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第八单元教材解读一、基本结构本单元围绕“科普知识”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 棉花姑娘咕咚 小壁虎借尾巴。棉花姑娘小壁虎借尾巴是童话故事,咕咚是一个民间故事。课文融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故事情节中,既有教育性,又富有童趣。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二、主要特点:棉花姑娘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

2、较强的启发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常识的兴趣。咕咚一课讲的是一个木瓜从树上掉进了湖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兔子听见了吓得拔腿就跑,其他小动物没有搞清楚事情的原委也跟着一起跑,结果虚惊一场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应该盲目地随大流,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的真相。小壁虎借尾巴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却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之后发现自己又长出了一条尾巴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棉花姑娘告诉学生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的害虫; 咕咚以木瓜掉湖中的声音引起小动物们惊慌逃窜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懂

3、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小壁虎借尾巴则让学生知道动物尾巴有不同作用,壁虎尾巴有再生功能。学生可在本单元教材的学习中,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导他们主动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三、单元教学目标1 . 会认 45个生字,会写21 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3 .通过“识字加油站”和“我的发现”,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的兴趣。4 .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5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四、教学重难点:1 .会认45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2 .通过“识字加油站”

4、和“我的发现”,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的兴趣。3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五、教学建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这篇课文阅读以后,又一次出 现的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的阅读。教学时要在一上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 继续发展学生的独立识字和阅读能力。咕咚一课的教学要巩固、运用小蜗牛的学习方法开展 识字、阅读,并运用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猜字、认字 ;小壁虎借尾巴要在此基础上能借助偏 旁表义的特点了解字义,并通过交流“是怎么猜出来的”提炼猜读的几种方法。两篇课文都可以根据 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内容

5、,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进行角色表演。这样,训练 层层递进,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读出祈使句的语气,读好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是本单元教学的另一重点。棉花姑娘中,棉花姑娘 对燕子、啄木鸟、青蛙说的话“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是祈使句,要加强指导,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引 导学生进行体验,体会棉花姑娘的急切之情,指导学生尝试读出求、盼望的语气。读好角色的对话在 3篇课文中都有要求,可以根据课文的故事情境,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读好不同角色说的话语,特 别是棉花姑娘和小壁虎借尾巴中主人公说的话,这些话虽然基本相同,但随着故事的发展, 说话的心情和语气也随之变化,在教

6、学中需要进行引导。本单元要继续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这项阅读能力。教学形式上可以更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读文,找到相关信息交流,互相补充。19棉花姑娘2设计说明本课设计重在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想象、去体验。分角色表演,以 读代讲,感悟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学前准备1 .制作字词卡片。(师生)2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3 .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重点:识字写字,了解课文内容。学前准备1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2 .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教

7、学环节一、树立形象,引入新课1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猜一个谜语。农民春天种上它,夏天它就开了花。秋天结果象个桃,桃子裂了开白花。2 .指导学生识记“棉” “姑娘”三个字。(棉花是植物,所以是木字旁,棉花的颜色是白的,所以右上是个白字,棉花可用来做毛巾,所以右下是个巾字。姑娘左窄右宽)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1. 查生字词语的学习情况。(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导认读。(棉花、姑娘、治病、燕子、树干、七星瓢虫、别人、忽然等等。)(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3 .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的方式,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4

8、.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指导写字。1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2 .引导学生观察、交流生字特点和书写时的注意点。3 .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4 .组织学生描红、临写。5 .组织全班展示。四、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棉花姑娘的心情变化,了解常见益虫益鸟的本领。3 .进行情景表演,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学习重点进行情景剧表演。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1 .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2 .听写生字。、细读课文(一)预设学习第一节(1)出示第一节课件,仔细看动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9、?(2)是呀,上面有许多甥虫,什么是甥虫呢?介绍甥虫。出示 ppt.(3)甥虫很小,浑身长满甥虫是一件痛苦的事,哪句话最能体现棉花姑娘当时的心情怎样、指导读句: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为她治病啊!(抓住盼望一词读出棉花姑娘迫切想要医病的心情)师:“盼望”你能换个词语说说吗?(希望)师:“盼望”比“希望”的程度更加强烈。(5)教师范读,学生领悟感情,自由读,指名读。(二)学习第5、6节1 .棉花姑娘病得那么重到底是谁帮她只好了病?哪两节告诉了我们,自由读一读。2 .七星瓢虫本领大吗?你从哪里知道的?3 .教学生字“然、奇、颗、瓢”4 .你还能向同学介绍一下瓢虫吗?(展示有关资料。)5 .介绍瓢虫家族。

10、6 .七星瓢虫本领这么大,棉花姑娘感到怎样?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惊奇)找一个近义词;你演 一下这个神态。7 .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好第6节吗?(学生读第6小节。)8 .教学生字:“碧、吐、啦”9 .棉花姑娘会怎样称赞七星瓢虫?(三)学习24节过渡:在七星瓢虫来临之前,棉花姑娘病重难忍,她请谁为她治过病?结果怎样?他们到底是想帮还 是不想帮?1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24小结。2 .比比哪个小组读的好,相机指导读出请求的语气。3 .汇报学习收获(小动物不是不想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4 .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燕子捉空中的害虫,啄木鸟捉树上的害虫,青蛙捉稻田里的害虫,七星瓢

11、 虫吃棉花叶子上的甥虫。(读有关句子)(四)分角色表演课文四、积累拓展同学们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益虫、益鸟,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去搜集了资料,谁来交流一下?20.咕咚设计说明:咕咚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讲的是树上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发出了 “咕咚”的声音。兔子听了之后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动物也跟着跑起来,最后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明了情况, 大家一起来到湖边,看到了真相,原来“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动物们都哈哈地笑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所以教学本课,应按 照“读文一一识字一一学文一一述说故事”的思路进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前准备

12、: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习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学前准备:1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2 .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教学环节:、图画导入。1 .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2 .教师导言: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可就是这个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吓得撒 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咕咚。师板书课题并教读:咕咚3 .认读生字“咕、咚”,师相机讲解:这两个字可以组成“咕咚” 一词,

13、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 词。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 .自由读课文,完成初读要求。2 .同桌互读课文。3 .分自然段读课文。4 .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5 .全班汇报生字学习情况。(1)说一说用哪种方法,识记了哪些生字,哪些生字可以用同一种识记方法。(2)积极参与课堂识字活动,巩固识记。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 .引导齐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3 .组织全班交流。四、指导写字。1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2 .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3 .组织学生描红、临写。4 .组织全班展示。第二课时学习目

14、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2 .理解课文,知道“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的道理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的道理。学前准备: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1 .开火车认读生字。2 .分自然段读课文。3 .读词: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拦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二、整体读文,指导朗读(一)预设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 .(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 跳,拔腿就跑。)2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5、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 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3 .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4 .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5 .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注意停顿、重音、语气。)(二)预设课文第三、四自然段。1 .(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 起来了。)2 .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3 .

16、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 /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 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彳#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4 .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5 .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6 .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也可课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7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8 .引导学生比较“兔子” “小猴” “大伙儿

17、”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 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9 .课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 分。“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字加“足字”,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 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10 .分角色朗读“兔子” “小猴” “大伙儿”说的话。11 .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

18、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三)预设课文第五自然段。1 .(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2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3 .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4.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5 .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6 .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 “兔子”的答话。(四)预设课文第六、七自然段。1 .(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

19、咕咚”的真相后,笑了。)2 .(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3 .教师引问:知道了 “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 “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4 .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5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设计意图:在朗读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要求学生步步上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

20、,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2 .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21小壁虎借尾巴设计说明经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读文的方法。因此,本课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 .灵活采用看图、看实物、朗读、做动作、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 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坚持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针 对本文对话多、感情色彩浓的特点,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品味文中不同角色的

21、不同语气、 语调,并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一一“演”,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兴趣。学习目标:1、会认“壁、墙”等12个生字,会写生字“捉、条、爬、姐、您、草、房”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认写生字,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题目,启发质疑1 .出示小壁虎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 ”(壁虎)2 .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可有只小壁虎却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 小 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出示课文题目,读课文题目,认识“壁”。3 .读了这个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板书: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他向谁借尾

22、巴?结果怎样?设计意图:质疑问难,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 .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干什么的故事?(2)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3)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2 .打开课本,同学们有什么发现?一一指一名学生说发现。(课文没有注音。)3 .课文没有注音,那我们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一一引导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4 .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字的读音,注意平翘舌音。5 .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全班交流:你们小组新

23、认识了什么字?是怎么认识的?(学生没说到的,教师帮助。)6 .出示词语。(带拼音)小壁虎墙壁蚊子咬断拨水甩尾巴 赶走傻孩子转身指名读,齐读。(2)去掉拼音再读。7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8 .把生字送回课文,读通课文。9 .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将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设计意图:学生是有差异的,对不同的学生要求也应不一样,因此,在听说训练中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如:听完课文录音后的第一次交流是针对全班学生的,答案连起来就是整篇故事的大概内容,这个说话练习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只要请班上几个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回答即可。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1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很难看时,他

24、心情怎样?(伤心、又t过。)那就请你们带着难过的心情来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指名读,齐读。)2 .小壁虎先向谁借了尾巴?(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学生比赛读小壁虎说的话,比比谁读得好。3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小壁虎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他呢?(出示:小鱼的尾巴要用来)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请你们用手做做拨水的动作。小结:如果小鱼的尾巴没了,小鱼就不能在水里游泳了,所以小鱼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4 .分角色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贯穿以读为主的思想,感

25、受清新活泼的文字,通过图片想象当时的场景,语言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会在潜移默化中生成。四、指导写字1 .学生认读生字“捉、条、爬、姐、您、草、房”。2 .学生观察特点,说一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 .教师范写捉、爬、您、房,学生书空。4 .学生练写,展示评议。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探究,老师用最直观的手段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学生从中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最后欣赏评议生字。学生在自主、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写好生字。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正确、规范地书写7个生字。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学习重点分角色表演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一、复习旧

26、知1 .听写文中7个生字。2 .看图说说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设计意图:复习生字,回顾课文内容,为接下来品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二、继续学文,感悟理解1 .带着问题读课文:小壁虎怎样借尾巴?请同学读课文第3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小壁虎说的话,用浪线画出其他小动物说的话。2 .交流出示对话。3 .指导朗读。假如你是小壁虎,看见小鱼、老牛、燕子,你心里会怎么想?那些动物帮不了小壁虎,他们的心情又怎样,再读读他们说的话。4 .从小壁虎和动物们的对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出示:小鱼用尾巴拨水,老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5 .小结延伸,拓展交流: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呀!他还会去向

27、谁借呢?他们会怎么说呢?(仿照课文续说。) 学生借助搜集来的资料,分小组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的用途,并演一演6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该怎么办呢?(师引读第6自然段。)7 .结果怎样?为什么?8 .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男女生比赛读。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想象说话,实现了语言的迁移。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准备,交流时要有 一定的弹性,学生能说几句就说几句,主要关注他们说话时的语气、态度,表达是否清楚。教师评价 要及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三、课堂演练,加深理解1 .分角色朗读全文,喜欢谁就读谁说的话。2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表演。3 .指小组上台表演,全班评议

28、。设计意图: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学生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他们能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 和事融为一体,读出不同人物的心情。读者绘声绘色,听者如临其境。分角色表演朗读还能让学生借 助人物动作、对话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1.分角色朗读全文。2.布置课后作业一一编故事:小壁虎长出了一条新尾巴,他高兴极了,他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呢? 他的朋友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来讲给家长听,并把编的故事写下来。设计意图:这一延伸的练习设计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读写结合的一次小练笔,又极大 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语文园地八学习目标:1 .通过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2 .通过字词句运用,知道不同的心情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去表示。3 .根据“我的发现,知道生字的偏旁,一般和生字本身所表示的含义有关。4 .会读会背古诗画鸡,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学习重点:1 .通过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2 .会读会背古诗画鸡,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学前准备:制作生字卡、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环节第一课时识字加油站一、导语引入1 .你知道家里卫生间有哪些洗漱用品吗?2 .指名说。3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关于洗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