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桃花源记各教案示例桃花源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古今异义、一义多词、省略句等文言知识2、以“绝境”切入,深入理解文章,解读桃源“绝境”的多层含义3、以“言语为抓手”重点品味副词,引领学生感悟不起眼的副词背后丰富的意蕴4、感悟“桃源”的社会意义,体会陶渊明的思想境界二、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2、4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课前热身:陶渊明“无弦琴”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2、解题:(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读出了哪些信息?记:古代叙事性文体(2)点拨:桃花换成菊花,可否?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菊,隐士的象征桃花意象: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
2、经桃天桃花意象:A、 美好 B、吉祥 C、避邪桃花源:美丽、美好的象征(二)研读“绝境”1、隔绝之境(1)自读文章,思考:这美丽美好的世外桃源,在桃源人自己眼里是个怎样的地方(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到与世隔绝?(2)预设: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隔绝之境A、见渔人乃大惊 (于是,就 竟然?)强调大吃一惊,吃惊程度之大,突出与世隔绝之久,从未见过外人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解释:乃、无论读出了什么信息?穿插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问今是何世,既不知有汉,亦不知魏晋乃、无论,语气更强烈,更突出了与世隔绝之久、之深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不复出马,遂与外人间隔句中哪个字(词)最能体现隔绝之意?复:再,强周从来没有从此句中,体会到桃源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文言积累:妻子、绝境、交通、无论、不足古今异义(3)小结过渡:桃源,绝境也除了给人“与世隔绝之境”的感觉,还有什么之感?再读文章2、3节2、绝和(佳、妙、美)之境(1)生自读2、3节,思考、讨论、交流(2)百度百科词目:绝境A、与外界隔绝之地B、风景绝佳之处游歙州兴唐寺山桥通绝境,到此忆天台(3)预设: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属哪里读出“美”?仅仅是景色美丽?属,何意?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丰饶、富足B、阡陋交通,鸡犬相闻此句让你感受到环境的什么?安
4、宁、静谧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宁静?相,鸡鸣犬吠相互应和,以动衬静文言积累:俨然 豁然 怡然 欣然:的样子齐读上面两句写景语句,体会这是一幅怎样的乡村图景?过故人庄绿树村也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祥和富足的乡村图景(4)预设:(有人说:“最美的风景应是人”,在这幅美丽祥和的图景中,桃源的人怎样呢?)A、黄发垂 ,并怡然自乐并,都换成“咸、皆、悉”,可否?替换,品读 两人一起老人小孩一起快乐,祖孙同堂,相嬉相乐,老人怡养天年,小陔茁壮成长这正如陶桃花源诗所写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你能想象这些男女壮年都在干什么?男耕女织,夫唱妇随,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齐读上
5、下两句,体会那种和乐和美和谐的农家生活气息(5)预设:(这里描绘的是桃源人群体的生活图景,除此哪里还让你感受到人是最美的风景)A、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句中哪几个词最能表现这种热情好客的人情美?突出便、咸、各一家之客,便是大家之客,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客吾客以及人之客人与人之间多么和睦融洽B、见渔人,乃大惊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齐读,体会两句话所表达的村人态度的变化乃,出乎意料,大吃一惊,渔人的出现很意外;便,于是,就,在这种意外吃惊情况下,马上就邀请渔人回家,读出了什么?村人淳朴,信任,人心不设防C、( )见渔人,( )乃大
6、惊( )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邀( )还家,设酒杀作食陶语言简洁,省略很多人称词,补回去可否?不简洁,啰嗦、拖沓补进去再对此着读,还有什么不一样?渔人与村人的对话显得有距离,原文主宾无间,言谈亲切省略:更表现一种人与人关系的亲切,人情的温度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和睦、和合的图景(6)小结过渡:桃源,(绝境)也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感受到桃源应该是一个怎样的绝境?绝,这时是什么意思?极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哪个词最能括其意?“和”中国古代文化中,“和”是最高境界,“和而生万物”2021年奥运会开幕式,演绎中华民族“和”的文化蕴意桃源,绝和之境除此,你觉得“绝境”,还有何意?这还是一样怎样的
7、地方?3、绝幻之境(1)生自读文章首尾,思考(2)预设:A、太守,即遣人遂迷,不复得路刘子骥欣然规位,未果,寻病终绝无神秘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绝幻、虚无(3)小结过渡:桃源(绝境)也,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绝幻之境那为什么陶要给人们虚构这样一个绝美又绝幻的地方呢?(三)感悟“桃源”价值(1)生讨论交流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背景吗?(2)渔人的时代晋太元中太元,东晋武帝年号,共21年期间爆发战争约60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从这两句诗中,你读出当时百姓怎样的生活?联系这背景,你理解作者为什么写桃吗?水深火热、民不聊生、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张养浩诗云:“兴,
8、百姓苦;亡,百姓苦”啊在这种困厄与无望中,需要一种精神的寄托,那就寄希望予梦想吧,虽然梦想渺茫,但毕竟有梦才有希望所以陶渊明57岁花甲之年写桃,不仅仅是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更重要在于: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陶渊明的贡献是于乱世、乱政、乱象之中,在人们心灵深处开发出了一块恬静的心田梁衡心中的桃花源(3)既然陶要给苦难的世人一个美好的梦,那为何故事结尾又加了淡淡的一笔“后遂无问津者”?怎么读?重音落在哪个词?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朗读比较体会:后遂无问津者 后遂无问津者A、遂:终于于是就?遗憾人们不再寻找了,淡淡的愤懑之情哀其可怜,怒其不拿啊B、无:问路探寻的人都没有了,悲哀世人连梦与希望
9、都破灭了梦还在,心还在,梦灭了,心就死了哀莫大于死心这是最悲哀的一句话再来读读,读出悲哀来(4)你认为这句话还“悲哀”在哪里?作者孤独的寻梦者“世人皆醉,我独醒”啊但无论当时是怎样的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作者依然执着追寻心中的桃源之梦陶渊明仕 大济苍生“忆我少壮时猛志逸四海”隐 归园田居“不为五斗米折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梦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君契尘世之中,他寻找济世良方;寻无着落,退隐田园,求得精神寄托;田园梦破,继续寄梦于桃源,给世人一方归依心灵的乐土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百度百科词目:绝境极为高超的境界为文通绝境,从室及良辰绝境岂可名,恨我诗语烦陶的精神境界亦可谓“绝境
10、”! 桃源,(绝境)也隔绝之境绝和之境绝幻之境精神绝境(5)总结:先生已去,但桃源依旧,千年桃源,千古后人梦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志士沿着先生的足迹,追寻那片精神的乐土但愿今天我们重读经典,也能沿着先生的足迹,追寻自己心中的“桃源”板书: 桃花源(记)隔和绝境精神幻千古梦桃花源记教案一、导入: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园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
11、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二、简介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笫烙泻艽蟮挠
12、跋臁?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三、分析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的思想内容1、 教师范读2、 学生朗读,并参看注释,了解大意。思考: 这首诗可以分为哪几层意思?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哪些事和景物的具体描写表达出来的?3、 提问并订正;师明确:本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16句,.写作者的个性和思想,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第二层718句,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第三层1920句,回答人们的疑问,收束全文。4、 研
13、习第一层: 释“韵”与“误”“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14、。“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2)“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尘网”、“樊笼”,都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嫌弃。“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附板书设计误落尘网厌恶官场恋旧林向往回归自然思故渊5、研习第二层 释“守拙”拙(zhu)本
15、义是“笨”,也作谦词,这里取其引申义,即原始的,本真的。“守”是“坚持”的意思,“守拙”一方面是自谦,另一方面,表示自己安守本分,反对虚伪技巧,向往归真返朴。 提出以下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完成:“方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八句,按什么顺序来写田园生活?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的情绪,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1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两文有同工之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的“暧暧”和“依依”在
17、诗中是近义词,可以互换吗?为什么?明确:“暧暧”、“依依”均为写远景之用语,都表示模糊不清、依稀可辩。但不可互换,因为“暧暧是写远处村庄的总体轮廓,这是不可能看得清楚的,只能是模糊的,而是建筑物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上,它是静止的;而“依依”写的是炊烟,“炊烟”一是在高处,二是它是飘动的,比村庄的可见度大,因此用“依依”表示尽管炊烟在远处,但仍依稀可辩。总之,“暧暧”着眼于“模糊”,“静止”,“依依”着眼于“可见”,“漂动”。两者都不可互换。“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没写人,你可以想象出人民这里生活的情景吗?明确:虽没有写人,但写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可以让我们想象出,生活在这里的人必定和平安宁,生活古
18、朴,怡然自得。“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实际上拿田园生活的什么特点与官场对比?明确:这两句写所感,具体、写到诗人田园生活之乐。它的两个特点可与官场对比,一是“无尘杂”,没有官场上乱糟糟的事,看不到今天恶心的“官场现形记”;二是“有余闲”,可以不必作官场上的那些客套应酬之劳,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读书做诗。这“一无一有”正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理想境界。附板书设计见:农田、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闻:狗吠深巷,鸡鸣桑颠 田园生活的情趣感:无尘杂 有余闲6、 简析第三层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作者何以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
19、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处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附板书:揭示热爱田园之因久在樊笼。四、小结:1、归天园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返朴归真”。“返朴归真”,第一是“朴”,处世要朴实,不做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第二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这是我国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2、艺术上,一是用白描的手法,如“方宅十余亩
20、,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二是情景交融。“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实境也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渊铭内心追求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三是比喻生动形象,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误入官场的人比作“羁鸟”、“池鱼”,不仅形象贴切,而且蕴含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四是语言朴素自然。如:“狗吠深巷中,随手写来,明白如话,正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所言:“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
21、手成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五、解答问题。桃花源记复习教案导入: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一、文学常识二、朗读(句间停顿)三、解释字词,翻译句子为业:靠谋生。 缘:沿。 鲜美:鲜艳美丽。 豁然: 开通、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属:类。 悉:全。 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所从来:从哪儿来。 咸:都。 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间隔:断绝了往来。 延:请。 既:已经。 志:做记号。诣:拜见,卧·怯。翻译下面文言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此人一为具言所闻。4不足为外人道也。四、理清结构,
22、把握内容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1渔人偶然发现桃林。“忽逢”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渔人以前未曾见过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林奇异景象,景物幽美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甚异、欲穷心理,设悬念,做铺垫,引下文。2渔人进入桃花源、渔人做客桃花源。“林尽水源” 山有小口(为不复得路埋伏笔) 舍船从口入 复行 豁然开朗”-桃花源的曲折、隐蔽、幽深,与世隔绝,难于发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写桃花源
23、美好的自然环境;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桃花源中的生活环境美好、宁静而和平;人们和睦相处,生活幸福、富足安乐渔人与桃花源中人交往-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的关系,表明他们对战乱的厌恶,对和平宁静生活的追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热 情好客)“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不足为外人道也。”-“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
24、俗交往的心情,也表明村人对与人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安定平和的环境。)为“不复得路”埋伏笔3渔人离开桃花源再访而不得“不复得路”,“规往”而“未果”- 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并且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及、渲染了一种神秘的色彩。)主题: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本文借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表现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
25、生活的不满。在文中他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人人劳动,自耕自食,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们过着安居乐业、友好和睦的生活。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这样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但这理想境界是不可能实现的。五、积累考题1.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一是重大历史事件,如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争,刘邦建立汉朝,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三国归晋。二是当时动乱、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痛苦的生活。2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都是由文章
26、所表达的中心来决定的。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愿望的。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单。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4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中无
27、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夹岸数百步”都是桃树,没有一棵杂树,很是奇特。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本文中明显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明显精神面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
28、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9.“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0.“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也表明村人对与人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安定平和的环境。)11.“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29、? 桃花源中人厌恶源外战争,追求宁静、和平、幸福的生活; 桃花源中景色很美。12.最后写想重入桃花源“不复得路”,刘子骥“规往”而“未果”的意图是什么? 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并且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及、渲染了一种神秘的色彩。)13. 表明村人与世隔绝的句子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
30、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31、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一、预习导学:(一)、自读课文1、要求结合课下注释中的注音大声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画出停顿不准的句子。2、组内核对校正字音。(二)、听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要求:边听边注意正音。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三)、朗读练习:要求: 组长组织朗读(形式组长依情况可齐读可轮流读)。朗读时注意字音和停顿。(四)、朗读展示小组展示朗读成果。全班齐读。(五)、预习检测: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黄发垂髫 ( ) 便要还家( ) 及郡下( )
32、刘子骥( ) 诣太守( ) 与外人间隔( )二、合作探究(一)、疏通文意要求: 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内合作疏通文意;不会的做好记录。(二)、知识点归纳要求:小组内合作,归纳本课的文言知识点(1)古今异义词:鲜美 句子: 古义: 今义:交通 句子: 古义: 今义:妻子 句子: 古义: 今义:绝境 句子: 古义: 今义:无论 句子: 古义: 今义不足 句子 古义: 今义;(2).一词多义舍: 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 )志: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3)通假字便邀还家 通 ,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问今是何
33、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足为外人道也。(三)、教师解疑、点拨(四)、问题探究(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段写了什么内容?读后完成下题:第一部分(第1节):写 。第二部分(第23节):写 。第三部分(第45节)写 。(2)重点研读第二部分: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的美景,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用原文回答)自然景象:生活情景: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桃源人为何“不复出”?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3)研读第三部分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34、(4)体会思想主旨:结合作者的经历及当时的创作背景,谈一谈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不存在的“世外桃源”。(你还有哪些问题?三、当堂检测(A级)1桃花源记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渔人甚异之 ( ) 具答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 欣然规往( )诣太守 ( ) 未果,寻病终( )(B级)阅读语段,答文后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35、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缘:俨然: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渔人甚异之:林尽水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1 2 34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5第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6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C级)语言运用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2、“诣太守
36、,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教(学)后记桃花源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的文言文桃花源记,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我们这次优质大赛的主题是“高效课堂”。何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收到最大程度上的效果。如何能做到,我认为要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学生能做的,老师绝对不包办,老师能不插手的绝不插手。这便是我这次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一、先说教材(一)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桃花源记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美文,居单元之首,又是我们安徽省语文中考篇目,学好它是极其
37、重要的。(二)教学内容桃花源记借助虚构的故事来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篇文言文,在教学上,首先还是要帮学生解决文字障碍,然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于是,我把本课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了解作者,解决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并熟读;第二课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这里我要讲得是第二课时。(三)教学目标的设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他们已经能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意思。所以我在处理教
38、材时,将第二课时定为“品读美文”,把本课的目标定位以下的几点:(1)理清文章结构。(2)品味文章的美点。(3)品评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四)、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置由于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这样设定: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乐,奇。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二、说教法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时教法如下:1、品读法2、提问法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三、说学法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才能达到不教。这也是课堂是否能高效的关键。本文是一个富有传奇
39、色彩的故事,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但是,乡镇学生阅读面窄,写作水平低,他们对作者思想根源把握不了,造成了对课文的品读、理解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重在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在“读中悟”。根据以上学情我把学法确定为:1、诵读法2、想象法3、合作探究法 特别是合作探究法,运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体现“高效课堂”。四、说教学过程教学基本流程如下:(一) 课堂导入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这一课时的导入就设计为:检查上节课作业的基础上,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二)回顾内容,梳理结构: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美读课
40、文,设计问题:课文以什么为线索?这样学生在找线索的同时,就把渔人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以及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情形,贯串了起来。(二)赏读课文、品说桃花源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1、问学生:这篇课文美吗?学生肯定说:“美!”你知道它美在何处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为这篇文章寻找美点。学生比较容易找出桃花林很美,桃花源中的环境很美的句子。这时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桃花源中的人美。“咸来问讯”,“皆出酒食”,“各复延至其家”热情,好客,慷慨,这不都能体现桃花源中的人美吗?接下来继续引导学生从情节的曲折是一种美,语言的流畅也是一种美,叙事的简明也是一种美。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去欣
41、赏文章的美,不要拘限于文章的语言,人物的行为。2、接下来让找出表现桃花源人心情的句子。哪个字是重点?明确:乐。继续追问:乐在何处?些处我设计一个情境:让一个学生扮成记者,穿越到晋朝,来到桃花源,进行采访,以“你快乐吗?”采访桃花源中不同身份的人,老人,小孩子,妇女,等,让他们学出他们的快乐。然后再采访一下渔人,让渔人说出他在桃花源外的痛苦,与桃花源中的人的快乐形成对比。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当时的社会的黑暗。3、读过此文,同学们肯定觉得其中有很多神奇之处吧?那你觉得奇在何处呢?引导学生找出景物之奇,山洞之奇,桃花源中的人之奇,故事的结局之奇。为什么“处处志之”,又“不复得路”呢?这就为下面的环节作
42、了引子。(三)评说桃花源这部分是课文的难点,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有批判地阅读,以拓展思维间,提高阅读质量。为此我设计了一道探究题。桃源很美,究竟存不存在?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桃源世界?题意在引导学生明桃花源胜境只是虚构的,是作者的理想。用多媒体展示桃花源的人生活图片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图,形成对比,让学生知道,虚构的桃花源再美,也美不过我们的现在人的生活,应辨证地看待桃花源的美。并了解当今社会不是桃源胜境,却胜似桃源胜境。以此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四)归纳总结这节课,我们品味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美景,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
43、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如今的中国与东晋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陶渊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的。(五)布置作业有人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是消极避世,你怎样评价?五、说板书设计:我认为板书应直观,简洁明白,能体现了文章的主要脉络。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桃花源记陶渊明“美”“乐”“奇”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教学目标: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教材简析: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教学例4(1)出示例题,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章末测试卷含答案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
- 抗生素轮换制度在控制耐药菌传播中的应用
- 高一化学第三单元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讲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练习题
-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某中学高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 2024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自主赏析蜀相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2024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项羽之死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讲元素与物质分类学案鲁科版
- 山东省济南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医学综合真题及答案
- 配色技术员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PPT模板下载
- 挖掘机、装载机检验报告完整
-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 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 Architecture-古希腊古罗马建筑英文版
- 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优秀4篇
- YY 0286.1-2019专用输液器第1部分:一次性使用微孔过滤输液器
- 初一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及答案
- GB/T 478-2001煤炭浮沉试验方法
- GB/T 2315-2017电力金具标称破坏载荷系列及连接型式尺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