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七年级上册-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_第1页
01七年级上册-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_第2页
01七年级上册-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_第3页
01七年级上册-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_第4页
01七年级上册-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统编教材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七年级(上)第1篇咏 雪南朝刘义庆知识梳理重点字词句归纳1.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日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2 .重点虚词与儿女讲论文义 3 .重点句子翻译(1)白雪纷纷何所似?(2)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集:俄而:骤:欣然:(F)差:拟:未若:因:第2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南朝刘义庆知识梳理重点字词句归纳1.重点实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2)过中不至 (3)太丘舍去 (4)门外戏(5)待君久不至(6)相委而去(7)友人惭 (8)下车引之(9)元方入门不顾2 .重点虚词(1)去后乃至 (2)相委而去

2、(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 .重点句子翻译期:至:(F舍:去:戏: F待:FJ委:惭:(F1引:顾:(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第3篇 论语十二章(2011课标)考情搜索:2014年与孔子世家赞对比考查。课文原文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教参段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的方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yun),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 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 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 因此恼怒

3、,不也是有才德的人 吗?”法;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第 三句讲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 修养范围。曾(zng)子曰:“吾(wU)日三省(xlng)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chudn)不习 乎? ”(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 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 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 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 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 呢? ”第二章:强调加强自我反省, 提高自我修养。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 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U) 矩。”(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 志于做学问,三十岁就能有所 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

4、握,四 十岁,心里不冉感到迷惑,五 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 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 十岁时能顺从意愿,不越过法 度。”第三章: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 展过程。子曰:而匆断,可 以为师矣。”(为政)孔子说:“瀛刁缨过的知识, 国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便含,就 亘以做老师了 . ”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温 习的过程中,关键在于知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心9),思而不学则殆(ddi)J(为政)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 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 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 疑惑。”第五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 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 者要结合起来。子曰:“贤哉,回也! 一 箪(ddn)食,一瓢

5、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 高尚啊! 一竹筐饭,一瓢水, 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第六章: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 乐道的高贵品质,读起来情真 意切。乐。贤哉,回也!”(雍也)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 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 啊,颜回!”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 d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雍也)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和 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 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 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第七章:讲学习态度一一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谈兴趣对于学 习的重要性。子曰:“饭疏食,饮水, 曲肱(gdng)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6、。”(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 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 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 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 一样。”第八章:讲个人修养一一不可 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宁 愿贫贱而坚守“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述 而)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 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 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 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 以改正。”第九章:讲学习的态度,善于 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 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学习的 人。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 夫(血),不舍昼夜。”(子罕)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 像刈水二展调去,旦夜不停。“第十章

7、: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 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 却是不能改变的。”第十一章:讲人要有志气、品 格,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况下 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 坚定信念,坚守气节。子夏日:“博学而笃一 志,切回而近思,仁在其 史矣。(子张)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志 回坚定一思切地发回求教人芟 思考当前的事埴,仁德就隹共 史工。”第十二章:讲求仁的途径。博 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 前的事情,仁德也就在其中 了。【中心概括】本文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学习方法(第一章1句、第四、五章)、学习态度(第七、九章)、道德修养(第一章

8、3句、第二、三、六、八、十一、十二章)等 方而给人以启示,教育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句归纳1 .通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 意思:2 .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学而时习之原意为:时间,句中意为:C(2)名词用作动词饭疏食,饮水 原意为:每天定时吃的食物,句中意为:(3)动词用作名词传不习乎原意为:传授,句中意为:C(4)形容词用作名词温故而知新 原意为:旧的,句中意为:C原意为:新的,句中意为:C(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原意为:快乐,句中意为:C3. 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 F温故而知新(1)知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F一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

9、生序)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不亦乐乎(2)乐I乐亦在其中矣 4.重点实词(1)人不知而不堀.(2)吾日三省吾身 (3)为人谋而不忠乎(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5)三十而立(6)四十而不惑(7)七十而从心所欲(8)不逾矩 (9)学而不思则罔(10)思而不学则殆(11)人不堪其忧(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3)曲肱而枕之(14)子在川上日(15)逝者如斯夫 (16)匹夫不可夺志也 (17)博学而笃志(18)仁在其中矣 5 .重点虚词r学而时习之F F F愠:B: 省:忠:信:立:惑:从:逾:矩:罔:殆:堪:好:肱:川:逝:斯:匹夫:笃:仁:315D、学而不思则罔 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3)

10、于我如浮云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 .重点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二、文意理解与探究1 .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原则和态度?2 .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 说说你的理解。素养提升设问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金题演练(人物、内容相关)阅读下面的文言

11、文,完成14题。(12分)有顷,孔子叹息,顾谓曾子曰:“参,汝可语明王之道与? ”曾子曰:“非敢以为足也,请因所闻而子日:“居,吾语汝!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虽 有国之良马,不以其道服乘之,不可以道里。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是故,昔者 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然后可以守;三至行,然后可以征。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千 里之外:其征也,则必还师衽席之上。故曰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王之道也,”(节选自孔子家语王言解)【注释】服:用,使用。折冲:击败敌人,战胜敌人c衽(rdn)席:借指太平安居的生活。1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汝可语明王之道与(2)请因所闻而学焉(3)不以其道服乘之(4)则必还师衽席之上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虽有国之良马故虽有名马B.不以其道治之何以战何陋之有C.明王之道D.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望之前然而深秀者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4 .试着分析选文中“内修七教,外行三至”的好处。(2分)虚词随文小练编者按:依据陕西中考说明规定的14个虚词,典型课文后设置“虚词随文小练”栏目,随文小结,一练一得。【用法归纳】乎(11年1考:2015)速记口诀:放在动后近似于

13、,放在形后是样子,句末疑问或感叹。意义及用法: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在” 2015A;表疑问,相当于“呢” “吗”“吧”:表反问,相当于“吗”“呢”:表感叹,可译为“吧”“啊”:表 推测,可译为“吧”:表示停顿或舒缓。论语十二章一课中“乎”字用法极为典型,共出现了 6处,请完成下表。义项表疑问,相当于“呢” “吗” “吧”例句: 义项表反问,相当于“吗” “呢”例句 【自主归纳】同学们,除了(论语十二章,你还能从其他课文中找到更多虚词“乎”的义项和例句吗?请完成下表。义项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在”例句:颓然乎其间者义项表感叹,可译为“吧” “啊”例句:义项表推测,可译为“吧”义项表

14、示停顿或舒缓例句: 例句:第4篇诫子书 三国诸葛亮 全国视野:2018全国考情一对比:邵阳。课文原文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教参段层夫(fo)君子之行,静以 修身,俭以养德。韭逸迫无以 明志,一韭宁静无以致远。 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 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 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 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除 了内心情迷,不慕名利以外没第1层: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第2层:明确“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第3层:殷殷叮咛:应惜时勤有什么可以拿米明确志向,除i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

15、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了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处没苞仕么由以拿米达到运 太旦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而才干来自于学习,所以不学 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 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 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 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 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 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 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 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又怎么 来得及!学、为社会所用。【中心概括】文章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的危害。全文体现出诸葛亮对儿子的细微关怀。【写作特色】文章概括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闱绕一

16、个,!二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 个,躁”字,对比鲜明;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饰雕琢,说理平易近人。知识梳理重点字词句归纳1.重点实词(1)静以修身(2)非淡泊无以明志 (3)非宁静无以致远(4)非学无以广才 (5)淫慢则不能励精 静:淡泊:明:致:广才:淫:慢:励:(6)险躁则不能治性险:(7)年与时驰驰:.(8)意与日去意:遂成枯落枯落: 2 .重点虚词静以修身以:3 .重点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第5篇狼清蒲松龄知识梳理重点字词句归纳1 .词

17、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一狼洞其中原意为:洞穴,句中意为:(2)名词用作状语其一犬坐于前原意为:狗,句中意为:.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原意为:隧道,句中意为:.2 . 一词多义止米有剩骨一狼得卅止意齐暇甚I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前其一犬坐于西 狼不敢前小初恐前后受其敌(4)敌 Y-I盖以诱敌3 .重点实词(1)缀行甚远(2) 一狼仍从(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屠大窘(5)顾野有麦场(6)场主积薪其中(7)苫蔽成丘 (8)弛担持刀(9)眈眈相向 (10)少时 (11) 一狼径去(12)目似瞑(13)意暇甚 (14)屠暴起(15)又数刀毙之(16)乃悟前狼假寐 (17)狼亦黠矣(18)而顷

18、刻两毙 (19)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F (F1 F1 F缀:从:并:驱:如故:窘:顾:薪:苫蔽:弛:眈眈:少时:径:瞑:暇:暴:毙: F寐:黠:顷刻:变诈:几何:4.重点虚词(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3)其一犬坐于前又数刀毙之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久之,目似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以P刀劈狼首I急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重点句子翻译(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第6篇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课文原文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教参段层宋之丁氏,家无井而 出溉(gdi)汲 (jl), 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 井,

19、告人日:“吾穿井得 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 人道之,闻之王非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 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 个人在外而(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 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 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说了 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 到了一个人。“居住隹国都中的人都隹 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第1层:开端:宋国姓 丁的人家因为到外面打 水,常要占一个劳动力。 后来自家打了井,就告 诉别人“穿井得一人”。 第2层:发展:别人并 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 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氏对日:“得一人之使, 非得一人于

20、井中也。”求 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塞。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i旬问,丁家 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 外面打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 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 还不如不知道。那里。第3层:结局:丁氏告 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 真正意思。【寓意】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 未经证实的传闻。鼠知识梳理重点字词句归纳1 .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 闻之于宋君原意为:知道、听说,句中意为:2 .重点实词穿:溉:汲:及:道:对:使:(1)穿井得一人(2)家无井而出溉汲 (3)及其家穿井(4)国人道之(5) 丁氏对口(6)得一人之使3 .重点

21、虚词宋之丁氏之)有闻而传之者国人道之求闻之若此工f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J 1I非得一人于井中也4 .重点句子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第7篇杞人忧天列子课文原文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wU) 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 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 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 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 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

22、 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 呢?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 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 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zh dng)伤。”其人日:“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 虚,亡处亡块。若躇(ch。)步趾(cl) 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shl)然大喜,晓之者亦舍 然大喜。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那 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聚积的东西 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 害。”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上块罢了, 填

23、满了四方的虚空之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上块 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 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 人也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寓意】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当然也应该看到,对一种事物 认识不足、了解不够,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知识梳理重点字词句归纳1 .通假字其人舍然大喜同,意 2 .古今异义身亡所寄 古义: 今义:死,死去的3 .重点实词(1)因往晓之(2)若屈伸呼吸(3)终日在天中行止 (4)奈何忧崩坠乎 (5)只使坠 (6)亦不能有所中伤 (7)充塞四虚 (8)若躇步蹴蹈 晓:若:

24、行止:奈何:只使:中伤:四虚:躇步毗蹈:4 .重点虚词、r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因往晓之5 .重点句子翻译(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统编教材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七年级(上)第1篇咏雪鼠知识梳理1. (1)聚集 (2)不久,一会儿急 (3)高兴的样子 (4)大体相比 (5)不如,不及趁、乘2. 介词,跟、同3. (1)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3)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第2篇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梳理1. (1)约定 (2)来 (3)舍弃离开 (4)嬉戏,玩耍 (5)等待

25、(6)舍弃 (7)感到惭愧(8)拉,牵拉 (9)回头看2. (1)副词,才 (2)表承接,就或不译 (3)连词,就3. (1)正午已过,不见那友人来,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友人才到。2)(您)正午时分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3)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论语十二章务知识梳理一、1.说悦愉快2. (1)按时 (2)吃 (3)老师传授的知识 (4)学过的知识 新的理解和体会(5)以为快乐3. (1)了解得到知道觉得认识,识得 (2)快乐乐趣4. (1)生气,恼怒 (2)每天 自我检查、反省 (3)竭尽自己的心力(4)

26、诚信 (5)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6)迷惑,疑惑 (7)顺从 (8)越过 法度 (9)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 无所适从(10)疑惑 (11)能忍受 (12)喜爱,爱好(13)胳膊 (14)河流 (15)往、离去 代(18)仁德词,这,指河水 (16)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17)坚定5. (1)连词,表承接,然后 连词,表承接,就 连词,表转折,去L但是 (2)介词,替 动词,当,做 (3)介词,对,对于 (4)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5)代词,的人6. (1)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3)温习学过的

27、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4)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5) 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6)广泛学习且能志向坚定,息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二、1.原则: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态度:视交友为乐事。2. “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素养提升设问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 重要意义。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 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28、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金题演练1. (4分)(1)你(汝心之固)(2)见闻,知识(卒获有所闻)(3)正确方法(策之不以其道)(4) 返回,回去(还于旧都)2. (2分)A【解析】A项中的两个“虽”都是连词,译为“即使”。B项中的两个“以”都是连词,前者译为“按照”;后者译为“凭借”。C项中的两个“之”,前者是结构助词,译为“的”;后者作宾语 前置的标志,不译。D项中的两个“而”都是连词,前者表承接,译为“就”:后者表并列,译为“和、 且。故选A项。3. (4分)所以没有德行,道义不能被尊崇,没有道义,德行也无法发扬光大,4. (2分)在内实行七教,国君就不会因政事而烦劳,对外实行三至,就不至于劳

29、民伤财。【参考译文】过了一会儿,孔子叹息了一声,回头对曾参说:“曾参啊,可以对你谈论古代明君治国之道 吧? ”曾参回答说:“我不敢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知识(能听懂您谈治国的道理),请求通过听您的见闻 (知识)来学习。”孔子说:“(你)坐下来,我讲给你听!所谓道,是用来彰明德行的。德,是用来尊崇道义的。所 以没有德行,道义不能被尊崇,没有道义,德行也无法发扬光大。即使有一国之内最好的马,如果不能按 照正确方法来使用骑乘,它就不可能在道路上奔跑。(一个国家)即使有广阔的上地和众多的百姓,(如 果国君)不按照正确方法来治理,也不可能成为成就王业的霸主。因此,古代圣明的国君在内实行七教, 对外实行三至。七教修成,就可以守卫国家:三至实行,就可以征伐外敌。圣明国君的治国之道,守卫国 家,一定能击败千里之外的敌人;对外征伐,也一定能得胜回朝,(为百姓创造)太平安居的生活。因此 说,在内实行七教,国君就不会因政事而烦劳,对外实行三至,就不至于劳民伤财。这就是所说的古代明 君的治国之道。”第4篇诫子书知识梳理1. (1)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确、坚定(3)达到 (4)增长才干(5)放纵 懈怠振奋 (6)轻薄 (7)疾行,指迅速逝去 (8)意志(9)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2. 连词,表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