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小蝌蚪找妈妈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2.能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3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学重点1.能正确、规范地书写10个生字,能听写课后8个词语。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能用“露着、披着”等动词分别说一句话。 2.能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
2、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教学难点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2.学习生字,写好“宽、孩、跳”三个字。教具准备课件,新词卡片,实物展台,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2:小蝌蚪找妈妈图文):我是小蝌蚪,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
3、书:小蝌蚪找妈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找到妈妈了吗?3.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试着从课文中找出答案。【设计意图:设计“寻人启事”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和解疑的兴趣。】新课教学( )分钟二、预习检查,学习字词过渡: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课件出示3:预习要求) 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读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 1图片中,哪些地方介绍了小蝌蚪的样子?(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学
4、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鲤鱼、乌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1)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课件出示4)两条 宽嘴巴 哪里 眼睛 肚皮 孩子 跳上来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指名读第一行词语,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注意读准后鼻音“两、睛”,重点指导轻声“孩子”。(课件出示5)池塘 脑袋 黑灰色 游哇游 教学 捕食 欢迎 阿姨 宽嘴巴 乌龟 头顶 披着 鼓着 (2)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读准后鼻音“塘、迎”等。重点指导多音字“教”,
5、本文中读“jio”,还有一个读音是“jiào”,组词为“教室”;还要读准易错字“捕”等。 (3)多元识字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睛、哪、肚”。如“睛”,“目”加“青”就是“睛”。用熟字减一减的方法识记“皮”:“披”减去提手旁就是“皮”。用熟字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孩、跳”。如,“该”的言字旁换成子字旁就是“孩”。运用形声字识字的方法认识“顶、袋、塘”,如“顶”中页字旁表意,“丁”表示读音。3. 检查课文朗读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
6、眼离书本一尺)(2)指名朗读课文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端好书,仔细听读对了吗?大家看这两个词(脑袋 快活),谁来读读?放到句子中你能读正确吗?读“游来游去”时语气延长,突出它们的悠闲与快乐。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这里有一个带有轻声的词(游哇游)能读准吗?(课件出示6)长句子“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能读通顺吗?朗读时读准节奏,注意“鲤鱼妈妈、小鲤鱼、捕食”重读。自由练读,指名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7)长句子:“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朗读时注意读准节奏,注意“乌龟、四条腿、游”重读。 自由读,指名读。注意读通顺,读准节奏和停顿。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一
7、自然段来看看这几个带有轻声的词(课件出示8)(蹲着 披着 露着 鼓着 衣裳 ),练一练,读给同桌听。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放到句子中你能读正确吗?读第一句“游哇游”语速要慢,突出时间的漫长。读“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要强调重读,突出青蛙的特点。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注意读好连动句(课件出示9)“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游过去”要读出惊喜的感觉,体现小蝌蚪找到妈妈后的内心无比激动、高兴之情。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这一段注意读好带有轻声的词“尾巴、时候”,放到句子要能读准。(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4.指导书写生字。(1)(课件出示10):
8、田字格课件出示。 宽 孩 跳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2)教师范写“宽、孩、跳”,用田字格课件出示。(3)指导书写“宽、孩、跳”,(课件出示11)“宽”字第十笔是竖弯钩。“孩”字第七笔是撇,不是撇折。“跳”字第十一笔是竖弯钩,不是斜钩,右边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4)认真读帖,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5)展评学生的书写。三、复习巩固,学会运用 1.小游戏,送词语宝宝回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写好了生字,读准了词语,再来读读。这些词语宝宝要回家,你能不能帮帮他们?(课件出示12): 披着 露着 甩着 鼓着 1.小蝌蚪( )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9、2.青蛙妈妈(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一对大眼睛。拿出练习纸,先读一读,想好了再写。指名读句子,对照答案。2.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不仅记住了,会写,也会用,这才是真会了! 【设计意图:这是对会写字的识记和书写设计的环节。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统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这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设计意图: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课堂作业新设计1.读拼音,写词语。lin kun dn jiù ( )个 ( )嘴巴 头( ) ( )是
10、dù hái tiào ( )皮 ( )子 ( )上来 2.扩词。 袋( )( )( )( ) 迎( )( )( )( ) 塘( )( )( )( )3.选择其中一个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写一句话。 参考答案:1.两 宽 顶 就 肚 孩 跳 2.口袋 脑袋 袋子 袋鼠 欢迎 迎接 迎风 迎面 水塘 池塘 鱼塘 荷塘3.迎上去妈妈下班回来了,我高兴地迎上去,说:“妈妈,您可回来啦,我的肚子正咕咕叫呢!”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
11、读课文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复习旧知,巩固字词。1认读生字新词。2听写:看见、哪里、那边、头顶、眼睛、雪白、肚皮、孩子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新课教学( )分钟二、精读课文,重点突破。1.导读第1自然段(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大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长尾巴)。(2)小蝌蚪的脑袋怎样?连用两个“大”,给你什么感觉?(小蝌
12、蚪的脑袋很大很大)(3)什么样的尾巴?连用两个“长”给你什么感觉?(小蝌蚪的尾巴很长很长)文中那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1自然段。2.导读第2自然段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读好轻声词语“游哇游”。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来读读他们的话。(1) 小蝌蚪见了鲤鱼阿姨是怎么做的?(迎上去)迎上去是什么意思?谁来扮演小蝌蚪,表演“迎上去”。(2)(
13、课件出示14鲤鱼图片) 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习) (3)交换,学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小蝌蚪。(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4)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正确读“宽嘴巴”。(课件出示15:遇见鲤鱼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圆脑袋、长尾巴,长出了两条后腿。)(5) 朗读第二自然段,能做到读正确、按标点停顿,读好问号和感叹号。 3.导读第3自然段过渡:我们继续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1) 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哇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
14、黑板上) (2)小蝌蚪看见鲤鱼是“迎上去”,看见乌龟是怎样做的?正确读“追上去”。“追上去”是什么意思?(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谁来扮演小蝌蚪、乌龟,表演“追上去”?(3)小蝌蚪为什么“连忙追上去”?“妈妈,妈妈!”感叹号告诉了你什么?小蝌蚪太想念妈妈了,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4)从乌龟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头顶大眼睛 披着绿衣裳。)(课件出示16:遇见乌龟蝌蚪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 (5)朗读第3自然段,能做到读正确,按标点停顿,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4.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
15、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板书:大青蛙)(课件出示17):蝌蚪妈妈:四条腿(蹲)宽嘴巴大眼睛(鼓)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小蝌蚪:尾巴变短了。 (2)正确朗读描写大青蛙样子的句子,夸夸这只漂亮又神气的大青蛙。5.齐读第5自然段。过渡:小青蛙找到妈妈了吗? (1)从以下两个感叹句你感受到了什么?“妈妈,妈妈!”(感受到小蝌蚪见到妈妈的惊喜之情。)“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体会到妈妈见到孩子很高兴,充满慈爱。) 练习读出小青蛙找到妈妈的惊喜之情和妈妈见到孩子的高兴和慈爱的感情。(2)读读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请找出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蹬、跳、蹦”) (
16、3)朗读这个自然段,体会青蛙一连串动作轻盈、敏捷的特点。6.教学第6自然段。(1)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捉害虫)“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小青蛙很勤劳。)(2)读一读小青蛙捉害虫的资料。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课件出示18)青蛙吃害虫保护庄稼: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三、提取信息,叙述故事。 1.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不断地发生变化,自己读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找出来。 2.朗读找出的句子,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说说蝌蚪变成青蛙
17、的过程。(课件出示19图文): 小蝌蚪变青蛙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长尾巴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读写生字新词。2仿写句子。(课件出示20)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 鹅, , , , 。 有 鸡, , , , 。 有 猴子, , , , 。【设计意图:感受叠词、动词的表达效果,唤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设计意图:给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机会,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提起信息的能力。并根据提取的信息,能完整地说出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18、0;)分钟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课文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很大帮助。板书内容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变青蛙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黑灰的身子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长尾巴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课堂作业新设计1.填空大青蛙鼓着两只( ),宽嘴巴,披着( ),露着( ),四条腿蹲在荷叶上。2仿照课文,用动词“披着”“鼓着”“露着
19、”“甩着”分别写一个句子。 披着: 鼓着: 露着: 甩着: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如何长成青蛙的? 【答案】1.大眼睛 绿衣裳 白肚皮 2.用词语写句子: (1)披着:今天下雨了,我披着雨衣上学了。 (2)鼓着:青蛙鼓着两只大眼睛。 (3)露着:小企鹅穿着黑大褂,露着白肚皮。 (4)甩着:黄牛正甩着尾巴赶蝇子呢! 3.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后来长出了两条后腿,接着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不久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真正的大青蛙了。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遵循统编教材的识字要点,多元识字,使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形声字结构”的方法识记生字。2.读、说、贴、讨论学文,丰
20、富语言的积累。 a.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b.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c.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
21、、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不足之处: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得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备课素材【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
22、道理。本课的巧妙在于将一个科学知识很自然地蕴涵于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中,其特点如下:(1)思路清晰,主线分明。(2)语言优美,生动形象。(3)情节生动,趣味性强。(4)插图精美,有助教学。【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在青蛙繁殖季节,雌蛙将卵产在水中,雄蛙随即排出精液。精、卵在体外完成受精过程。受精卵在膜内进行细胞分裂,发育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蝌蚪从膜内孵化出来。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经过几天以后,长出了口,能够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再过些时候,外鳃消失,长出内鳃
23、,身体外面逐渐出现侧线,心脏发育成一心房一心室,从外部形态到内部构造都很像鱼。大约再过40天,蝌蚪又发生了进一步变化,先开始长出后肢,然后又长出前肢;尾部逐渐缩短;内鳃消失,肺形成;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变为二心房二心室;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不再像鱼,蝌蚪已变成了幼小的青蛙,幼蛙离水登陆,逐渐发育为成蛙。2.青蛙,庄稼的守护神 青蛙是动物世界中最出色的“庄稼保护神”。它是一个捕虫能手,专门吃一些害虫,比如小飞蛾、蝗虫、蚊子、苍蝇等。青蛙的眼睛锐利,速度敏捷,它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分泌有黏滑的液体,可以把昆虫粘住。更妙的是,它的舌根不像其他动物那样长在口
24、腔的喉部,而是长在下颌的前面,舌尖翻向咽喉。捕虫时,舌头像弹簧一样向外一翻,灵敏地粘住昆虫后便迅速弹回,昆虫转瞬间就成了腹中餐,整个过程大约0.15秒,肉眼几乎无法看清楚全过程。 一只青蛙一天可以吃120只害虫,6只青蛙8天就可以吃5760只害虫,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啊!青蛙的捕虫能力和食量相当惊人,每只青蛙平均一天可捕食50120只昆虫,且多半以上为蚊子、苍蝇、螟虫、蝼蛄、椿象等农业害虫。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把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补充完整。捕食 b 披着 p 迎接 y 池塘 t 山顶 d 灰色 h 乌龟 w 宽度 k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 n l hái zi dù p
25、237; tiào go jiù shì 三、照样子,连一连。披着 雪白的 眼睛 鼓着 碧绿的 尾巴 露着 大大的 肚皮甩着 长长的 衣裳 四、照样子,写句子。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已经 。阅读能力大提升五、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讲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 在寻找 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 ,并帮助妈妈一起 。六、重点段落品析。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1. 照样子,写词语。游哇游 2. 试着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并抄写下来。 3. 从这段话中,你
26、知道青蛙长什么样吗?试着描述一下。 思维创新大拓展七、小练笔。小蝌蚪找到妈妈之后一定非常高兴,你觉得小蝌蚪找到妈妈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试着写一写吧:小蝌蚪说:“ 。”答案一、 íng áng ng u un二、哪里 孩子 肚皮 跳高 就是三、披着 雪白的 眼睛 鼓着 碧绿的 尾巴 露着 大大的 肚皮 甩着 长长的 衣裳 四、示例:我已经长大了。五、 小蝌蚪 妈妈 青蛙 捉害虫六、1.走哇走 跑哇跑 跳哇跳 2.游 蹲 披 露 鼓 3.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七、示例:妈妈,我们找你找得好辛苦啊!你怎么长这个样子呀?第一单元导学【单元导教】本单元围
27、绕“大自然的秘密”的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体现了一些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语文要素是“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这也是本单元训练重点,本单元第二个学习重点是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本单元要充分认识单元内各板块内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动词带来的真实感、生动感,把阅读中学到的词语与生活情境建立联系,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借助图片讲述、背诵课文。【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认识55个生字,读准其中4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7个词语。2.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3.联系生活,学习与野外活动有关的8个词语。4.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体会3组动词的不同意思。5.能联系日常
28、生活,用词语“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6.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有的字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字左边宽、右边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阅读: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小蝌蚪找妈妈,背诵植物妈妈有办法。 2.能借助图片或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3.能提取明显的信息,再交流。4.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中科学奥秘的兴趣。5.背诵古诗梅花。6.阅读童话故事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科学常识,体会阅读的乐趣。7.产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8.认识书的封面,了解书名、作者等基本信息,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9.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
29、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表达: 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讲出有趣之处。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1.小蝌蚪找妈妈【课前解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科学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中的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文中对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以及外貌、动作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第1自然段既点明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又按从头到尾的顺序勾画出小蝌蚪的外貌。第四自然段既点明青蛙可以离水而居,又勾画出青蛙的外貌。第二、三、四、六自然段的第一句都以时间变化开头,第一句之后,分别叙述了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随着故事的推进,青蛙妈妈的外貌被一
30、点点勾画完整。 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课文3幅插图,分别画的是第二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不仅生动地展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而且有序地呈现出蝌蚪的变化过程: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不见了。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关注课题:由课题小蝌蚪找妈妈可以猜想出文章是关于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关注课文:本文中的动词用的很多,也很巧妙,如:“甩” 写出了小蝌蚪灵活地摆动细长的尾巴;“迎、追、游”,既写清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又传达出小蝌蚪或急切或兴奋的心情;“披、露、鼓”形象生动地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和神态;“蹬、跳、蹦”连续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小青蛙纵身跃起时,身姿轻盈,动作
31、敏捷。这些动词,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态美,给人以真实感、生动感。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中七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宽”是上下结构,“两”“皮”都是独体字。其中重点学习“皮”和“跳”,“皮”的笔顺:横钩、撇、竖、横撇、捺;“跳”右半部分笔顺:撇、点、提、竖弯钩、撇、点。重点强调“顶”右半部分是“页”,最后一笔是点;“宽”下面是“见”,最后一笔竖弯钩。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关注词语:看见、哪里、那边、头顶、眼睛、雪白、肚皮、孩子。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区别“哪里”和“那里”两个词语,结合图片读词语。【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
32、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学重点】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课前准备】PPT、希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
33、.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宽、皮、哪”4个字。2.通过演一演、看图、比较等办法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意思。3.借助图片和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二、范读课文,认读字词1.听音频范读课文。提出要求:大家认真倾听,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
34、地方请用铅笔画出来。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完之后标出自然段。3.指名分段读课文。预设1:指导读准“露着雪白的肚皮”中“露”的读音,这里读“lù”。预设2:指导读准多音字“教”。你能读准多音字吗?1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认真听讲。4.读准生词。注意“脑袋”的“袋”这里读成轻声。5.读准生字。出示单个的生字,你还认识吗?(塘、脑、袋、灰、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三、齐读课文,整体感知生字词你们掌握的可真不错,那接下来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而它
35、自己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最后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它的妈妈?他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四、理清层次,分段朗读。1.课文读完了,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说说小蝌蚪的样子。预设: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教师相机板书:鲤鱼、乌龟)3.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写小蝌蚪们生活在哪里?(池塘)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塘”。提出要求:请学生观察“塘”字,了解这是一个形声字,并结合池塘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池塘”就是小水池。那么“塘”还可以组成哪些词呢?出示词语:水塘、荷塘、鱼塘,学生齐读词语。4.那它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预设:它先
36、是长出了两条后腿,再长出了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后变成了一只青蛙。五、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小蝌蚪的样子1.指名读第1自然段。2.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教师要求: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蝌蚪外貌的句子。(1)指名读句子。教师板书: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教师指导:这里“脑袋”的“袋”为形声字,还可以组词:口袋、袋子、袋鼠学生齐读词语。(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灰”引导学生发现:认真观察,想一想,可以怎样记住这个“灰”字呢?教师讲解:“灰”是一个会意字,从火从手,意思是火灭了成为灰烬,可以用手拿。3.齐读第1自然段。教师指导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37、的样子。(设计意图:将课后习题“读一读,记一记”中与塘、袋”有关的词和识记生字、课文学习有机穿插在一起。并根据遗忘规律,在读一读的基础上,适时记一记,可以帮助学生在复习和现固,达到积累的目的。)六、学习第2-6自然段,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1.提出要求:读课文第2-6自然段,画出描写时间和小蝌蚪样子发生变化的句子。2.文中第一幅插图,提问:长出了两条后腿的小蝌蚪见到鲤鱼妈妈,“就迎上去”,“迎上去”是什么意思?看图说一说。请学生给“迎”组词。出示词语:“欢迎、迎接、迎风、迎面”引导学生读一读、记一记。3.学生朗读第26自然段写时间的句子。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小蝌蚪游哇
38、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1) 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老师这里有四张图片,你能按照顺序给它们排序吗? 教师板书:(两条后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3)引导小组交流:借助图片和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按顺序讲一讲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先和同桌讲再和全班同学讲。(设计意图:将第26自然段放在一起教学,旨在突出整体性,便于梳理文中关于时间、小蝌蚪样子变化的句子,帮助学生借助这些信息和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突出教学重点。)七、观察比较,练写生字“哪、宽、两、皮”,重点指导“哪、两、皮”
39、。1.指导书写“哪”。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哪”字。引导交流:观察这个字,你认为写时需要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讲解:要把中间部分放在竖中线上,每部分挨紧凑,最后一笔悬针竖最长。(3)学生描写一个,教师巡视后给予评价和指导。(4)学生再写两个。比一比,看自己哪里有了进步。2.指导书写“两、皮。(1)教师范写“两”字。提示:这是一个独体字,要把第二笔和第三笔围成的框写得稍大一些,前后两组撇点大小不一样,前小后大。(2)学生先描红,再试写两个“两”字。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3)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皮”字,同桌交流写这个字时应注意什么。(4)学生试写一个“皮”字,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再写两遍
40、,同桌互相评价。【板书设计】1. 小蝌蚪找妈妈乌龟 鲤鱼两条后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会写“顶、眼、晴、肚、孩、跳”6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演一演、看图、比较等办法了解动词的意思。借助课文图片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3.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1.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学生读一读。池塘 脑袋 黑灰色游哇游 教小鲤鱼捕食 迎上去 阿姨 宽嘴巴游哇游 乌龟 头顶 披着游哇游 披着 鼓着2.课后习题中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图片已经打乱了顺序
4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进行正确的排序。(设计意图:带有生字的四组词语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排列的,学生在复习生字的同时,可以复现课文内容。排列图片顺序,既检测了课后习题,又再一次回顾了课文内容。经过两次唤起,突出教学重点,也为下一步教学作好铺垫。)二、体会人物的语气,分角色朗读对话1.学习第2自然段。教师引入:小蝌蚪长成了青蛙,开心极了!它们一路成长,也一路寻找着妈妈的身影。请你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小蝌蚪和鲤鱼妈妈的对话。(1)指名读对话。(2)提问: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预设:小鲤鱼有妈妈,我们也有妈妈!所以小蝌蚪也要寻找自己的妈妈。(3)指导朗读:我们一起帮助小蝌蚪有礼貌地问一句,“鲤鱼阿姨,
42、我们的妈妈在哪里?”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来。(4)提问:鲤鱼妈妈也和蔼可亲地回答了小蝌蚪。她对小蝌蚪说了什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你们读小蝌蚪的话,老师读鲤鱼阿姨的话。提醒:读鲤鱼阿姨的话时,语速要不快不慢,重读“四条腿、宽嘴巴”。教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2.学习第3自然段。请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小蝌蚪和乌龟的对话。(1)指名读对话。教师过渡:小蝌蚪看见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长着宽嘴巴,就追着乌龟叫妈妈。(2)仔细观察第二幅插图,文中提到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是“迎上去”,而看见乌龟是“追上去”,这两个动作有什么区别?请学生说一说,演一演。教师小结:两人面对面,一个向前就是“迎上去”。一个人在前面走,另一个人在后面跑,就是“追上去”。这些动词用得多准确生动呀!(3)指导朗读:小蝌蚪看见乌龟,连忙追上去,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用你们的朗读表现出小蝌蚪的心情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股权质押保险合同
- 生物知识与商业策略问题导向的商业思维培养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团建旅游后期服务保障合同
- 科技助力社区健康活动创新发展
- 2025年度电商公司员工劳动合同实施细则
- 科技支持下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
- 2025年度航空航天合作入股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个体诊所经营权转让合同范本
- 科学饮食计划健康瘦身的新篇章
- 2025年度高空设施维修安全协议书:包工头与工人共同保障
- 膀胱损伤病人护理课件
- 中医防感冒健康知识讲座
- Boomer-XL3D凿岩台车(修订版)
- 幼儿园小班故事《贪吃的小猪》课件
- 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教材分析课件
- AutoCAD 2020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标准版)
- Passport评估工具:项目复杂度评估表
- 军用飞机改进方案
- 《土壤与土壤改良》课件
- 新版-GSP-:中药材、中药饮片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 ISO9001ISO14001ISO45001外部审核资料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