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17相关读物童心说n预习-耳础夯实归晒杲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一一千言万语总关音遽失(ju)根柢(d1)湮灭(yan)懵懂(meng)渊薮ou)第2步识记通假一一奥妙无穷方块字龙洞山农叙西厢(“叙”同“序”,作序)(2)矮人何辩也(“辩”通“辨”) 第3步一词多义一一看我七十二变非童心自出之言也动词,不是(1)非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形容词,错误的动词,非难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劝学副词,没有则文辞不能达名词,言辞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 鸿门宴名词,一种文体动词,计较动词,告辞卒不可得副词,最后,终于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动词,死亡可以
2、卒千年 孔雀东南飞动词,终,终了五万兵难卒合 赤壁之战形容词,通“猝”,仓促的2 / 17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代词,怎么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并序 形容词,安乐的孔明将安.营之法,三国演义吩咐与杨仪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 代词,哪里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动词,使.安定变而为院本.名词,演剧用的脚本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名词,树木的根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名词,根本,基本(5)本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动词,推究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形容词,本来的本自无教训孔雀东南飞副词,本来,原来3 / 17因而”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 动词,认
3、为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连词,以因为岂非以假人言假言 介词,凭借则所知所觉日以 益广 连词,表修饰关系第4步词类活用一一词性变化含义迥(1)药医假病(名词作状语,用药)(2)无人不文.(名词作动词,写文章)(3)而事假事(名词作动词,从事,做)(4)决定目之为经矣(名词作动词,看,视)(5)文假文乎(名词作动词,写作)有闻见从耳目而入(动词作名词,听到的,看到的)(7)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形容词作动词,增多)(8)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形容词作动词,厌恶,憎恨)第5步古今异义一一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情况和健康状况。(2)随时
4、处方古义:处置,处理。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连词,如果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 连词,表示 承接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连词,表示并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可译为“而且”劝学连词,表示吾尝终日而 思矣 劝学连词,表示修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连词,表示因果,可译为4 / 17今义:医生为病人开药方或开的药方。(3)决定目之为经矣古义:必然,一定。今义:对如何行动做出决定。(4)矮人何辩也古义:见识少,没有鉴别力,惯于随声附和的人。今义:身材短小的人。第6步文言句式一一特殊句式多留意(1)童子者,人之初也(判断句)译文:童子,是人的最初阶段。(2)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
5、世者(状语后置句)译文:湮灭在假人社会中而不能传给后世学者。(3)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定语后置句)译文:_常识速览识作者个性自由和解放的追求者一一李贽李贽(15271602),号卓吾,又字笃吾,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明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主要生活和活动时期是嘉靖到万历年间,正 是明代封建专制集权主义走向极端,理学教育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期。他26岁考中举人,30岁被选任河南辉县教谕,以后做了20年小官,50岁任云南姚安府知府,54岁辞官。晚年著书讲学,对当时耿定向之流的道学家多有揭露,对当时作为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也作了激烈地抨击,因而触怒了地主阶级当权派,屡次遭到迫
6、害,最后自杀于狱中。遗世著作主要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童心说 是焚书卷三里的一篇杂论,主要揭露道学及其教育的反动性和虚伪性,阐明了李贽的读书作文教育观,洋溢着自由主义教育反对封建教育的桎梏,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精神。知经典宣扬永葆真心的经典童心说童心说是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一篇散文,他在文中提出了“童心”的文学观5 / 17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 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
7、的联系; 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6 / 17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其进步性与深刻性。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整体感知童心说”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点。“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 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
8、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 的进步性与深刻性。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1理解“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 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一句话的含意。【答案】这句话谈“读书”对“童心”的影响。童心,即真心,人最初的心灵质朴本真,毫无造作,读书的目的是保护童心,使之勿失。但传统理学经典,却使人盲从,失却了 本心。作者无情地批判了陋儒对经书的迷信盲从,食而不化,甚至于文过饰非的丑陋现象。 读书,要学会思考,能够明辨是非。不盲从书本,迷信权威,盲目崇拜。要用自己的大 脑,读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才会有益处。2什么是“童心”说?李贽认为怎样才能保持“童心”
9、?【答案】 所谓“童心”就是“绝假纯真, 最初一念之本心”。 这种“本心”是最纯洁 的,未受一点儿阶段2探究-桁研文化7 / 17污染的, 因而也是最完美的, 最具一切美好可能性的。 “童子者, 人之初也; 童心者, 心之初也。 ”实则是人的个性和主体价值的自觉。 如果丧失了这种自觉的“本心”, 那么, 人就失去了个体价值,人就不再以一个真实的主体而存在:“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 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 使文学和人性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二、阅读课文第三、四段,回答问题。3理解“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
10、文假文乎?”句子的含【答案】 此句强调如果写文章一味追求语言与形式的完美, 缺少真挚的情感, 只是无 病呻吟。无论语言多么精致,形式多么完美,都是没有生命的。写文章与做人是一个道理,做人要做真人,不虚伪不造作,写文章也要说真话诉真情。 勇于把自己对人和事的独到见解写出来,文章才会有新意,才会吸引人甚至感动人。4在文学方面李贽持有怎样的观点?【答案】 李贽的童心说,是由读龙洞山农为西厢记所写的序言有感而发。童心是 龙洞山农提出的一个概念: “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 ”李贽就此认为, 在文学上要重自 然,重真情,“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不管哪一种文学形式,即使是六朝 骈文,徒重形式
11、的举业八股文,以及不为正统文学家所看重的传奇、院本、杂剧等,只要出 于童心,就是天下之至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贽的美学思想,他主张自然为美。他认为, 自然的东西出于人的真性情,它在形式上是美的, 在内容上是善的,自然的东西, 就是真善 美的合一。5为什么文中说孔孟义理的道理闻见会障泯童心呢?【答案】由于孔孟的学说已经变成了假道学的道理闻见,而假道学的道理闻见的影响,致使人们从小开始就被外界的假人假言假事所左右,不断地掩饰自己的本真, 从而逐渐地丧失童心。李贽指出:一旦以闻见道理为心, 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 而不是童心自出之言,“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
12、。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 则无所不喜”。李贽讽刺当时社会上满场尽是矮人,盲目崇拜孔孟,犹如矮子现场,随人言 说,“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进8 / 17而明确地揭示了假人假言假事的来源,一针见血地说:“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这无疑成为一颗重磅炸弹,轰 塌了儒家经典及其义理神圣的殿堂,从而把“异端”的思想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这有李贽的思想局限,完全排除孔孟的有益成分, 尤其是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等方面,也是片面的。- 文白-对译-1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 者龙洞山农在给西厢记所作序言的结尾处说:
13、“聪明的人勿 谓 我 尚 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不要认为我还保持有童心就行了。”所谓童心,就是真心,若是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认为童心是不可保留的,那就是认为真心是不可保留的了。夫童心者,绝假纯 真,最所谓童心,就是没有一点虚假,纯粹是真实的,是人的意念在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 却童心,便 失却 真心;失却初发起时的本心。如果失去了童心,就是失去了真心;失去了真心, 便失却 真人。人而非真,真心,那也就失去了本真的自我。人如果失去了本真的自我,全不复有 初矣。 龙洞山农:泰州学派的学者那么一切也就都不再有本初的状态了。焦竑的别号。一说,泰州学派的学者颜山农的别号。叙:同“
14、序”,作序。西厢:指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绝假纯真:没有一点儿虚假,纯粹是真实的。真人:还未失去童心,而保持本真之心的人。不复有初矣:初,儿童时的纯真。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_童子,是人最初的本真状态;童心,是人心最初的本真状态。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人心最初的本真状态,如何会失却了呢?童心为什么会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很快丧失呢?大概是因为,人开始懂事的时候,一些所见所闻从 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 失。就会从耳目中灌入,成为他内心的主宰,这样童心就丧失了。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随着年龄的增长,又从所见所闻中了解到一些道理,这些道理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 失
15、。其久也,道理又成为他内心的主宰,这样童心就丧失了。天长日久,懂得的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9 / 17所见所闻逐渐增多,认识到的、感觉到的范围也一天比一天逐渐宽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又知道有美名的好处,并且一定要来张扬自己的美名,这样童心失。 知 不美之 名之可丑也,而 务 欲以掩 之便丧失了。知道不好的名声是可憎恨的,便一定要去遮掩它,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这样童心便丧失了。所谓的道理和所闻所见,都是从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 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识义理才得来的。古代的圣人,他们 何尝不读书呢?但是,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
16、,亦 以即便 他们不读书,童心本来就在;即便 他们 多读书,也是以此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保护童心,不使它丧失,这和现在的学者们因为多读书、多识义理,而反 障 之也。夫 学者既以多读书反而却蒙蔽了童心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学者既然因为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 立言以障学人为耶?识义理蒙蔽了童心,圣人又为什么用多写书多立言来蒙蔽学者呢?童心 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童心一旦遭到蒙蔽,那么说话,则言不由衷;参与政事,就政事无根柢; 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政事没有根基;写文章,就词不达意。其为人 并不内在地以章美也,非笃实
17、生辉光也,欲求具有美德,也不是因为内心诚实而产生光辉,那么 要他说出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一句有德之言,最终也不能。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童心已经遭到障, 而以从外入者闻 见 道理为之心也。 胡然:蒙蔽,反而以从外界接触的所见所闻和道理为其心了。为什么。以为主于其内:在内心中把它当做主人,意思是从外边(耳目)进入的闻见,成了他内心的主宰。扬之:张扬自己的语孟乎?于我何与:与我有什么关系?满场是假,论语孟子呢? 矮人何辩也:矮人,指的是那些见识少,没有鉴别力,惯于随声附和的人。辩,通“辨”。体格:指文章体裁。降而为六朝:接 着下来是六朝的绮丽文体。降,以下。六朝,指的是以建康为首
18、都的六个朝代:三国的吴、 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近体:即近体诗,发端于六朝,讲究格律,到唐代形成了完 整的诗歌体裁,与古体诗相对而言。传奇:唐代的传奇小说。院本:金代“行院”演剧所用 的脚本。杂剧:指元杂剧。举子业:明代科举应试所写的八股文。举子,指科举时代应试的 士子。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不能以时代的先后评价文章的好坏。自文:自然成文。10 / 17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六经、论语、孟子这些经典所记载的,不是史官过分褒崇之词,则其臣子 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褒扬的话,就是臣子们极力赞美的话。再不然,就是他们迂腐的门徒、懵懂弟子,记忆 师 说,有头无尾,得后门徒、糊里糊涂
19、的弟子们,回忆老师所讲过的,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 学 不察,漏前,随其所见,记载下来的。后来的学者没有认清这一点,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_便说 这些经典都是_出自圣人之口,一定要把它们_视为经典,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谁知这些经典当中竟有大半不是圣人所说的。即使它们真的出自圣人,要亦 有 为而发,不过出自圣人,那也一定是圣人为了一定目标而发的,其目的_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是对症下药,随时处置,来挽救这些糊涂弟子、迂腐门徒们罢了。药医 假病,方难定执,是岂用药来医治假病,很难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药方,而经典难道可遽以为万世
20、之论乎?然则六经、语、就可认为是万世不变的定论吗?既然这样,那么六经、论语_ 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_孟子,实际上是道学家们的借口,是假人聚集的地方而已,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呜呼!它们绝对不是发自童心的真理,这一点是很明确的。呜呼!吾又 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我又在哪里能够找到没有失却童心的真正的圣人,并与他们11 / 17一言 文哉! 迂阔:迂腐,不切实际。懵懂:糊里糊涂。 谈论一下文章呢? 决定:必然,一定。要亦有为而发:也总要为了一定目的而发。方难定执:很难有一个固定不变、能 应付百病的药方。定执,固定不变。渊薮:水草丛生的地方。这里比喻假人聚集的 地
21、方。断断乎:绝对。课内素材拒绝虚伪,永葆童心李贽是明代中晚期整个汉民族的良知,他第一个扪心自问:读书立言是为何?人类的本 性究竟如何?当时宋代理学已经覆盖了当时的知识分子阶层。他本应知道在这个谎言之世, 如此的思考只能给他带来名声的败坏、舆论的指责和最可怕的杀身之祸。但李贽的思考毕竟 是意义非凡的,首先而来的是他对人性的认识。当时的士人恐怕三岁时就能将“人之初,性 本善”的句子挂在嘴边,而他首先就肯定了人欲的存在。在欲念与邪恶之间显然不至于画上 等号,但人显然也不是生而性静的动物。他惊奇地发现,这些历代之士的著书中都是些千篇 一律的主干思想,风格压抑。假使持有同样人生态度的人真有那么多,为何在
22、他们之间还存 在尔虞我诈而不愿互诉心声?如此证明,这些人只是在极力掩饰自己的本性,以寻求一种毫 无意义的共性。这种共性于是成了不成文的法律,为主流社会甚至是中下层社会所共同恪守 这是什么?就是人们为自己戴上的枷锁啊!童心(即人性最初始的共通之处)被湮没在滚滚红尘之中,真诚不复存在,因为我们离它已经越来越远,以至不能看到它本来的面目了。“赤子之心,莽莽尘中,何处觅之?”李贽没有寻找到知音之人,我们却同样要敬佩他的思想的力量,傲然立于几乎空旷无人的中国哲学启蒙运动的风口浪尖上。【应用角度】“勇敢”“人性” “虚伪与真诚”等。热点素材如果自己的女儿和她的同伴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当这样危急且两难的
23、选择出现 时,长沙县黄花镇村民肖广果断选择:先救离岸更远的同伴,再将女儿抱上岸。两个孩子同时落水虽然已经过去了数天,但回忆起那天的场景,肖广依然历历在目。那是个晴朗的下午,自己正在菜地里挑水浇菜。四岁的女儿小欣与邻家五岁的女孩小羽, 带着自己两岁的小儿子在不远处的池塘边玩耍。眼看着三个孩子离水塘越来越近,肖广扭头提醒自己的母亲:“您去把孩子们叫回来, 我担心他们会去玩水。”母亲张亮球听罢,立即朝水边的孩子们走去。阶段3迁移-学以致用当肖广再回头,往孩子们的方向看, 发现12 / 17塘埂上只剩下小儿子愣愣地站着,而水面上,一圈圈涟漪荡漾开来,夹杂着小孩的哭喊声。与此同时,母亲张亮球也发现了孩子
24、们落水。“有人掉塘里了,救命!救命!”听到呼声,肖广撂下担子,甩掉拖鞋就往水塘边飞奔。先把更危险的扯上来肖广到达岸边发现,女儿小欣跌落在自己左手边离岸约三米处,而邻居家的小羽则在右手边,离岸两三丈远,在水波的荡漾下,小羽的身体越来越往塘中心飘去。肖广看了一眼正在浮沉的女儿, “扑通” 一声跳下水,朝着更远的小羽游去。到达其身 边时,肖广一把抓住正在挣扎的小女孩,一手将其托起,一手奋力向岸边游去。“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就想着快,快,快!”将小羽放在水边的石阶上,转身再看女儿小欣,水已经渐渐没过其头顶。回忆起救女儿 的一幕,肖广又心疼又好笑:他游到女儿身边,一把将其托举到水面,女儿的第一句话竟然是
25、:“爸爸,赶快救小羽!”由于抢救及时,所幸两个小女孩均无大碍。【媒评文摘】1.两人同时落水,无论是谁都要救,但如何“救”,不仅仅是一道伦理难题,更是一个考验智慧的难题。体现急救和救援的最大化原则并非是一般先救那些最容易 救援的人,而是要尽可能了解当地环境和险情,随机应变做出最优化的选择。 这是一种更大的救援智慧,值得专业人员研讨和推广,也值得所有人学习。新京报2肖广的选择,无疑是舍己救人的“仁爱”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延续。还有杭州勇救坠楼女孩的“最美妈妈”,不顾自己安危托举女童的广州“托举哥”,都是在极短的思考时间内,几乎是本能地选择了帮助别人,而没想到自己。他们的行为达到了道德的高峰。这样的选
26、择,我们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对于能这样做的人, 我们不应该投之以冷嘲热讽, 而应该报之以最美的鲜花和最多的赞美。检察日报训练-落实捉升基础巩固层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知不美之名之可丑 也 丑:厌恶,憎恨阶段413 / 17B.非内含以章美 也 章美:文章华美C.非笃实生辉光也 笃实:诚实D.药医假病,方难定执 定执:固定不变【解析】B项,章美:美好。【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若以童心为不可A.若入前为寿人而 非真,全不复有初矣B.死而 后已,不亦远乎 童心固自在也其闻道也固 先乎吾 是以真心为不可也方是 见得真味【解析】A项,连词,假如/代词
27、,你;B项,连词,表假设/连词,表顺承;C项,副词,本来;D项,代词,这,那/判断词。【答案】C3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B.决定目之为经矣C.矮人何辩也D.夫童心者,绝假纯真.【解析】A项,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B项,古义:必然,一定;今义: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C项,古义:见识少,没有鉴别力,惯于随声附 和的人;今义:身材短小的人。【答案】D4下列各句与例句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道理闻见日以益多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无案牍之劳.形D.问其政,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28、【解析】D项与例句都为形容词作动词。A项,名词作状语;B项,名词作动词;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答案】D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夫童心者,真心也14 / 17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D.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解析】D项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是判断句。【答案】D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又与焦弱侯明李贽郑子玄者,丘长孺父子之文会友也。 文虽不如其父子,而质实有耻,不肯讲学,亦可喜, 故喜之。彼以为周、程、张、朱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既已得高官巨富矣, 仍讲道德、说仁义自若也;又从而哓哓然语人曰:“我
29、欲厉.俗而风世。”彼谓败俗伤世者,莫甚于讲周、程、张、朱者也,是以益不信。不信故不讲。然则不讲亦未为过矣。黄生过此,闻其自京师往长芦抽丰,复跟长芦长官别赴新任。至九江,遇一显者,乃 舍旧从新,随转而北,冲风暴寒,不顾年老生死。既到麻城,见我曰:“我欲游嵩、少,彼 显者亦欲游嵩、少,拉我同行,是以至此。然显者俟.我于城中,势不能一宿。回日当复道此, 道此则多聚三五日而别, 兹卒卒诚难割舍云。 ”其言如此,其情何如?我揣其中实为汝宁好一口食难割舍耳。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不往,往必满载而归,兹尚未厌足,如饿狗 思想隔日屎,与敢欺我以为游嵩、少。夫以游嵩、少藏林汝宁之抽丰来嗛我;又恐林汝宁之 疑
30、其为再寻已也,复以舍不得李卓老,当再来访李卓老,以嗛林汝宁:名利两得,身行俱全。 我与林汝宁几皆在其术中而不悟矣,可不谓巧乎!今之道学,何以异此!由此观之,今之所谓圣人者,其与今之所谓山人者一也, 特有幸不幸之异耳。 幸而能诗, 则自称谓曰山人;不幸而不能诗,则辞却山人而以圣人名。幸而能讲良知,则自称曰圣人; 不幸而不能讲良知,则谢却圣人而以山人称。 辗转反复,以欺世获利。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 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夫名山人而心商贾,既以可鄙矣,乃反掩抽丰而显嵩、少,谓人可 得而欺焉,尤可鄙也!今之讲道德性命者, 皆游嵩、少者也;今之患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禄,好田宅,美风水,以为子孙荫者,皆其托名
31、于林汝宁,以为舍不得李卓老者也。然则郑子玄 之不肯讲学,信乎其不足怪矣。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 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 所挟者重,所得者末。然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安能傲然而坐于公卿大夫之上哉!今山人者,名之为商贾,则其实不持一文;称之为山人,则非公卿之门不 履,故可贱耳。 虽然, 我宁无有是乎?然安知我无商贾之行之心,而释迦其衣以欺世而盗名 也耶?有则幸为我加诛,我不护痛也。虽然,若其患得而又患失,买田宅,求风水等事,决 知免矣。(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焚书 ,有删节)15 / 17【注】 周、程、张、朱:指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
32、抽丰:打秋风,指找关系走门路向人求取财物。也作“秋风”或“打秋风”。窬(yu):同“逾”,越墙。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欲厉俗而风世厉:同“励”,纠正B.然显者俟.我于城中 俟:等待C.以嗛林汝宁嗛:欺骗D.有则幸为我加诛.,我不护痛也诛:诛杀【解析】D项,诛:惩罚。【答案】D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 全都属于作者直接抨击宋明理学虚伪本质的一组是()1彼谓败俗伤世者,莫甚于讲周、程、张、朱者也2兹尚未厌足,如饿狗思想隔日屎3可不谓巧乎!今之道学,何以异此4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5然则郑子玄之不肯讲学,信乎其不足怪矣6然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
33、收其利而远其害A.B.C.D.【解析】 是郑子玄的观点。 是作者对郑子玄性格质朴、 诚实的肯定。 是写商人 虽谋利但不可鄙。【答案】C8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郑子玄耻讲道学,与黄生为“名利两得,身行俱全”的趋附权门的假道学 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自宋代程朱理学发展而来的明代理学家虚伪的本质。B.商人在封建社会是被鄙视的,但作者却指出“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商人没有道 学家的虚伪。道学家是“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C.作者勇敢地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和解剖。指出自己也有“商贾之行之心”,并且那些患得患失,买田宅、求风水的事,自己也是有的。D.本文笔锋犀利,逻辑
34、严密。指出了所谓“圣人”“山人”者,都是一路货色,都是“辗转反覆”的“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的欺世获利之徒。解析】 “那些患得患失, 买田宅、 求风水的事, 自己也是有的”这句话不符合文意,16 / 17决知免矣”意为“是绝对没有的”。【答案】C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与林汝宁几皆在其术中而不悟矣,可不谓巧乎!译文: _(2)今之所谓圣人者,其与今之所谓山人者一也,特有幸不幸之异耳。译文: _【答案】(1)我与汝宁林知府几乎都中了他的圈套而不醒悟啊, 这能说他不狡诈么?(2)现在所谓的圣人,恐怕与现在所谓的隐士是一样的,只不过有幸运与不幸运的差别 罢了。【参考译文】
35、郑子玄, 是常与丘长孺父子论诗作文的朋友。 文采虽然不如他们父子, 但性格质朴诚实, 有羞耻之心,不肯借讲学来宣扬道学, 这很可喜, 所以我喜欢他。 郑子玄以为周敦颐、 程颐、 程颢、张载、朱熹都是满口仁义道德,而心里想的是升官发财;等得到高官厚禄以后,仍然 自鸣得意地讲道德、谈仁义;而且还要装腔作势地对人说:“我要纠正世俗,感化世人。” 他认为败坏社会风俗的,没有比讲周、程、张、朱的道学更严重的了,所以更加不相信。不 相信所以不肯讲道学。那么不讲也就算不上是过错了。有一个姓黄的读书人经过这里, 听说他是从京师到长芦去“打秋风”的, 又跟长芦的长 官到别处去上任。到了九江,遇见一个地位更高的人
36、,他就弃旧从新,随新主人转道往北, 顶着大风冒着严寒, 也不顾年老有生命危险。 已经到了麻城, 来见我说道: “我准备去游览 嵩山和少林寺, 那位显者也想去游嵩山和少林寺, 拉我同行, 所以到了这里。可是显者还在 城内等我, 我势必不能在您这里住宿了。 回来的时候一定还要经过这里, 到那时就可以多相 聚几天再作别, 现在太匆促了, 实在舍不得离开您。”他的话是这样, 他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呢?我料想他内心实在是为了汝宁林知府那里有一笔钱财舍不得放弃罢了。 只是汝宁林知府 从前曾三次赴任,他没有一任不跟随前去的,去了一定满载而归,这一次感到还没有满足, 就像饿狗惦记着隔夜没吃完的屎一样, 却竟敢欺
37、骗我说是为了去游嵩山和少林寺。 他以游嵩 山和少林寺来掩盖自己随汝宁林知府去打秋风的行为而欺骗我; 又唯恐汝宁林知府怀疑他是 为了再来找自己,就又以舍不得李卓老,应当再来拜访李卓老为借口,以欺骗汝宁林知府: 真是名利双收, 处事和品行也都十分周到了。 我与汝宁林知府几乎都中了他的圈套而不醒悟 啊,这能说他不狡诈么?现在的道学家,和他有什么两样!由此看来, 现在所谓的圣人, 恐怕与现在所谓的隐士是一样的, 只不过有幸运与不幸运 的差别罢了。有幸而能写诗,就自称为山人; 不幸运而写不了诗, 就辞却山人之名而以圣人 自称。 有幸而能讲良知, 就自称为圣人; 不幸运而讲不了良知,就推托圣人之名而以山人
38、自 呼。辛苦辗转、翻来覆去,为的是欺骗世人、获取私利。名为山人而心里却和商人一样只想 要钱, 口里大谈道德而目的却在逾墙偷盗。自称山人而心思和商人一样,已经很可鄙了,反 而还要掩盖打秋风的本意而故意表示是为了游嵩山和少林寺,以为别人是可以随便欺骗的, 这就更加可鄙了!现在的讲道德、性命的人, 都是所谓游嵩山和少林寺的人;现在的患得患 失,志在求取高官厚禄、上等田园宅第、风水宝地,打算留给子孙受用的人,都是像黄生那 样托名于汝宁林知府,17 / 17而装作舍不得李卓老(李贽)的人啊。既然这样, 郑子玄不肯讲学,恐 怕实在不值得奇怪了。况且商人又有什么可鄙的呢?他们身携数万资产, 经历风涛危险, 受尽关卡吏员的欺侮, 忍耐着集市交易时人们的辱骂, 经历了万般辛苦, 所携的资产很多,所得的收入甚微。 但是 必须结交上公卿大夫, 然后才能获得盈利而避开祸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房屋买卖合同书
- 国内货物运输合同
- 借款不动产抵押担保合同
- 外贸货物进口合同
- 保安聘用劳动合同
- 工程设备租赁合同
- 家装防水施工合同
- 第三方定制家具协议合同
- 租蔬菜摊位协议合同模板
- 挂靠地址合同协议
- 2024年地理中考模拟考试地理(江苏泰州卷)(A4考试版)
-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解读
- 2024年上海嘉定区区属国有企业招聘真题
- 2025河北建投水务招聘2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常德辅警考试题库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GB/T 18655-2025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 2025年江苏南通苏北七市高三二模语文作文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宣城市广德县人民法院招考书记员兼任法警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届云南省曲靖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