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_第1页
七年级上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_第2页
七年级上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_第3页
七年级上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_第4页
七年级上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累计课时: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收集孔子等各派学说的资料,谈谈对对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学派思想的认识和欣赏的原因;根据各派的学术观点,讨论校园内“破坏公物”行为产生的原因和遏制方法,加深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并学习在辩驳中互相学习

2、、吸收对方思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教学分析知识掌握状况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语文课刚刚讲完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历史课又学习了“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征)已有相当的认识。学生心理特征初一学生正处于由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加上特区的思想较为解放,因而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教材处理教材较好地落实了标准对

3、本课内容“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的规定。标准要求虽然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思想理论性强,社会运用性强,知识结构呈开放性,这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为了便于该堂师生合作活动课的开展,在尊重“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做如下处理: .将课题“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改为“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在意义上有重复之感,将题目改为“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意图在于强调时代变革与思想活跃的因果和互动关系。因为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是以变革的时代为背景的,反过来百家争鸣也促进和加剧了时代的变革。另

4、外,这样改动还能与“第课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相互照应,使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将课文 “百家争鸣”子目中关于“百家争鸣”背景的阐述前置于课文开篇。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空间”的阐述同样适应于孔子、老子等思想家产生的时代;再者,原课文开篇就直接提出孔子,显得突兀。如有背景资料引入,将更能体现历史“因果关系”的学科特点,同时也便于联系学过的知识切入新课。.在“孔子”之后,简略增加“老子”的内容。关于老子只增加“老子是春秋末年与孔子同代齐名的思想家,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即可,不必展开。因为在“百家争鸣”中,道家是一个重要学派,适当提到老子,

5、不但使上下教学内容本源相贯,也使课文结构更具完整性。.在战国“诸子百家”教材内容中,删去墨家部分。根据标准,删去墨家内容属允许范围,并不会降低标准的要求。这样做的理由是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因为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能很明确地区分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的区别。在这节课中,阐述诸子百家内容的教学,设计为学生辩论活动,墨儒两家学说对立性不强,容易混淆,不利于辩论的开展,故删去。课型选定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对教材、学生知识、心理等方面的分析,课型选定为:师生合作型的活动课。(一课时)教师的活动形式:启发、引导、归纳、小结学生的活动形式:分析、质疑、表演、辩论课前准备.由学生自编自演孔子

6、办学、因材施教等短剧。.介绍阅读中华五千年等有关通俗读物并印发有关儒、道、法三家学派的有关资料给学生。将学生分成儒、道、法三个辩论小组,熟悉各学派的思想观点,做好辩论准备。.制作有关课件、剪辑有关录像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步骤投影:画谜(打一历史时期,谜底:春秋战国),由学生猜出,引出教学内容的时代背景。.由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归纳出: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背景):生产力发展(牛耕和铁器的作用)引发社会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推出本课课题: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同时放映相关录像片)教学内容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

7、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伟大的思想家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理解孔子的“仁”“礼”的思想内涵,并根据学生阅读、探讨的情况,指导学生明确“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的概念。学生活动:在学生阅读探讨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由对孔子的“仁”“礼”思想了解较全面的学生扮演孔子,再现孔子设坛讲学情景,并在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中,归纳出孔子的“仁”“礼”思想内涵。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礼: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伟大的教育家教师活动:启发学生回忆小学历史和社会课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并结合语文课刚刚学完的论语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出孔

8、子在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相关论述,联系现实学习情况,指出孔子教育思想影响的深远性。学生活动:学生以“因材施教”等小品表演形式,演绎、归纳出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再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实教与学的积极影响。百家争鸣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鉴于导入部分已有对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活跃背景的分析,这里着重让学生了解诸子百家中“儒、法、道”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并通过对其思想内容的积极性和消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质。教师活动:以图表

9、形式(内容含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孔子与百家争鸣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出儒、法、道三家的思想特征。印发有关资料,供学生讨论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首先归纳出各学派的主要思想。通过讨论分析儒、法、道三学派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在此基础上,分为三组,分别以儒、法、道的思想主张进行辩论,再现百家争鸣情境。课堂小结由教师指导(以探讨方式提出参考意见,不做最后结论)、学生参与(允许提出不同意见),从两方面进行小结:.诸子百家中儒、法、道三家学派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集诸子百家所长形成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

10、面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源泉。迁移应用(课后作业)结合我校实际,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就校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看法。附一课堂教学活动实录片断:(课间短剧和辩论词选)附二学以致用:以儒、道、法三家的观点谈谈你对校风建设的看法。(课后作业选)教学反思-教案点评本课教材,人物涉及几位思想家,内容或涉及政治、或涉及思想,学生难理解。然而,老师在充分掌握教材和了解“学情”以后,独具匠心,在教与学策略的设计上,突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采取了教师启发、引导、归纳、小结与学生(自学领会后)的表演、辩论活动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教学

11、过程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他们通过自己的表演、辩论,初步体验了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勇于发表自己治国方略的见解的进取精神,初步认识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附一课间短剧孔子讲学学生甲饰孔子众学生饰弟子(孔子出场,稳重大方,边捋胡子)(众弟子安静)众弟子:孔先生早!孔子:(摇头,叹气)当今世风纷乱,要治理好天下,我认为只有两个字“仁”和“礼” !(一弟子站起,拱手问道)弟子:请问孔子先生,什么叫“仁”和“礼”呢?孔子:(点头,微笑)这个问题提得好。“仁”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谦让,和睦相处。“礼”就是人的行为规范要符合社会要求。另一弟子:弟子不明白。怎么样才能做到“仁

12、”?孔子:仁者爱人,不但要爱自己的亲人,也要爱天下所有的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摇手)千万不可强加于人。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乃仁也。另一弟子:那请问怎样才能做到“礼”呢?孔子:(捋胡子)不同阶层的人要加强个人修养。国君要有国君的风度,大臣要有大臣的忠诚,长辈要有长辈的表率,晚辈要有晚辈的顺从。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样人人循规蹈矩,岂不天下太平!众弟子:弟子明白了。附二学以致用以儒、道、法三家的观点谈谈你对校风建设的看法(课后作业选)观点一:外法内儒建校风 现在,我校还存在一些不良的现象,如还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物等。怎样来改善不良的校风使同学们自觉去保

13、护好学校的公共财物呢?单采用儒家的思想教育,以德来教化同学们,不行;要求人人必须一个样,好像有意要规定个人思想,难免会有同学不愿意;单采用法家的规章制度,提出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做错一点也“刑罚”,不行,会逼得同学们喘不过气,十分害怕,这样不够完美;单采用道家的自觉遵守、“无为而治”让同学们自觉去要求自己,随遇而安,如果同学们都会自觉管束自己了,还会出现不良校风吗?还是不行。到底该怎样采用才够完美呢?校风要好,首先必须进行思想教育,让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建立好的校风,以前为什么会做错,以后该怎样做,让同学们思想上有所改变。接着,就是行动方法,要制定规章制度,使同学们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做,否则给以处罚,使同学们改掉不良的行为,这样人人做到文明有礼,学习气氛浓厚,校风还能不好吗?对于保护公共财物,也应该采用外法内儒的思想。让同学们知道公共财物的重要,一切都按照规章制度来做。这样保护公共财物这一方面也没问题了。所以,想要校风好,公共财物受到珍惜爱护,应采用外法内儒的思想。观点二:“法治”是良好校风的保障 校风这个问题我支持采用法家的思想,用规章制度来限制同学们的行为。因为我认为如今的同学们,特别是中学生,尤其喜欢追“潮流”,认为随地丢垃圾、在校园内单手骑单车就是酷。这样,一个同学看见了,照做,一传十,十传百,恶性循环,因此形成一股“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