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学案_第1页
商鞅变法学案_第2页
商鞅变法学案_第3页
商鞅变法学案_第4页
商鞅变法学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历史选修1改革史(商鞅变法)第一讲商鞅变法学案一、课标要求: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重点: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难点:结合变法的时代背景,正确认识商鞅变法。二、阅读材料春秋时期的改革和战国时期的变法有何不同?项目春秋战国条件社会转型刚开始,旧的社会制度刚开始遭到破坏;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和经济刚起步性质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改革内容对经济基础的改革;废除旧贵族特权的上层建筑的改革;并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影响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社会变革,但作用/、够突出。春秋时期改革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春秋时期改革的特点:不彻底性,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方

2、面,没能触及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仍然发挥作用。春秋时期进行的改革基本上囿于经济和军事方面进行,改革目的是在诸侯争霸的背景下实现富国强兵,对政治制度的改革还未曾大规模地进行,西周时期延续下来的政治制度如世卿世禄依然在发挥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历史条件不够成熟,新制度尚未有能力完全冲破旧制度的束缚而获得新生,旧制度的死亡和新制度的产生是在战国时期社会动荡、诸侯征战中催生出来的。进入战国,废除世卿世禄制便成为变法的根本任务。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与变法时问国改革变法内容实质作用性质春秋齐国管仲改革“相地用衰征”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增强了齐国实力奴隶主阶级的改革鲁国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

3、“履山而税公开承认土地私有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战国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推行“平汆法”、制定法经建立地主阶级专政使魏国在战国七雄中率先强盛,为各国改革树立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1高二历史选修1改革史(商鞅变法)榜样楚国吴起变法主张限制和削弱贵族势力、整顿吏治和改良社会风气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取得f成效,成为战国中的强国商鞅的变法人生1、“少好刑名之学”:商鞅(约前390年一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汉族。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因变法有功,秦孝公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

4、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何谓“刑名之学”?战国时以中不害为代表的学派。指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一套法家学说。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商鞅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战国初期最先崛起的魏国。早年的学术积淀使商鞅满怀治国平天下的壮志豪情,学成之后,他即开始寻找“栖身之佳木”。战国初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一跃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365年左右,商鞅来到魏国,在相国公叔座的门下任中庶子(负责教育王侯大臣们小老婆所生的儿子)。不知道是商鞅的不幸,还是魏国的不幸,就在公叔座决定向魏惠王推荐商鞅时,公叔座已被病魔夺走了大半条命。他只能竭尽余力,告诉前来探病的魏惠王:“我死之后,希望您能以举国之事,听候商鞅的调

5、遣。”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人才如战略物资,自己不用也不能资敌。惠王认为公叔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公叔转而告诉商鞅,并要他赶快离开魏国。魏惠王和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失之交臂。后来,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国力强大。公元前340年,商鞅设计生擒魏将公子昂,大破魏军,迫使魏国交还过去夺走的河西地。魏惠王说:“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3、投奔秦国,支持变法:秦孝公,姓嬴,名渠梁。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战国时代秦国有名的一位君主。秦孝公一生中干过两件大事,其一是迁都咸阳,其二是任用商鞅变法。他21岁登基,即位后征求“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发布求贤令。大意是

6、:往日秦国自穆公管理期间,修德行武,东边平乱了晋国,以黄河为界限;西边霸占戎翟,开地千里。天子向秦穆公致伯,诸侯前来祝贺,为后人打下了基础,大业有望。其后君历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世昏政,内乱频出,外患交迫。三晋攻夺我河西,诸侯都蔑视我秦国,再没有比这更让我感到羞辱的事了。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栋阳,想收复穆公打下来的土地,振兴秦国。我想起先君的作为,痛恨在心。各位贤士群臣有能出长策奇计让秦国强大者,我则封他为官,与他一起分享秦国。商鞅得知消息后,携吴起的法经入秦。通过他在秦国的熟人、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引荐三次拜见秦孝公。第一次见面,商鞅还弄不清秦孝公的想法。他试探性地从三皇五帝讲起,大谈帝

7、道,还没说完,秦孝公已经打起了瞌睡。事后,秦孝公怒斥景监:“你推荐的什么朋友,就知道夸夸其谈。”见到秦孝公的这个反应,商鞅反而高兴了:“原来秦公的志向不在帝道。”第二次见面,他又从王道仁义讲起,秦孝公的兴致比前一次好点了,但还是觉得不着边际,哈欠连大。商鞅更高兴了:“秦公志不在王道。”于是,第三次见面,商鞅劈头就问:“当今天下四分五裂,您难道不想开疆拓土,成就霸业么?”秦孝公立刻精神了,他要的就是霸道!听着听着,他不由自主地向商鞅靠拢。最后,秦孝公不再矜持,激动地握住商鞅的手:“请先生教我。”说服了秦孝公,商鞅的强国大计只是销售了一大半。秦国的重臣还对变法有所保留,甘龙、杜挚等人,就对商鞅的一

8、套毫不买账:“商鞅来自外国,他根本不了解秦国的实际情况,国君不过是被他的花言巧语迷惑而已。”聪明的秦孝公并不急于表态,他要看看商鞅如何应付一一如果你的变法政策连大臣都说服不了,还如何推行全国?商鞅站了出来,和群臣展开了一场著名的“答辩会”。甘龙说,要效仿先圣。商鞅高二历史选修1改革史(商鞅变法)就历数那些成败君主,凡是有作为的必有所创造,有所超越,陈陈相因导致衰亡,顺应时势才能大展宏图。一番滔滔雄辩,把对方驳斥得哑口无言。说服了大臣,商鞅的变法政策还只在朝廷站稳了脚跟。但是,老百姓会相信你的新政策吗?商鞅想到了一个办法。一天,商鞅亲自来到国都的南门,令人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百姓不知所以,纷纷

9、前来围观。商鞅宣布,能把这个木头扛到北门,即赏十金。“这可是重赏啊!”人群中一阵惊叫,却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商鞅果断地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个年轻人出来试试运气了,他轻松地把木头搬到北门。众目睽睽之下,商鞅当场付款。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变法革新。三、教学过程1、背景:(1)战国初期,秦国落后:(2)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3)商鞅的变法宣传及改革精神:2、指导思想:法家理论;3、宗旨:富国强兵;4、商鞅变法的措施变法措施积极作用齐废井田,开阡陌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生产积极性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T度量衡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10、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台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强化了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制定笨律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谷固定下来化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轻视教化,轻罪重罚,不利于缓和阶级矛盾。P3,谷分异令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5、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1 .顺应变法的潮流,加上秦位处西陲,避开外力干扰;且秦固有文化低落,易吸收较高的文化2 .秦孝公全力支持,绝对信任商鞅。3 .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4 .厉行法治,赏罚分明

11、,人民知所遵守。5 .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故获人民拥护。高二历史选修1改革史(商鞅变法)6.商鞅具全盘计划,如徙木立信,先奖励生产与军功,然后才迁都求出击。6、请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结合下面的提示)指导思想:法家思想主要目的:富国强兵内容范围:涉及社会各方面,变法全面彻底。推行方式:以法律手段推进,实行法治。变法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运动。结果影响:成效显著,影响深远。7、评价:1、性质: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运动2、积极影响1)废除了奴隶主贵族政治,创建了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封建专制统治。2)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历史局限性1)重农抑

12、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文化专制,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3)严刑峻法,轻视教化,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激化社会矛盾8、启示:不难看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应该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目的的。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然而,商鞅最终遭车裂而死,他的家人也遭到了他自己制定的刑律一一连坐,不得不说商鞅的结局是个历史的悲剧,由此可见旧势力的顽固与改革的艰辛。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向上的,然而在向上发展的道路中会有许多可知或不可知的阻力,因此,改革者需要更多的决

13、心与勇气,而商鞅正是具备了这种勇气与信念,在改革中表现了义无返顾的坚毅精神和大胆而审慎的处事态度。9.读后思考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史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俘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

14、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沦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赵良见商君,商君问曰:“子观我治秦,孰与五般大夫贤?”赵良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谬谬。仆请终曰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诺赵良曰:“五般大夫,荆之鄙人也,穆公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五投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今君之见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

15、其从政也,凌栋公族,残伤百姓。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欢而瓢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修乘,持矛而操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数者,非恃德也。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商君弗从。居五月而难作。高二历史选修1改革史(商鞅变法)训练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361年,商鞅带着实践法家思想的梦想投奔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商鞅变法拉开了序幕。农耕是强国之道,战争是称霸之路。秦国决心以

16、发展农业为手段来实现称霸天下的梦想。而在秦孝公和商鞅这两位变法主角的背后,却是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深刻矛盾。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始于公元前342年的商鞅变法,就成为秦国能否由弱小走向强盛的重要标志。从“秦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商鞅变法最基本的内容,是强化军事力量,发展农业生产。短短20年,秦国便从一个为六国所不齿的西戎小国一跃而激变为战国七雄之首。摘编自纪录片大秦岭第一集宏基伟业解说词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措施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化解“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深刻矛盾”而采取的经济、军事、政治措施,并分析

17、这些措施的实质。(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 -商君书?修权材料二: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中抽签产生)有权撤消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大会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材料三:公元594前年,雅典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

18、公民沦为奴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他将公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材料四: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治思想的不同之处。(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举措以及两次改革的共同目标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高二历史选修1

19、改革史(商鞅变法)参考答案1.(1)特点:农战结合(耕战结合);依法治国(实行法治)。(2)措施: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移风易俗。实质:封建化。(3)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成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措施的主要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紧扣材料信息“秦国决心以发展农业为手段来实现称霸天

20、下的梦想”、“强化军事力量,发展农业生产”,把握到“农战结合(耕战结合)”的结论;紧扣材料信息”商鞅带着实践法家思想的梦想投奔秦国”,结合所学知识,把握到“依法治国(实行法治)”的结论。(2)本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相关措施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知识迁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措施”以及“实质”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信息,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包括诸多方面)展开即可。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信息,结合所学,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到“推进封建化”的维度展开作答即可。(3)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的能力。本题比较简单,紧扣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注意紧扣带来的“积极进步意义”展开,诸如,推动秦国经济发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