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要点导学_第1页
七上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要点导学_第2页
七上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要点导学_第3页
七上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要点导学_第4页
七上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要点导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要点导学重难点一: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 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为4万千米。经过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75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地球并不是一个十分规则的球体。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母题一 1.地球的表面积是我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地球表面积数据的记忆。如果熟记了是5.1亿平方千米,而我们国家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就很容易得出结论。答案:53倍重难点二:

2、古人对地球外形的认识过程。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母题二: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最终证实地球的真实形状是()A、“天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不规则的球体 D、“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解析:本题的几个选项很好的反应了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考查此题,实际是让同学们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答案:C重难点三:观察和使用地球仪。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

3、、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3.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4.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母题三:地球仪与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什么区别?解析:通过观察地球仪,再结合我们所学的真实的地球知识,很好区别他们之间的不同。答案:与真实的地球外形很像,只是缩小了很多。但是真实的地球没有象地球仪上面的那么多的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重难点四:纬线和经线、经度和纬度。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纬线有三个特点:指示东 西方向(与地轴垂 直)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纬线的长度不

4、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经线也有三个特点: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关于纬度的三点知识:(I ) 00纬线一一赤道(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 ? 90 ( 3)南北半球的划分。关于经度的三点知识:(1) 0。经线一一本初子午线; 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3)东西半 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 所构成的经线圈。 母题四: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A.赤道B .本初子午线 C .北回归线D .南回归线解析:本初子午线是经线,剩下的三个中,赤道是0度纬线,是平分地球

5、的一条纬线,所以,它才是最长的。答案:A 一、基础闯关(一) 填空题。1、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积 %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零度经线叫 ,零度纬线叫 。3、地球是一个 部位略扁的 的球体。4、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是 ,与赤道垂直相交的线是 。5、度数自西向东增加的是 经度,度数自北向南增加的是 纬度。6、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南北半球的界线是(二)选择题。1、迎远方归来轮船的人们,总是先看到归来轮船的桅杆,然后才看到轮船本身,原因是()A.地球的海洋太大,陆地太小B.陆地表面是平面C.海洋表面是平的D.海洋表面是球面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两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C所有的经线、纬

6、线的形状都是圆圈3、划分东西半球界线的理由是(在各经线中本初子午线长度最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A、此经线圈大部分都通过陆地C此经线圈大部分都通过荒无人烟的岛屿此经线圈大部分都通过海洋此经线圈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10 S B、20 N、30、40 N5、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A.赤道上B.北极点上C.南极点上6、纬度0° ,经度180。的交点在地球上有几个?(D.本初子午线上A 1个B、2jC、4个口、无数个7、某人从甲地向南行走10千米,再向东走10千米,又向北走10千米,最后回到原地,则甲地位于A、赤道上 B、北极点上C、南极点上 D、

7、无法确定&甲地位于120° E,40 ° N,乙地位于100 ° E, 20N,乙地位于甲地的A.东南方B .东北方C.西南方D. 西北方9、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A. 0 °纬线上B. 0 °经线上 C .北纬90D.南极点10、某地点位于东、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上,此地的经纬度可能是(A.纬度0° ,经度180 B .纬度0° ,西经20C.纬度0° ,东经20°D.纬度0° ,西经160°:、图文地理(一)图表综合题1、 读(图1),

8、完成下列各题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它(是、不是)赤道长约 千米,相当于本初子午线长度的 2倍多。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 球体。表面积约 平方千米。2、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1)出图中A、B C三地的地理位置:A:经度,纬度B:经度,纬度C:经度,纬度(2)在图中A、B 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东半球的是 地,位于西半球的是 地(3)A地位于C地的方向。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二)材料综合题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1519年9月,在麦哲伦的带领下,二百多名探险队员分乘五艘船,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的南端进入太平洋。一路上,船员们历尽千辛万

9、苦,于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为介入当地土著人的纠纷而身亡。船员们决定继续西航,他们艰难地横渡印度洋,再绕过好望角,最后只剩下一艘船和十几名船员,于 1522年9月回到 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材料2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3)(大怖忙地球仪I-的虑和乱(图 4), 探125.3E ,中中心正在向图3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用图中代表大洲或大洋的字母填空绕过大洲)的南端进人太平洋,他们艰难地横渡洋)。2、举I 2个你熟悉的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3、麦哲伦船队横渡太平洋时的航行方向是 。4、观察航线图(图3),看麦哲伦船队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经过地球上最长

10、的纬线的次数是次5、麦哲伦船队绕地球一周没有航经的大洋是 。6、麦哲伦船队用付出生命代价的环球航行来证实地球的形状,对这一壮举你能感悟些什么?三、归纳探究(一)探究地球仪。仔细观察"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图究下列问题。1、在图上相应的方框内标出地轴、北极、南极、经线、纬线2、思考:地球仪与现实中的地球有何关系?3、思考:经线有什么特点?4、思考:纬线有什么特点?5、思考:经纬网有何作用?(二)探究台风来袭时,该如何发出预警。材料1:今天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到28N、心气压950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台风西北方向移动.。材料2:台风中心所在地区经纬网图(图

11、5)。i -思考:1 、 如(图5)所示,台风中心所在海域为图中 处海域 (填字母 ) 。台风中心所处的海域属于 洋。2 、 某船正在 30N 130E 附近的海域作业,小明说该船必须马上驶离该海域以躲避台风的袭击,他说得对吗 ?为什么 ?3、该对图中陆地或海洋中数码所示哪些地方发出预警?为什么四、中考链接(四川省中考题)假如一架飞机从北京沿同一经线圈飞行,不改变飞行方向,能不能飞回到北京?为什么 ?参考答案:一(一) 1 、 71% ; 29% 2 、本初子午线;赤道3 、两极;椭圆4 、纬线;经线5 、东;南6、 20° W 160 ° E(二) 1、 D 2、 A 3

12、、 B 4、 A 5、 B 6、 A 7、 B 8、 C 9、 D 10、 B二(一)1、(1) 6371;不是(2) 4 万椭 5.1 亿 2、(1) 60 W ; 60 N ; 0; 0; 40 E ; 40 S( 2) B; C;A ( 3 ) 西北(二) 1 、 B C 2 、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大阳一昼夜间东升西落;登高望得 吏远3 、从东向西4 、 45 、北冰洋 6 、略三(一) 1 、略 2、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地球仪上有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 3 、经 线有三个特点: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经线的长度全部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