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4、5节_第1页
人教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4、5节_第2页
人教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4、5节_第3页
人教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4、5节_第4页
人教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4、5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 (1)概念: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2)种类 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_、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 程传递的信息。例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_ 物质。例如:植物的生物碱、动物的性外激素。 行为信息:_ 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 息。例如:蜜蜂的舞蹈。光、声、温度化学动物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实例见教

2、材106页资料分 析1和2) (2)种群: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实例见教材107页资料分析3)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_关系,以维持_ 。(实例见 教材107页资料分析4和107页中草、兔子、狼之间信息传递关系)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_ 的产量。 (2)对_进行控制。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生态系统的稳定农产品或畜产品有害动物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辨一辨(1)上述两图中动物行为涉及到哪类信息?提示左图为物理信息,右图为化学信息。(2)鸟类突然振翅飞起对同伴报警和通过尖锐鸣叫的报警所涉及到的信息有何不同?提示前者为行为信息,后者为物理信息(

3、声音)。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自身_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_ 能力。3基础:_调节。4组成(1)抵抗力稳定性 概念:生态系统_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的能力。 规律:生态系统的_越单纯,_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_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2)恢复力稳定性 概念: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_的能力。 规律: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相反。保持或恢复结构和功能自我调节负反馈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原状成分营养结构 抵抗力恢复到原状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_程度,适度利

4、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对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投入,保证生态系 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名师点拨】 任何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只是大小 不同而已。 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时必须明确是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 力稳定性,因为二者一般呈负相关。 并非所有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高低都呈负相关,如苔原和荒漠生态系统 的两种稳定性都低。干扰物质、能量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传递的模型及解读 (1)模型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析图该模型为信息传递模

5、式图,属物理模型。范围形式: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来源:可来自于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方向:信息传递是双向的。作用: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作用或应用举例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蝙蝠依靠“回声定位”实现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植物开花需光信息刺激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草原上,草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与兔相互依据对方气味捕食或躲避捕食烟草释放化学物质调控害虫天

6、敌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在农业生产中 的应用提高农产品或者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利用模拟动物信息吸引传粉动物,提高果树传粉效率和结实率;利用音响设备诱捕或驱赶有害动物。【深层拓展】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2012年山东淄博模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 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解析】多细胞生物体内

7、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个体内的信息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范畴。信息传递对于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种群繁衍、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性引诱剂的使用属于化学信息的应用。 【答案】B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稳定性前提条件 只有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齐 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时才表现出来。 这一阶段就是生态系统的成熟阶段。2稳定性表现 (1)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 关种群数量呈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示: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

8、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 保持相对平衡。【易错警示】生态系统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稳定,不是恒定不变的,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3种类:可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概念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因素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则越容易恢复,与自身调节能力有关 联系(1)一般呈现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2)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

9、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4.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如下图)(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 稳定性强弱的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 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 于热带雨林的y值。(3)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 恢复力稳定性强。(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做为总稳定性的

10、定量指标,这一 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深层拓展】(1)自我调节能力大小包括:自身净化能力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 分解;完善的营养结构自身的反馈调节,维持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相对稳定。(2)抵抗力稳定性高低比较:生物圈海洋生态系统热带雨林温带草原极地 荒漠。恢复力稳定性正好与其相反。(3)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 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 恢复过程应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4)食物网中营养结构最不容易被破坏的标准 先看食

11、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看生产者,生产者多的 稳定程度高。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 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要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应该适当增加物种的种类和数目。 【答案】A必修三 第五章 生

12、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1实验原理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将少量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封的生态缸 中,便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 (3)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影 响稳定性的因素。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实验流程3基本操作要求 (1)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及分析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

13、者和分解者)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观察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减少对O2的消耗,防止生产量消耗量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

14、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如果生态缸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则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延续的能力强,在没有巨大外界环境干扰的情况下会长期保持相对稳定。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组成光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生态瓶编号甲乙丙丁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以下问题:(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原因是_。(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_。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

15、_,原因是_。(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_;_。【答案】(1)下降缺乏光照情况下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 (2)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 (3)较低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的氧 (4)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 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视角1紧扣教材重点对信息传递有关知识点辨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 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 则属于物理信息。 (2)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若通过声

16、音(尖叫)则属于物理信息,若通过特殊的动作 (突然飞起)则属于行为信息。 (3)涉及到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 器官皮肤、耳朵、眼、心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对光、重力等感觉上述信 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4)若涉及到化学物质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范围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性外激素、蜜蜂舞蹈及孔雀开屏等);异种生物 之间(物理、化学、行为中警示作用)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有物理信息 中光、磁等)。(6)方向一般为双向,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同。 (2012年三明一模)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

17、) A能产生物理信息的只有动物和植物 B孔雀开屏和蜜蜂舞蹈属于行为信息 C信息在调节种间关系中有重要作用 D植物可以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关键点】(1)明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的范围及作用。 (2)准确区分三种信息的传递形式。 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分析】A项中,物理信息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包 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B项中,孔雀开屏和蜜蜂舞蹈通过行为动作来 传递信息,属于行为信息。C项中,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D项中,植物分 泌化学物质来驱赶天敌等,这属于化学信息。 【答案】A(2012年西安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

18、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A错误:物理信息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本身。B错误:植物也可以通过物理信息来传递信息,如绿草与食草动物间的信息传递。C错误、D正确:信息在食物链的低营养级和高营养级之间可以双向传递,如狼依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子同样可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样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D视角2洞察高考热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

19、措施(1)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2)对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 (3)适当增加物种的数量。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2011年江苏高考)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_。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2)与传统养

20、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_。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_,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 有_。(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_。(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_进行 调控。 【分析】(1)由于人工养殖池塘受到饵料、鱼类排泄物等因素的影响,故比自然池塘物种丰富度要低,其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高。富营养化引起鱼类死亡,进一步破坏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种调节方式为正反馈。(2)分析图

21、示可知,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生态塘和潜流湿地,其中的水生植物、放养的滤食动物对被污染的水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3)该养殖系统前一个养殖池塘上层水流到后一个池塘底部,其目的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提高鱼类对饵料的利用率。(4)由于前面池塘中水中含有的N、P等流入后面的池塘,将会使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的浓度越来越高,故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根据图示可知,该系统可通过控制补水和排水、水泵控制水的流量来调节和 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 【答案】(1)高正反馈(2)生态塘和潜流湿地净化作用(3)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4)后面池

22、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5)补水和排水、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循环频次)视角3突破易错疑点对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概念及实例辨析不清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凋节 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 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 【分析】负

23、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早期符合负反馈调节的机制。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B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题组一信息传递的种类及作用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 【解析】信息传递是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传递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 【答案】A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2012年广东珠海质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4、) 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 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C把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D有些金丝桃能分泌一种引起光敏性和刺激皮肤的化合物海棠素, 使误食的动物变盲或死亡,从而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这不属于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解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对于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种群繁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金丝桃分泌的海棠素可使多数动物避开该种植物,这属于利用化学信息进行信息传递。 【答案】D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题组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在某一动物种类

25、丰富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B食物链和食物网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C各类生物所含有的能量值基本不变 D各种群的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 【解析】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保持动态平衡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的稳定,各个营养级的能量也基本不变。各个种群的数量保持稳定,说明是处于稳定型的年龄组成,而不是增长型。 【答案】D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4(2012年北京西城期末考试)在辽宁西部某地区的“三北防护林”,单一种植 的是樟子松。一段时间松毛虫肆虐,使这一地区的防护林几乎成了不毛之地。

26、这个事实最能说明 () A樟子松本身的抗虫能力很差 B松毛虫是专一性侵害樟子松的昆虫 C引入本地区没有的外来树种可抑制松毛虫种群的增长 D物种单一不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解析】由于樟子松防护林生物种类单一,松毛虫缺少天敌,数量增长较快,说明物种单一不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答案】D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题组三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5(2012年湖南十二校联考)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

27、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 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解析】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答案】A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6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级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 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 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 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和_。影响乙 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

28、类是_。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 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 _。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2)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课时作业三十五一、选择题1生态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 (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板。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 诱杀害虫的成虫。此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式是 () A化学信息B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 D其他信息 【解析】本题考

29、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有关知识。通过颜色传递信息是物理信息。 【答案】B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2012年潍坊一模)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 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 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解析】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光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 【答案】A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2012年邳州二模)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

30、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 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 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其生长期并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 信息的合理利用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解析】“短日照”的作用应为光信息,属物理信息(而不是行为信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其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均密不可分 【答案】C 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4下列哪一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1、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形成多倍体 D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 【解析】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都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是化学信息的应用。 【答案】C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2012年北京海淀期末练习)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 该生态系统 () 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物质和能 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的收支随 气候周期性变化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产者的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 解者的数量 A B C D 【解

32、析】长白山生态系统能长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比较复杂(或营养结构比较复杂),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正确;长白山生态系统已经处于森林阶段,不会有大量物种的更替,错误;生产者所含的能量最多,并不意味着其个体数量就最多,错误。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答案】B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

33、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抵抗力稳定性越大,恢复力稳定性越小,否则反之;如果通过管理单纯提高某种牧草产量,而生物种类没有增加,抵抗力稳定性不会提高。 【答案】B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7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解析】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属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属于生物种

34、内的信息传递;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反映的是草与食草动物两种不同的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 【答案】C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8(2010年广东六校联考)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是 () 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蜜 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根瘤菌 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含氮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无 机环境 A B C D 【解析】所描述的是能量流动,所描述的是信息传递,所描述的是物质循环。所描述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不是功能。 【答案】B必修三

35、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9(2010年哈三中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 正确的是 () 【解析】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亦然。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答案】A10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制作4个密 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成分和条件见下表。表中“1”表示有,“0”表示无。 下列相应的评述正确的是

36、() 编号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光照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河泥甲111101乙011101丙111100丁111111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乙成分缺失,功能不健全,存活时间可能最短甲和丁的成分全面,设计合理,可以长时间地存活下去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均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均是封闭的,而能量的流动是相对开放的丁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A BC D 【解析】乙成分缺少光照,功能不健全,存活时间可能最短;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均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甲和丁的成分虽然全面,设计合理与否,也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封闭的,能

37、量的流动是相对开放的,需要有光照,热量散失到周围环境中。 【答案】A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1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 ()【答案】D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2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B草原上羊的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群数量的增长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 D废弃多年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 【解析】A项中体现的是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互利共生关系,C项说明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该生态系

38、统恶化甚至崩溃,D项反映的是群落演替。 【答案】B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二、非选择题材料一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材料二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死亡十多万人,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1)红树林属于_生态系统。(2)红树林的_稳定性较强而_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_。(3)海啸过后,

39、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_都是有限的。1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4)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_。【答案】(1)湿地(2)抵抗力恢复力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3)自我调节能力(4)被海水浸泡过的土壤,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4(2012年豫南四校调研考试)2010年我国一些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当前对其成因有多种分析,观点之一是经济物种桉树的大量种植造成地下水

40、过度丢失所致。请回答相关问题: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水进入桉树叶肉细胞内的细胞器,作为反应物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有_,干旱会使桉树根部细胞吸水能力变_。在大面积的桉树林中,其他植物几乎不能生长,因此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较弱,桉树与其周围植物的种间关系是_。(2)海南某林场利用桉树幼苗和菠萝两种植物的根系深浅搭配和植株高矮结合,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请列举桉树菠萝立体农业的优势:_;_。(3)特大旱灾后土地上重新长出灌木丛,这属于_演替。(4)下表是干旱前后某地区生态系统价值的估计值,表中数据说明受到损害程度最大的是_生态系统。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41、生态系统 单位面积价值(美元/hm2a1)干旱前干旱后热带雨林2 007401.4草地23223.2湿地14 785793.3农田9227.6 【解析】(1)植物吸收的水可以进入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线粒体中进行细胞呼吸等。由题意可知,干旱会使按树的吸水能力增强,在与其他植物竞争时,导致物种的数量减少,使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减弱。(2)由于桉树幼苗和菠萝两种植物的根系深浅搭配和植株高矮结合,因此它们能够充分利用光能和不同土壤层次的水分和无机盐,提高经济效益。(3)特大旱灾后土地上重新长出灌木丛,属于次生演替。(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湿地生态系统干旱前的价值与干旱后的价值之比最大,因此受损

42、害程度最大。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答案】(1)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或有氧呼吸)、水解反应(答对2点即可)强抵抗力竞争(2)合理利用不同层次土壤的水分和无机盐使植物能够充分利用光能(3)次生(4)湿地15请回答下列问题: .蜜蜂是一种群居的益虫,蜜蜂的筑巢、采粉酿蜜等行为以及“语言”等都引起了 人们的极大兴趣。 (1)蜜蜂中的侦查蜂可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 伴,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一般在百米之内。这种信 息是_。 (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 态学上为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

43、信息传递可以_,以维持生态系 统的稳定。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我们可以进行模拟探究实验。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所用的实验材料有蜜蜂100只,1枝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花儿,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组别假设操作步骤预测结果结论 1通过花的味道识别2通过花的颜色识别3通过花的外形识别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第1、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_。(2)第2组的“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上的要求是怎样的?_。(3)如果将三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写出两条应该注意的问题:_(4)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_。 【解析】.跳舞是蜜蜂的一种行为,属于行为信息。蜜蜂采集花粉属于捕食,为植物传粉属于种间互助。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