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第课《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案苏教版_第1页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第课《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案苏教版_第2页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第课《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案苏教版_第3页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第课《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案苏教版_第4页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第课《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案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 / 7- 1 -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目的:1 1、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理解和领会有关文学的内涵。2 2、 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对文学的见解和满腔的热忱,并品味优美的语言,养成积 累词语的习惯。(二) 教学重点、难点:1 1、 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2 2、 找出并理解全文的中心句。3 3、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4 4、 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三)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预习:1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诠释(ququ cncn) 跌宕(d dmg g)憧憬(chch engeng j j inging) 裨

2、益(b b iyiyi)广袤(maomao)真谛(d di)徘徊(papaihuahuai)肃穆(m mu)帷幕 (wei(wei ) )斑斓(l lc)热泪沾襟(j jin n)2 2、解释下列词语。诠释:说明,解释。诠,详尽解释、阐明。憧憬:向往。裨益:益处。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受其他方面的影响、感化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广袤:广阔,宽广。跌宕:这里指起伏、上下。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谛,佛教指真实而正确的道理,泛指道理。敲门砖: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达到目的后就可抛弃。导入:1 1、 引入: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门”

3、的简图,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学:这是一扇门。教:很好。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门。但我们只要用心去感触,每扇门里都有一 个神奇的小小世界。推开家里的门,和家人在一起,我们能感受到家的温馨; 进入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古代陈列品,又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2 - / 7- 2 -精深。相信你们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赵丽宏先生的一 篇文章一一为你打开一扇门,看看他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怎样的门。2 2、 作者简介:教: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赵丽宏先生。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人,19511951 年出生于上海。“文革”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1977 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

4、821982 年毕业。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1987 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8080 年代以来,先后出版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共3030 余部。作品多次获全国文学奖。3 3、解题:教:大家来看一下,这里(题目中)的“你”指的是谁?学:读者(明确:青少年读者)教:对,关键是这一扇是什么样的门?别着急,在我们学习了文章之后自然会 得到解答。教:先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我朗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生词的读音 与意思,另外在我读完以后,请你们告诉我题目中的“门”指的是什么。明确:题目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为”字引出行为的对

5、象一一“你”(青少年),从中寄寓着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的愿望,“打开”指拉开,使门洞开,“一扇门”告诉读者,这只是无数门中的一扇,世界大着呢,但作者要为你打开的正是无数关闭着的门中特定的“一扇”,可见这扇门是何等的重要。用“门”来比作某一领域的入口,给人以丰富的联 想。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下面请同学的朗读全文两遍,边朗读边思考,文章共1111 小节,怎样分成两段。(讨论文章结构,概括段意)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共 1111 段,按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展开,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 1 4 4),引入话题,阐述作者对文学的理解。第二部分(5 51111),以和文学对话的形式描绘文

6、学的魅力,激励青少年打开文学之门。四、学习第一部分:1 1、下面请学生朗读,讨论层次结构。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1 1 2 2),概述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强调打开这些门的必要性和充分条件。第 1 1 自然段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生词:阅世:经历世事。浏览:大略地看。衰:衰弱。教:同学们,“打开这些门”与“不想打开这些门”之间是什么关系吗?学:(明确是对比关系)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2 - / 7- 3 -学:(明确揭示打开门的必要性)明确:第 1 1 自然段由“门”引出 话题。首句“世界上有无数 关闭着的门”给 人一疑一一哪来那么多的门?为什么都关闭着?接着“每一扇门里,都

7、有一个 你不了解的世界”给人二疑一一世界上有那么多未知的领域?然后用“打开这 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给人三疑一一二者所产生 的感受和结果竟会那样的截然相反,这又是为什么?这种种疑团无疑会深深打动青少年读者的心灵,激起他们打开这些“关闭着的门”的强烈欲望。第 2 2 自然段分析:教:“只要只要”的句子,说明了什么?学:(明确打开这些门的两个重要条件:一、花时间,花功夫;二、有探索与 了解的愿望。)教:这一节说明了打开这些门的可能性。明确:第 2 2 自然段因势利导,告诉青少年读者这些门都能打开,接着话锋一 转,用“只要只要一定会”的句式,点明了打开这些门的两个充 分条件。

8、这两段文字是引子,为下文亮出文学这扇大门的蓄势。第二层(3 3 4 4),点题,阐明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性以及对文学的理解。第 3 3 自然段节分析:教: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学:(明确:初步点题,弓 I I 出下文)门一一文学之门明确:第 3 3 自然段由“无数”转到“一扇”,初步点题,写明这扇门是“文学” 之门。第 4 4 自然段分析:生词:缩影: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心声:发自内心的声音;心里话。结晶:这里比喻珍贵的成果。裨:b b 益:益处。共识:共同的认识。教:“高智商的野蛮人”,对立的概念,内涵深刻,道出了对文学一无所知者的本质特征。修辞手法:暗喻:本体与喻体都出现,

9、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结。典型形式为:A A 是 B B。举例:书是我们学习的伴侣。书本例子:文学是是;一个民族的文学是是等 教:暗喻的作用在形象化的比喻中更体现真情实感。(强调)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 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举例: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书本例子: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 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 结晶。-2 - / 7- 4 -明确:第 4 4 自然段简要阐述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

10、及文学与人的发展的关3 3-4 - / 7- 5 -系。全段共 1313 句话。教:句阐述文学的特征,一句阐述文学的内涵,一句阐述文学的功 能,T13T13)阐述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这些议论性的语言,有助于青少年读者从理性的高度了解文学世界的概貌,明 确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亲近文学对于现代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 感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了打开文学之门的自觉性。五、训练巩固:文章的题目特别吸引人,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用了恰当的比喻,作者把文学比作一扇门。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你知道还有人把一本好书比作什么吗?学生讨论、交流。明确:题目“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字面意思是为你(青少年)打开

11、某一领域的入 口,深层意思是让你由此登堂入室,尽情领略某一领域(指文学)的无限风光。这 种说法形象生动。人们还把一本好书比作“窗口 ”、“阶梯”、“朋友”等等。让学生积累名人名言。六、作业布置:1 1、 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 和灿烂的智慧”一段文字。2 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诠释()憧憬() 裨益()广袤()跌宕()真谛()心弦()肃穆()二、按原文填空。文学是人类感情的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 的, 是这个时代的 _ ,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

12、和_ ,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 _。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_ 和_,_ 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三、选词填空。1 1、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是一个文明人 _ 、_ 、_的极为重要的途径。(A A、提高修养 B B、丰富情感 C C、增长知识)2 2、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 _ 的积累,一种 _ 的积累, 一种_的积累,一种_的积累。(A A、文化 B B 、感情 C C、知识 D D、智慧)、你是现实的回声, 是梦想的 _,是平凡的客观天地和 _ 的世界奇异的交汇。(A A、斑斓 B B 、折光 C C、闪光)四、仿写。-2 - / 7- 6 -例: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

13、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2 - / 7- 7 -仿写:_板书设计(两部分分为两课时)启迪想象 反映真实 提高修养 神奇圣洁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学生谈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谈谈自己的体会,答案应该是 多种多样的。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学生朗读课文,概括段意。讨论、交流后,明确。第 5 5 自然段,交代以下引文来历,点明这样写的目的。这是一个过度段,由此引入作者和文 学的对话。第 6 6 自然段,称道文学能形象地展现客观世界五光十色的景象,增长读者的知识。生词: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肃穆:

14、严肃安静。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第 7 7 自然段,称道文学能生动展现古往今来多姿多彩的人生,打动读者的心灵。第 8 8 自然段,称道文学用艺术的手法跨越时空,交汇虚实,启迪读者自由地想象。第 9 9 自然段,称道文学反映生活贵在求真,以此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第 1010 自然段,称道文学对人真诚而忠实,使读者反求诸己,提高自身修养。第 1111 自然段,称道文学神奇而圣洁,它爱憎分明,不容亵渎。照应文章题目,将对文学的认识深入一步,勉励青少年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待文学,告诫人们切不可将文学当作(1 1 2 2)无数关闭着的门|,-打开这些门的必要性、(1 1

15、4 4)(亲近文学)(抽象领域比喻成门)(逐层引入)(3 34 4)文学之门条件(只要只要)b 开门的可能性丄 =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性 文学的特征文学的内涵文学的功用J 文学与人的关系 、(5 5 1111)(领悟文学)作者与文学的对话二展现美景广 展示人生-2 - / 7- 8 -追名求利的敲门砖。教:为什么在致文学中对文学的对话用了第二人称“你”?学:(明确:这里是拟人的手法,把文学当作人来写,表现作者与文学的亲切关系,也强调 文学与人生是相互贴切的。)教:作者与文学的对话要告诉我们什么?学:(明确:强调打开文学之门的必要性)二、品味语言: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谈谈理由。学

16、生交流、讨论。老师点拨,明确。词汇丰富多彩,用语灵活多变,体现了作者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高超水平。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如“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前一个“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后一个“世界” 则指领域。又如,课文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在题目和第 1 1 4 4 自然段中的“你”指代的对象是青少年读者,从第 5 5 自然段开始到结尾中的“你”指代的对象则是文学。后者用拟人的手法,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一意思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如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对此,在 6 69 9 自然段

17、中都有形象和生动的描述。又如第 4 4 自然段“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 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后文则把它说成“你只是为热爱你的人们默默奉献,把他们引入辽阔美好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 。教:本文语言表达凝练含蓄、形象准确。语言丰富多彩,灵活多变。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积极运用,也使得文章语言表达更加优美,富于激情,给人以亲切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四、概括中心意思:这是一篇书序,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读这部文学卷一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课文用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描绘了文学的感染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五、小结:文章以“议论大门一一初识大门一一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使青少年读者渐入佳境。第一部分重在阐述文学的功能,以理激人;第二部分重在描绘文学的魅力, 以情感人。这两大部分在内容上相辅相成,结构上前后照应,语言风格上相互映衬,可谓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六、作业布置:1 1、 课后练习二。2 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二课时作业设计-2 - / 7- 9 -一、 填写短语。解释词语。1 1、裨益:_2 2、 广袤:_3 3、 帷幕:_ ._仿写句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