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领先的高端教育连锁集团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年 级:高二 辅导科目: 语文 课 时 数: 3课 题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与拓展教学目的1.积累文中主要的文言实词及常见的词类活用等知识;2.了解用典型事件塑造人物的手法;3.领会文中颂扬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内容【课内篇目复习】【作家作品】一、作家: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90年)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
2、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回家,值父病笃。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
3、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公元前91)写成史记。 二、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
4、史”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鲁迅也曾这样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时代背景本文节选自史记 廉颇蔺(lìn)相如列传。原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这是原传的第一大部分。列传,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例,用来记叙帝王、诸侯以外的历史人物的事迹。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
5、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战国后期是封建割据,诸侯纷争最严重的时期。赵国处在四战之地,尤其是西邻强秦的威胁最大。本篇记叙廉颇、蔺相如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西抗强秦,为赵国的安全和尊严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写了他们二人为维护赵国的利益,彼此搞
6、好团结的事迹。【字词整理】一、通假字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2.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4.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5.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6.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9.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通
7、同“佯”,假装。 1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 二、一词多义奉 臣愿奉璧往使(捧) 请奉盆缶秦王(进献,呈上) 负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宴请)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
8、劳;徒以吾两人在也(只,只不过) 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则幸得脱矣 (侥幸) 以 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凭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因为)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连词,连接“传”与“示”) 赵王以为贤大夫(把) 欢 逆强秦之欢 (欢心) 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回头) 顾吾念之 (只是) 因 相如因持璧却立;秦王因曰 (于是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9、 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书 (1)拜书送于庭-国书 (2)秦御史前书曰-写 于 (1)闻于诸侯-在 (2)故燕王欲结于君-和 (3)归璧于赵-到 (4)使不辱于诸侯-被 (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对 之 (1)得璧,传之美人-它 (2)及患秦兵之来-取独 (3)均之二策-这 (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我 请 (1)璧有瑕,请指示王-请允许我 (2)请奏瑟-请你 (3)诸将请所之-请示 三、古今异义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
10、。今义指 害病;灾祸)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命令) 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鄙贱之人,不
11、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 今义:美女。左右:古义指侍从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 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 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 今义指以前) 窃计欲亡走燕 (窃:古义私下里 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指逃走 今义指走路) 四、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乃使其从者衣褐(衣,穿) 怀其璧 (怀,怀揣着) 蔺相
12、如前曰 (前,走上前) 臣乃敢上璧 (上,献上)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臣语曰(语,告诉) 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 赵王鼓瑟(鼓:弹奏)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惊怒时发出的声音,这里作动词) b.名词作状语: 而相如廷叱之(庭:通“廷”,在朝堂上)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乃辞谢 (辞:用委婉的言辞) c.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毕礼而归之(归,使
13、回去) 归璧与赵(归:使归) d.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e.形容词作动词: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 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f.形容词作名词: 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 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蔺相如者,赵人也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
14、之高义也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被动句: 而君幸于赵王 “于”字表被动 (翻译:而您被赵王宠幸)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字表被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被动 使不辱于诸侯 “于”字表被动 c.倒装句: 宾语前置:1、何以知之 (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 (君以何知燕王) 定语后置: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介宾结构后置:1、拜送书于庭 (于庭拜送书) 2、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勇气于诸侯闻) 3、故燕王欲结于君 (故燕王欲于君结) 4、 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 5、设九宾于
15、廷 (于廷设九宾) 6、会于西河外渑池 (于西河外渑池会) d.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4:(缪贤)对曰:“臣尝有罪” 5: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6: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 7:拜(之)为上卿 14:请奉盆缻(于)秦王 六、成语总结1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2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渑池之会:也作“渑池之功”,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4负荆请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16、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意义 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5 刎颈之交: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意义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6怒发冲冠: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意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7白璧微瑕: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译文】廉颇是赵国的一名杰出的将军。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做赵国的将领,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攻占了阳晋,于是被封为上
17、卿,凭借勇猛善战闻名于各诸侯国。 蔺相如是赵国人。他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知道这件事以后,就派人给赵王送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邑来换取和氏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以及各位大臣商议:如果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得不到,只能是白白地受骗;如果不给秦国和氏璧,则担心秦国会出兵攻打赵国。拿不定主意,又找不到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止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容您呢?我告诉他,我曾跟从大王在我国边境与燕王相会
18、,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和你交个朋友,我就凭这个知道他了,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要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反而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赤身伏在斧质上请罪,这样也许侥幸能够免罪。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他。”赵王说:“得了我的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王请求用城换璧,而赵国(如果)不答应
19、,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的话,那就是秦国理亏。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相如说:“如果大王实在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和氏璧出使秦国。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璧留给秦国;城邑不给赵国,请让我把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西行入秦。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相如。相如捧璧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璧传给妃嫔及左右侍从看,群臣高呼“万岁”。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要把城邑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相如。相如于是手持璧退后几步站定,背靠着柱子,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
20、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婪,倚仗它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和氏璧,给我们的城邑恐怕得不到。打算不将和氏璧给秦国。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璧,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修饰礼仪表示敬意呀。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邑,所以又把璧取回来。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相如手持璧玉,斜视着柱
21、子,就要向柱子上撞去。秦王怕他真把璧撞碎,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以璧击柱,并召来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明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这些城邑的,他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量此事,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住宿。 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给赵国城邑,就派他的随从穿着粗麻布衣服,怀揣和氏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
22、天后,就在朝廷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位君主,不曾有一个是坚守约定的。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从小路已经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下和氏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考虑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侍从中有人想要拉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置。秦王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还是得不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
23、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相如,完成礼节后,让他回赵国去了。 相如回国之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秦国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没有把璧给秦国。 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了石城。第二年秦军再次攻赵,杀了赵国两万人。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如果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胆小。”赵王于是前往赴会,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辞别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
24、如果大王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的念头。”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 秦王喝酒喝到酒兴正浓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让赵王弹瑟。”蔺相如走向前去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借此互相娱乐吧!”秦王发怒,不答应。这时相如向前递上瓦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演奏。秦王不肯击缶。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我要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身边的侍从要杀相如,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退却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只好为赵王敲了
25、一下瓦缶。相如回头召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众臣说:“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给秦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献礼。”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秦军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渑池之会结束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凭言词立下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碰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
26、次。过了些时候,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于是相如的门客就一齐规谏说:“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节义啊。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口出恶言,您却害怕他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相如说:“以秦王那样的威势,我蔺相如却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
27、,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廉颇听到这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家的门前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两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文章分析】司马迁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通过描写人物来表现历史事件的典型作品,全文不仅成功塑造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个历史人物的形象,还有对赵奢、赵括、李牧等人的描写。课文节选了原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集中记载了蔺相如的事迹,对廉颇也做了简要的叙述。 本文的叙述模式可以归纳为“322”,即以三个小故事来描写两个人物,之间贯穿两种矛盾。作者选取了“完璧
28、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件,充分肯定了蔺相如大智大勇、威武不屈、不畏强暴的形象及其“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同时也凸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优秀品质。而故事情节的推进及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在矛盾的发展变化中进行的,这种矛盾包括秦赵之间的冲突这个主要矛盾和廉蔺二人之间的内部矛盾。 第一部分本文共21段,可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文章以“双起法”开篇,同时推出廉颇和蔺相如,分别介绍了两人的身份和地位。由于两人地位高低悬殊、影响的大小不同,在他们之间将会产生矛盾就成为必然。这一段为后文廉颇自恃功高而鄙视蔺相如的出身埋下了伏笔,为以后廉蔺之间的矛盾做了铺垫
29、。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第3-13段),以“和氏璧”为线索,记叙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始末。作者在第一部分极为概括地介绍了廉颇的主要功绩之后,就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蔺相如身上。而在蔺相如出场之前,先借缪贤之口,让读者初步了解到蔺相如“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这样的侧面描写突出了蔺相如的为人性格和智勇双全,为下文张本。接着蔺相如向赵王分析了秦赵之间和氏璧事件的形势,根据形势采取相应对策解决问题,在关键时刻毅然出使秦国。 接下来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述了蔺相如与秦王斗争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体现出相如的敢于斗争,更突出了他的善于斗争。入秦后他本已将和氏璧献与秦王,后见秦王并无偿城之意,便产生将璧取回之心
30、,但在当时形势下又不能强行夺取,只能以智巧取。在借“璧有瑕,请指示王”的理由取回和氏璧后,他又机敏地提出“人璧俱碎”来威胁秦王,迫使秦王不得不先缓和矛盾,“召有司案图”,装模作样一番,但相如依然看穿了秦王的伎俩,又提出条件以获得回旋余地,以便暗中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最后痛斥秦王不守诺言、背信弃义,以证明自己“完璧归赵”是理所应当的,从而取得了与秦王斗争的胜利。 在“完璧归赵”的欺诈和反欺诈斗争中,突出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勇敢及不畏强暴。在“完璧归赵”后,秦赵两国的矛盾得以暂时缓和,蔺相如也得以加官。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第14-16段),主要写渑池之会,蔺相如再次与秦王斗争,挫败了秦王的阴谋。
31、渑池之会是秦王玩弄的又一次阴谋,名曰“为好”,实则欲侮辱赵国,甚至劫持赵王。蔺相如事先做了周密的部署。渑池会上,主要在秦王和蔺相如之间,展开了一场侮辱与反侮辱的斗争。一开始秦王步步进逼,而蔺相如不仅寸步不让,还运用策略逼得秦王步步后退。对秦王展开的攻势,蔺相如针锋相对,使秦王不得不转攻为守,以至秦王欲侮辱赵王的阴谋不仅没有得逞,自己反而受辱。渑池之会的斗争以秦王的阴谋彻底落空告终,蔺相如反应机敏,蔑视强权、置生死于度外的形象也在斗争中凸显了出来。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第17-21段),这部分由以蔺相如为主转为廉蔺并重,主要记述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表现廉蔺交欢的事件。 “完璧归赵”和
32、“渑池之会”体现了蔺相如在对敌斗争中的足智多谋、英勇不屈、毫不妥协,在对待与廉颇之间的内部矛盾时,蔺相如又是另外一种态度,表现出隐忍退让、宽宏大度、心胸开阔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一面。在廉颇居功自傲,并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的时候,相如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隐车避匿,表现了他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正如作者在原传的结尾所写的那样:“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廉颇虽然有心胸狭窄的缺点,但当他听到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言论之后,能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他的负荆请罪也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
33、因此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廉蔺交欢,将相更加团结,廉蔺二人的精神都得以升华。 写作特点本文在材料的取舍剪裁上是很下功夫的。作者司马迁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为材料取舍的标准。他只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件进行集中叙述,就成功塑造了人物形象。作者又非常重视详略主次的安排,集中写蔺相如,其间穿插对廉颇的描述。对能表现人物性格的事件,不惜花费笔墨详细描写,对其他一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则惜墨如金,一笔带过。 而这三个故事,虽然各自首尾完整、独立成章,但故事与故事之间又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都是紧紧围绕两种矛盾展开的。秦赵之间的矛盾使蔺相如表现了他的大智大勇和出不辱国,也使自己
34、的地位提高,位在廉颇之右,这样,秦赵两国矛盾发展的结果,又构成了廉蔺矛盾的前因,秦赵矛盾暂时缓和,廉蔺二人之间的内部矛盾却得以突出,但为了解决秦赵之间的主要矛盾,为了要团结御敌、一致对外,二人之间的内部矛盾最终得到解决。 此外,作者也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如蔺相如在秦廷所说的话,有时谦恭有礼,有时直言雄辩,有时有理有据地分析,有时咄咄逼人地斥责,充分表现了他的有勇有谋、能言善辩及善于根据具体形势采取不同的策略。 文中也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如蔺相如对敌和对廉颇态度的对比,廉颇对蔺相如前后态度的对比,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秦王的色厉内荏的对比等等,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读者印象
35、深刻。 本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以致后人感叹:“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世说新语·品藻)在语言文字上,无论叙事、对话,本文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叙事语言简练而生动,对话语言贴切而传神,难怪史记会被称赞为“无韵之离骚”。【重点导析】1本文以三件典型的事,把个人和国家双重的矛盾、利益纠结在一起,突出了廉颇的崇高品质和性格特征,且又以细节描写予以渲染,就使人物在这三件事中显得栩栩如生,恰当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主旨。 开头对两个人物出身情况作必要交待,是史传文的一般特点,也是对后文的铺垫。介绍廉颇突出其武功,强调“以勇气闻子诸侯”,在下文秦求赵壁与秦赵渑池会中,秦
36、国终不敢对赵用强,其原因之一就是忌惮廉颇之勇;同时也为廉颇居功自傲作铺垫。介绍蔺相如则指出其出身低贱,为其大智大勇、扶危爱国作反衬。 故事以秦赵蔺廉这一双重矛盾冲突贯穿,以前者为主,后者为次,前者决定着后者,层层推进,引人人胜。内外两者矛盾冲突层次井然有序,如完璧归赵,秦求赵壁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人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好会”,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外部矛盾缓和
37、了,内部矛盾便激化了,这样的结构使文章清晰而有力量。 2廉颇、蔺相如是怎样的人物形象,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廉颇是一个自高自大、心胸狭窄但有一定政治头脑,知错能改的坦率,真诚、可爱的将军形象。蔺相如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勇有谋,能言善辩,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政治家、外交家形象。3.本文作为二人的合传,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本文巧妙地组织材料,文章的结构完整严密。文章写了两个人物,三件大事,每件大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能独立成篇;但合起来又是一个严密的整体。作者的基本做法是以蔺相如这个人物贯穿始终,以秦赵两国的矛盾和廉蔺二人的矛盾作为线索。从第一部分到第四部分,作者的笔墨始终没有离开蔺相
38、如。第一部分交代他的身份地位,二、三两部分写他与秦王的斗争,第四部分写他对廉颇的忍让。三件大事他都参与,而且是主要人物,没有他,就不能构成完整的故事。秦赵两国的矛盾,是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廉蔺两人的矛盾,是个人与个人的矛盾。这两种矛盾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蔺相如因在对秦的斗争中立有大功,地位超过廉颇,两人便产生了矛盾,但由于他们两人的矛盾又受着秦赵两国矛盾的制约,故其发展和解决的方式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两国之间的矛盾。由于作者抓住一个人物、两种矛盾安排了三个故事,因而使文章显得结构紧凑,线索清楚。【典型的思考与解决问题】本文作为一篇人物传记,刻画人物的精妙之处有哪些? 1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
39、这篇课文以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写蔺相如,没有写他一生的事迹,只选择他一生中的三个片断来写,突出他的性格特征。“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写他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负荆请罪”,写他对内的顾全大局,团结为重。三个典型事件从不同方面表现了蔺相如的思想品质,取得了集中、凝练、鲜明的艺术效果。写廉颇,主要从“负荆请罪”这个典型事件中反映他的思想变化和性格特点,同时也在前两个事件中给读者以暗示。 2将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使人物性格得到鲜明的体现。 司马迁善于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完璧归赵是刻画蔺相如性格的重要章节。蔺相如是在赵“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0、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的矛盾中出场的。接着他身人强暴之秦献璧,发现情况不对时,又施计将璧要回;要回之后又经过一番严峻斗争,将和氏璧送归赵国;送归之后,秦王要壁,于是又经历了一番考验,最后安全返赵。仅此一事,蔺相如就经历了十分激烈的矛盾冲突。作者抓住他在斗争中的言论、行动,予以生动的描述,这样,一个头脑清醒、行动果敢的人物形象便浮雕般地突现在我们面前。 3突出主要人物,兼写次要人物。本文是廉蔺合传,主要人物是蔺相如,次要人物是廉颇。三个故事的主角全是蔺相如,他的地位很突出,但写他的时候,也写了廉颇。如完璧归赵一节,“赵王与廉颇诸大臣谋”,即可看出廉颇的作用;秦王不敢杀蔺相如,主要也是因为赵国有“
41、以勇气闻于诸侯”的廉颇。渑池之会,廉颇的作用更明显。他送赵王时说的那一段话,足以证明他是赵王及蔺相如的坚强后盾。将相交欢,虽然主要歌颂的是蔺相如维护团结的高尚品德,但廉颇勇于认错、以大局为重的精神也得到了恰当的表现。【写作特色】 1本文主要运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 本文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大段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节干脆由对话来表达,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使人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蔺相如劝缪贤不要逃亡,蔺向赵王说应该答应秦国以壁易城的两次对话,分析利害,提出策略,令人信服。蔺相如在秦廷上向秦王说的话,有时语气平和,谦卑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雄辩有力;有时
42、态度坚决,分析利害,暗示对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有时怒发冲冠,咄咄逼人(“请得以颈血溅大王”)。总之,蔺相如刚柔相济,词锋犀利,轻重适度,充分表现了他热爱赵国、不畏强秦、有智有勇、能言善辩、顾全大局的性格。 廉颇的对话在文中只有三处,他在渑池会前“与(赵)王诀”的一段话,表现了他不但勇于冲锋陷阵,而且还有政治头脑。这样,他后来的知过就改“负荆请罪”就合理了。在将相交欢事件中,他先前说的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遗是武将廉颇性格发展和情节发展的必然,也是真实可信的。后来写他改过,是他坦率性格和爱国思想的集中体现。廉颇请罪时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语言不多,直率
43、坦诚,可敬可爱。 2本文运用了反衬手法。 运用反衬手法,可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显得更加鲜明突出。该文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但也还写了其他一些人。“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作者还写了秦王的贪欲,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又写了秦王的欺诈,如“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这是秦王耍花招,继续制造骗局。在“渑池之会”的故事中,也对秦王有所描述,先写秦王令赵王鼓瑟,戏弄赵王。当相如提出“以相娱乐”的要求时,“秦王怒·不许”。但最后还是“不怿,为一击缶”。写出了秦王的色厉内荏、难以下台的窘态。在这两个故事中,作者写了秦王的贪欲、欺诈、色
44、厉内荏、窘态毕露,主要是为了反衬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改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在这里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出蔺相如的见识独胜廉颇一筹。 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使用了细节描写。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对于重大事件来说,犹如人体之血肉对于骨骼,能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丰满。如“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的“视”,虽是细节,却写出了蔺相如善于观察情势、分析情况的才能。“相如因持璧却立,
45、倚柱,怒发上冲冠”,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了蔺相如的几个利落的动作和怒不可抑的神态,突出了蔺相如的“智,勇”。“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描摹蔺相如的神态,十分逼真,突出了蔺相如的“勇”。“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也突出了蔺相如临危不惧的“勇”。这些细节描写,能使读者对于蔺相如的“智”“勇”认识得更具体、更深刻。【自我检测】一、积累运用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令人持壁归,间至赵矣。(c)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令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壁而得罪于
46、大王(d)?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令杀相如,终不能得壁也,而鲍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1下列“于”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乃设九宾礼于廷 B.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拜送书于庭【答案】B 2文中“a、b、c、d”四处应填的文言虚词,依次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矣 夫 且 乎 B.矣 故 而 何 C.也 夫 而 何 D.也 故 且 乎【答案】D 3比较下面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47、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奏强而赵弱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B两个“引”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C两个“引”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D两个“引”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答案】C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坚明约束:坚守信约 B.臣请就汤镬 请:请你 C.不如因而厚遇之 遇:招待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 唯:表希望的语气 【答案】B 5辨析下列各句,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 )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召有司案图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卒廷见相如 A. B. C. D.【答案】
48、C 6选出下列句式表被动的一项是(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使归赵 C.相如至,谓秦王曰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答案】A 7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三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大王必欲急臣 B.臣请完璧归赵 C.毕礼而归之 D.于是相如前进缶【答案】D 8下面选项最能体现蔺相如思想性格的一项是( )。 A.足智多谋,勇敢坚强 B.足智多谋,有儒将风度 C.勇敢坚强,有大将风度 D.善于言辞,足智多谋【答案】A二、积累运用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
49、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
50、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1)且相如素贱人 素 (2)蔺相如固止之 固 (3)相如虽驽 驽 (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 因 【答案】(1)向来 (2)坚决 (3)笨 (4)经由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答案】(1)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2)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3) 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3.本段文字中廉颇、蔺相如各自表现出怎样的性格特点?两人为什么最终能和好? 【
51、答案】廉颇:粗豪坦荡、知错就改。蔺相如:顾全大局、维护团结。因为廉颇知错就改的性格,蔺相如顾全大局的性格以及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决定了他们两人最终能和好。三、阅读感悟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日:“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日:“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时日:“死罪,实痛。”上赐之剑。绾日:“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日;“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日:“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曲河阎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鄄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大傅。久之,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七单元第二章-现代生物技术- 带解析
- 第二单元 做情绪的主人(B卷·能力提升练) 带解析
- 塑料制品高速公路合同管理办法
- 生态园户外洗手间施工合同
- 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协议
- 职业联赛彩绘施工合同
- 托儿所环境卫生合同
- 机场跑道桩基施工协议
- 油品销售委托合同三篇
- 县中医院工作总结范文
- 脑血管意外的护理常规课件
- 迎新春送吉祥义务写春联活动方案
- 新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册
- 驾驶员安全驾驶知识培训与评估
-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表格
- 住宅排气管道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 标识标牌售后服务方案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测试题(16份含答案)
- 基于单片机数字秒表的设计
- 基于LabVIEW的温湿度监测系统
- 人保《理赔工作聘请保险公估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