对象有关的概念。 (一)税目 即征税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品种和项目。 规定税目,首先是为了明确具体的征税范围。 列入税目的就是应税产品,没有列入税目的就不是应税产品,这样征税的界限就十分明确。另外,通过规定各种税目,可以对不同的项目制定高低不同的税率,体现国家的政策 (二)计税依据 是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解决征税的计算问题。 如消费税征税对象是消费品,对某种消费品,例如卷烟怎样计算征税呢? 5
13、税法规定按照卷烟的销售价格计算征税,这个销售价格就是消费税的计税依据。 在规定计税依据时,我们可以规定为征税对象的价格(从价),也可以规定为征税对象的数量(从量),如资源税盐的计税依据就是销售盐的吨数。 有的税种,征税对象与计税依据是一致的,如各种所得税,征税对象与计税依据都是应税所得额。 有的税种则不一致。如消费税,征税对象是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则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 (三)税源 是税收收入的来源,即各种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 各种税收都有其各自的经济来源。 个人所得税的税源,是个人取得的各种收入。 ? 税源与征税对象有时是一致的,例如各种所得税,征税对象是纳税人的纯收入,税源也是纳税人的纯收
14、入。 ? 有很多税种,税源与征税对象并不一致,例如房产税,征税对象是房屋的价值,而税源则是房产的收益或房产所有人的收入。 国家通过税收对经济进行调节的作用点是在征税对象上,国家规定对什么征税,如对商品流转额、对所得额、对财产、对各种行为等征税。这些都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作用点。 但是,这些调节作用最后要落到税源上,归宿到纳税人的收入上,通过增加或减少纳税人的收入,来调节各种经济行为,以达到国家调节经济的作用。 二、纳税人 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的规定解决了对谁征税,或者谁应该交税的问题。 (一)自然人和法人 国家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自然人是
15、在法律上形成为一个权利与义务的主体的普通人,他们以个人的身份来承担法律所规定的纳税义务。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相对于自然人而言,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二)扣缴义务人 是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交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国家一般在收入分散、纳税人分散时,采用源泉控制的征收方法。 如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以支付所得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6 负税人就是最终负担国家征收的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与纳税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有的税种,税收由纳税人自己负担,纳税人本身就是负税人,如各种所得税一般是
16、属于这种情况。 但是有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不一致的,如消费税、营业税、增值税等,纳税人虽然是企业,但他们却可能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把自己交纳的税收,加在商品售价中,转嫁给消费者负担,这样消费者就成了负税人。 税法中并没有负税人的规定。 三、税率 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的比例,即税额/征税对象数量。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反映征税的深度。 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纳税人负担水平,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具体体现,为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税率有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之分。 名义税率就是税法规定的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的比例,即应纳税额/征税对象数量 实际税率是实纳税额与实际征税对象的比例,即实
17、纳税额/实际征税对象数量。 在税法上并没有实际税率的规定,但它反映了纳税人的实际负担率。 我国现行税率分为三种: (一)比例税率 是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为等比关系。 这种税率,在一般情况下,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相同。 比例税率可分为: 1.单一的比例税率 即一个税种只规定一个税率,如企业所得税采用的税率为25%。 2.差别比例税率 即一个税种规定不同比率的比例税率 可分为: (1)产品差别比例税率 对不同产品使用不同的税率,如消费税。 (2)行业差别比例税率 对不同行业采用不同税率,如营业税采用的税率。 (3)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按照不同地区规定不同的税率。 3、幅度比例税率 国家只规定最低税率
18、和最高税率,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在此幅度内自由确定一个比例税率。如娱乐业营业税采用5%15%的幅度税率。 比例税率计算简便,且不论征税对象大小,只规定一个比率的税率,适合于对商品流转额的征收。 但是用比例税率调节收入的效果不太理想。 7(二)累进税率 是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 税额增长幅度大于征税对象数量的增长幅度。 对于调节纳税人收入,有着特殊的作用,所以个人所得税一般都采用累进税率。 1.累进税率的形式 (1)全累税率 即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其相应等级的累进税率计算征收。 全额累进税率实际上是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分等级规定的一种差别比例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也有不合理之处。P27
19、 (2)超累税率 是把征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超”字是指征税对象数额超过某一等级时,仅就超过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算征税。 实际工作中,使用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用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怎么计算? 第一级 0 第二级 400×(10%-5%)=20 第三级 400×(15%-5%)+(1000-400)×(15%-10%)=70 第四级 400×(20%-5%)+(1000-400)×(20%-10%)+(2000-1000)×(
20、20%-15%)=170 2、按不同依据划分累进级距 累进税率的形式有两种,但是划分累进级距的依据却可以是多种多样。讲两种。 (1)全率累进税率计算 P31-32 (2)超率累进税率计算 P32-34 3、税率的累退性 即征税对象数量越大,实际税率越低。 P36-37 8(三)定额税率 又称固定税额,是按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 如原盐税,直接规定每吨盐税额多少。 再如土地使用税。 又可分为: 1、地区差别定额税率 如原盐税规定每吨盐的税额,辽宁141元,山东130元; 2、幅度定额税率 如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1.5-30元; 3、分级定额税率 如车船使用税对机动船
21、按净吨位多少,分级规定不同税额。 定额税率计算简便,从量计征。 征税对象应该是价格固定、质量和规格标准较统一的产品。 四、纳税环节 就是对处于运动之中的征税对象,选定应该缴纳税款的环节。 一般指的是在商品流转过程中应该交纳税款的环节。 一个税种只在一个流转环节征税的,叫“一次课征制” 一个税种,在商品流转各个环节多次征税,叫“多次课征制”。 五、纳税期限 是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 一是确定结算应纳税款的期限; 二是确定缴纳税款的期限。 六、减税、免税 减税、免税是税法中对某些特殊情况给予减少或免除税负的一种规定。 减税是对应征税款减征其中一部分 免税是对应征税款全部予以免征。 减、免
22、税把税收的严肃性和必要的灵活性正确结合起来,有利于贯彻国家的税收政策,有利于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地处理税收方面的特殊情况。但是,对减税和免税要严格控制。 起征点:是税法规定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 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规定起征点是为了免除收入较少的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缩小征税面,贯彻合理负担的政策。 9第二节 税收分类 一、按征税对象分类 这是很重要、最基本的一种分类方法。 在我国,分为五大类: 1、对流转额的征税类 2、对所得额的征税类 3、对资源的征税类 4、对财产的征税类 5、对行为的征税类 西方经济学家把税收主要划分为三类:商品劳务税类、
23、所得税类和财产税类。 对行为的征税划分在商品劳务税种的消费税里。 二、按计税依据的分类 从价税和从量税。 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 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 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面积、件数)为依据,规定固定税额计征的税种。如资源税、车船、土地使用税等。 三、按税收收入的归属权分类 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在我国,立法权限都在中央。 划为中央税的应是税源集中、收入较大的税种; 划为地方税的税种应是税源分散、与地方经济利益联系紧密的税种 四、按税收收入的归属权分类 划为共享税的应是那些既能兼顾各方面经济利益,又有利于调动地方组织收入积极性的税种
24、。 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财产税等。 间接税是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种,主要是对商品征收的各种税。 五、其他分类方法 1、实物税和货币税 以实物形式交纳的税种 以货币形式交纳的税种 2、一般税和目的税 一般税又称普通税,是用于国家一般经费。 目的税又称特别税,是具有专门用途的税。 3、定率税和配赋税 定率税是国家事先在税法中按照征税对象规定固定税率计征的税种。 配赋税是国家采取分摊税款办法征收的税种。是一种落后的征收方法。如人头税。 10第三章 税收的职能和作用 第一节 税收的职能 税收职能是指税收固有的职责和功能。 税收职能的特征在于
25、它的内在性和客观性。 一般讲,税收具有两大职能,即财政职能和经济职能。 一、财政职能 是指税收具有组织财政收入的功能,即税收作为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手段,能将一部分社会产品由社会成员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形成国家财政收入的能力。 是税收首要的、基本的职能。 税收的财政职能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从纳税人看,包括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企业、单位和个人。从征税对象看,征收范围也十分广泛,既包括流转额、所得额,也包括财产额,还包括对某些特定目的和行为的征税。 (二)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 由于税法中明确规定了纳税义务成立的时间和纳税期限,保证了税收收入及时、均衡地入库。 (三)征收数额
26、上的稳定性 由于税法明确规定了各种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明确了各税种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相对比例。并且由于税收固定性特征,使税收在征收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 二、经济职能 税收的经济职能是指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即税收在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必然改变国民收入在各部门、各地区、各纳税人之间的分配比例,改变利益分配格局,对经济产生影响。 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收对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调节 当总需求总供给,出现通货膨胀时,国家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即增加税收。 当总需求总供给,出现萧条,国家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减税。 (二)税收对资源配置的
27、调节 税收对投资产生影响,进而会影响资源的配置。 投资的目的总是在于取得收益,根据收益取得的保险程度不同,可以将投资区分为安全性投资和风险性投资。 税收对这些投资收入处理方式不同,将引起资本向不同方向的流动 投资者投资以谋求最大的利润为唯一目的,这种仅凭获利动机而趋使的资源流动对国家对整个社会来说并不一定有利,有时这种资源配置也并不一定有效率,因此国家有必要加以调整,利用税收对经济资源进行配置。 (三)税收对社会财富分配的调节 一般认为,所得税、财产税等直接税,由于都具有累进性质,对于财富的分配,有促进公平分配的作用;而消费税、盐税等间接税,大多具有累退性质,对于财富的分配,有增加不平均的趋势
28、。国家应当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加以调整,确定一个合理的税制,使社会财富分配趋于公平。 11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税收的作用 (一)税收的微观作用机制 是指征税对纳税人所产生的效应,主要反映在税收对纳税人的劳动投入、储蓄、消费和投资的影响。 税收的经济影响一般通过两个基本效应来发挥作用,即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税收收入效应是指由于征税导致了纳税人可支配收入的减少,从而产生对纳税人的影响。 税收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改变了一种经济行为相对于另一种经济行为的机会成本而产生的影响。 该影响有: (1)税收对纳税人劳动投入的影响 (2)税收与储蓄的关系 (3)税收与消费的关系 (4)税收与投资的关系
29、(二)税收的宏观作用机制 是指税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市场机制有时会失灵,需要通过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看得见的手”对经济进行调控。 税收作为国家对经济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税收的乘数效应 税收的变化会带来国民收入的成倍的变动。增税是这样,减税亦然。方向相反。 第二,税收的内在稳定器作用 是指税收制度本身能够对经济波动有较强的适应性,税收随着经济的波动而自动地增加或减少,以此来达到缓和经济波动和“烫平”经济波动幅度的效果。 (一)组织财政收入,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资金需要 (二)税收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1、调
30、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对于经济的稳定发展,保证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意义十分重大。如果总供求失衡,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出现经济萧条和失业,一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出现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这两种情况出现,政府都可以使用税收来进行调节。 2、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市场经济下的资源配置主要是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国家从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通过宏观调控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实现
31、收入分配公平 分配公平是指通过调节国家、企业、个人以及地区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也给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1)税收调节企业利润大体均衡 (2)税收调节个人收入水平 (3)税收调节地区之间收入差距 (三)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对外经济交往,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1、税收是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工具 2、通过关税,对进口的不同商品,规定差别较大的税率,体现国家鼓励和限制的政策。 3、通过对鼓励出口商品的免征税和实行消费税、增值税的出口退税,以扩大出口。 4、通过涉外税中的各种优惠待遇,吸引外国企业向我国国内投资,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 (四)为国家管理及企业经
32、济提供信息,对各项经济活动实行监督 12第四章 税收原则 税收原则即税制建立原则,是一个国家在设计税收制度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判断税收制度是否合理的标准。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税收的原则是不同的。 第一节 税收原则的发展 西方税收原则的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一、古代税收原则 古代的税收原则是指存在于19世纪以前的税收原则。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威廉·配第,尤斯迪和亚当·斯密 (一)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 公平、简便、节约 (二)尤斯迪的税收原则 1、税收应该采用使国民自动自发纳税的方法; 2、税收不要侵害人民的合理自由,也不
33、要对产业加以压迫,换句话说,税收应该无害于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3、税收应该平等课征; 4、课税应有明确的依据,并且要实行确定的征收,不能发生不正常的情形; 5、税收应对征收费用较少的物品课征; 6、税收的征收,必须使纳税容易而便利。 (三)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平等、确实、便利、节约 二、近代的税收原则 是指存在于19世纪的税收原则,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斯蒙弟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一)西斯蒙弟的税收原则 首先,赞成斯密的四原则, 然后,补充了四原则: 1、税收不可侵及资本 2、不可以总产品为课税依据 3、税收不可侵及纳税人的最低生活费用 4、税收不可驱使财富流向国外 13(二)瓦
34、格纳的税收原则 四端九项原则: 1、财政政策原则 (1)充分原则 (2)弹性原则 2、国民经济原则 (1) 税源选择原则 可以作为税源有所得、 资本和财产三项, 但以所得作为税源最为适当。 (2)税种选择原则 税种最好选择不易转嫁的所得税。 3、社会公平原则(社会正义原则) (1)普遍原则 (2)平等原则 4、税务行政原则 (1)确实原则 (2)便利原则 (3)征税费用节约原则 三、现代西方税收原则 是指20世纪以来的税收原则。 税收的最高三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 (一)效率原则 是指税收制度的设计应讲求效率,必须在税务行政、资源利用、经济运转的效应三个方面尽可能讲求效率,以促进经
35、济的稳定与发展 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要尽量缩小纳税人的超额负担 二是要尽量降低征收费用 (二)公平原则 是西方国家设计税收制度的最基本的准则,包括横向和纵向公平。 横向公平是指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 纵向公平是指纳税能力不相同的人应缴纳数量不同的税收。 (三)稳定原则 是指在经济发展的波动过程中,运用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引导经济趋于稳定。 具体来说,税收可通过两个方面来达到经济稳定: 1、“内在稳定器”作用 它是指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稳定机制。 2、“相机抉择”作用 又称“人为稳定器”作用 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相应采取灵活多变的税收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既无
36、失业有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 总的来看,当经济不景气时,应实行减税政策,以鼓励投资,稳定就业水平。当经济过度繁荣时,则应提高税率,防止私人资金的过度投资,爆发危机。 14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税收原则 我国目前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作为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和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税收也要转轨。 新时期治税原则可概括为:财政、法治、公平、效率。 一、财政原则 集中财政收入是税收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分配手段的最基本职能,因此,建立税收制度的首要原则就是财政原则。在税收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财政原则的坚持。 首先,要完善我国的税制结构,增强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的弹性 其次,要
37、强化税收征管力度 此外,还要强化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逐步减少税外收费项目. 二、法治原则 是指税收的征收管理活动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办事。法治是建立市场经济新税制体制的核心。 1、要实现依法治税,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这是法治原则的前提。 2、要实现依法治税,从严进行征收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3、要实现依法治税,必须使用现代化手段,兴建税务信息高速公路 4、要实现依法治税,必须加强税收法律教育 三、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只是一种相对的公平,它包含两个层次:税负公平、机会均等。 所谓税负公平,是指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收入相适应。 所谓机会均等,是基于竞争的原则,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力求改善不平等的竞争环境,
38、鼓励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以达到社会经济有秩序发展的目标。 要做到税负公平,就要做到统一税收,保证税法执行上的严肃性和一致性。要实现机会均等,就必须贯彻国民待遇原则,实现真正的公平竞争。 四、效率原则 税收的效率,主要通过税收的经济成本来衡量。 税收的经济成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直接征税成本,指税务机关为获得一定数量税收收入而付出的代价,即税收征管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 二是指纳税人所支付的除税款以外的从属费用和额外费用。 提高征税效率,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提高税收征管的现代化程度。 其次,要改进管理形式,实现征管要素的最佳结合。 最后,要健全征管成本制度,精兵简政、精打
39、细算、节约开支。 另外,税收要在上述四原则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作用,还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依法治税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第二,完善税制与加强征管的关系 第三,税务专业管理与社会协税护税的关系 15第五章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第一节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对国家征税所承受的经济负担程度,或负担水平。 广义讲,是指社会上各阶级、各阶层和各部门对于国家课税的负担; 狭义讲,是指纳税人依法向国家交纳的各种税收的总额。 一、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税收负担通常用负担率来衡量和表示。 (一)宏观税负 宏观税负即全社会总税收负担。 (二)中观税负 即某个地区、国民经济某个部门或
40、某个税种的税收负担。 (三)微观税负 是指纳税人个体,如单个企业、农民、居民个人的税收负担。 二、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 影响税收负担,特别是影响宏观税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宏观税率也越高 西方发达国家的宏观税率多在 25%35%之间。 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率多在 10%25%之间。 (二)国家职能的大小,或者说国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参与程度的大小 政府对社会资源支配程度高,必然体现为政府活动范围广,规模大,造成国家财政支出的增加,进而导致宏观税率的提高。 我国的宏观税率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多在30%40%之间。 (三)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的
41、影响 在西方国家,一般是单一制国家的宏观税率要高于联邦制国家。在社会主义国家,高度集中体制下的宏观税率要高于分权体制下的宏观税率。 此外,经济发展目标、通货膨胀程度、是否处于战争状态等也是影响宏观税率的重要因素。 100%=×税收总额国民生产总值税收率国民生产总值100%=×税收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率国内生产总值100%=×税收总额国民收入税收率国民收入100%=×各种纳税总额企业税收负担率同期销售收入100%=×个人实纳的税额个人税收负担率个人收入总额16三、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 当今世界各国的税负总水平大体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重税负国家,大
42、多数是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率一般在35%以上; 第二类为中等税负国家,发展中国家多属于这一类,国内总产值税收率一般在20%30%之间; 第三类是轻税负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率在15%以下。 第二节 税负转嫁 国家每年都要获得大量的税收收入,这些税是谁负担的呢?是最初的纳税人,还是最终的负担者,这就需要分析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一、税负转嫁的有关概念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交纳的税款, 通过各种途径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税负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后承受者,即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税负归宿有法定归宿和经济归宿之分。 法定归宿是税法上规定的应纳税款的
43、承担者。 经济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后承担者。 税负的法定归宿始终只有一个,而经济归宿却可能不止一个。 税收活动的全过程,即从税收课征到税负的最终落实,一般要经过三个环节:税收冲击、税负转嫁和税负归宿。 税收冲击,是指国家征税就会对纳税人产生的税收冲击.这三个环节中的关键是税负转嫁. (二)税负转嫁的方式 1、前转 又称顺转,是指税负通过市场买卖,由卖方向买方转嫁。 前转是税负转嫁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 前转既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多次完成。 2、后转 又称为逆转,是指税负无法通过市场买卖前转给买方,而改为向后转嫁给上一环节的生产者或经营者。 后转既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多次完成。 3、混转 又称为
44、散转,指纳税人所应承担的税负,一部分向前转嫁,一部分向后转嫁,使税收负担分散给许多人负担。 4、消转 又称转化,是指纳税人无法将税负前转、后转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努力,使由于承担税负而造成的损失得到抵补,由于这种形式是纳税人自己把税负“消化”掉了,故被称为消转 5、税收资本化 又称资本还原或税收偿本,是指将税收折入资本财产的价格之内。 税款名义上由买者负担,实际上则仍由卖着负担。 17二、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 税负转嫁主要是就商品课税而言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商品需求弹性和税负转嫁 所谓商品的需求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相对于商品价格的变化的反应程度。 税负转嫁与商品需求弹性成反比
45、需求弹性越小,越容易转嫁(前转),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越不易转嫁(前转)。 (二)商品供给弹性与税负转嫁 所谓商品的供给弹性是指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化相对于商品价格的变化的反应程度。 税负转嫁与商品供给弹性成正比 供给弹性越小,越不易转嫁(前转),供给弹性越大,越容易转嫁(前转)。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税负转嫁 在我国现阶段,税负转嫁是客观存在的,其理由在于: (一)经济利益机制驱使企业产生税负转嫁的动机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利益是经济活动的核心。一切税都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直接经济利益,减少它们的经济利益。所以从主观上说,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税负转嫁动机,都千方百计地要将所负担的税转移出去. (二
46、)自由价格为税负转嫁提供了条件 在市场经济中,各经济主体越来越多地通过市场,以价格形式进行经济上的联系,而价格转换机制中又主要是以由市场决定的协商价格和自由价格为主,这就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税负转嫁提供了基本条件和现实可能性. (三)税负转嫁是政府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市场调节本身又盲目性,因此就需要政府进行第二次调节,以消除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 而正确利用税负转嫁机制,就可以有效地对经济运行实行间接调控,达到与市场机制相配合的作用。 (四)外商企业的税负转嫁是客观存在的 无论是外商在我国设立的公司,还是我国在国外开办的企业,其所承担的税负都
47、有一个转嫁的问题。我们既不能限制外商企业在我国境内转嫁所纳税款,我国驻外企业也会向国外消费者转嫁其所承担的税负,以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 18第六章 新中国税制的建立和发展 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节 1950-1957年的税制 第二节 1958-1978年的税制 第三节 1979-1993年的税制 第四节 1994年税制的重大改革 第一节 1950-1957年的税制 一、1950年统一全国税政,建立社会主义新税制 1950年1月,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 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 的通令, 并同时颁布 全国税收实施要则 。 要则规定,除农业税外全国征收14种中央税和地方税。 不久,又公布了契税
48、暂行条例,开征了契税。 当时建立的工商税收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税种,多次征”。 二、1953年的税制修正 从1953年起,我国进入了大规模经济建设新时期。出现了“经济日渐繁荣,税收相对下降”的现象。 为了保证国家有计划地大规模建设,依据“保证税收,简化税制”的精神,对原来的工商税收制度作了若干修正。1953年1月1日开始实行。 这次修正税制的主要内容是试行商品流通税。 第二节 1958-1978年的税制 一、1958年改革工商税制和统一全国农业税制 (一)改革工商税制 1958年对工商业税制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革。方针是“基本上在原有税负基础上简化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试行工商统一税. 工
49、商统一税是1958年将原来的商品流通税、货物税、营业税、印花税合并而成。 (二)统一全国农业税制 1958年6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亲自批准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 二、1973年前税制的其他变动 (一)1959年“税利合一”的试点 受苏联“非税论”的影响,进行“税利合一”的试点,即实行“以利代税”,取消税收。 只实行了半年,便以失败而告终。 (二)1962年开征集市交易税 1961年集市贸易恢复。 1962年4月决定全面开征集市交易税。 (三)1963年调整工商所得税 原则“贯彻执行合理负担政策,限制个体经济,巩固集体经济”。 19三、1973年改革工商税制 原则是“在保持原
50、税负的前提下,合并税种,简化征税办法”。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试行工商税。 第三节 1979-1993年的税制 一、两步利改税的实施 1979年以来,我国税制进行了一次全面改革,核心是实行利改税,即把原来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方法改为征税的办法。 分两步走: (一)第一步改革 主要内容是对国营企业普遍征收所得税,但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征收所得税后的利润,采取多种形式上缴国家,实行税利并存。 (二)第二步改革 由“税利并存”逐渐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 具体规定: 国营大中型企业按55%的比例税率缴纳所得税,其税后利润还要征收调节税。 二、1979年以来全面税制改革的税种
51、设置 流转税制 所得税制 资源税制 财产税制 行为税制 三、利改税的评价 利改税方向正确、成绩显著。 利改税的失误有主客观原因。 第四节 1994年税制的重大改革 1994年我国施行了新税制,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税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需要 第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没有宏观调控 第三,税制改革是当前整个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第四,现在的分配关系,包括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既不合理,也不规范。 20 第五,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我国经济是国际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要有规范,包括税收也应有规范,而且要与国际惯例衔接。
52、二、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 原则: 1、要有利于加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 2、 要有利于发挥税收调节个人收入相差悬殊和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作用, 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3、体现公平税负,促进平等竞争。 4、体现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促进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和持续发展。 5、简化、规范税制 三、税制改革的内容 (一)所得税改革 1、企业所得税改革 从1994年起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 2、个人所得税改革 建立统一的个人所得税。 (二)流转税改革 建立一个以规范化的增值税为核心的与消费税、营业税互相协调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全新服装店店铺转让合同下载
- 2024年度健康保健服务合同3篇
- 2024家电生产商与分销商业务合作合同样本一
- 二零二四年度房江湖客户关系管理合同2篇
- 2024年不可撤销担保权益保障合同版
- 二零二四年度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开发合同3篇
- 2024年仓储物流服务承包合同
- 2024年二人合作餐厅经营合同样本版B版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标的剧本创作与拍摄要求2篇
- 2024年度网络安全服务合同:企业网络安全保障
- 大学生村委会实习报告
- 煤矿建设项目竣工验收
- 2024年中国华电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课件
- 2023木托盘购销合同
- 文化词语的翻译
- 高中历史评课稿
- 税务听证申请书
- 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评估
- 【教学创新大赛】《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 中国气象站点分布信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