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33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与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课件_第1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33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与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课件_第2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33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与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课件_第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33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与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课件_第4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33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与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33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与宋明理学命题时空坐标内容索引主干梳理 断点弥补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史料考法 定向突破高考感悟 押题演练 课时作业主干梳理 断点弥补一、秦朝的“焚书坑儒”1.原因(1)在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体制的过程中,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2)为了加强专制统治,防止儒生、游士借古非今,扰乱民心,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2.内容(1)焚书:除秦国官定史书秦记外,其他各国史书统统烧毁;除博士官负责管理的文献以外,私藏诗书及百家语者,均予烧毁;以古非今、私藏禁书者,诛灭家族。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焚烧之列。(2)坑儒:继焚

2、书之后,秦始皇又坑杀了460多名对自己不满的儒生,以警告天下的文化人。3.评价(1)积极影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统治。(2)消极影响:春秋末期以来蓬勃发展的自由思想受到致命的打击,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儒学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1.背景(1)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2)儒家学说整合出一整套为 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3)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2.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以加强君权、维护专制统治。3.内容(1)来源:汉代儒学家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基

3、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新儒学。中央集权(2)观点核心是“ ”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 ”的主张。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易错辨析】(1)罢黜百家禁绝百家。“罢黜百家”只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仅仅意味着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社会发展的需要。(2)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原因在于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

4、的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4.影响(1)积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 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确立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地位。(2)消极:钳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不利于文化的多样性。统治主流三、宋明理学1.兴起原因(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的发展出现了危机。(2)唐宋时期,“ ”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3)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主张 兴儒学。2.思想内容(1)程朱理学代表人物:“二程”(北宋)和 (南宋)。基本主张:天地万物的始源

5、是“理”;求理方法是 ;个人修养准则是“存天理,灭人欲”。儒学三教合一朱熹格物致知重(2)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基本主张: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方法: 。王守仁(明中期):思想核心: ;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3.影响(1)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等;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2)消极: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发明本心致良知【教材补缺】理学的世俗化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朱熹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6、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构建了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的一套周密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都是将理学思想世俗化,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

7、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三字经更为典型,几乎家喻户晓。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考点一“王道、帝道、霸道”的糅合董仲舒新儒学概念解读法律儒家化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针对练1(2018济宁一中月考)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刑而降宥之”,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

8、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A.儒家伦理已渗入法律中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C.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D.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解析因父亲被侮辱而犯罪可以从轻处罚,体现了法律对儒家思想的肯定,其本质上反映出儒家伦理已渗入法律中,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故B、C两项排除;材料信息并未提及司法程序,故D项排除。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

9、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认知深化2.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思想内涵: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具有“杂家”色彩,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不是简单地重复先秦儒学的内容。与当政者的关系: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汉代儒学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地位: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

10、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理学说,但毕竟是在野的、带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说;而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考点二儒学的世俗化宋明理学概念解读1.魏晋玄学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此时期,一些士人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转而重视对老子庄子和周易 “三玄”的研究。玄学是把儒家的政治伦理和道家哲学结合起来,形成的新道家学说,是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

11、主观唯心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2.致良知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认知深化1.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

12、,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思想。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2.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2)发展高:

13、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世俗化。程朱理学:格物致知(他律);陆王心学:致良知(自律)。针对练2(2018衡阳一模)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A.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B.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C.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D.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解析根据材料中“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可知,“尊卑男女长幼”等儒家伦理观念已经深深融入民间社会,故C项符

14、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君主专制发展情况,故A项错误;官僚体制运用“尊卑男女长幼”观念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故B项表述错误;古代中国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并不畅通,故D项与史实不符。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对“理”的具体认识“理”是世界的本原“心即理也”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达到“理”的途径“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发明本心”;克服私欲,回复良知相同点内容都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继承孔孟“仁”“礼”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欲求,但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

15、起到积极作用家国情怀理学家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志士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是比“修身齐家”更大程度的价值实现。将个人的才华、学识贡献给国家、民族和人民,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也是一种使国家民族纵然处于苦难境况而终能屹立不败的精神凝聚力。素养感悟史料考法 定向突破材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

16、,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国课早完(完粮纳税),即囊橐(粮仓)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节选自明朱柏庐朱子家训 获取材料信息要求:阅读朱子家训节选,找出理学的价值观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的体现。信息:_ 理学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理学的价值观在朱子家训中体现在:强调勤俭教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纲常伦理色彩鲜明(“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强调修身,重视德育(“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读书志在圣贤

17、,非徒科第”);注重培养社会责任感(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材料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引人注目。事实上,“儒法之争”不仅存在于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止于秦汉帝国创立过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的实质关涉到“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两个重大政治问题不过,汉武帝时期儒家在立国问题上政治意识已趋于成熟,儒法之争因此而走向消歇儒法合流最终成就了泱泱中华帝国文明。摘自赵明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运用材料论证问题要求:分析材料,论证“儒法之争”的结局必然是儒法合流。论证:_ 儒家强调德治(礼治)侧重于“如何治国”,法家强调集权、法治,侧重于“如何立国”。儒法之争的实质是“如何立国”和

18、“如何治国”两大政治问题。秦汉时期,中央集权政治的不断发展,农耕经济和社会逐步走向繁荣,文化发展多元一体,儒法合流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史料一其(刘贺)天资喜由乱亡(无),终不见仁义荒淫迷惑,失皇帝礼仪,乱汉制度。汉书武五子传史料二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刘贺),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汉书儒林传史料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约5 000枚竹简,包括悼亡赋易经礼记孝经医书论语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辨析史料:上述三则史料都是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历史叙述。史料一、二均出自官修史书汉书,代表了官方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属于第一手史料,但要客观看待。史料三属于考古发掘的实物,可信度较高

19、,但需要与文献记载相互佐证。认识史料的价值应用:(1)以上关于汉代海昏侯刘贺的史料,能够得出正确结论的是A.史料一真实的表明了刘贺被废的原因B.史料二表明皇帝刘贺喜读儒书C.史料三表明刘贺是以侯王的身份下葬D.史料三竹简书籍证明了当时还未使用纸(2)三则史料中的“仁义”“忠臣孝子”“礼记孝经论语”等信息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思想状态?试答:_反映了汉代儒学盛行,皇室重视儒学教育。高考感悟 押题演练1.(2016课标全国,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

20、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真题感悟解析儒学在汉代被称为“周孔之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思想多从西周时期的政治文化中汲取营养,而“五经”多是记载西周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因此说儒家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C。2.(2014课标全国,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题干材料阐释了唐高祖因姓李,与老

21、子同姓,规定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明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又“灭佛”。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固。故答案选C。3.(2014课标全国,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宗教,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皇权至上,并且皇权至上与祭天、祭拜祖先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C项;仅从题干材料无

22、法得出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的结论,排除D项。4.(2014课标全国,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关键点“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天理),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A项不是新认识;B、C两项表述不符合理学家的思想主张。5.(2013课标全国,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

23、“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析周公强调“礼”“乐”,孔子强调“礼”,两人的共性是注重“礼”,因此被称为“周(公)孔之道”。南宋朱熹将孟子一书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由于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因此儒学也就被称为“孔孟之道”,故选C项。1.(2018河北衡水四月大联考,25)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这说明董仲舒A.以百姓利

24、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B.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C.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D.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模拟通关解析据材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可知土地兼并导致贫富差距悬殊,通过占田的方式缓和矛盾,通过儒家民本思想对商鞅变法进行反思,故C项正确。2.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该主张旨在A.说明天地君权之尊贵B.强调遵从纲常伦理C.提升儒学的独尊地位D.废弃郡国并行体制解析“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

25、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表明是对皇权的神化,故A项正确;材料的内容是神化皇权,没有强调遵从纲常伦理,故B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神化皇权,没有提升儒学的独尊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神化皇权,没有涉及到废弃郡国并行制,故D项错误。3.(2018江西赣州适应性考试,27)东汉时期,注释律令章句的叔孙宜、郑玄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儒;元明清三代,统治者一般认为只要通经就能明法。这表明古代中国A.在法学上没有建树B.以儒家经典取代法律C.当时缺乏法律人才D.法律具有儒学化特征l解析根据材料中“叔孙宜、郑玄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儒”“元明清三代,统治者一般认为只要通经就能明法”可

26、得出中国古代的法律呈现出以礼入法的特点,即法律具有儒学化的特征,故D项正确。4.(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27)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 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 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解析周敦颐的学说认为意识在物质之前,不符合唯物主义哲学,故A项错误;太极图说是对宇宙的解释,其内容与封建迷信色彩无关,故B项错误;太极图说汲取了佛道的思想,对世界的本原进行解释,故C项正确;陆王心学完成儒学重建的任务,故

27、D项错误。5.(2018北大教育精品卷,27)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其一致性表现在A.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B.融合释、道、儒观念,以达到三教一统C.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D.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解析不管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他们都是面对佛道思想对儒学思想的冲击而展开的复兴儒学的运动,其目的就是重建儒家文化新秩序,使儒学更加哲学化、思辨化、理论化,以更好的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A项正确。课时作业1.(2018黑龙江哈九中模拟)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

28、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A.外儒内法,大一统 B.无为而无不为C.仁为本,为政以德 D.礼法并施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外儒内法和大一统思想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属于汉朝中期,故A项错误;题干中时间为汉初,题干中“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再结合所学,汉初实行黄老无为思想,故B项正确;仁为本,为政以德为孔子的政治思想,未得到统治者采用,故C项错误;礼法并施是荀子的政治理念,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2.(2019蚌埠模拟)“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面对灾异发生或政治失误等情况下,所下的自责悔过反

29、省文书。正式的“罪己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汉代A.皇帝善于检讨反省 B.统治思想发生变化C.君相矛盾趋于尖锐 D.封建迷信思想泛滥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罪己诏是汉朝维护政治统治的一种手段,不能作为汉代所有皇帝善于检讨反思的依据,故A项错误;汉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天人感应思想一定程度上对皇帝作为有制衡作用,故B项正确;汉代通过设中朝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故C项错误;罪己诏一定程度上反映封建迷信思想在汉代传播,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3.(2018大庆模拟)西汉末年,一些方士儒生宣扬“汉运将终,应更受命”。汉

30、哀帝决定“再受命”改年号为“太初元将”,以应天命。这反映了A.儒学神学化的影响 B.道教神仙观念渗透C.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D.方士儒生宣传理学解析从材料“汉哀帝决定再受命改年号为太初元将,以应天命”,可知反映了汉代儒学思想增加了君权神授的内容,出现了儒学神学化色彩,故A项正确;从材料“一些方士儒生宣扬汉运将终,应更受命”,可知反映的是儒家思想,不是道教观念,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君主改年号顺应天命,与君主专制削弱不符,故C项错误;理学出现在宋代,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4.(2018安徽A10联盟最后一卷,25)董仲舒指出,汉代自开国以来,特别是武帝登基以后,忧国情

31、深,一心求贤,其精神可媲美于尧舜,但却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为此,他建议汉武帝A.实行察举制 B.独尊儒术C.颁布推恩令 D.兴办太学解析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是从汉文帝开始的,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对策”和等第,故A项错误;独尊儒术目的在于推崇经过其改造之后的儒家思想,不是“养士”,故B项错误;推恩令是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措施,故C项错误;太学是董仲舒为了培养统治人才而建议汉武帝兴办的,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5.(2019大同、阳泉模拟)以下是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据此表可知,当时选用丞

32、相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重用文臣贬抑武将 B.兼顾德才两重标准C.采用儒家思想治国 D.利用中朝牵制外朝1234567891011121314时期功臣子 外戚宗室 各级属吏 经学之士 汉武帝5313汉宣帝41汉成帝113汉哀帝14解析材料只是说明丞相的出身而不能说明贬抑武将,故A项错误;据材料“功臣子、外戚宗室、各级属吏”都无法说明兼顾德才标准,故B项错误;据材料经学之士出身的丞相历代受到重用,表明汉代采用儒家思想治国,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丞相出身,丞相属于外朝,材料并未反映中朝情况,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6.(2018莆田模拟)西汉官方孝德教育呈现出神秘化的倾向

33、,“孝”从政治伦理范畴中提升出来,发展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最高准则。为引导人们崇尚孝德,统治者A.提出天人感应 B.改革教育制度C.提倡忠君爱国 D.推崇君权神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天人感应”强调对君权的神化,不涉及“引导人们崇尚孝德”,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把“孝”作为人才选拔的主要依据,从教育层面入手,让孝德深入人心,故B项正确;“忠君爱国”不能取代“孝从政治伦理范畴中提升出来,发展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最高准则”,故C项错误;“君权神授”是“天人感应”理论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7.(2019商丘模拟)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

34、天人一也”,张载认为“天人合一”,程颢认为“天人不二”。据此可知宋代理学A.主要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B.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C.继承并发展汉代儒学思想D.以“格物致知”为认识论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天人关系而非人与社会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天人关系而非理学内容,故B项错误;由材料“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张载认为天人合一,程颢认为天人不二”可知宋明理学在天人观念上对汉代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8.(2018泉州模拟)唐宋之前,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不高。唐宋儒者出于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孟

35、子被南宋朱熹列入“四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孟子A.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B.构建了完整的儒学体系C.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D.与佛教思想相冲突解析根据“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佛学冲击儒学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儒学缺乏思辨,利用孟子对抗佛教是因为其较强的思辨性,故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9.(2018怀化模拟)唐代韩愈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韩愈在此强调A.回归儒学本原 B.儒释道三合

36、一C.儒学传承断绝 D.儒学传统久远解析据材料可得出作者以儒学传承人自居,回归古代儒学的本原,故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0.(2018宜宾模拟)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佛教徒出家要剃除须发,不得婚配。然而自东晋以来,佛教学者却对佛经中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他们译出的若干佛经不是来自南亚佛教基地,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这表明当时A.佛教与儒学实现了“两教合流”B.儒学的理论建构比佛教更先进C.佛教受儒学排拒而不断自我调适D.佛教学者被儒家伦理纲常同化解析据材料“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可知佛教受到儒学排拒从而吸收儒家思

37、想,故C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1.(2018四川全国卷冲刺演练一,27)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由此可推知朱熹A.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B.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C.强调纲常理论以维护社会秩序D.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朱熹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材料中“理有善恶”,因此要扬善抑恶,故A项正确;朱熹强调,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而非善与恶难以调和,故B项错误;材料中“人生气禀,理有善恶”未涉及

38、纲常理论,故C项错误;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而非初步完成重建理学理论任务,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2.(2018钦州模拟)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程朱理学是唯心主义,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维护统治,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二、非选择题13.(2018黑龙江省六校协作体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理学的兴起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产物。一是北宋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统治者除了在政治、军事上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外,还需要在思想上对人民进行说教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