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理科)(课堂PPT)_第1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理科)(课堂PPT)_第2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理科)(课堂PPT)_第3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理科)(课堂PPT)_第4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理科)(课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复习第二单元复习4、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5、把握思维的奥妙、把握思维的奥妙6、求索真理的历程、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认识论唯物论唯物论2第四课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31.理解: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理解: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3.理解: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4.理解:理解:发

2、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考纲要求:考纲要求:学习重难点:同上学习重难点:同上4 我们应这样认识物质概念我们应这样认识物质概念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根本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根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 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A. B. C. D.(A)5 “第六态第六态”

3、物质的发现是物质的发现是2004年世界的重大科技年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固态、液态、成就之一。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物质的等离子态和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具体形态。物质“第六态第六态”的发现表明的发现表明A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 B.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C.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 D.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

4、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在(D)6(0303年全国)年全国)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作反物质。1928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质的存在。1997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约3500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看

5、,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 A.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C.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D)7考点考点1-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的哲学含义:物质的哲学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 (1) “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本质角度)。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

6、特性(本质角度)。注意注意: : 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根本属性 (2) (2) 物质具有物质具有“可知性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8(3)要明确)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的关系:区别:区别:A、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

7、特性,如:形状、色彩、重量等。如:形状、色彩、重量等。 B、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A、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但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来的,但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 B、二者的关系是、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的关系。联系:

8、联系:9区别区别:(:(1 1)“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象。 (2 2)“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是相对于主观而言,既可以指物质具体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既可以指物质具体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意

9、识现象。扩展扩展: “客观实在客观实在”与与“客观存在客观存在”联系: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10【扩展】【扩展】马哲物质观的意义马哲物质观的意义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客观实在客观实在” 与唯心主义和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二元论划清界限 与不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划清界限 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将物质混同

10、为物质的具体质观的缺陷(将物质混同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必然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形态,必然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11恩格斯说: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下列理解正确的是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性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性人的思维是社会的产物,具有客观实在性人的思维是社会的产物,具有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统一性是指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性是指客观实在性A A B B C C D D(B)12 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按照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则自发地调

11、节、演化和发展。这自然法则自发地调节、演化和发展。这一事实说明一事实说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物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是世界的本质A.B. C.D.(A)13 【2008年年 海南】海南】由由“嫦娥一号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公里,宽约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和形成年代的撞击

12、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这幅图像佐证了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D)14考点考点1-21-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于它的物质性1 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13、。宇宙间根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本不存在上帝,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界的活动。【提示】【提示】 所谓所谓“物质的物质的”或或“客观的客观的”,不能,不能肤浅地理解为肤浅地理解为“看得见、摸得着看得见、摸得着”,而是指,而是指“不依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例如:磁场、超声波例如:磁场、超声波152 2、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1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不是从

14、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 2)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物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客观的客观的(3 3)人类社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也是客观的。163 3、意识的产生、内容和本质是客观的、意识的产生、内容和本质是客观的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劳动中伴随着人

15、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小结:世界是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小结:世界是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原理: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 (2)方法论: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从主观出发有三种表现:从从主观出发有三种表现:从理论出发(教条主理论出发(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义、本本主义);从经验出发(经验主义)从经验出发(经验主义);从从个人主观好恶出发个人主观好恶出发。17 马克思说: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

16、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一论断蕴涵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的哲学道理是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A)18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观念中运动。在运动,但只是在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这一观点是A.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离

17、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C.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 (B)19考点考点2-12-1:(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与运动的关系1 1、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的运动概念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1 1)运动的主体:物质,而不是意识。物质,而不是意识。(2 2)运动的形式:机械运动、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物理运动、 化化学运动、学运动、 生命运动、生命运动、 社会运动等。社会运动等。 (3 3)运动的状态:绝对运动、相对静止。绝对运

18、动、相对静止。202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联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联系)物质离不开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物质离不开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观点,离开物质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

19、是谈运动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观点。观点。21 “刻舟求剑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中的楚国人承认物质,否认运动承认物质,否认运动 承认运动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承认物质是运动的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主体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的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属于形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 A.A. B. B. C. C. D. D. (B)22(20022002年全国卷)年全国卷)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认为,万物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旋风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名,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

20、对客观事物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什么都不能说说”。其错误在于。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C)231 1、运动与静止含义、运动与静止含义考点考点2-22-2:(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运动: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静止: 事物在其发展的事物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根本性,根本性质没有发

21、生变化;质没有发生变化; 物体物体相对于某以参照系相对于某以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特殊的运动)。242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关系(1 1)对立(区别):)对立(区别): 含义不同(见前一页)含义不同(见前一页) 特点不同:特点不同: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和绝对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和绝对的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 2)统一(联系):)统一(联系): 第一,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第一,静止

22、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殊状态。 第二,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第二,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5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相对相对主义、诡辩论;(主义、诡辩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流”) 只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只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变论。(“飞矢不动飞矢不动”)注意比较赫拉克利特与克拉底鲁观点的异同注意比较赫拉克利特与克拉底鲁观点的异同2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不能两次踏进同

23、一条河流” 这句名这句名言言A.承认事物绝对运动,但否认事物相对静止承认事物绝对运动,但否认事物相对静止 B.承认事物相对静止,但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承认事物相对静止,但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 C.既承认事物绝对运动,又看到事物相对静止既承认事物绝对运动,又看到事物相对静止 D.夸大事物绝对运动的诡辩论夸大事物绝对运动的诡辩论(C)27下列属于规律的是:下列属于规律的是:A.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守株待兔守株待兔D.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物体的新陈代谢(D)28考点考点3 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性与普遍性

24、1 1、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固有的 不是主观添加的(如:乌鸦报丧)不是主观添加的(如:乌鸦报丧)本质的本质的 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必然的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稳定的稳定的 不是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易变的(如:价格波动)29澄清对规律认识的几个误区澄清对规律认识的几个误区(参见资料88页)(1)(1)认为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认为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2)(2)认为规律有好坏

25、之分。认为规律有好坏之分。(3)(3)把某些现象当作规律。把某些现象当作规律。(4)(4)认为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认为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5)(5)把规律与规则、守则混为一谈。把规律与规则、守则混为一谈。(6)(6)认为规律一定是一种联系,联系一定都是规律。认为规律一定是一种联系,联系一定都是规律。 30(20042004年江苏年江苏,17),17) “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这句话反映了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

26、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A)31 赫拉克里特说,世界是一团永赫拉克里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道理有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 B. C. D.(A)32【2009年江苏年江苏.单科单科.31】孟子孟子云: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斧斤以时入山林,材

27、木不可胜用也也”。这表明。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答案】【答案】D332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 1)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规律存在存在和和发生作用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

28、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2 2)方法论:)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34考点考点4 4:(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观规律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的辩证关系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1 1)原理内容:)原理内容: 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固有

29、的本质的必然的联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是不可违抗的。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认识和利用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律,为人类造福。35(2 2)方法论:)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尊重客观规律,

30、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客观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又要又要注重发挥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为人类造福。(3 3)反对错误倾向:)反对错误倾向: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于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机械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36第五课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把握

31、思维的奥秘 37 1、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4、理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理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5、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6、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考纲要求:考纲要求:学习重难点:同上学习重难点:同上3 3、4 4、5 5、6 638 1 1、意识是意识是自然界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长期发展的产物。 无生命物质的无生命物

32、质的反应特性反应特性 人类意识产生的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生物的反应形式 人类意识产生的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学前提。 考点考点1(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 2、意识是、意识是社会社会发展的产物。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促进意识的促进意识的物质器官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人脑的形成; 促进意识的促进意识的表达手段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内容。3 3、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

33、要的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纯粹的动物心理不会纯粹的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形成自发形成意识。意识。39 考点考点2 (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 1、为什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为什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 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物质器官。(2 2)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生理基础。2 2、有了人脑不一定产生意识。、有了人脑不一定产生意识。 人脑为意识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和物质器官,人脑为意识产生

34、提供了生理基础和物质器官,但脱离了客观事物和实践,人脑也不会产生意识。但脱离了客观事物和实践,人脑也不会产生意识。40 拓展拓展 不能说意识是大脑的机能。不能说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此处强调人所特有的此处强调人所特有的“人脑人脑”,而不是人和,而不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动物共有的“大脑大脑”,动物的大脑不能产生意识。,动物的大脑不能产生意识。 不能说不能说“电脑电脑”具有意识。具有意识。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但不是意识,电脑思发展很快,但不是意识,电脑思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而且是人事先设定,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而且是人事先设定,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41

35、1、意识的形成,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被、意识的形成,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反映的客观存在。 (1 1)人脑是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客观存)人脑是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客观存在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在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考点考点3 (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 2)意识人脑对客观存在)意识人脑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能动的反映。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即不是客观事物是什么就只反映什么;即不是客观事物是什么就只反映什么;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的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的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能够

36、通过抽象思维,认识和把握事物内部的本是能够通过抽象思维,认识和把握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质和规律。42(1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人脑不能自己产生意识,意识的源泉是人脑不能自己产生意识,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任何意识都有其客观原型。客观世界。任何意识都有其客观原型。 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客观存在的反映。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不同性质的反映。2 2、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与形式43

37、(2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肯定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肯定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观点;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观点; 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是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庸俗唯物主义观点。反映形式的主观性;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意识的创造性。意识的创造性。(3 3)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44(1 1)从意识的起源来看,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意识是物

38、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期发展的产物;(2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它是高度发达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人脑的机能;(3 3)从意识的内容来看: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主观映象。1 1、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结论:物质世界先于意识而存在,物质是结论:物质世界先于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考点考点4 (理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派生的,(理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派生的,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45 原理原理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物质是本原的,

39、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观符合客观。2 2、小结:物质决定意识、小结: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46 人们往往是先有建筑物的设计,人们往往是先有建筑物的设计,后有建筑物的建成。这说明后有建筑物的建成。这说明A.先有人的意识,然后才有物质先有人的意识,然后才有物质 B.意识有时先于物质而出现意识有时先于物质而出现 C.有些意识是人们主观构造的有些意识是人们主观构造的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47 “盲目的实践盲目的实践”往往会把将人们往

40、往会把将人们引向歧途,这是因为引向歧途,这是因为A.盲目的实践是不受意识指引的盲目的实践是不受意识指引的 B.没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D. 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D)481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考点考点5 (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1 1)表现)表现 目的性、计划性目的性、计划性指指反映客观世界有一定反映客观世界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实施行动之前要制定蓝图、目标、的目的和动机,实施行动之前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步骤等。(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行动方式

41、和步骤等。(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主动创造性(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自觉主动创造性(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自觉选择性选择性不是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有所选不是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有所选择;不仅能够反映现象,还能把握本质和规律;择;不仅能够反映现象,还能把握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反映现在,还能追溯过去和推测未来。不仅能够反映现在,还能追溯过去和推测未来。49(2 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重要意义:)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重要意义: 意识活动的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重要条件,它使人能够由表及,它使人能够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

42、与规律。因此,世里地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与规律。因此,世界上界上只有尚未认识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没有不可认识的的事物。事物。(可以联系认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可以联系认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提出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不仅与不可知提出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不仅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也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被动论划清界限,也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被动反映论相区别。反映论相区别。【补充拓展【补充拓展】能动反映论的意义能动反映论的意义:502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在意识指导下能

43、动地改造世界,是指通过人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不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不会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会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不同性质的意识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结果不同性质的意识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结果不同: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不同: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51(2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意识活

44、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消沉、丧失斗志。 精神的反作用是在承认物质决定的前提下精神的反作用是在承认物质决定的前提下起作用的。即不能离开物质夸大精神的作用。精起作用的。即不能离开物质夸大精神的作用。精神取代不了物质。神取代不了物质。【拓展】人的意识包括三部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精【拓展】人的意识包括三部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精神因素(非智力因素),其中非智力因素对人的生理活动神因素(非智力因素),其中

45、非智力因素对人的生理活动有着重要影响。有着重要影响。52【注意】【注意】(1 1)意识无论是能动地认识世界还是能动地改造)意识无论是能动地认识世界还是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都不是直接进行的,必须客观世界,都不是直接进行的,必须通过通过实践实践来来实现实现。(2 2)意识能动性的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发挥有正确与否的问题有正确与否的问题:从认:从认识世界来看,意识既可能正确的反映客观存在,识世界来看,意识既可能正确的反映客观存在,也可能错误的反映客观存在。从改造世界来看,也可能错误的反映客观存在。从改造世界来看,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

46、改造世界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消极的阻碍作用。531.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能反映物质:强调意识的能动性。意识能反映物质:强调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的决定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的决定性。2.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意识能动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作用 (1)“(1)“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是指指“想想”和和“做做”,以及,以及“想想”和和“做做”的时候具有的精神状态。的时候具有的精神状态。“想想”是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是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做做”是改造世界的是改造世界的

47、能力与活动。主观能动性包括意识能动作用,也能力与活动。主观能动性包括意识能动作用,也包括实践活动,而且这两项内容不可分。包括实践活动,而且这两项内容不可分。【拓展】【拓展】(参见资料(参见资料91页)页)54 (2)“意识能动作用意识能动作用”是指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3)“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指是指以意识为指以意识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引起客观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事物的变化。它既不同于意识能动,更不同于主它既不同于意识能动,更不同于主观能动性。观能动

48、性。55 总结总结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原理: (1 1)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阻碍作用。 2、方法论:、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尤其要重视正确意识、理论的指导作用。作用。尤其要重视正确意识、理论的

49、指导作用。56考点考点6 (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1.是什么?是什么?-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注注2 2: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反对从主观出发: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反对从主观出发。 从主观出发有三种表现:从理论出发(教条主义、本本主从主观出发有三种表现:从理论出发(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从经验出发(经验主义);从个人主观好恶出发。义);从经验出发(经验主义);从个人主观好恶出发。注注1 1: 实事求是

50、实事求是-“实事实事”指指“客观事物客观事物”;“求求”即即“认识认识”;“是是”指指“规律规律”。实。实事求是一方面强调了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的客事求是一方面强调了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观性,另一方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和认识规律。和认识规律。572.2.为什么?(哲学依据是什么?有和现实意义?)为什么?(哲学依据是什么?有和现实意义?)-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出发。-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51、,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这要求我们实事求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是。哲学依据哲学依据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策的前提和依据;现实意义现实意义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583.3.怎么样?怎么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高度

5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一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志主义,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59第六课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求索真理的历程60 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

53、真理的客观性、具、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体性、条件性; 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考纲要求:考纲要求:学习重难点:同上学习重难点:同上61考点考点1 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人人类类活活动动认识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主观世界自然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 实践其实就是人们去改造自然和实践其实就是人们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一切物质性的活动

54、。社会的一切物质性的活动。认识世界认识世界认识世界认识世界62 。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区别于其他动物凡是实践,都是以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能活动)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的本能活动)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这两个方面正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根本这两个方面正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根本区别。区别。 63基本形式基本形式 (1 1)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生产实践

55、,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 2)变革社会的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 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斗争。 (3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提示】【提示】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具体形式。实践的具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具体形式

56、。实践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64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蜜蜂酿蜜蜜蜂酿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神七飞天神七飞天 鹦鹉学舌鹦鹉学舌 物权法物权法颁布实施颁布实施教师教书教师教书 修身养性修身养性 . . . . . . . . (B)653 3、实践的特征、实践的特征(1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 (实践的实践的主体、主体、手段和对象手段和对象) )是客观的;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结果也受到客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

57、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客观性。66(2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活动; 实践一种实践一种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活动: A.A.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出自然中原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B.B.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构和社会关系。67(3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是处在一定社会关

58、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本不存在的。(社会性)。(社会性) 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性)。(历史性)68【拓展】【拓展】 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贯彻了唯物主义主义的思想,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的思想,坚持实践

59、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贯彻了辩证法彻了辩证法的思想。的思想。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体现,

60、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6970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与客体的相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 2)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获得的。注意区别:获得认识的途径注意区别:获得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间接经验考点考点2 2 (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