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年中考语文教材专题知识归纳 20第二单元哲思华章第5课敬业与乐业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赦sh 3旁鹫wU佝偻g o ul 6承蜩ti d o亵渎xi 6 d掰pi d n进强聒gu o不舍2、解释下面词语。(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2)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c(3)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 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4)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写出下列句子的出处并解释句意。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出处:论语?阳货解释: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
2、点 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2、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出处:论语?卫灵公解释: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 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3、主一无适便是敬。出处:论语?学而解释:主一无适,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 其他的事情。4、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出处:庄子.达生解释: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5、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出处:礼记?中庸解释: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 分外的事。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处:论语?雍也解释: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 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云尔。出处:论语?述而解释: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 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 如此而已。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 表人物,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陨”语诅咒zh6u灵柩ji立睿rui智怜悯mi n恪k 3尽职守2、解释下列词语。(1)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2)媚上欺下:讨好巴结上级,欺负下级。(3)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4)恪尽职守:严格遵守,尽职尽责。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
4、世纪。2、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 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3、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对于弱者,他是安抚者。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l、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雨果,法国作 家。2、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哲 学通信、形而上学论等。3、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主要 著作有忏悔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 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4、狄德罗,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组织 编纂百科全书。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一、重点字词1、给下
5、列加点字注音。庸碌y o ng、l廓ku 6然无累灰烬j i n谀y ti词衲凿ru i z dH x i扶掖y e涕泗s 横流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1)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2)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 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 以免重蹈覆辙。(3)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 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 对艺术的谦卑!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一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 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
6、无累,真正的解脱。2、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 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3、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4、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 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 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傅雷,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本文选自傅雷家书。2、书信包括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结尾)、署名、日期等五部 分。第8课致女儿的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忐忑t a nt繁彳泞y a森J ch &那间一 p 6 u黄土2、根据
7、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幼(zh i )稚(b 6 )勃然大怒(sh u )曙光(zh立)伫立(ni S)纽带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1)我心灵中所获取的一切美好的、智慧的、诚实的东西都应该 归功于她。(2)是她在我面前打开了)童话、祖国语言和人类美德的世界。(3)这种美胜过天空和太阳、大地和麦田胜过上帝所创造的一切, 这种美使上帝迷惑不解,惊慌不已。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2、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杯黄土,但爱情却 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3、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 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
8、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4、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 人。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致女儿的信选自关于爱的思考,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 是前苏联(国别)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有给教师的 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2020中考语文课本知识香菱学诗九年级上册每课要点-20香菱学诗之一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 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 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 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香菱。她在小
9、说中是出场最早的薄 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 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插曲,插曲虽小,但活生生 地为我们读者塑造了一个聪明可人、爱诗如痴的女孩形象。"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 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 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下面我们就具体来学习这篇 文章。一、扫除字词障碍1、字音:
10、阮(ru a n)庾(y S )鲍(b &。)暧(a i)谄(zh o u)颦(p i n)臊(s a o)纨(wd n)藕(o u)榭(xi 3 )坞(wu )缗(z e ng)鳏(gu a n)橄榄(g a n)(l a n)腻烦(n i )摩诘(ji e )揣摩(chu a i)衡芜苑(h e ng)(w u )(yu a n)2、词语解释:造化:福气;运气。腻烦: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到厌倦。揣摩:反复思考推求。谄:编造言词。鳏鳏: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穿凿:非常牵强的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地灵人杰:山川灵秀,人物杰出。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起承转合
11、: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起"是开始,"承"是 承接上文,"转"是转折,"合"是全文的结束。泛指文章的做法。曹雪芹,名霭,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今辽宁 省辽阳市。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 据我们所知,纪年最早的石头记稿本,是乾隆十九年 (1754年) 的甲戌本,现有此本的笔录本传世。可知此时石头记八十回已 基本完成。后来雪芹贫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壬午 (1762年)又荡子, 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雪芹病逝,终年虚 岁48岁。曹雪芹生于荣华,中
12、经巨变,历尽沧桑,于世态所味甚深, 而又博学通识,才华富赡,胸多波澜,笔无滞碍,才得成此绝世之 作。三、关于红楼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以作者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 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 说而不是自传。红楼梦总的主题思想是反封建主义,在这个总主题下,作者 通过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典型人物,对当时现存正统的封建社会秩 序都表示反对,因而这两个典型就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红 楼梦共写了七百多个人物,其中称得上典型的也有数十人。如贾 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袭人、史湘云、妙玉、贾 母、刘姥姥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曹雪芹的红楼梦既是现实 主义的又是理想主义
13、的。他对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批判是现实主义的,而他对宝黛爱情深刻动人的描写、他们至死不渝的追求和对 美好的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则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理想主义的, 而这种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正是曹雪芹对后来社会的奉献!四、探究课文:(一)整体把握:1、香菱学诗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如何概括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1)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2) 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香菱学诗的专心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衡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 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14、如此茶饭无心,坐 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 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 才朦胧睡去了 "等等,以上语句充分表现出香菱学诗的专心。3、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 括。提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4、请你对香菱写的第三首诗作一点分析理解。第三首诗是: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 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
15、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 曲折含蓄。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 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二)仔细推敲:1、从红楼梦中看,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 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 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 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 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 的。2、从文章中你觉得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精华灵秀,悟性极强
16、。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已到了 "呆"、"疯"、 "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 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 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 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 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 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
17、意思,想去却是逼真 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 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的。" 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 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3、文中林黛玉论写诗是如何论的?你有哪些感触?林黛玉论写诗主要集中在本文开篇处,"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 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 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qu
18、ot;、"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 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 不以 词害意"'林黛玉看似轻巧的几句话,却句句点出写诗的要旨,"重在立意,轻在形式",如今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呢?4、林黛玉在全文中是如何指导香菱作诗的?对我们有何现实的指 导意义?林黛玉收香菱作学生,提出做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 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随着诵 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
19、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 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 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大。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 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 的,除了杜甫,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 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后来一个李商隐也 还可以;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了。这三个人,李白 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 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直是这样评价的。后来白居易取代了 王维的位置
20、,因为他的诗里面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 等,还有他的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 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林黛玉这个看法也是很对 的。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 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 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 说了 “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 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这也是很对的。恩 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强调说:"写诗必须有大胆的
21、想 像。"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的 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像,大胆的想像可以使极平常 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如何 理解?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 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 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 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 现出了宽大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 是何等的深厚!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 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
22、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 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 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 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 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 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五、知识拓展在品读完香菱学诗后建议你再找来宝玉挨打一节细细把 玩一番,其中的人物描写形象塑造更是令人拍案叫绝。之二香菱学诗(一)词语积累:王摩诘(ji e)应场(y & ng)颦儿(p i n)诲人不倦(hu i )香榭(xi e )鳏(gu a n)沁芳亭(q i n)怔(
23、zh e ng)(二)作者简介:曹雪芹(1724? 1764),名霭,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 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富 要职,其第一任就是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 共约60年。康熙帝非常信任曹氏父子,他在位期间五次南巡都以江 宁织造署为行宫。到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顺因 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待到乾 隆继位,曹顺得赦宥,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家道稍稍复兴。到雪 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到重大打击,从此这个“百年 望族”就一败涂
24、地了。势败家亡之后,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他善画,只 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乾隆二十八年 (1763)秋冬之间, 雪芹的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那天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 鄂续写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 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 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 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 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 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
25、有典型性 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 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 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 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三)整体感知: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 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四)深入剖析:1.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 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 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 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
26、黛玉这 样的才女,使她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 写起的。2,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香菱是一个精华灵秀,悟性极强的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 “疯” “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 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 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 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 “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 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
27、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 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 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 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 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 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 动人的形象。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 律。3 .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 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 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 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
28、劳累,显 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 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 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 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 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 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 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 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4 .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 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
29、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 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 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 术美的享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 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没有 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例如,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在黛玉的引导下,香 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 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 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 心扑在诗歌创作
30、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 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 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 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 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之三香菱读诗1 .简介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和创作。曹雪芹(1715 1763),名霭,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是汉人,约于明代后期编入满洲旗籍,属正白旗,身份是“包衣”,即满洲贵族的家奴。曾祖父曹玺曾任江宁织造。曾祖母 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炸
31、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 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漕监察御史,极受康熙帝宠信。曹家在康熙时期成为有权有势、显赫一时的贵族世家。雍正初年,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打击,曹 被罢官,家产抄没,家道衰落。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贫苦,但仍然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 (1762年),曹雪芹幼子夭 亡,由于他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不久在贫病交迫中死去, 终年未满50岁。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和版本。曹雪芹完成了红楼梦的前 80回,这部分在他去世前就已传 抄问世;书的后半部分,据研究基本上也已经完成,由于某种原因未 能传抄行世,后来终于遗失。1
32、20回本红楼梦的后40回,究竟是谁续作,红学界还有不 同看法,不过一般认为是高鹘续补。红楼梦的版本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 八十回本和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主题、主要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薛 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出贾家荣、宁二府由盛 到衰的过程,广泛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和复杂的矛盾斗争, 揭露了官僚地主贵族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了他们残酷剥削 奴役劳动人民的罪恶,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封建传统思想,歌颂了地 主贵族中的青年的叛逆精神和被压迫、被奴役者的反抗斗争精神, 表现了对被压迫、被损害者的同情和对自由幸福、个性解放的向往 追
33、求。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作品中也存在一些虚无思想、宿命论观 念和感伤色彩。红楼梦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极高的不朽巨著。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四百多人,其中较为活跃的人物 也不下百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是全书的主要的人物。2 .关于香菱: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是甄士隐的女 儿,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受尽乏辱、折磨。 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 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 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 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更为不堪,很快
34、便被折磨死了。3.文章内容分析:情节分析,分为两个层次去理解:第一层:(13自然段)黛玉指导香菱读诗、讲诗、理解诗意的 阶段。指导读诗体现在两次谈话中:第一次,黛玉先略说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使香菱深受启发。 继而,黛玉又指出“立意”是诗的头等大事;同时告诫香菱切不可爱 那些浅近的诗,并给她开了一个书目,安排了读的顺序。在这次谈 话的末尾,黛玉又将王维的五言律诗集借给香菱,要求她见画有红 圈的就读。第二次,是在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进行的,黛玉要检查香 菱对王诗理解的程度。香菱果真不负所望,把王诗中的炼字功夫说 得头头是道。黛玉又把陶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出来给 香菱看,启发她认识
35、了脱化前人诗句的道理。宝钗也参与了指导。第二层:(4 8自然段)香菱苦志学诗,终有所成。香菱的诗一共写了三稿。第一稿是在“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情况下经过苦思写成的。第二稿黛玉说“过于穿凿,还得另作”,宝钗则认为它离了题, 不是写“月”,而是写“月色” 了。最后,她居然在梦中把这首诗做成了。探究问题:问题一: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哪里可以 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 视”,已到了 “呆” “疯” “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 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
36、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 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 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 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 心,只得随他去了”。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 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 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 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精神食粮的大量摄
37、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艺 术感受力很高,她一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问题二: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 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 第三,与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环境造就 人,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才得以显露出来。问题三: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有怎样的启示?做有心人,提高兴趣。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 败。问题四: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的 ?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
38、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 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 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 艺术美的享受。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 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 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富于 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问题五: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讴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 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 !而且受他 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蹿出了大
39、马猴”之 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封建 社会男女是如此的不平等!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字1、会认的字(61个)2、会写的字(42个)3、笔顺易错字:区巨4、形近字辨析华(中华)容(容易)壮(壮丽)浪(浪花)橙(橙子)化(化学)谷(山谷)状(形状)良(良好)橘(橘子)劳(劳动)作(作业)枝(树枝)帜(旗帜)脖(脖子)牢(牢记)昨(昨天)技(技术)识(认识)膊(胳膊)由(由于)棋(下棋)快(快慢)己(自己)尤(尤其)其(其它)块(一块)已(已经)5、多音字行为降都6、学会“熟字减一减”的识字方法。6、尽可能多地说出带有“木字旁”、
40、“肉月旁”、“草字头 和“宝盖头”的字。二、词1、会说一些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能正确书写。2、找样子,写词语。进出(进进出出)许多(许许多多)高兴(高高兴兴)快乐(快快乐乐)说笑(说说笑笑)认真(认认真真)来往(来来往往)弯曲(弯弯曲曲)开心(开开心心)花绿(花花绿绿)进出(进进出出)红火(红红火火)三、课内阅读本单元主题“美丽的秋天”。«1秋天的图画朗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 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发现作者拟人化的描写,体会 “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知道是勤劳的人们描绘出了秋天的美丽图画。2黄山奇石知道课文中向我们具体
41、描绘了四块奇石的样子,它们分别是“仙 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喜欢黄 山,结合课后题“想想说说”,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说几块课本 中没有的黄山奇石的样子。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不仅多,而且有趣,课文中就向我们介绍了 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蒲公英靠风来传播种子,苍耳靠动物来 传播种子,豌豆靠太阳来传播种子。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和山行是两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会背诵、 默写、知道古诗的意思。喜欢背诗,背诗给大家听。四、积累会背诵识字1、1秋天的图画、2黄山奇石(背诵自 己喜欢的部分)、3植物妈妈有办法、4古诗两首和秋天 到。语文文体知识总概述语文文体知识总概述一、诗歌我国最
42、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 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 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无论合 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 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1、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 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 的范围。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
43、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 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3、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 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 联。4、绝句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 诗之半而成。5、楚辞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 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 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6、新诗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7、歌行体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 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
44、间无严格区别。特点: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 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 仄、对仗;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 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二、赋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 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 对偶、押韵的文体。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 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它有别于今天的散文标题的赋,已不是铺陈的字眼,而是赞颂意。古人辞赋合称,是因二者都体形灵活,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 六言为主,且允许有错落参差;从风格上看,都讲究文采
45、,多用铺 张手法。二者的区别是辞在句中或结尾多用兮以调节音节,而赋则 较多的使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韵文中夹杂完全不押韵的散文语句。三、骈体文是以双句(即俪偶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与散文相 对的一种韵文。最大特点是,全文用对偶句组成,构成字数相等的 上下联,句法结构对称,词性、词义相互合对。而偶句通常用四字 和六字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起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唐初仍沿习此,至U韩、 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 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四、词古代适合
46、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又叫 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 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 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五、小说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 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 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
47、不同分为社会小说、 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1、志怪小说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 传说。如搜神记。2、轶事小说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谈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是一种 小说。3、传奇小说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 短篇小说。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其 源出于六朝志怪。4、话本小说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内容 记录下来自己备忘或为传授别人。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 小说。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拟话本小说)5、章回小说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一种分章叙事的小说。特点是概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