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笔记(王重鸣)_第1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笔记(王重鸣)_第2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笔记(王重鸣)_第3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笔记(王重鸣)_第4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笔记(王重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44究方法与科学方法论一、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和原则(1)系统的理论框架与目的。(2)控制的机制。(3)严密的分析。过程(1)描述对象的状况。(2)解释对象的活动过程。(3)预测对象将来的发展。【精品文档】了详细论述。的成就为基础,29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作用34三、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内容与分类351、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36(1)研究方法的发展与理论思路。37(2)研究的设计与评价。38(3)心理测量的理论与方法。39(4)研究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结果的报告。402、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类44第二节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精品文档】45一、早期心理学研究方法时期”。48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式491、大样本研究范式501925年,费歇尔在其经典著作《研究工作者的统计方法》中,把大与分析有关的心理学特征与发展过程。562、小样本研究范式57小样本研究范式是由斯金纳在其名著《有机体的行为》中提出的。58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基本思想认为,对少量的被试进行大量的心理测究。60三、定性研究方法65理特征与行为表现的描述性资料,并对这些资料作出定性的分析。66目前最流行的定性方法有两种,个案分析法与文献综合法。【精品文档】67个案分析法,是指选在少量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观察与分析。料。70四、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和计算机化。74第三节现代科学方法与心理学研究75一、信息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文章,律的通讯理论。801949年,米勒和弗里克发表了“统计行为论和反应顺序”一文,标81志着心理学研究中开始运用信息测量。控制论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86来矫正系统行为以消除差误,即通过反馈指导行为。87三、系统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88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建立了一般系统论。【精品文档】89所谓系统,是由许多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各部分组成的整体或实体。4法。件和具体的情况下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98四、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991、计算机的基本用途101(1)研究数据的处理。102(2)心理学实验的操作与控制。103(3)心理过程的模拟和模型化。1042、计算机在心理学各领域研究中的应用105(1)计算机在知觉实验中的应用。106(2)计算机在心理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107(3)计算机在临床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109第二章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思路110第三章第一节心理学研究与因果关系分析【精品文档】111第四章一、因果关系分析的意义112第五章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以因果关系分析的水平作为衡量研究113质量的标准。114第六章因果关系分析的水平,实际上涉及到研究所包含的控制程115序。120第十一章二、有关因果关系分析的若干理论122第十三章英国哲学家休谟有关因果关系的理论观点,在心理学发展123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影响。2、穆勒的因果关系推论的标准125第十五章穆勒对于因果关系的看法与休谟不完全相同,在某些方面126可以说是前进了一部。128第十七章波普强调了否证所假定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129第十八章4、科林伍德等的活动理论130第十九章科林伍德等许多科学哲学家提出所谓“活动理论”,以此131解释因果关系。132第二十章5、海德的认识论观点【精品文档】133第二十一章与活动理论密切有关的,是一种“进化认识论”的观134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海德的归因理论。135第二十二章三、心理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分析第二十八章142第二十九章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构思143第三十章一、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思路般理论观点146理论观点,主要是静态观点和动态观点。147第三十三章静态的观点把心里学研究看成一种提供系统知识的活148动,即发现新事实、增加新信息的活动;这种观点还把研究作149为一种对所观察的心理现象进行解释的方式。2第三十五章2、归纳与演绎154术语,相当于平时所说的事实。【精品文档】156而数据主要用来决定某些备择解释的正确性,研究者的主要精157力在于提出理论解释。学研究的理论假设161第四十一章二、相互作用心理学的理论思路163型,即特征论模型、心理动力模型和情景论模型。特征论模型164只重视人们的个性与智力特征;心理动力模型则主要强调人的166定人们行为的主要因素。168第四十四章(1)个体的行为是他们与所处情景之间多方向的连续169的交互作用的结果;程中是有意识的和主动的;171第四十六章(3)在交互作用的人的方面,认识和动机因素是行为172的基本决定因素;173第四十七章(4)在交互作用的情景方面,情景对于个体所包含的174心理学意义是重要的决定因素。【精品文档】177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思路。第四十九章三、测量理论179第五十章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心理测理论,即对心理180特征和心理活动过程的数量化测定与分析的理论原则。182期研究,至今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应该指出,经典测量理论形183成体系,还是四五十年代的事情。古利克森的著作《心理测验184的理论》和洛德的《心理测验分数的统计理论》一书,对经典185测量理论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分析,称为测量理论发展的186重要里程碑。第五十二章188第五十三章第三节理论模型的构建189第五十四章一、理论模型的一般问题191第五十六章理论可以粗略定义为一组解释某些现象的相互关联的194第五十八章第一,理论起着组织数据的作用。195第五十九章第二,理论发挥着预测功能。196第六十章2、心理学理论构建的类型和方式197第六十一章(1)归纳理论【精品文档】200第六十三章(2)演绎理论201第六十四章演绎理论从理论解释出发,寻求数据以检验理论的预203第六十五章(3)机能理论206第六十七章(4)模型208因此,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将越来越类似于机能理论或演绎理209论。210第六十九章3、理论的评价212第七十一章(1)简洁性;(2)精确性;(3)可检验性。213第七十二章二、理论模型的准确性214第七十三章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本身的效215度。217情景条件下的变化,并设法解释和预测心理活动的变化与发219第七十五章研究表明,产生没能解释的变异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220种:【精品文档】221第七十六章(1)在研究中运用了无关的或关系很小的自变量,因222而不能解释因变量的变异;223第七十七章(2)在研究中没有考虑较多的、正在起作用的变量,224所以没能作出比较正确的理论解释,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同时225考虑多个变量;226第七十八章(3)虽然在研究中正确的选择与变量,却由于对变量227的测量不准确而产生了差误变异。差误变异是自变量无法解释228的。229第七十九章三、因果模型的构建230第八十章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发现、解释和预测变量之间231的因果关系;理论模型构建的基本方面也是表述这种因果关232系,或叫做因果模型。233第八十一章1、运用外源变量235有利于因果模型的构思,这种思想已经被心理学家所接受和采236用。237第八十三章2、一般递归系统238第八十四章如果变量系统中在时间t上被作为内源变量的任何变240就称为“一般递归系统”。241第八十五章3、因果模型的条件242第八十六章(1)规范的理论陈述【精品文档】243第八十七章(2)因果关系的理论假设244第八十八章(3)明确的因果顺序和因果方向245第八十九章(4)自抑式函数方程246第九十章(5)明确的理论边界247第九十一章(6)模型的稳定性248第九十二章4、构建因果模型的基本步骤249第九十三章(1)提出理论构思和初步模型250第九十四章(2)变量的操作化和处理251第九十五章(3)以实际数据支持函数方程252第九十六章(4)实际数据与结构模型相结合254第三章心理学研究的设计255第一节研究的类型256一、自然观察可能不引人注意而影响正常活动。【精品文档】65自然观察有许多变式,其中最常用的是个案研究和抽样调查。2661、个案研究267一般来说,个案研究是对于单一案例或有限数目的事例所进行的全2692、抽样调查70抽样调查的关键环节是取样的代表性和调查问卷设计的质量。2713、对个案研究和抽样调查的评价研究一般是描述性的,;义。280服了个案研究不易做因果关系推论的问题。281二、相关研究282相关研究是根据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宗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对象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的研究。【精品文档】287三、实验和准实验实验和准实验是心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类型之一。293准实验是现场条件下经常运用的研究设计,它与实验的主要区别在295的准实验设计有“不等同对照组设计”和“间歇时间序列设计”。296四、发展研究关系。2991、发展研究的类型从时间纵深的发展过程来考察研究对象。302(2)横切面研究303横切面研究是指在较短时间间距中对不同的对象样本进行观察和测对象作出总体分析的研究类型。305(3)趋势研究306趋势研究又称预测研究,它是在有关对象的先前情况和资料的基础3082、对发展研究的评价【精品文档】。第二节研究的步骤和计划果的总结与报告。究课题与变量的选择(1)课题的类型(2)课题选择的标准判断研究课题的优劣,有几条标准:具有通过实际研究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源的几种成分结合为单一观念的一种看法。【精品文档】构思则是由于特定科学研究目的而有意识提出或采用的概念。3323、常见的变量333(1)自变量、中介变量和因变量观察。341(2)干涉变量。3444、变量的操作定义的操作定义是有关构思的可观察指标的具体陈述。347(1)确定与心理学构思有关的具体测量指标;348(2)在实际研究或实验中产生并观察该变量指标的变化,进行测量350二、确定研究设计3511、研究设计的目的和控制原则【精品文档】355(1)使系统变异最大;356(2)控制外源的系统变异;357(3)使差异变异最小。3582、研究设计的标准(1)研究设计回答了研究问题并准确的检验假设;(2)研究设计通过不同程度的随机化,较严格的控制自变量;(3)使研究具有一定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23、研究的计划363(1)研究目的的理论框架;364(2)以往研究的考察;365(3)研究的设计与方法。366三、研究的方法和过程3671、研究的方法368(1)研究被试的取样方法:明确研究的总体、样本的大小、取样的372(3)收集数据的方法:确定测量指标及其测定方法,设计相应的量374(4)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根据数据的特征,选择研究数据的分析【精品文档】3762、研究的过程况。379四、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总结380通过统计分析并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后,就可以作出研究的结论。3821、单一研究的局限性3832、作结论时决策差误3843、研究的结果与理论的发展3854、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387第三节研究的元分析388一、元分析的发展和特点389元分析是对已有研究结果的总体分析,也有人称为“总分析”。3901、元分析的发展32、元分析的特点(1)元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2)元分析是一种全面的评价(3)元分析寻求普遍性的结论【精品文档】397二、元分析的步骤3991、以往研究的检索4002、研究的分类和编码4013、研究结果的测定4024、分析与评价403三、元分析的应用4041、有关心理疗法效应的元分析(施莱辛格)4052、有关学校班级大小和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元分析(格拉斯与史密406斯)409第四章研究的取样410第一节取样的理论411一、取样在研究中的重要性13的效率。414事实上,取样还能使研究的结果更为准确、有效和可靠。15取样还能起到减少损耗、保护总体的作用。417外部效度。418二、总体和样本的特征【精品文档】4191、总体与样本以是个体或者某种客体的总合。4242、样本的代表性样本的基本条件是能够代表它所属的总体。427总体的所有关特征,而是在统计意义上获得的。428三、取样的置换型和随机化4291、取样的置换性续参加取样,这在随即取样中特别重要。432取样置换可以分成两类:置换取样和非置换取样。4362、样本空间437与取样置换性有关的一个概念是“样本空间”,指所有的取样可能438性。4393、随机化【精品文档】443第二节取样的程序和方法444一、取样的一般程序446目的和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意义的范围。(1)规定总体,对总体作出明确的定义;(2)选取样本,运用恰当取样方法抽取样本;(3)统计推论,从样本的统计数据估算出总体的有关参数。451样本可以是有偏向的或无偏向的,选取样本是取样程序的中心环节。452二、几种主要的取样方法4531、简单随机取样法5样方法所选取的样本称为“随机样本”。456随机取样的一种方法是采用“抽彩法”。随机取样的另一种方法是458含总体数目的随机数字区,选取所需要的样本数目。4602、分层随机取样法一层次选取样本。【精品文档】:1)样本更具代表性;(2)参数估算更为准确;(3)取样更为灵活。465分层随机取样可以分成比例分成取样和非比例分成取样两种方法。4663、系统取样法4694、聚类取样法470即先把总体分成若干群类,然后再各群类内进行取样。4715、非随机取样477(1)定额取样法:按特定的标准(职业、年龄、文化、性别)确定478取样定额,这一方法与分成取样很相似,但主观成分较大。479(2)判断取样法:根据研究人员的需要或方便,以主观判断决定所4816、方便取样法的代表性。【精品文档】样法、穿透重复子样本法等等。487第三节取样的误差和影响因素488一、取样的误差4891、样本均值的分布个参数,而样本的平均值是一个统计值。4932、均值的标准误差494均值的标准误差是指样本均值分布的标准差。495二、样本的大小和影响因素4961、样本的大小497统计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均值的标准差误差和样本大小之间的关系499值。5002、影响样本大小的一些因素501(1)研究的准确性。本均值与总体均值的一致程度。503(2)研究的经费和成本。504(3)总体的同质性。 509第五章研究的效度510第一节研究的内部效度511一、研究效度的概念512(1)所研究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尤其是,515(3)如果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它所包含的具体的因果关系517(4)如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构思明确,这种因果关系对于其他的520年,社会心理学家坎贝尔,第一次明确的提出研究的效度问题。之间关系的普遍意义,则是研究的外部效度问题。525二、内部效度的定义和条件5261、内部效度的定义目的的程度,也有人叫作真实性。【精品文档】529研究的内部效度是指在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关系的明确5312、内部效度的条件内部效度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周密的实验和研究设计。534三、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1、历史因素,包括前摄历史因素和后摄历史因素。。5406、统计回归效应。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在进行重复测平均值偏移,因素的交互作用。的设计之一,549第二节研究的外部效度【精品文档】5511、外部效度的定义55一般认为,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比较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5562、外部效度的条件度的要求是使研究能够代表真实世界的情况。560二、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5611、总体效度,这是指研究结果对于研究者最终感兴趣的总体的普遍量的定义和测试方式。处理的交互作用。571第三节统计结论效度和构思效度572一、统计结论效度【精品文档】5731、统计结论效度的定义和条件程序的效度检验,。578一是数据的质量,数据分析程度的效度是以数据的质量作为基础的。。5812、影响统计结论效度的因素(1)统计功效低(2)违反统计检验的假设(3)测量信度低(4)实验处理实施的可靠性(5)研究背景中随机的无关因素(6)被试的随机异质性588二、研究的构思效度5891、构思效度的定义和条件590研究的构思效度涉及到研究方案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其转换的有效性。594并对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作出严格的定义。【精品文档】(1)对于研究构思的解释(2)单一操作的偏向(3)单一方法的偏向(4)实验者期望和被试猜测(5)构思水平之间的混淆(6)不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604三、四种研究效度之间的关系性。613时间等条件。615(1)与被试有关的因素;616(2)测量与具体研究方法方面的因素;【精品文档】617(3)研究构思与程序设计因素;618(4)实验条件与不同因素的交互作用。621第六章实验和准实验622第一节现场研究的特点和条件623一、现场背景的特点6241、边界特点(1)变量强度(2)变量变化范围(3)变量操纵的频次和持续时间6282、结构特点629(1)时间结构630(2)自然单元631(3)复杂性632二、现场研究的条件和局限6331、现场研究的情景效应635应。6362、研究的代表性【精品文档】6393、现场研究中的因果关系640现场研究中包含着众多的因素,又不易对变量作出有效的控制或操641纵。644三、现场研究和准实验648(1)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649(2)回归间断点设计;650(3)不等同对照组设计;651(4)间歇时间序列设计;652(5)重复处理设计。654第二节准实验设计655一、准实验设计的一般问题57首先提出来的。658准实验设计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新动向:6591、研究方法论重点的转移6602、传统实验的局限日益明显【精品文档】6613、日益重视研究的质量662二、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CLPC)664(1)交叉滞后组相关所表示的因果关系不随时间的推移变化;665(2)同步相关与稳定性相关都尽可能一致,如果出现不一致,应有667(3)交叉滞后组相关中包含了主要的变量,并已作出相应的测量。668三、回归间断点设计673四、不等同对照组设计实验设计之一。所谓“不等同”,675主要是指参加研究的各组之间至少有一种特征的“总体期望值”不678究的内部效度。679五、间歇时间序列设计680间歇时间序列设计是在实施实验处理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对研究对象681作出多次重复观察或测定,并通过对整个时间序列的测定结果的比理的效果。【精品文档】683最基本的间歇时间序列设计包括一个实验组和实验处理前后的多次686第三节实验室实验设计687一、实验室实验的一般问题6881、实验室实验的特点689(1)试验者创设情景并操纵事件或变量;691(3)实验室环境中能最有效的运用实验控制策略。693有关的控制手段;同时,有条件较准确的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6942、实验室实验的形式695实验室实验主要有两种形式:标准实验室实验和模拟实验。6963、实验室实验的程序(1)有关实验程序的描述说明;(2)训练被试;(3)实验背景的设置。700二、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704另一种方式把相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条件或水平,称为被试内设【精品文档】7061、被试间设计7082、被试内设计高,但有可能产生实验处理的污染。设计。712三、因子式实验设计7131、因子式实验设计的一般问题714所谓“因子”,是指构成实验设计的基础变量,它不同于“因素分715析”里所说的“因素”。因子主要有两种类型:顺序性和称名型。因子式试验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717(1)因子与水平的组合718(2)随机化互作用间的交互作用分为顺序性和非顺序性两类。7213、被试间因子式实验设计7244、被试内因子式实验设计6面的差异比较大,因而有关记忆的实验多用被试内设计。【精品文档】多重基线设计。730五、拉丁方和希腊拉丁方设计737第七章心理测试理论与测量方法738第一节经典和现代测试理论739一、经典测试理论7421、斯皮尔满的分数模型744反映对象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真分数(T)和由随机因素造成的误差分745数(e)这两种成分所构成。基本假设:747(1)模型中真分数是稳定的,对相同对象多次重复测量的误差分数【精品文档】749(2)真分数和误差分数是相互独立、互补相关的,两者之间没有显751(3)真分数和误差分数是以简单可加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7522、经典心理测验理论的主要局限和问题(1)测量结果特定于具体测验(2)测量参数特定于具体样本(3)忽视项目反应的模式756二、现代测验理论7571、潜特征测验理论758这类理论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中期的瑟斯顿有关“心理年龄量表”能直接观察和测定的,所以称为潜特征。765(1)潜特征空间的维度767(2)局部独立性768局部独立性是假定被测者对某一测验项目的正确回答的概率不受其769他项目成绩的影响,可以用X2检验法检验项目反应的局部独立性。770(3)项目特征曲线【精品文档】体随机选取的受测者作出特定反应的条件概率。7732、项目反应理论的关系,想与潜特征理论其他许多模型是一致的。(1)测量指标与反应者的潜特征联系在一起(2)用数学函数确定项目特征参数(3)通过项目信息函数来推算测量的信度和标准误781三、现代测验理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786第二节测量的信度和效度787一、测量信度和效度的概念7881、测量的信度果反映出系统变异的程度。7902、测量的效度【精品文档】795二、测量信度的评定度时,需要区分两种测量误差:(1)测验内误差变异;797(2)测验间误差变异。8001、重测信度801重测信度是在一定时间间隔中运用同一测验作出重复测量所得到的8032、等同信度804等同信度是以两组等效测验分别作出测量来评定信度系数。8053、折半信度806折半信度是在测试以后对测验项目按奇项、偶项或其他标准分成两807半,分别记分,以两半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信度系数。8084、内部一致信度809内部一致信度是目前比较流行且效果较好的信度评定方法。【精品文档】815三、测量效度的评定8161、内容效度817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项目在多大程度上表示了所要测定的特征范畴。8182、预测效度819预测效度是指测验结果能够预测人们将来行为的程度。8203、同时效度821人们用测验分数与当时行为表现或工作实绩之间的相关作为效度指8234、构思效度824构思效度就是要检验测验是不是真正测量了我们所提出的理论构思。8255、聚合效度与辨别效度827聚合效度是指运用不同测量方法测定同一特征或构思时测量结果相828似的程度,即不同测量方式应在相同特征的测定中聚合在一起。830特征的程度,即不同特征的测量结果之间不应有高相关。832(1)测验总是一个“特征—方法”的单元,特征的测量总离不开一834(2)只有通过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联合测定方法,才能准确的描述和【精品文档】837四、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因素(1)测量项目的数目(2)测量的程序(3)测量项目的质量(4)测量人和受试者(1)测验的组成(2)测量的程序(3)效标的特征(4)样本与受试者特点850第三节心理测验851一、心理测量和测验的一般问题8521、心理测量的水平854心理测量的水平: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855(1)称名量表又称类别类别,即以测量对象的类别方式记分。857(2)顺序量表【精品文档】照一定标准排出等级次序。860(3)等距量表863(4)等比量表8662、心理测验的种类867心理测验是主要借助量表对心理特征和行为进行观察和描述的系统869(1)最大成绩测验871出评定。这种测验包括各种智力测验和技能测量,还包括成就测验。872(2)典型反应测验874典型行为或感受,主要包括个性、习惯、兴趣、焦虑、情绪等。的因素(1)测验的形式和练习因素(2)焦虑和动机(3)主观倾向和反应定式(4)测验实施中的因素880二、心理测验的应用及其效果【精品文档】8811、一般智力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883测验的效度略高一些;某些婴儿智力测验几乎没有预测效度。8842、标准成就测验面因素的影响。(1)检查和控制教育质量;(2)评价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3)对学生进行个别诊断和评估。8923、兴趣测验8964、个性测验897传统个性测验主要采用自我报告和投射技术。899大的预测价值,主要用于诊断某些症状。901一般都比较低,不易用于学校、企业等作为心理测量工具。9025、情感和态度的测量【精品文档】反应的定势、项目用词的语义问题等。906三、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9071、项目的准备特征:内容效度、难度和辨别力。9在项目和测验的试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910(1)试测的对象,应从正式测验所要应用的总体中取样,注意其代。912(2)试测力求正规化,使得实施过程与将来的正式测验时的情况尽914(3)试测时,应使受试者有足够的答题时间,使结果更为可靠。处等情况。9172、项目分析的基本步骤(略,p155)9181把测验分数高低排成顺序,清点测验份数N。921同样方式从最低向高取得低分组。9224分别求出高、低分组中答对项目的比例P(H)、P(L),每一个项目923都求出这一比例。【精品文档】9266求出项目的辨别力D,D=P(H)-P(L)。辨别力指数越大,表示个别。929第四节心理物理方法和信号检测法希纳在有关感觉阈限的研究中,932均误差法。我们把这三种方法称为经典心理物理法。法。935一、经典心理物理方法9361、最小变化法938或渐减的刺激作出反应,检验有关这一刺激的感觉阈限。9392、恒定刺激法者肯定与否定的频次与比例来决定感觉阈限。9423、平均差误法944准刺激相等或匹配,并以匹配的差误来计算感觉阈限。945二、心理物理方法的新发展【精品文档】947顿-卡特尔原则、瑟斯顿比较判断定律、赫尔森适应水平理论、斯蒂949三、信号检测法953(1)建立感觉印象954(2)决策判断956验、医疗诊断、警觉行为和信息检索系统等方面的课题。958第八章访谈法、问卷法和观察法959第一节访谈法和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960一、访谈法的特点和类型961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9631、研究访谈的性质966的心理特征或者活动。968和广泛的利益。【精品文档】9692、访谈法的类型971(1)“有结构”方式是一种有指导性的、正式的、事先决定了问题973(2)“无结构”方式则是一种非指导性的、非正式的,自由提问和976(1)半结构访谈Ⅰ,要求被试自由的回答预定的访谈问题,也可以978(2)半结构访谈Ⅱ,按有结构的方式回答无结构的问题。9793、访谈法的优缺点981(1)访谈法比较灵活、适用面广;982(2)访谈法能够比较有效的收集人的态度、知觉、意见等方面的资984(3)访谈法能够了解被访人的动机、个性和情感特点;985(4)访谈法容易建立主客双方融洽的关系。987(1)对访谈结果的处理和分析比较复杂,要求由专门的人员进行;988(2)访谈人的价值观、信念和偏向也会影响被访人的反应,必须事989先进行适当的访谈技术训练;990(3)访谈工作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因此代价比较高。【精品文档】特点和类型(1)它比较客观统一,效率比较高,可以用团体方式进行;(2)结果统计高度数量化、规范化;(3)费用低,不用花很多力气去训练使用人员; (1)它不够灵活,多数问卷要求以有结构的方式回答问题,使人感【精品文档】第二节访谈法的设计果的因素(1)资料的可及性(2)被访人的认知(3)被访人的动机(1)提问方式(2)探究方式(3)激发动机(4)访谈记录二、访谈的信度、效度和客观性访谈的效度比较难确定,可以根据谈话标准计算预测效度或同时效度,也可以进行构思效度的分析。【精品文档】谈问题的设计(1)访谈的目的(2)被访人的信息水平(3)被访人意见的结构(4)对被访人情况的了解程度 (1)问题的编排使得问题由广泛、一般到具体,由较大问题到小问 (2)访谈初期的问题起说明背景、激发兴趣的作用;重要的问题放起不愉快或疑惑的问题尽可能排在后面。(3)对复杂课题,应多用复合性问题或多重问题。第三节问卷法的设计果的因素【精品文档】二、问卷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步骤(1)根据研究目的与假设,收集所需资料;(2)确定问卷形式;(3)列出标题和各部分项目;(4)征求意见,修订项目;(5)试测,以30-50人为试测样本,求出信度、效度;(6)进行项目分析,重新修订;(7)正式测试。(1)效度(2)测量工具之间的相关(3)同质性(4)信度【精品文档】(5)测量分数的分布、常用问卷量表的设计第四节观察法的设计特点【精品文档】观察法可按事先是否确定具体观察项目而分成“有结构观察”和还可以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加所研究的活动,分成“参与观察”和观察还可以按照对行为的不同取样方式,分成“事件取样观察”和(1)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究竟观察什么; (2)观察需要确定“行为单元”,即观察测定中所用的行为成分的 (3)观察推论的程度,即观察要求观察者作出多大程度的推论; (4)观察系统的普遍性或者可应用性。 (2)宽大效应,这是在评级中出现过宽或过严的倾向,前者称为正 (3)趋中效应,这是在评级判断中避免作出极端性判断,而倾向于准评级量表混合标准评级量表以行为的关键事件作为评级依据。【精品文档】法的评价(1)观察数据比较客观、全面和准确; (2)观察具有较多的“时间信息”; (3)在观察的基础上,比较有把握作出有关心理因果关系的推论。 (1)观察结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特征 (疲劳等); (2)在有些情况下,观察活动可能影响被试的正常行为,使观察结 (3)观察法的运用,需要花费较大精力和较多时间对观察者进行严口语报告法的主要程序口语报告法的主要程序【精品文档】(1)被试的行为可以看作在一定“问题空间”的搜索,随着这种搜 (2)被试的每一步搜索,都包含着某一种与任务有关的算子,被试 (3)被试的口语报告,相应于其最新获得的信息以及短时记忆中的 输入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算子所产生的新知识记忆目标表征与子目标表征的符号等几方面内;码和结果处理【精品文档】第二节社会测量法的概念和特点社会测量主要用于研究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的模式,即所谓社会结果—人际知觉方式。(1)社会测量法涉及社会性的变量;(2)社会测量容易引起被测人较强的兴趣与动机;(3)测量结果的应用性强,特别适合于团体研究。、社会测量法的设计和实施【精品文档】(1)让受测者了解标准的内容; (2)标准尽可能具体,说明一起参加什么工作或活动。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确定了选择标准和数目以进行。种形式(2)靶式社会图:这种形式比上一种形式更有用,这是以靶图方式、社会测量结果的分析【精品文档】。四个方面。社会测量法的发展趋势是广义化、数量化、多元化和系统化。【精品文档】以“人”作为分析单元,重点在于分析“人际”的关系,这就是QQ(1)单向结构性分类(2)双向结构性分类【精品文档】(1)与理论密切结合; (2)适用于单一被试或很少的样本的研究情景; (3)用于检验自变量对于复杂因变量的效应; (4)特别适宜于进行探索型的研究,有助于提出和发现新的思想和 (5)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因素分析等多种(1)作出的有关人员类型分类的普遍性往往不高;(2)项目不易满足某些统计处理方法的假设;(3)具有强迫选择和分类的性质,使得限制了受试者的自由反应,第一节研究数据的基本统计方法第一节研究数据的基本统计方法计分析基础(1)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精品文档】(2)具有不同的离散程度;(3)具有不同的偏态度;(4)峰态度。3、标准差和方差(变异)标准差和方差(变异)是分数离散度的指标。标准分数【精品文档】(1)z分数(2)标准九分数、统计功效和统计检验 (1)研究所确立的备样假设H1,即当虚无假设H0为伪时,假定为(2)研究者所选择的α值和相应于α的拒绝区域,一般来说,当 (4)所研究总体的变异程度,在其他条件均等的情况下,总体离散度减小,统计功效将增大。第二节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精品文档】小。(1)偏相关响被排除的情况下,这两个变量之间仍然存在线性关系的指标。(2)复相关决定性系数(1)回归效应(2)回归分析的假设【精品文档】(1)最佳直线拟合(2)预测差误预测标准差误的解释与标准差相似,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