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工原理(大学第二版)下册部分答案第8章2. 在温度为25 C及总压为101.3 kPa的条件下,使含二氧化碳为3.0% (体积分数)的混合空气与含二氧化碳为350 gm3的水溶液接触。试判断二氧化碳的传递方向,并计算以二氧化碳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已知53操作条件下,亨利系数 E 1.66 10 kPa,水溶液的密度为997.8 kg/m。解:水溶液中C(O的浓度为对于稀水溶液,总浓度为Ct 997.8 kmolm355.43 kmol/m318水溶液中CQ的摩尔分数为由 p* EX 1.66 105 1.443 10 4kPa 23.954 kPa气相中CQ的分压为P Pt y 101
2、.3 0.03kPa 3.039 kPa < p*故Co必由液相传递到气相,进行解吸。以CQ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为P p* P (23.954 3.039)kPa20.915kPa3. 在总压为110.5 kPa的条件下,采用填料塔用清水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测得在塔的某一截面上,氨362的气、液相组成分别为y 0.032、C 1.06komlm。气膜吸收系数k*5.2 × 10- kmol(m skPa),液膜吸收系数 kL=1.55 × 10-4 m/s。假设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溶解度系数H= 0.725 kmol(m 3 kPa)。(1) 试
3、计算以 P、C表示的总推动力和相应的总吸收系数;(2) 试分析该过程的控制因素。解:(1)以气相分压差表示的总推动力为PPP*Pty (110.5 0.032 06)kPa 2.074 kPaH0.725其对应的总吸收系数为6 2KG 4.97 10 6 kmol(m S kPa)以液相组成差表示的总推动力为其对应的总吸收系数为(2)吸收过程的控制因素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百分数为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绝大部分,故该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4. 在某填料塔中用清水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甲醇蒸汽。操作压力为105.0 kPa ,操作温度为 25 C。在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甲醇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2
4、.126kmol(m 3 kPa)。测得塔某截面处甲醇的气相分压为 7.5 kPa ,液相组成为2.85 kmolm 3,液膜吸收系数 kL=2.12 × 10-5 ms,气相总吸收系数 K= 1.206 × 10-5 kmol(m 2 S kPa)。求该截面处(1)膜吸收系数 kG、kx及ky;( 2) 总吸收系数Kl、KX及KY;( 3)吸收速率。解:(1)以纯水的密度代替稀甲醇水溶液的密度,25 C时水的密度为997.0kgm3溶液的总浓度为997.033kmol/m 55.39 kmol/m1812°6 W 5.673 10 6m/s2.126/、亠 KG
5、由KL GL H因溶质组成很低,故有(3) 吸收速率为5. 在101.3 kPa及25 C的条件下,用清水在填料塔中逆流吸收某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硫。已知混合气进塔和出 塔的组成分别为y1=0.04、y2=0.002。假设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亨利系数为4.13 × 103 kPa,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45倍。(1) 试计算吸收液的组成;1013 kPa而其他条件不变,再求吸收液的组成。0.040.041710.04(2) 若操作压力提高到解:(1) Y11 WX20吸收剂为清水,所以 所以操作时的液气比为 吸收液的组成为3E 4.13 10(2)m4.077Pt1013
6、6. 在一直径为0.8 m的填料塔,用清水吸收某工业废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气体。已知混合气的流量为45 kmol/h ,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0.032。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Y 34.5X ,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为0.056 2 kmol(m3s)。 若吸收液中二氧化硫的摩尔比为饱和摩尔比的76%要求回收率为98%求水的用量(kg/h )及所需的填料层高度。y10.032解:Y 0.03311 y11 0.032惰性气体的流量为水的用量为求填料层高度237. 某填料吸收塔装有5 m高,比表面积为221 m/m的金属阶梯环填料,在该填料塔中,用清水逆流吸收某混 合气体中的溶质组分。已知混合气的流量
7、为50 kmol/h ,溶质的含量为5% (体积分数);进塔清水流量为200 kmol/h , 其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6 倍;操作条件下的气液平衡关系为Y 2.75X ;气相总吸收系数为3 10 4kmol(m 2 S);填料的有效比表面积近似取为填料比表面积的90%。试计算(1)填料塔的吸收率;(2)填料塔的直径。解:(1)惰性气体的流量为 对于纯溶剂吸收依题意(2) Yiyy騷 0.0526OGqn,VKYa填料塔的直径为8. 在101.3 kPa及20 C的条件下,用清水在填料塔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已知混合气的质量流速2 2为600 kg(m h),气相进、出塔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
8、05、0.000526 ,水的质量流速 W为800 kg(m h),填料层0 8高度为3 m。已知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为 Y= 0.9 X, KGa正比于G .而于W无关。若(1)操作压力提高一倍;(2) 气体流速增加一倍;(3)液体流速增加一倍,试分别计算填料层高度应如何变化,才能保持尾气组成不变。解:首先计算操作条件变化前的传质单元高度和传质单元数操作条件下,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Z 3HOGm 0.435 mNOG 6.890(I) Pt2 Pt若气相出塔组成不变,则液相出塔组成也不变。所以HOGqn,VH OG0.435m 0.218mKG ap总22ZHOGNOG0.2185.499m
9、1.199mZZ Z(1.1993)m1.801 m即所需填料层咼度比原来减少1.801m。(2) qn,v2qn,v若保持气相出塔组成不变,则液相出塔组成要加倍,即 故0.2HoGqnVLHoG20.2 0.435m 0.500 mqn,VZ HOGNOG 0.500 15.82m7.910mZZZ (7.9103)m4.910m即所需填料层高度要比原来增加4.910 m。(3) qn,L 2qn,LW对Ka无影响,即qn,L对KGa无影响,所以传质单元高度不变,即H OG H OG 0.435 m0.609 m。即所需填料层咼度比原来减少1.2 m ,填料层高度为3 m的吸收塔,用纯溶剂吸
10、收某气体混合物中的溶质组分。95%操作条件下气1.5倍;气相总吸收系数为0.35 kmol/ (m 2 h)。填料的有效90%。试计算(1)出塔的液相组成;(2)所用填料的总比表面积和等板高9. 某制药厂现有一直径为入塔混合气的流量为40 kmol/h ,溶质的含量为0.06 (摩尔分数);要求溶质的回收率不低于 液平衡关系为 Y = 2.2 X ;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气相总吸收系数为 0.35 kmol/ (m比表面积近似取为填料比表面积的 度。解:(1) YI1 y10.061 0.060.0638惰性气体的流量为(2) YYY*0.06382.2 0.0193 0.0213HO
11、GN OG3m6.3530.472 m由 HOG-qLKYa填料的有效比表面积为 填料的总比表面积为由NOGln Sn7 Sl由 Z HETP NT填料的等板高度为10. 用清水在塔中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已知混合气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0.085 ,操作条件及所需理论级数。下物系的相平衡常数为26.7,载气的流量为250kmolh。若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5倍,要求二氧化硫的回收 率为92%试求水的用量(kg/h)解:Y- 0.0851 Y110.0850.0929用清水吸收,X操作液气比为水的用量为用清水吸收,A 0.92AIn 由NT -In A0.6 m ,填料层高度为6
12、 m的吸收塔,用纯溶剂吸收某混合气体中的有害组分。Y = 1.511. 某制药厂现有一直径为现场测得的数据如下:V=500 m/h、Y1=0.02、Y2=0.004、X=0.004。已知操作条件下的气液平衡关系为X。现因环保要求的提高,要求出塔气体组成低于0.002 (摩尔比)。该制药厂拟采用以下改造方案:维持液气比不变,在原塔的基础上将填料塔加高。试计算填料层增加的高度。解:改造前填料层高度为改造后填料层高度为故有 ZHOG NoGZHOG NOG由于气体处理量、操作液气比及操作条件不变,故对于纯溶剂吸收X2 0,丫2*0由NOGS)YrVS故NOG11Sln(1S)YL S丫2因此,有操作
13、液气比为填料层增加的高度为12.若吸收过程为低组成气体吸收,试推导HOG HG -HL °A解:HGHOGHOGqn,Vkyaqn,VKYa1HG HLG A L20 C及 101.3 kPa ,气相 0.525 kg/(m 2 S),液相的质量速度为 2.850 kg/(m 2 s)。已知20 C及101.3 kPa 时氨在空气中 1.89 10 5ms , 20 C时氨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为 1.76 10 9ni/s。试估算传质单元高度20 C下,空气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1.81 10 5Pa-S G 1.205 kg/m13.在装填有25 mm拉西环的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空气中低
14、含量的氨。操作条件为的质量速度为的扩散系数为解:查得由HGG EW Y SCG 0.5查表8-6 ,0.557 ,0.32 ,0.51HG HL 。查得20 C下,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10 5 Pa, S100.53L 998.2 kg/m由HL0.5SCL0.2232.36 10 ,14.用填料塔解吸某含二氧化碳的碳酸丙烯酯吸收液,已知进、出解吸塔的液相组成分别为0.008 5和0.0016(均为摩尔比)。解吸所用载气为含二氧化碳0.000 5(摩尔分数)的空气,解吸的操作条件为 35 C、101.3 kPa,查表8-7 ,此时平衡关系为 Y=106.03X°操作气液比为最小气液
15、比的1.45倍。若取HOL 0.82 m,求所需填料层的高度。解:进塔载气中二氧化碳的摩尔比为最小气液比为操作气液比为吸收因数为液相总传质单元数为填料层高度为15.某操作中的填料塔,其直径为 0.8 m液相负荷为8.2 m/h ,操作液气比(质量比)为 6.25。塔装有DN50 金属阶梯环填料,其比表面积为109 nf/m3。操作条件下,液相的平均密度为 995.6 kg/m3 ,气相的平均密度为 1.562 kg/m3。(1) 计算该填料塔的操作空塔气速;(2) 计算该填料塔的液体喷淋密度,并判断是否达到最小喷淋密度的要求。解:(1)填料塔的气相负荷为8.2 995.633qw m /h 8
16、36.25m /h6.25 1.562填料塔的操作空塔气速为(2)填料塔的液体喷淋密度为最小喷淋密度为U Umin ,达到最小喷淋密度的要求。16.矿石焙烧炉送出的气体冷却后送入填料塔中,用清水洗涤以除去其中的二氧化硫。已知入塔的炉气流量3998.2 kg/m炉气的质量流量为采用埃克特通用关联图计算泛点气速, 查图横坐标为对于8-23 ,得纵坐标为DN50塑料阶梯环,由表 8-10和附录二分别查得F 1271/m2uF127 1 空 1.0050.29.81998.20.038解出UF 1.492 m/s操作空塔气速为由 D33为2400 m/h ,其平均密度为1.315 kg/m ;洗涤水的
17、消耗量为50 000 kg/h。吸收塔为常压操作,吸收温度为20 CO填料采用DN50塑料阶梯环,泛点率取为 60 %。试计算该填料吸收塔的塔径。解:查得20 C下,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5L 100.5 10 Pa S圆整塔径,取D =1.0 m校核D 1000 20 8 ,故所选填料规格适宜。 d 503取(LW)min 008m (m h)最小喷淋密度为操作喷淋密度为3263.81m /(mh) > Umin50000/998.232Um /(m h)1.0.试分别计算含苯 0.4 (摩尔分数)的苯一甲苯混合液在总压100 kPa和10 kPa的相对挥发度和平衡的气相组成。苯(A)
18、和甲苯(B)的饱和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为式中p*的单位为kPa, t的单位为C。苯一甲苯混合液可视为理想溶液。(作为试差起点,100 kPa和10 kPa4操作空塔气速为泛点率为经校核,选用 D =1.0 m 合理。第九章蒸馏对应的泡点分别取 94.6 C和31.5 C)解:本题需试差计算同理(1)总压 P 总=100 kPa初设泡点为Ig PA94.6 C,贝U6.0321206.352.19194.6220.24g PB6.0781343-941.8094.6 219.58得PA 155.37 kPaPB 63.15kPa或P总=0.4 155.37 0.6 63.15 kPa 100.04
19、kPaPA155.37PB 63.15(2)总压为P总=10 kPa通过试差,泡点为 31.5 C, PA =17.02kPa , PB = 5.313kPa随压力降低,增大,气相组成提高。3 在100 kPa压力下将组成为0.55 (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的两组分理想溶液进行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原料液处理量为100 kmol ,汽化率为0.44。操作围的平衡关系可表示为y 0.46x 0.549。试求两种情况下易挥发组分的回收率和残液的组成。解:(1)平衡蒸馏(闪蒸)依题给条件q 1 0.440.56则qXF0.560.55则yXX1.25 1.273xq 1 q 10.56 10.56 1
20、由平衡方程 y 0.46x 0.549联立两方程,得 y = 0.735 , X = 0.4045nD 0.44 nF 0.44 100 kmol = 44kmol(2)简单蒸馏nD 44 kmolnW 56kmol即0.5798丄l n竺也竺0.540.549 0.54 0.55解得XW = 0.3785简单蒸馏收率高(61.46%),釜残液组成低(0.3785 )4在一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含量为0.5 (苯的摩尔分数,下同)苯一甲苯混合液,其流量为100 kmol/h已知馏出液组成为 0.95 ,釜液组成为0.05 ,试求(1)馏出液的流量和苯的收率;(2)保持馏出液组成 0.95 不变,馏
21、出液最大可能的流量。解:(1)馏出液的流量和苯的收率(2)馏出液的最大可能流量当 a=100%寸,获得最大可能流量,即5.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 A B两组分溶液。原料液的处理量为 100 kmol/h ,其组成为0.45 (易挥发组分 A 的摩尔分数,下同),饱和液体进料,要求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的回收率为 96%,釜液的组成为0.033。试求(1) 馏出液的流量和组成;(2)若操作回流比为 2.65 ,写出精馏段的操作线方程;( 3)提馏段的液相负荷。解:(1)馏出液的流量和组成由全塔物料衡算,可得1 8qnw :kmolh=54.55 kmol/hqn,D qn,Fqn,W0.033(2) 精
22、馏段操作线方程(3) 提馏段的液相负荷6 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 尔分数,下同),原料液的泡点为100 54.55 kmolh=45.45 kmol/hA、B两组分理想溶液。进料量为60 kmol/h ,其组成为0.46 (易挥发组分的摩92 C。要求馏出液的组成为0.96 ,釜液组成为0.04 ,操作回流比为2.8。试求如下三种进料热状态的 q值和提馏段的气相负荷。(1) 40 C冷液进料;(2) 饱和液体进料;(3) 饱和蒸气进料。已知:原料液的汽化热为371 kJ/kg ,比热容为1.82 kJ(kg ? C )。解:由题给数据,可得(1) 40 C冷液进料(2) 饱和液体进料(3) 饱
23、和蒸气进料q值可由定义式计算,即此时 q = 1q = 0三种进料热状态下,由于q的不同,提馏段的气相负荷(即再沸器的热负荷)有明显差异。饱和蒸气进料 Vl最小。7在连续操作的精馏塔中分离两组分理想溶液。原料液流量为50 kmol/h ,要求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收率为94%。已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 = 0.75 x+0.238 ; q线方程为y = 2-3 X。试求(1)操作回流比及馏出液组成;(2)进料热状况参数及原料的总组成;(3)两操作线交点的坐标值Xq及yq;( 4)提馏段操作线方程。解:(1)操作回流比及馏出液组成由题给条件,得R 0.75 及旦0.238R 1R 1解得R = 3
24、 , XD = 0.9522)进料热状况参数及原料液组成由于q3及丄J 2q 11 q解得q = 0.75 (气液混合进料),XF = 0.5(3)两操作线交点的坐标值Xq及yq联立操作线及q线两方程,即解得Xq = 0.4699 及 yq = 0.5903(4)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其一般表达式为式中有关参数计算如下:qnDAqn,FF 0.94_50_kmol/h 24.68kmolh qnW qnF qnD 50 24.68 kmolh = 25.32XD0.952kmol/hqn,LRqn,D qqn,F3 24.68 0.75 50 kmol/h =111.54 kmol/hqn,vqn,
25、L qn,w111.54 25.32 kmol/h = 86.22 kmol/h111.5425.32则yX0.05921.294x 0.0173986.2286.22&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一甲苯混合液,其组成为0.48 (苯的摩尔分数,下同),泡点进料。要求馏出液组成为0.95 ,釜残液组成为0.05。操作回流比为2.5 ,平均相对挥发度为 2.46 ,试用图解法确定所需理论板层 数及适宜加料板位置。解:由气液平衡方程计算气液相平衡组成如本题附表所示。习题8 附表X00.050.10.20.30.40.50.60.70.80.91.00.110.210.380.510.620.710
26、.780.850.900.95054131172871.0在X-y图上作出平衡线,如本题附图所示。习题8附图由已知的xd, xf, XW在附图上定出点 a、e、c。精馏段操作线的截距为 虽 0.950.271 ,在y轴上定R 12.5 1出点b连接点a及点b即为精馏段操作线。 过点e作q线(垂直线)交精馏段操作线于点d。连接Cd即得提馏段操作线。从点a开始,在平衡线与操作线之间绘阶梯,达到指定分离程度需11层理论板,第5层理论板进料。9 在板式精馏塔中分离相对挥发度为2的两组分溶液,泡点进料。馏出液组成为0.95 (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下同),釜残液组成为0.05 ,原料液组成为0.6。已测
27、得从塔釜上升的蒸 气量为93 kmol/h ,从塔顶回流的液体量为58.5 kmol/h ,泡点回流。试求(1)原料液的处理量;(2)操作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倍数。解:(1)原料液的处理量由全塔的物料衡算求解。对于泡点进料,q = 1qn,D qn,V qn,L93 58.5 kmol/h=34.5 kmol/h则0.6qn,F0.95 34.5qn,F 34.5 0.05解得qn,F 56.45 kmol/h(2) R为Rnin的倍数R = 1.70对于泡点进料,Rnin的计算式为于是RRmin1.71.3331.27510 在常压连续精馏塔分离苯一氯苯混合物。已知进料量为85 kmolh
28、,组成为0.45 (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下同),泡点进料。塔顶馏出液的组成为0.99 ,塔底釜残液组成为 0.02。操作回流比为3.5。塔顶采用全凝器,泡点回流。苯、氯苯的汽化热分别为 30.65 kJ/mol和36.52 kJ/mol。水的比热容为4.187 kJ/ (kg ? C )。 若冷却水通过全凝器温度升高15 C,加热蒸汽绝对压力为500 kPa (饱和温度为151.7 C,汽化热为2 113kJ/kg )。试求冷却水和加热蒸汽的流量。忽略组分汽化热随温度的变化。解:由题给条件,可求得塔的气相负荷,即对于泡点进料,精馏段和提馏段气相负荷相同,则(1) 冷却水流量由于塔顶苯的含量很
29、高,可按纯苯计算,即(2) 加热蒸汽流量釜液中氯苯的含量很高,可按纯氯苯计算,即11 .在常压连续提馏塔中,分离两组分理想溶液,该物系平均相对挥发度为 2.0。原料液流量为100 kmol/h , 进料热状态参数 q=1,馏出液流量为 60 kmol/h ,釜残液组成为0.01 (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试求( 1)操 作线方程;(2)由塔最下一层理论板下降的液相组成 X ' mo解:本题为提馏塔,即原料由塔顶加入,因此该塔仅有提馏段。再沸器相当一层理论板。(1) 操作线方程此为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即式中 qn,L qqn,F 100kmol/hqn,Vqn,D 60 kmol/hqn,
30、w qn,F qn,D100 60 kmol/h = 40 kmol/h10040则 y X0.011.667x0.00676060(2) 最下层塔板下降的液相组成由于再沸器相当于一层理论板,故X ' m与V W符合操作关系,则提馏塔的塔顶一般没有液相回流。12 .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甲醇一水混合液。原料液流量为100 kmol/h ,其组成为0.3 (甲醇的摩尔分数,下同),冷液进料(q =1.2 ),馏出液组成为 0.92 ,甲醇回收率为90% ,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 3倍。试 比较直接水蒸气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情况下的釜液组成和所需理论板层数。甲醇一水溶液的t - X-y数据见
31、本题附表习题12附表温度t液相中甲醇的气相中甲醇的温度t液相中甲醇的气相中甲醇的C摩尔分数摩尔分数C摩尔分数摩尔分数1000.00.075.30.400.72996.40.020.13473.10.500.77993.50.040.23471.20.600.82591.20.060.30469.30.700.87089.30.080.36567.60.800.91587.70.100.41866.00.900.95884.40.150.51765.00.950.97981.70.200.57964.51.01.078.00.300.665解:(1)釜液组成由全塔物料衡算求解。 间接加热 直接水
32、蒸气加热关键是计算R。由于q =1.2 ,则q线方程为在本题附图上过点 e作q线,由图读得:Xq = 0.37,yq = 0.71-r* t=r于是qn,w1.85 29.35 1.2 100 kmol/h 174.3 kmol/h显然,在塔顶甲醇收率相同条件下,直接水蒸气加热时,由于冷凝水的稀释作用,XW明显降低。(2)所需理论板层数在X - y图上图解理论板层数附图2习题12附图间 接加热 精馏段操 作线的截 距为由XD =0.92及截 距 0.323 作出精馏 段操作线ab,交q线与点do由xw=0.0425定出点c,连接Cd即为提馏段操作线。由点a开始在平衡线与操作线之间作阶梯,Nr
33、= 5 (不含再沸器),第 4层理论板进料。直接蒸汽加热图解理论板的方法步骤同上,但需注意附图所示。此情况下共需理论板7层,第4层理论板进料。计算结果表明,在保持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收率相同条件下,XW=0.0172是在X轴上而不是对角线上,如本题直接蒸汽加热所需理论板层数增加。且需注意,直接蒸汽加热时再沸器不能起一层理论板的作用。13在具有侧线采出的连续精馏塔中分离两组分理想溶液,如本题附图所示。原料液流量为组成为0.5 (摩尔分数,下同),饱和液体进料。塔20 kmol/h ,组成Xd1为0.98 ,釜残液组成为 0.05。从 为0.9的饱和液体。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5。习题13附图习
34、题13附图回流,回流比为3.0 ,试求(1)易挥发组分的总收率; 方程。解:(1)易挥发组分在两股馏出液中的总收率100 kmol/h , 顶馏出液流量5,D为 精馏段抽出组成XD2 塔顶为全凝器,泡点(2)中间段的操作线由全塔的物料衡算,可得qn,D2的计算如下qn,FXF20 0.98 09qn,D20.05 10020 qn,D2(1)整理上式,得到qn,D231 .06kmolh于是95.1%20 °98 31.°6 O*9 100%100 0.5(2)中间段的操作线方程由S板与塔顶之间列易挥发组分的物料衡算,得q,Vs ys 1 q,Ls XSq,DXD1q,D2
35、 XD2式中 q,vs (R 1)q,D1(4 20)kmolh 80kmolh将有关数值代入式(1)并整理,得到14 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两组分理想溶液。该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5。原料液组成为0.35 (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下同),饱和蒸气加料。已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 = 0.75 X+0.20 ,试求(1)操作回流比与最小回流比的比值;(2)若塔顶第一板下降的液相组成为0.7 ,该板的气相默弗里效率 EMVIO解:(1) R与Fmin的比值先由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求得R和Xd,再计算FminO由题给条件,可知解得R 3对饱和蒸气进料,q = 0 , yq = 0.35则-R 31.
36、152Rmin2.604(2)气相默弗里效率气相默弗里效率的定义式为EM,V%y?*y1y2(1)式中y1 XD 0.8将有关数据代入式(1),得15 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两组分理想溶液,原料液流量为100 kmol/h ,组成为0.5 (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下同),饱和蒸气进料。馏出液组成为0.95 ,釜残液组成为0.05。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0。塔顶全凝器,泡点回流,塔釜间接蒸汽加热。塔釜的汽化量为最小汽化量的1.6倍,试求(1)塔釜汽化量;(2)从塔顶往下数第二层理论板下降的液相组成。解:先求出最小回流比,再由最小回流比与最小汽化量的关系求得qn,Vmin。液相组成X2可用逐板计算
37、得到。(1)塔釜汽化量对于饱和蒸汽进料 q = 0 , yF = 0.5 , Rnin可用下式计算,即qnD qnF -W 100 -05kmol/h 50kmolhXD XW0.95 0.05qn,vmin(2.7 1) 50kmolh 185 kmol/hqn,v min也可由提馏段操作线的最大斜率求得,即qn,vmin qn,W0.50.051 .588qn Vmin 0.3333 0.05将qn,w = 50 kmol/h 代入上式,解得(2) 第2层理论板下降液相组成 X2 逐板计算求X2需导出精馏段操作线方程。解得 R 3.72塔顶全凝器y1 XD0.9516 .某制药厂拟设计一板
38、式精馏塔回收丙酮含量为0.75 (摩尔分数,下同)水溶液中的丙酮。原料液的处理量为30 kmol/h ,馏出液的组成为 0.96 ,丙酮回收率为试根据如下条件计算塔的有效高度和塔径。进料热状况饱和液体总板效率操作回流比2全塔平均压力理论板层数17.0全塔平均温度板间距0.40 m空塔气速解:由题给条件,可得NPNTET取2817.00.6127.8898.5%。塔顶全凝器,泡点回流,塔釜间接蒸汽加热。61 %110 kPa81 C0.82 m/s(1) 塔的有效高度(2) 塔径精馏段和提馏段气相负荷相同,则式中qV,V22.4qn,V TPo22.4 69.3(27381) 101.33m s
39、 0.5151m3 s3600 T0 P3600273110于是D4 0.51510.894m.0.82 m根据系列标准,选取塔径为900 mm。17 .在连续精馏中分离 A、B C D E (按挥发度降低顺序排列)五组分混合液。在所选择流程下,C为轻关键组分,在釜液中组成为 0.006 (摩尔分数,下同); D为重关键组分,在馏出液中的组成为 0.005。原料液 处理量为100 kmol/h ,其组成如本题附表 1所示。17题附表1组分ABCDEXF0.2130.2440.1830.1420.218试按清晰分割法估算馏出液、釜残液的流量和组成。解:由题意,A B组分在釜残液中不出现,E组分在
40、馏出液中不出现,且xw,c=0.006 , xd,d=0.005。作全塔物料衡算,得将有关数据代入上式,解得计算结果列于本题附表2。17题附表2组 分ABCDEqn,Fi / (kmol/h )21.324.418.314.221.8100qn,Di / (kmol/h )21.324.418.080.320064.1qn,wi / ( km°lh )000.2213.8821.835.90.33230.38070.28210.00501.0000.0060.38660.60721.0第十一章 固体物料的干燥习题解答1. 已知湿空气的总压力为 100 kPa,温度为50 C,相对湿度
41、为 40%试求(1)湿空气中的水汽分压;(2) 湿度;(3)湿空气的密度。解:(1)湿空气的水汽分压由附录查得50 C时水的饱和蒸气压 PS 12.34kPa ,故(2)湿度(3)密度0.9737f湿空气kg绝干气密度 H10.0323 kg m3湿空气1.06kg m3湿空气H 0.97372. 常压连续干燥器用热空气干燥某湿物料,出干燥器的废气的温度为40 C,相对湿度为43%试求废气的露点。解:由附录查得40 C时水的饱和蒸气压 PS 7.3766kPa ,故湿空气中水汽分压为查出PS 3.172kPa时的饱和温度为25.02 C,此温度即为废气露点。3. 在总压101.3 kPa下,已
42、知湿空气的某些参数。利用湿空气的H- I图查出附表中空格项的数值,并绘出分题4的求解过程示意图。习题3附表序湿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相对湿度焓水汽分压露点号kg/kg绝干气/ CC%kJ/kg绝干气kPaC1(0.02 )86(35)51403232(0.03 )793711(160)4.2303(0.04 )8642(10)1936354(0.05 )(60)42371927.538.5解:附表中括号的数为已知,其余值由H-I图查得。分题4的求解过程示意图略。4.将to 25oC、Ho 0.005kg水/ kg绝干气的常压新鲜空气,与干燥器排出的t? 40°C、H2 0.034kg水k
43、g绝干气的常压废气混合,两者中绝干气的质量比为1: 3。试求(1)混合气体的温度、 湿度、焓和相对湿度;(2)若后面的干燥器需要相对湿度10%勺空气做干燥介质,应将此混合气加热至多少摄氏度?解:(1)对混合气列湿度和焓的衡算,得1H。3H2 4Hm(a)10 3I24m(b)当to 25 C、Ho 0.005kg水kg绝干气时,空气的焓为当t240 C、H20.034kg水kg绝干气时,空气的焓为将以上值代入式(a)及式(b)中,即分别解得:Hm0.02675kg/kg 绝干气Im105.2kJ/kg 绝干气由Im1.01 1.88Hmtm 2490H m得tm36.4 C混合气体中的水汽分压
44、解出 P 4178Patm 36.4 C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PS 6075Pa所以混合气体的相对湿度为4178 100% 68 8%6075(2)将此混合气加热至多少度可使相对湿度降为10%故PS 41780Pa查水蒸气表知此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为76.83 C。故应将此混合气加热至76.83 CO5干球温度为20 C、湿度为0.009 kg水/ kg绝干气的湿空气通过预热器加热到 80 C后,再送至常压干 燥器中,离开干燥器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0%若空气在干燥器中经历等焓干燥过程,试求:(1) 1 m3原湿空气在预热过程中焓的变化;(2) 1 m3原湿空气在干燥器中获得的水分量。解:(1) 1 m
45、3原湿空气在预热器中焓的变化。当t020 C、H00.009 kg/kg绝干气时,由图11-3查出I043kJ/kg绝干气。当匕80 C、H1 H°0.009 kg/kg绝干气时,由图11-3查出Il 104 kJ/kg绝干气。故1 kg绝干空气在预热器中焓的变化为: 原湿空气的比体积:故1 m3原湿空气焓的变化为;(2) 1 m3原湿空气在干燥器中获得的水分。由t1 80 C、H1 H0 0.009kg/kg绝干气在HM图上确定空气状态点,由该点沿等I线向右下方移动与80%线相交,交点为离开干燥器时空气的状态点,由该点读出空气离开干燥器时的湿度出 0.027kg/kg绝干气。故1
46、m3原空气获得的水分量为:6.用4题(1)的混合湿空气加热升温后用于干燥某湿物料,将湿物料自湿基含水量0.2降至0.05 ,湿物料流量为1 000 kg/h ,假设系统热损失可忽略,干燥操作为等焓干燥过程。试求(1)新鲜空气耗量;(2)进入干燥器的湿空气的温度和焓;(3)预热器的加热量。解:(1)新鲜空气耗量蒸发水量绝干空气用量新鲜空气用量(2)进入干燥器的湿空气的温度和焓由于干燥过程为等焓过程,故进出干燥器的空气的焓相等。将Hm 002675 kg/kg绝干气代入,解出:所以,进入干燥器的湿空气的温度为57.54 C,焓为127.6 kJ/kg 绝干气。(3)预热器的加热量7 .在常压下用热
47、空气干燥某湿物料,湿物料的处理量为I 000kgh ,温度为20 C,含水量为4% (湿基,下同),要求干燥后产品的含水量不超过0.5 %,物料离开干燥器时温度升至60 C,湿物料的平均比热容为3.28 kJ/(kg绝干料.C )。空气的初始温度为20 C,相对湿度为50%,将空气预热至100 C进干燥器,出干燥器的温度为50 C,湿度为0.06 kg/kg绝干气,干燥器的热损失可按预热器供热量的10%计。试求(1)计算新鲜空气的消耗量;(2)预热器的加热量Q;(3)计算加热物料消耗的热量占消耗总热量的百分数;(4)干燥系统的热效率。解:(1)新鲜空气消耗量,即绝干物料 G G1 1 w110
48、0010.04 kg绝干料h 960 kg绝干料h所以W G(X1 X2)960(0.041670.00503)kg/h35.17kg/h20 C时空气的饱和蒸汽压为PS 2.3346kPa(2)预热器的加热量 QP,用式11-31计算Qp,即(3)加热物料消耗的热量占消耗总热量的百分数加热物料耗热总耗热量加热物料消耗的热量占消耗总热量的百分数:125952125952 100%51.9%242484(4)干燥器的热效率,若忽略湿物料中水分带入系统中的焓,则用式 11-37计算干燥系统的热效率。8. 用通风机将干球温度to 26oC、焓I。66kJ/kg绝干气的新鲜空气送入预热器,预热到匕12
49、0°C后进入连续逆流操作的理想干燥器,空气离开干燥器时相对湿度2 50%。湿物料由含水量W1 0.015被干燥至含水量W2 0.002 ,每小时有9 200 kg湿物料加入干燥器。试求(1)完成干燥任务所需的新鲜空气量;(2)预热器的加热量;(3)干燥器的热效率解:(1)新鲜空气耗量21163.8kJkg 绝干气绝干物料流量根据t026 C、066 kJ/kg 绝干气,求出 Ho 0.0157kg/kg 绝干气根据t1120 C、H1H00.0157 ,求出 I1 163.8kJ/kg 绝干气理想干燥器,所以U 0.622 2PsO311ps(a)(b)H 2P总 2 Ps 1013
50、30 05psI21.01 1.88H2 t22490H 2163.8 kJ kg 绝干气设温度t2 ,查水蒸气表得相应的饱和蒸汽压PS,由(a)式求湿度H2 ,再代入(b)式反求温度t2 ,若与初设值一致,计算结束。若与初设值不一致,则需重复以上步骤。解得:PS 13180Pa ,对应的饱和温度为:t2 51.34 CP26590Pa, H 20.04326kgkg 绝干气绝干空气消耗量新鲜空气消耗量(2)预热器的加热量(3)干燥器的热效率本题亦可利用 H I图求t2 。9. 在一常压逆流的转筒干燥器中,干燥某种晶状的物料。温度t0 25oC、相对湿度 0=55%勺新鲜空气经过预热器加热升温
51、至t1 95oC后送入干燥器中,离开干燥器时的温度 t2 45oC。预热器中采用180 kPa的饱 和蒸汽加热空气,预热器的总传热系数为 85 W(m2 K),热损失可忽略。湿物料初始温度I 24 C、湿基含水量W 1 =0.037 ;干燥完毕后温度升到2 = 60 C、湿基含水量降为 W2=0.002。干燥产品流量 G2=1 000 kg/h ,绝干物料比热容CS 1.5kJ/ (kg绝干料C),不向干燥器补充热量。转筒干燥器的直径D=1.3 m、长度Z=7 m。干燥器外壁向空气的对流一辐射联合传热系数为35 kJ/ (f hC)。试求(1)绝干空气流量;(2)预热器中加热蒸汽消耗量;(3)预热器的传热面积。解:(1)绝干空气流量绝干物料流量水分蒸发量查出25 C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8.4 Pa ,故新鲜空气的湿度为:kg kg绝干气0.0109 kg. kg 绝干气0.6220 PSGH 0101.330 PSG0.622 0.55 3168.4101.33 0.55 3168.4对干燥器做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数控机床制造一致性术语
- 说明文知识梳理及答题方法-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 轻钢结构及彩钢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附示意图
- 遵义2024年09版小学6年级英语第三单元真题试卷
- 中考数学专项复习:幂的乘除法运算
- 珠宝专卖店利润分析模板-记账实操
- 第2课《梅岭三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WPS 办公应用-教学大纲
- 2.1.1 正切和坡度 同步练习
- 法人授权委托书汇编(33篇)
-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 公职人员廉洁自律课件
- 阀门材料耐腐蚀性能研究
- 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培训讲解
- 小耳畸形教学演示课件
- 学校领导测验题目和答案(经过打印)
- 《友善待人》主题班会精美课件
- 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应对2024年的挑战与机遇培训课件
- 风景园林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 关于强化频繁停电线路治理的调研报告
- 小学生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