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太和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刘祖义第I卷 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今天如何阅读经典(节选)经典之为经典,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这就是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和历久弥新。与畅销书不同,经典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未必有很多的知音,但却能经久不衰,永远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经典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消失,改变的最多是它们呈现的方式。正因为经典以无与伦比的方式思考和表达了这
2、些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难以超越,它们对人类就有永久的魅力。柏拉图的理想国或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距今已两千余年,可至今人们仍很容易在西方国家机场的袖珍畅销书架上找到它们;不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什么永恒的真理,而是其中有大智慧在。今天的人们包括中学生阅读它们,当然不是因为可以在它们那里找到今天的问题的答案,而是它们总是可以给我们以新的启示。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所以它们也就不会过时。经典不等于真理,经典所说的也不可能都正确,经典之所以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读它们,不在于它们保证了真理,也不在于它们具有超越时空的消闲功能,或“工具理性”的实用功效,而是在于它们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和体现。人类文明的特点在于
3、它的延续性,人类文明需要沿袭和继承。没有传统的文明不成其为文明,没有经典的文化也不成其为文化。因此,传统的毁灭就是文明的毁灭,经典的消失就是文化的消失。接受经典和珍惜经典,是文明的标志,也是创造的开始。摒弃经典,或将经典视为收藏的文物,都是在断送文化。经典是文化之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所以,在当今“快餐式”“工具性”阅读成为一种“时尚”之时,中学生课外阅读自发呈现的“重文轻理”倾向,就并非是一种什么“缺陷”。事实上,“经典”与“创新”并不相悖。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是谈不上真正的、有价值的创新的。而拒绝阅读经典的人是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化底蕴的。任何真正的创造者,总是从传统经典中
4、吸取充分的资源与养料,作为自己创新的源泉。无论是马克思还是鲁迅,我们在读他们著作的时候,都会发现他们引经据典,挥洒自如,将传统的资源化为自己的创造。相反,缺乏经典,往往是由于拒绝经典。很难设想一个对唐诗宋词极少涉猎的人会成为一个大诗人。当然,在任何时代,创造者总是少数。阅读经典,对于普通的人来说,并不一定是有什么创新的宏伟计划,却往往是出于对比较高级的智慧的追求。这种追求的欲望,自然反映了一种较高的素质;而这种素质在此追求中,又会得到明显的提升。现在到处都在讲素质教育和人的素质,但人的素质单靠学英语和电脑是培养不出来的。人的素质只能靠人文教育来培养;而阅读经典,应该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因
5、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把阅读经典作为我们读书活动的主要内容。一个真正的国际大都市,必然会拥抱经典。经典将提升市民的素质,陶冶市民的品格,赋予一种内在的大气和高贵,给予前所未有的厚实和高度。1. 经典对人类有永久的魅力,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典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B. 经典虽然没有提供永恒的真理,但是其中往往有大智慧存在。C. 经典具有“工具理性”的实用功效,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和体现。D. 经典虽然没有包含今天问题的答案,但总是可以给我们以新的启示。2. 以下不是“把阅读经典作为我们读书活动的主要内容”的理由的一项是( )A. 创造者可以从传统经典中
6、吸取充分的资源与养料作为自己创新的源泉。B. 阅读经典,可以有效地抑制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呈现的“重理轻文”倾向。C. 对于普通的人来说,通过阅读经典可以获得对比较高级的智慧的追求。D. 人的素质只能靠人文教育来培养,而阅读经典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3. 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典能永远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原因是它们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知音。B. 经典所说的不可能都是真理,但抛弃经典就意味着断送文化和创造。C. 经典是文化之母,要想继承与发展人类文化,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D. 经典能提升人的素质,陶冶人的品格,赋予人一种内在的大气和高贵。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
7、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墨竹赋(宋)苏辙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客见而惊焉,曰:“今夫受命于天,赋形于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春而萌芽,夏而解驰。散柯布叶,逮冬而遂。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涉寒暑之徂变,傲冰雪之凌厉。均一气于草木,嗟壤同而性异。信物生之自然,虽造化其能使。今子研青松之煤,运脱兔之毫,睥睨墙堵,振洒缯绡,须臾而成。郁乎萧骚,曲直横斜,裱纤庳高,窃造物之潜思,赋生意于崇朝。子岂诚有道者邪?”与可听然而笑曰:“夫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始予隐乎崇山之阳,庐乎修竹之林。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若夫风止
8、雨霁,山空日出。猗猗其长,森乎满谷。叶如翠羽,筠如苍玉。澹乎自持,凄兮欲滴。蝉鸣鸟噪,人响寂历。忽依风而长啸,眇掩冉以终日。笋含箨而将坠,根得土而横逸。绝涧谷而蔓延,散子孙乎千亿。至若丛薄之馀,斤斧所施。山石荦埆,荆棘生之。蹇将抽而莫达,纷既折而犹持。气虽伤而益壮,身已病而增奇。凄风号怒乎隙穴,飞雪凝冱乎陂池;悲众木之无赖,虽百围而莫支。犹复苍然于既寒之后,凛乎无可怜之姿;追松柏以自偶,窃仁人之所为,此则竹之所以为竹也。始也余见而悦之;今也悦之而不自知也。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而兴,而修竹森然。虽天造之无朕,亦何以异于兹焉?”客曰:“盖予闻之: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
9、也,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与可曰:“唯唯!”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冬而遂 逮:等到 B绝涧谷而蔓延 绝:横穿C蹇将抽而莫达 蹇:艰难 D虽天造之无朕 朕:皇帝5. 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B. 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C. 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D. 视听漠
10、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6.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竹赋是以对话体结构全篇的一篇赋作。赋中借主客问答来赞美竹子,将竹子的禀赋与道德人格结合起来写,既表现了竹子的特性,又展示了人物的胸襟。B与可指出画竹必须心随竹转,情与竹游,发掘竹的深层次的美韵。这段文字既展示了竹的神韵,同时又表现了艺术构思的过程,情、理、物象结合得天衣无缝。C爱竹的与可留心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的生长过程以及习性等都了然在胸,对竹从“悦之”到“悦之而不自知”的过程就是从忘我到忘物又到物我两不忘的过程。D文末客人借助用“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这两个
11、典故,把题旨升华到“万物一理”高度,是为了证明文与可这么好竹实际上就是有道者。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子研青松之煤,运脱兔之毫,睥睨墙堵,振洒缯绡,须臾而成。(2)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野人送朱樱 杜甫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霑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注 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赐霑:即霑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8这首诗从结
12、构上看,可以分为几层?请简要分析。(5分)9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此日尝新任转蓬”一句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评价牡丹和莲的句子是: ;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两句议论是: , 。(3)白居易琵琶行用 , 两句话写出了琵琶女出场时的矜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赤茧(日)安部公房 日暮时分,人们赶回自己的居所,而我却无家可归,只好继续在房子与房子间狭窄的夹道中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街上房屋鳞次栉比,却没有一个容许我栖身的地方,这到底为什么呢?我又开始念叨着这个早已
13、重复了千遍万遍的疑问。 靠着电线杆,我发现旁边有一截被人落下的绳子。我突然产生了上吊自尽的想法。绳子斜着眼睛盯着我的脖子,一边说道:兄弟,休息吧!的确,我也想休息啊,但是却不能休息。因为我还没找到能够让自己满意的我没有家的原因。 夜幕每天都会降临,人们每天都会休息,为了休息就必须有一个家。看来我应该也有一个家才对。猛地,我发现自己也许从根本上误解了什么。说不定我不是没有家,而仅仅只是忘记了拥有家这个事实而已。没错,就是这样,比如我现在偶然路过的这座房子很可能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心里这样想着,就走过去敲门 运气不坏。半开着的窗户里探出了一张亲切的女人的笑脸。希望的微风涌进我的胸膛,我的心脏化作一面
14、舒展着的旗帜在风中飘扬。我也堆起笑容,绅士般地点点头。 “对不起,请问,这里是我的家吗?” 那女人的表情瞬间紧张起来:“啊?你是谁?” 我莫名其妙地语塞起来,不知道该如何向她说明。我是谁?此时此刻这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可是,怎样才能让她明白这一点呢?我有点自暴自弃了。 “不管怎样,如果你认为这里不是我的家,请拿出证据来。” “啊”女人脸上流露出恐惧的神色,这让我感到有些恼火。 “没有证据的话,就可以看成是我的家了。” “可,这是我的家啊!” “那又怎样?是你的家,不见得就不是我的家,是吧?” 代替回答的是女人冷若冰霜的面孔和随即关闭的窗户。啊,这就是女人笑靥的真实面目。难道某种东西属于他人
15、,就不能同时地为我所有吗?从刚才那个女人表情的转变之中,我已经充分地感受到这一荒谬论调的本质。但是,为什么一切都是别人的,而不是我的呢?哪怕至少有一个既不是我的,也不是别人的东西也好啊!我时常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施工现场和材料堆置场的水泥管就是我的家。但那也正逐渐地成为他人的所有物,最终完全地被占有,从我的眼前消失,丝毫没有顾及我个人的感受与意愿或者说,在他人干涉下,那些水泥管彻底地转变为与我的家没有任何关系的事物。 那么,公园的长椅呢?当然很棒。如果那里真的是我的家,如果没有人拿着棍棒赶我走的话没错,长椅是大家的东西,而不是某一个人的东西,可是他却对我这样说道: “喂,起来!长椅是大家的东西
16、,而不是某一个人的东西,更不可能是你的东西。快走开!如果不愿走,就请你通过法庭之门到地下室来。除此之外,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你停下脚步,你便犯罪了。”这样说来,所谓四海飘零,无处归宿的犹太人就是指我了? 日暮时分,我不停地往前走。房屋不曾消失,不曾改变,伫立在地面之上纹丝不动的家家户户。在那之间是一条不断变化着的没有固定形状的裂隙夹道,我还没有理解自己之所以没有家的原因,因此我还不能把自己吊死。 啊!是什么东西缠住了我的脚?若是吊颈的绳子,请不要这么心急地催促我嘛!不,好像是具有粘性的丝线。捏着线头拽过来一看,线的另一端在鞋子的破洞里,随着我的扯动一点一点地往外冒。这玩艺真奇妙!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17、,我用双手不断地把丝线拉出来。在左脚全都脱落之后,丝线自然地转移到了右脚。不久,丝线就像一个口袋裹住了我的全身,即使如此,身体的分解也仍然没有停止,从腹部到胸口,再从胸口到肩膀,丝线依序地脱落,再从内部加固整个口袋。最后,我消失了。 只剩下一个没有任何内容物的茧。啊,这下总算可以休息了。夕阳把空茧染成耀眼的赤红色。这才是我的家,确确实实地,谁也无法干扰,谁也无法妨害的,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家。然而,拥有了这个家以后,能够入住的我却已经不存在了。 茧内,时光永远驻留在相同的时刻。外边天黑了,里边也依然还是黄昏,残留在内部的晚霞还在不间断地闪动着赤红色的光芒。这个显眼的特征没有逃过他的眼睛。他在铁轨与
18、过道口处的栅栏之间发现了变成空茧的我。起初他很生气,但一转念又觉得自己捡到了一个珍奇的东西,因此顺手把我装进口袋。我在里面翻滚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被直接扔到了他儿子的玩具箱里。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 “我”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没有家,是因为“我”不能准确地理解“家”的含义。B. 由于看到“女人”亲切的笑脸,“我”心中充满希望,心情愉悦,与后文构成对比。C. 小说写“水泥管”和“公园的长椅”,实际是为了说明“我”自私而狭隘的思想。D. 文中两次写到“日暮时分”,以此来烘托悲凉的氛围,并衬托“我”的悲惨遭遇。E. 结尾写“我”变成“赤茧”,照应标题,写出“
19、我”在经历艰苦追求后的欣喜结局。12小说第一段的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13当主人公向象征着有产者的“女人”问询,希望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住所、获得自己存在的证明时,女人的表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6分)1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应该删去,有人认为不应该删去,你支持那种看法?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论述一下你支持的看法。(8分)第II卷 表达题(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5下列各项中,加点汉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豢养 涣散 莞尔 浣溪沙 宦海沉浮 B缉拿 稽查 奇数 羁押期 南箕北斗C镖师 狂飙 剽悍 黄骠马 分道扬镳 D贿赂 绿林 禄蠹 露马脚 千
20、淘万漉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编篡 笼络 妆奁 金钢石 循序渐进 B应酬 殒落 插销 水蒸汽 寻衅滋事C挛生 怂恿 岔气 霓红灯 优哉游哉 D累赘 颠簸 掣肘 打瞌睡 振聋发聩17将以下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上个世纪 30 年代,徽州的一些文献陆续流往杭州、南京等地抗战结束之初,历史学家方豪在南京购得一批徽州文书,于上世纪 70 年代撰写并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这是目前所知学术界对徽州文书的第一次收集徽州文书是徽州民众在日常生活、商业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档案目前所知从徽州外流最早的文书,是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明代歙县方氏信函 700 通。这批尺
21、牍在晚清光绪以前就已流入日本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文书档案逐渐散落出来。它们原先主要保存在私人手中,还有的保存于祠堂、文会等各类基层组织的管理者手中A. B. C. D.18下面是某班长在一次班会上的结束语,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学风、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遵守纪律,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班的班风从此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1) 改为
22、;(2) 改为 _ ;(3) 改为_ ;(4) 改为 ;(5) 改为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命运总是与人一同存在的。不要惧怕命运的神秘,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 ,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因为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在你绝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 。你的恐惧越放大,你手中掌握的那一半越小,你失去的也就越多;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越大,你获得的也就越丰硕。因此,人的一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 。 六、写作(6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1)
23、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2)人是要靠超越来建筑自己的高度的,而在所有的超越中,做了错事之后让自己的灵魂示众是最困难的一种。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少于800字。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C(经典具有“工具理性”的实用功效的说法错)2.B(阅读经典可以抑制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呈现的“重理轻文”倾向,属于曲解文意)。3.A(强加因果,原因是“它们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和体现”)4. D朕:迹象或先兆。5. B6. C“从忘我到忘物到物我两忘的过程”7.(
24、1)如今你研磨好用松烟制成的墨,挥动用兔毛制成的笔,看着墙壁,在绢帛上尽情挥洒,不一会儿就画好了。(2)轮扁,是制造车轮的木匠,但读书的人却从中学到了读书的道理。世上万物蕴含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而已。 参考译文:文同擅长画墨竹,画出的竹子看起来和真的一样。客人见到他画的竹子之后非常惊讶,说:“大自然赋予了竹子生命和形貌。竹子受到雨露滋润,存在于天地间。春天竹子开始萌芽生长,夏天竹笋就脱离竹壳,舒展为竹。等到叶子慢慢增多,到了冬天竹子就长成了。竹子性情刚直,长得姿态却娴雅妩媚。历经寒暑变化,笑傲面对冰雪严寒。草木所吸收的天地间浑然之气是一样的,嗟叹它们生长的土壤一样,但
25、是性情却不一样。确实万物生长有其天然的本性,除了造物主谁能够驾驭的了?如今你却研磨好用松烟制成的墨,挥动用兔毛制成的笔,看着作画的墙壁,然后在绢帛上尽情挥洒,不一会儿就画好了。竹子枝叶纷繁茂盛,极为传神,仿佛能听到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画出的竹子弯直横斜,粗细高低,形态各异。窃取了造物主的神妙构思,赋予画竹以蓬勃生机。你难道就是那得道的人吗?”文同听过了之后微笑着说:“我所追求的就是道,把这种追求寄予在竹子中了。我开始在高山的南面隐居,在竹林附近修建房屋,视听淡漠,对外界无牵挂。早晨和傍晚都和竹子在一起。在竹林间吃饭,在竹阴下睡觉休息。看到竹子形态体貌的变化很多。每当风住、雨停的时候,山林间空旷
26、幽静,太阳出来,竹林就显得特别秀丽茂盛,布满了整个山谷。竹叶像是翠鸟的羽毛,竹上的青皮像是青玉,非常淡薄,竹上的寒露好像都要滴下来了。只有蝉和鸟在林间鸣叫,人的声音寂寞而寥落。我顺着风长啸一声,终日看着那苍茫的远方。新的竹笋带着笋壳一起落下,根在土里生长,穿过涧谷蔓延开来,生出成千上万的子孙。到了被斧头砍过,比较稀薄的地方,怪石嶙峋,荆棘丛生,竹在那种地方艰难地抽出来却不能伸展开,虽欲倒却顽强支撑着,虽环境艰难元气受损却更加坚强,身体弯折形状却更加奇特。狂风怒号的天气,天寒地冻,叹息别的树木即使很粗大却没有自持。竹却依旧在严寒之后苍翠,没有那种可怜的姿态,使自己与松柏同列,这是效仿仁者的做法,
27、这就是竹子为什么称之为竹了。我一开始见到竹子就很喜悦,现在这种喜悦的感觉已经融入自己身体里了。来了兴致之后,挥毫泼墨,那真切的竹子就在眼前了。虽然自然的竹子是天造地设的,可是这与墨竹又有什么分别呢?”客人听了之后说:“我从前听说,庖丁,是个杀牛的厨师,但是学养生的人从他那里学到了养生的道理;轮扁,是制造车轮的木匠,读书的人却从中学到了读书的道理。世上万物所蕴含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而已,更何况您把这道理寄托在竹子中,我说您是得道的人,难道不对吗?”文同听过之后说:“大概是这样子的吧。”8以时间为标志,这首诗可以分为三层,前两联为一层,写野人送朱樱给自己尝新的事情,第三联为第二层,追忆任左拾遗时在宫中蒙受恩赐,擎持樱桃归家的情景;第四联为第三层,由对比引出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9“尝新”(村民赠樱桃一事),既有尝樱的喜悦又有由此产生的对村民的感激之情。“此日”一词,暗含对往昔生活的追念,对长安朝廷的思念,有抚今追昔之感。“任”字表明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若理解成洒脱之情也可以)。10.(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2)不畏浮云遮望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婴儿背带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2025年双点有纺粘衬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专业商标转让合同范本
- 6000辆危化品槽车清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企业员工劳动权益保障合同
- 2025年度房改房买卖合同贷款申请与审批流程
- 2025年度房屋租赁合同中租赁合同终止及重要性研究
- 2024年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招聘教师考试真题
- 二人合伙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书画家个人品牌经纪人合作协议
- 《土壤与土壤改良》课件
- 新版-GSP-:中药材、中药饮片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 ISO9001ISO14001ISO45001外部审核资料清单
-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 绘本成语故事:四面楚歌
- HCIE-Transmission H12-931认证培训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
- 造血细胞与基本检验方法-细胞化学染色(血液学检验课件)
- 领子的分类详解课件
- 产品质量保证书
- 工厂员工消防安全培训内容
- 调节与集合的相关性 相对调节和相对集合的关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