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学法指导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学法指导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学法指导_第3页
浅谈小学语文学法指导_第4页
浅谈小学语文学法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小学语文学法指导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古人也说:“授人与鱼,不假设授人与渔。”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教师教给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终身受用不尽,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才能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学法指导呢?我认为: 首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的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实践证明,良好的课

2、堂心理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宽松的愉悦的情境下,进入最正确的学习状态,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从而更快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想象、推理等创造性学习,从而逐步形成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以真正到达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构建新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带着一种激动的、轻松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体验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快乐。教师要以满腔的热忱对待学生,以无私的师爱帮助学生,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情绪鼓舞学生,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以崭新的教育理念诱导学生,以切实有效的方法启迪学生,以崇高的责任感关注

3、学生,以期待的目光激励学生,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体验到老师的爱给他们带来了知识的丰收,思想的充实,能力的提高。从而表现出对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发展,由“我学会”向“我会学”发展,最后到达“我真行”的境界。 其次,要注意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教与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法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果只顾教法,不作任何的学法指导,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应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的需要。 学法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指点。例如识字教学,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识字的规律,教给学生怎样拼

4、读音节,怎样识记字形等等。如教“歪”字时,可告诉学生“不正”为“歪”来认识这个字,“拍”可直接用手势动作演示,猜这个字怎么写,还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自主选择方法,过程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自学交流,有机通过“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形的呢?”“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呢?”如教学“闪”、“问”等字时,学生在交流中有的说:“闪字就是一个人躲在门里”;还有的说:“我在家学习遇到了不懂的问题,要开门出去问问别人”等,通过交流记忆的方法,这样既能让大家分享识字的乐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促进口头语言、提高记忆、掌握了识字方法。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

5、教师可把规定学习的程序和方法的材料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按规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实践,进而形成习惯,掌握方法。 又如,阅读教学,教师要把理解课文所采用的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模仿,从而去学习新的同类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应根据不同的知识点传授,渗透学法,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学习桂林山水第二段时,可以采取导读法,训练学生“美读”。通过读将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通过反复诵读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的地方,让学生读懂了这一节写漓江的水的三个特点:清、静、绿。最后让学生讨论:这短话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又要先写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呢?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的

6、兴趣,突出漓江的水与众不同。这样,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领悟出了作者写文章的真谛,并与作者心灵产生共鸣。课文第三段在写法上与第二节相似,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三段,掌握了桂林的山也有三个特点:奇、秀、险;作者运用了“抓住特征,分步描写”的方法,学生通过学法指导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出:描写自然景观,要抓住它的特征分层、分段表达,从而到达为不教而教。 再次,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学法的主阵地,学法指导要贯穿、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抓好课内学法指导的同时,必须重视课外的指导,将课内指导和课外指导结合起来,把课内学到的方法灵活运用到课外中去。如

7、,识字教学,教师要抓住社会资源来识字、积累识字量,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的生活拓展,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字,用课堂学到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如让学生收集一些广告、标牌、商标、包装袋等,边走边看,边认边读,还可让学生在班级发作业本时认识同学的等,再在语文课上交流,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能提高识字能力。 总之,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应不断地向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经常指点学生进行学法迁移,使他们会学。“教是为了不教”,教法应成为学法的示范,让学生会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在语文课上如何进行学法指导河南省灵宝市教研室 张建超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未来学家认为:“未来的文

8、盲将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也说过:“不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去找到这种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来找到别的方法 ,解决别的问题。”这些话从不同侧面论述了教师向学生教授学法的重要性。学法与教法相伴而存,相辅相成,好的教法有利于学法的形成,而已经形成的学法又有助于教法的实施,在一段时间里,我们曾过多地强调了教法的研究,而相对学法来说,研究的力度就不够。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充分”地发挥了,以教师“教”的指挥棒引导着课堂一节一节地往下进行,但学生的主体作用却没有发挥出来,每节课都在学习方法,小学毕业了,拿到一篇文章还是独立阅读不了,这说明我们的阅

9、读教学还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学法指导不是一个新课题,但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特别在狠抓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把它提到一个更醒目的位置,使它从我们的口号上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中央教科所潘自由老师这样认为:“小学阅读教学内容,历来只是以阅读对象为自己所教所学的对象,只是以阅读对象的内容作为自己所教所学的内容,没有把阅读这一活动过程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以及实现操作所需要的方法技能技巧等本领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这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效益不高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原因。”学法是阅读教学自身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强调学法,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在如何对待阅读课的观念上来一次改革,真正把学法指导恢复到它应有的地位,

10、在课堂上要由过去的重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进行倾斜,由过去教给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向培养其能力方面进行倾斜,由以往教学中注重教学结论的总结向优化教学过程方面进行倾斜,由死记硬背争高分向灵活运用强素质进行倾斜。指导学法是一个大的工程,学法也是一个大的概念,它的效果显现需要一定的周期,我们只有持之以恒地地抓下去,才能把一大批有用的人才交给二十一世纪。一、学法的指导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任何方法都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人们在长期不断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小学生正处于启蒙阶段,面对自然和社会,头脑里几乎是一片空白,特别对于抽象的文字,如果没有老师的教导,根本不可能驾驭。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起,我们就要引导

11、他们一步一步走进知识的天地,这个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谓的“全过程”,就是包括所有受教育者的所有学习阶段和所有教育者的所有教学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思想中应该确立一个观念:学法要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获得,只有在教师这个“外因”的强大作用下,学生的“内因”才会发生变化。我们应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根据教材所承担的任务和学生已经具备的实际接受能力,确定好训练要点及实施方法,从听、说、读、写的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方法,进而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这个大流水线上重要的一环,我们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任务,不折不扣的完成自己的任

12、务,那么,学法教学才能落到实处。二、学法是好的教法运用的结果我们强调学法的指导,发挥课堂中“主体”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放松教师对教法的研讨,而恰恰相反,正是科学有效且学生乐于接受的好教法才孕育了一系列好的学法。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以学为中心,以教导学,以教助学,最终到达教学相长的目的。因而,教师在研究教法的时候,应以是否有利于学法的落实为着眼点,只有备课时以“学”来定“教”,才能在教学时以“教”来导“学”。教法并不等于学法,教法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良好的学法来实现教学目的。因此,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光看教法是不是落实了,是片面主义的一种错误。教法应

13、该突出的是教师“主导”的作用,学法应该突出的则是学生“主体”的作用。例如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方法该如何指导呢?我们就应该在低中年级坚实的学法基础上来进行。就一篇课文来说,老师首先应该做也能够做到的是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老师最好的帮手,我们就是要把探究、学习、掌握方法的动力安装进这架学习机器,并且还要在教学中多进行角色的互换,经常从学生的角度想一想,需要掌握哪些方法,怎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掌握它?这样我们就不至于只教给他们一些支离破碎的东西,也不至于引导他们走已经走了无数遍的老路。平常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学生拿到一篇文章连题目也看不透甚至看不清,就试图往文章里钻,在考试中常常出

14、现答的内容与题目不符的情况,这就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漏洞。那么,能不能准确地分解目标,让学生从点点滴滴开始积累,诸如能否从某一篇文章的题目入手,透过题目这个小窗口先领略一下文章中的大世界;比方教学伟大的友谊时能否从过渡段入手理顺文脉,利用过渡段理解文章,归纳文旨,利用过渡段仿学方法;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能否从中心句入手,弄清几件小事与中心句的关系;教学草船借箭时,能否时时注意前后的照应;教学赵一曼时,能否和学生一起探讨作者比照方法的妙用等等。三、学法要有意识地进行指导不教学法的课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为教学法而教的课也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教学法一定不要离开了课文这个载体,文以载道,文以载法,我们要

15、寓教“学法”于学课文之中,寓学“学法”于听说读写之中。教师外表上在教课文而心里却要打指导学法的主意,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品读课文,在不知不觉中去获得学习的方法。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回忆自己一节课、一天、一学期都学到了什么,做为老师的我们能不能也经常的问一问自己,这一节课、这一单元、这一本书我教给了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尽管向学生传授学法还仅仅是手段而非目的,但没有方法,能力的形成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学习方法掌握的多少,取决他能否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些学习方法加以恰当的选择和运用以至有效地解决问题。没有教给方法,我们就对不起学生,就是对他们的耽误。所以,在心中我们一定

16、要把教学法这个口号喊响亮,在行动上要为落实学法扎实地办几件事:1教案中要有篇幅。教学法必须先备学法,学法确实定不能随心所欲,必须符合年龄段要求、符合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实际,我们不能追求学法的“多”和“新”而盲目地揭示,不可强求一课必有一得,而应该注重“同类、一得,一法能用多篇”。2时间上要有保证。阅读教学中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和多读多练分不开的。要确保训练的时间,就要果敢地精减教师可有可无的活动,比方提问是老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但提问也应该是学生的事,单靠老师对学生的提问并不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因为用这种方法,只有少数人真正投入动脑、动口、动手的训练,难以大面积提

17、高。问得少一点,精一点,面积广一点,留出时间来给学生活动。杭州市教委有一个小学语文学科“加强文字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操作性意见,里面明确规定一节阅读课学生朗读和默读的时间总量不应少于十分钟,书面练习的总量最好不少于十分钟,一节课中关于内容理解上的问题一般不超过五个。如果老师的提问减少了,这两个“十分钟”落实了,一节课最起码有二分之一的时间被学生自己支配了,长期坚持下去,对学生学法的掌握必有相当大的好处。3形式上要灵活。我们既反对外表上“轰轰烈烈”的集体活动,同时也反对使教学活动变得枯燥无味,无声无息。学生毕竟有别于成人,他们的兴趣还有赖于外界信息对其感官的刺激,而只有满怀兴趣才是获取知识

18、的前提。因此,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设计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考虑并付诸实践的。可以设想:课堂上有听的,有说的,有读的,有写的;有集体活动,有个体活动;有单向的信息交流,有多向的信息交流。这样的课堂该多么有生机。总之,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真正做到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学会”变成“会学”,由“学活”变成“活学”,到达“教是为了不用教”的目的。4内容的难易要适度。我们所进行的学法指导,既有“承上”的作用,又有“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以前方法的稳固,是我们指导学生尝试的基础;“启下”是对新学法的探讨,是我们引导学生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努力。我们就是在“

19、尝试总结再尝试再总结不断提高”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拥有方法,形成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耐下心来,围绕知识点去揭示学法,任何操之过急,要求过高的心态都只能导致无异于“拔苗助长”的后果。四、设计练习题和考试时要增加考查学生学法的比例学了并不等于会,只有在多练中才能掌握,特别是当考试仍是调控教学的一种工具时,我们有意识地增加有关的训练,必将有助于学生对学法的重视。美国学者阿普斯指出:“学生与其它读者的普遍错误之一,就是他们都以同一种方法阅读各种不同的资料。而实际上,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适用所有文章的。”这对我们设计练习可能会有一些启示。有些时候的有些学法的指导,看上去和过去某时的很相似,

20、而实质上较之过去可能是一个提高。同样进行扶放教学,过去我们“扶”的可能是字、是词,是句,“放”的程度可能小一点,而现在我们“扶”的可能是段,是篇,同样是运用迁移规律,“放”的程度可能就大一些。我们在教学中,对造句、段意的总结、中心的概括相对来说,花的力气大一点,而在其它一些方面比方围绕中心安排材料、课文中“整体部分整体”的讨论就弱一些。学法的掌握主要靠学生自己,任何人也不能包办代替,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渗透和提示学法,但对提示出来的学法往往“时过当堂而不予理睬”,致使学法名存实亡,还有的人以为了节省时间为由,常常用三言两语去概括所谓的“学法”,让学生不知所以然地去记去背,这样做,既不便于学生

21、以后自主学习时迁移操作,也不便于针对学生某一个体进行灵活调控。一个有经验的老师,不是不断地给学生“总结”方法,而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尝试去发现新的学习方法,让学法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常在提示的基础上加强定型训练,纵横迁移。而这种尝试和探索就是练习,我们设计的练习题应该有利于这种尝试和探索的成功。用灵活实用的训练形式,用学生获取成功的自我激励去改善我们的教学,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就不会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同样,学无定法,但学须有法。“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只有教与学双方能往一点上交汇,能在教法与学法的共同作用下营造出一个新的

22、教改局面,那无疑是我们对教育的一大奉献。小学语文学法指导 对小学低、中、高年级同学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导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有一个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一对低年级学生的指导重点                         从教材要求上讲,小学语文教材低段一、二年级的教学,着重是进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说、阅读、写话的训练。从心理特征上看,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七至八岁阶段,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在认

23、识、理解事物或学习时往往要借助实物或形象。要学生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具体说来就是:1借助形象物学习汉语拼音和简单的汉字。2学会写字的基本方法。3能用形象记忆法、趣味记忆法、情境记忆法背诵课文。4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的方法。5通过先想后说的方法,说、写完整的话,通顺的话,标准的话。6课后能用复习的方法稳固所学知识。教师或家长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手段,教会学生学习。这个阶段中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多数是从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感知到的。二对中年级学生的指导重点小学语文的中段三、四年级教学,着重进行段的训练。通过对段的理解,段的练习,逐步过渡到篇的训练,这时的中年级学生,

24、已是九至十岁。从心理特征上看,这个阶段的学生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发展起来,有意注意也随之增长,能较为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思维方式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从语文知识上看,学生已学会汉语拼音,能认识1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有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是:在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1学会课前预习找疑点,课堂笔记记要点,课后复习抓重点的方法。2学会用音序、部首、数笔画的方法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3学会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方位变化观察法”以方位为序进行观察,“时间推移观察法”以时间为序进行观察,“情节发展观察法”以事件情

25、节发展为序进行观察,“移步换境观察法”以地点移动为序进行观察。4学会按时间先后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思路顺序介绍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分段的方法。5学会用“摘句法”、“归纳法”、“取主法”概括段意。6学会用“理序法”、“路标法”、“化整法”、“提纲法”、“首尾法”背诵课文。教师或家长在这个阶段中,要开门见山地教给学生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中进行示范性指导,让学生在练习中反复实践。三对高年级学生的指导重点小学语文的高段五、六年级教学,着重是进行篇的训练,要在加强对课文条理、层次、内容理解、篇章结构训练的基础上,突出布局谋篇的训练。这时的学生,年龄已达十一、二岁。从心理特征上看,他们已能长时

26、间地、有效地知觉事物,能区分事物主要和次要的特征,思维的发展已到达以抽象思维为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大大加强。从学习方法上看,他们已基本学会和掌握学习语文知识基本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是:熟练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基本学习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有新的提高。1学会用“比较法”掌握不同类型课文的内容、结构、特点。2学会用“质疑法”阅读课文,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3学会用“连缀段意法”、“找中心句法”、“审题归纳法”、重点段落归纳法”、“课后问题归纳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4学会用“课题分析法”、“重点段落分析法”、“分析主要内容法”、“找文

27、中总结、小结、过渡或议论等关键句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5学会逐步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6学会用“总结提高的方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更科学,更系统,更完善。教师或家长在这个阶段中,结合课堂教学,着重注意训练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并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一个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并相互联系的系统。它受学习内容、个人基础知识的限制。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分阶段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提出学习要求和重点,对学生的心

28、智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策略和能力  一、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做任何事情就要讲方法,方法得当就做得快,做得好。学习也是一样。微观具体的做法叫做学习方法,宏观整体的做法叫学习策略。语文学习有具体的方法,也有整体的策略。我们先来谈学习方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未来社会里,“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多阅读、多

29、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词的学习方法有:运用汉字的构造规律来理解字的方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

30、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二、小学生语文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研究的新兴领域,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到达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这是认识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四个问题:一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二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其学习方法;三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四是学习策略和认识策略的关系。

31、如何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呢?首先,重视学生的学习策略,就是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和能动作用。第二,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学会学习包含着学生运用一系列的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策略是造成其学习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要考虑到他们学习策略的差异。第三,学习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地的活动,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选择、使用、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动。最后,学生的学习策略实施的过程,也是实行决策的过程。通过对学习策略的分析,我们看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或认知活动,一种思维或信息加工的的过程

32、,这也是学习活动有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的特征。知识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词汇学习,其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保持,因此,如何依据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成为促进简单知识教学的主要问题。复杂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指概念、规则的学习和阅读、写作的学习,其关键是理解,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知道新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一注意策略。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以促进学习与保持。如"带着问题读书"可能并不是一种最正确的阅读方法,而"让学生先读书,然后思考问题&

33、quot;,可能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学习策略。二编码与组织策略。人们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够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组织。无论是拼音、识字、阅读教学,语文老师都需要经常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排队,找出规律,就是这种策略的运用。三精细加工策略。如在阅读和听讲时,一边听或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应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但真正要使笔记成为一种促进学习的技术而单纯的信息记录,却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语速不宜太快,复杂的、重点的内容要适当重复,对讲课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重点应进行板书。四复述与复习策略。如,学生为了记住汉字

34、,必须一遍遍地读写生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和尝试背诵交替进行。另外,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复习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用画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现出来等。这些都是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训练。三、小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所谓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类。语文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林崇德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提

35、出: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以语文概括为基础的,由四种语文能力与五种思维品质组成的,有20个交结点的、开放性的动态系统。概括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语文的听、说、读、写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现:听的关键是"听得好"。即会听,听得准确,抓住别人讲话的中心,理解所听内容的实质。这是在"听"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现;说的关键是"说得清"。即逐步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表达特点,能做到用词准确、词达意明、语言通顺、层次分明、修辞恰当、逻辑性强。这是在"说"中的概括能力表现。读的要素较多,一是朗读与默读的阅读形式,二是理解词、

36、句、段、篇和修辞结构的阅读内容,三是分析段落层次、获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脉络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三个方面都以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基础。写作能力发展也是一个概括化的过程。小学生从“说”到“写”,从“读”到“写”仿写两个过渡,都要通过书面语言条理化地、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这里就有一个综合提炼的过程,即概括过程。由于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传统将学生的语文能力归纳为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这种提法是正确的。如果说听、说、读、写反映了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内容,那么,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则与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品质的差异密切

37、相关。思维品质是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它表达了每个个体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异。通常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个方面。这五种思维品质,是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策略2008年07月14日 09:53:13 来源: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教委【字体:大 中 小】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策略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指引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独立思考。”“要教给学生一些

38、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这说明,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可见,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是非常重      要的。怎样进行学法指导呢?以下谈谈笔者初步探索的体会。      一、讲授式策略。      这种策略主张教师把前人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学法直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反复运用,直至到达熟练操作、形成技能的程度。如根据汉字的特点理解字义法、理解词语法、理解

39、句子含义法、概括中心法,作文中的审题法、立意法、选材法、布局谋篇法、开头结尾法、修改文章法等等。这些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以适当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二、总结式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直接把学法告诉学生,但明确地告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某种新的学法,要求学生注意学习的过程,并在学完后总结出来。一般的程式是:明确目标定向展开发现活动深入学习实践交流发现结果取得发现认同。如古诗的教学,教师可按以下步骤安排教学环节:1解题目,知作者;2读古诗,析字词;3知诗意,背

40、古诗;4人意境,悟诗情。采用上述程式一环扣一环地进行教学,学完古诗,学生一般能总结出学习的方法,最后取得发现认同。用这样的策略进行学法指导,既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又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很快形成技能,增加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三、示范式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选择典型例子进行学法指导,学生按老师设计的步骤进行试学,最后到达掌握学法的目的。如教学生修改病句时,教师先出示一个典型的病句,然后分步展示修改的过程:第一步,读,了解句子主要讲什么;第二步,找,找出存在毛病的地方

41、;第三步,想,想一想病因是什么;第四步,改,把有毛病的地方改过来;第五步,读,看句子是否接近原意,修改是否已经完善。示范完毕,再让学生进行相类似的练习,熟练后也可进行变式练习,从而到达举一反三,融会贯穿。      四、比照式策略。      由于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学法的使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要选用合适的学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法进行比较和筛选,最后选出恰到好处的学法。      五、迁移式策略。  &

42、#160;   这种策略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已学会的学法去学习新的内容,并根据所学的内容适当变更学法,以适应新的情况。为了顺利地实现迁移,教师可先选择共同点比较多的内容进行训练,也可以选择概括性比较强的、具有普遍性的学法进行迁移的练习。如把学习某一首古诗的学法迁移到其它古诗的学习上。甚至迁移到一些现代诗歌的学习上。      六、模仿式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让学生进行模仿。如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教师不必对学生过多地讲朗读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模仿

43、录音多读几次,效果就非常好。又如教学生写应用文,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例文进行仿写,经过训练,应用文的内容和书写格式学生将不难掌握。      七、渗透式策略。      这种策略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不断的接受融合和反复的练习,自然而然地学懂掌握知识。例如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教师有时可以不讲解,只要让学生多读就行。对于难度不大的句子,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是能较好理解的。      八、尝试式策略。    

44、  采用这种策略可分步进行。第一步:尝试,根据教学内容尝试自学,教师适当点拨;第二步:讨论,针对尝试自学的情况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不断交流,反馈信息,以便达成共识;第三步:总结,师生合作,理清条理,找出规律;第四步:悟法,通过练习,领悟总结出新的学法。      九、复原法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内容的训练往往具有“双向性”。如扩句和缩句、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相互变化等,在进行类似内容的训练时,教师先指导掌握一种学法,然后把用此法做出的题目进行复原,从而得出另一种学法。如扩句后

45、再让学生进行缩句,看是否得回原句。通过双向训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总结出新的学法。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呢?我认为学法指导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而不是理解,更谈不上应用。因此,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应先让

46、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即通过教学中的示范性指导,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感知学法,领悟学法。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过程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应做到线条明确,层次清楚,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法。二是教师的教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尝试和运用学法。 如在教学第十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时,我将第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作为展示学法的范例。指导学生分五步进行学习:1、初读,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纠正春错误读音。3教师示范朗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以唤起学生的注意。4学生试读,到达能读准字音,会停顿的程度。2、细读,理解字词。1学生自读诗句,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指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诗

47、句等方法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3、精读,体会诗意。1指导学生再读诗句,一边读一边想每句讲的是什么。2学生逐句讲述诗句意思,要说得通顺、连贯、明白。4、赏读,想象意境。1再读江畔独步寻花,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2自由朗读,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3反复朗读,欣赏诗的韵律,感受诗的情趣。5、诵读,背诵诗句。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诗的意境,欣赏诗的美感,并能熟领略了诗的意境,同时使学生从这一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清晰完整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发现和领悟学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回忆小结,归纳学法。 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不及时加以指导和

48、归纳,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就不能深化,也就达不到掌握技能方法的目的。因此,当学生对学业法的感性认识到达一定的程度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对第一部分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忆。使其从回忆中发现和领悟学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导学生将发现的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他们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 如在学完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后,我就问学生:“我们刚刚是分了几个步骤来学习这首诗的?每一步又是怎样做的?通过答复以下问题,学生对刚刚的学习过程进行回忆思索,把发现和领司到的学法简明准确地归纳出来。 三、自学实践,运用学法。 通过前两个步骤,学生已经领悟和归纳了学法。但学法作为一种方法和本领,

49、不但要靠讲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实践活动的训练。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学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学法,也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所以,领司和归纳学法并不是学法指导的最终目标,而只是一个起始。在此基础上还应给学生自学实践的时机。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运用学法,把学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能力。 如在教学第二首古诗游园不值时,我就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出人头地通向旬才理解和归纳的学法自学这首诗。在学生自学之前,我用小黑板出示学法,强化学生的意识,防止自学过程的混乱性;同时我还向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学生既明白了学习的方法,又弄清了自学要求,就能按部就班地进行自学。在学生自学焊,教师进行巡视,了解

50、学生的自学情况和是否按上面的方法进行自学。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使他们也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逐步提高自学水平。 学生在学习游园不值这首诗时,自己去朗读诗句,分阅读、品味、想象、诵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阅读的理解过程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理性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真正转化为技能。理实证明,这样做,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效果很好。 四、检查效果,稳固学法。 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检查,可以纠正不足;通过检查使学生盾到自己运用学法所取得的成绩,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激发学生运用学法的兴趣。所以在学生自学后,应采取一定的方法检查

51、自学效果,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在教学游园不值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检查自学效果:1、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不值”、“游园不值”、“应”、“怜”、“屐齿”、“苍苔”、“小扣”、“柴扉”。2、作者未能进园赏花,但他并不扫兴,你从哪里看出来?3、图文结合,讲述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4、感情朗读和诵背全诗。在检查过程中,允许学生发现不同意见,并善于用“不同”去效地促使他们独立思考、评议、争论和互相启发。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学法继续自学、检查,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然文体不同。学习的方法也不同。不管是学习古诗还是其他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方法,

52、教师要善于把握各类文体特点,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适应时代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应着重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变过去“要我学”到现代的“我要学”。一、学法指导的意义学法指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具有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地学习的能力。长期以来,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一直没有受到重视,教学一直处在“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考,学生背”的“填鸭式”教学状态,这明显与当今的课改

53、相违背,没有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往往重于知识的传授,而无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果我们今天的教学还只是满足于使学生学到一些知识,而无视对他们的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培养,那将是一种历史性的错误,这样的教学也是不成功的。所以我们在重视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研究,要努力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吕淑湘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

54、可以受用一辈子。”事实也是如此,作为教师不能把世界上所有知识教给学生,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就像对于一位乞丐,与其给他一些钱,让他一阵子不挨饿,不如教给他一种谋生的能力,让他一辈子不挨饿。其实,在教学中,教是为了学,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作为一名教师,对此一定要引起重视。注重学法指导,是时代的需要,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因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二、学法指导内涵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可按学习字词句篇的不同内容

55、分别进行指导。1、学字的指导。常用的有结构分析法,看图识字法运用形声规律识字法,儿歌记忆法,想象记忆法,运用归类识字法等等。比方,利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帮助学生识字:情、请、清、晴。情是“忄 ”旁,表示内心活动;请是“讠”旁,表示礼貌用语。“清”是“ 氵”旁,表示水清纯洁,晴是“日 ”旁,表示天空晴朗。又如:有些字可按性质特点进行归类,找出每一类的特点,一类一类地学习和记忆,蜘蛛、蚂蚁、蜜蜂等昆虫,与虫有关,柳、桃、松、柏、枫等是树木,与木有关。再如,运用比较法进行识字:中间有点仔细“辨”,中间有言来争“辩”,中间种瓜长花“瓣”,中间丝线扎成“辫”,经过比较,既能记住“辨,辩,瓣,辫”四

56、个字的字形,也能分清它们的意思。运用儿歌记忆法识字:“解”:一角钱买一把刀,杀死头牛。戴:土字头,田字腰,共产党,背大刀,等。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独立识字,比方,在帮助学生识记“蚕”字,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说出了四种答案:“蚕”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天,下面是虫,合起来就是蚕。“蚕”会吐丝,是“天”下最好的“虫”。“蚕”会吐丝,人们喜欢它,叫它“天虫”。“蚕”会变成蛾,蛾会飞上天,所以虫上面是天。由此可见,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也能帮学生牢牢记住“蚕”字。2、学词的方法。常用的有以图解词,词素解词,查字典学词,实验演示学词,比较辨析学词,联系生活实际学词,联

57、系上下文学词等。比方,作为低年级的老师在教“膨胀”一词时,可以在前几天,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回家做一个小实验:找一个小瓶子,里面放水,再放一些黄豆,观察一下,瓶子里的黄豆有什么变化。到上课教“膨胀”一词时,老师让学生将变化的情况说一说。有的说瓶子里的豆变大了,有的说瓶子里的豆子变胖了,老师小结:浸在水里的黄豆变大了,变胖了,这就叫“膨胀”。这样通过观察实验的结果来解词,比单纯查字典的效果要好得多,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要深刻得多。又如,在教学“果然”和“居然”两词的意思和区别时,结合蜜蜂引路一课“果然是养蜂人的家”,为什么用果然,让学生联系前面的内容,列宁观察到这里有许多的蜜蜂,联系到养蜂人的职业,预

58、料这里可能是养蜂人的家,结果这里确实是养蜂人的家,结果在预料之中用“果然”,对“居然”一词的理解,结合落花生一课,“居然收获了”。为什么用“居然”,因为我们一家人以前都没有种过花生,根本就预料不到花生会收获的,这是出自我们意料之外的,所以“居然”有意料之外的意思。再如,有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意思也不同,“骄傲”一词在“小明取得了一点成绩就非常骄傲。”表示的意思是自满;在“我为我们国家有万里长城感到非常骄傲。”表示的意思是自豪。将词语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3、学句的方法。常用的有:由词到句,学懂句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学句,就是先领会关键词语的意

59、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联系文章的中心去理解句意,联系上下文学句,通过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去理解句意,等等。比方,詹天佑一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饥笑,还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教学这句话就先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否则”引导学生思考:“否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定要把它修好?修不好会出现什么情况?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经过这样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一番议论,学生就能懂得这句话的含义:这是詹天佑在修筑的铁路中遇到困难的想法,从中看出詹天佑坚决要把铁路修好,因为这是一条争气路,修好了可以为中国人争一口气,也能让中国的工程师增加信心,这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爱国的精神也正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又如,在向往奥运一课中,有一些难于理解的重点句子,对于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一些资料来帮助理解,比方:“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这个句子较长,结构又比较复杂,可先用缩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弄清句子说的是什么?先让学生知道,这个句子主要说的是“竞技体育是一种抗争,一种理想”,是针对什么的抗争呢?是针对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不公平的抗争。在弄清句子说的是什么后,可引导学生联系当今世界存在的种种弊病大体理解“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