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诗词赏析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诗词赏析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诗词赏析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诗词赏析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诗词赏析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上册诗词赏析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小题。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译文: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汲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 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 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远处一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互相夹 杂,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啊。1 .”影下“写出飞鸿,【答案】 飞行的速度之快【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元曲内容的理解。"一点飞鸿影下" 的意思是: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这句话使原本

2、萧瑟的画面变得活跃,寂 寞的秋景也有了鲜活的生气,"影下"写出了大雁飞行速度之快。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落日残霞”点明时间是傍晚时分。B. “一点”形容天空中的渡雁数量之少。C.此曲将萧瑟之景和绚丽之最巧妙融合。D.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寓于写景之中。【答案】B【解析】 赏析诗词曲,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 识理解内容;借助于作品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写作意图。B项有误,"一 点”写出了天空中鸿雁距离之远,看上去很小。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3、红瘦。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 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行应该 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1 .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号 居士。【答案】 易安【解析】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 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 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 与李清照有关的文学常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 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2

4、.下列对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如梦令”意思是青春如梦般易逝。B. “雨疏风骤”的天气让人难以入睡。C. “卷帘人”说海棠还是去年的海棠。D. “绿肥红瘦”四字精绝而为人称道。【答案】D【解析】A "如梦令"是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B "浓 睡"说明选项"难以入睡"错。C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 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 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侍女的意思是海棠花还是像昨天未下雨之前那样繁盛。所以选项"海棠还是去年的海棠”理解错

5、误。三、诗歌鉴赏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戌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译文: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 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景,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胡人 还未消火,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 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1.词中“关河”指的是 O【答案】 山川险要处【解析】 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古诗词中的"关河" 主要指函谷关与黄河,当然也包括其他关隘、河流,如散关、萧关、泾河、

6、渭河、嵋山、华 山等。"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 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所以这里的“关河"即泛指山川 险要处。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当年”“匹马”两句尽显词人只身远征建功立业的豪情。B. “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表达抱负无处施展的惆怅。C. “泪空流”既体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又表现出对朝廷的不满。D. “身老沧洲”表达词人虽已暮年,但仍想征战沙场的豪迈情怀。【答案】D【解析】D项"仍想征战沙场的豪迈情怀"理解不恰当。"心在天山,身 老沧洲&q

7、uot;: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州!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 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误国误民政策的无比愤慨。四、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寻幽居不遇庄翱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译文:落花铺满庭院使人找不到行走的小路,泉水淙淙惘绕着院子流经半座山峰。日落之 后回头望去,山洞幽深之处传来声声鸟语。1、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答案】落花满径、依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案】对寻访不遇的遗憾惆怅之情,对幽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如梦令明李梦阳

8、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休扫,休扫,花外 斜阳更好。【赏析】这是一篇富于生活情趣的词中小品。一层一转,逐层转出,而又层层相关。第一层写春天突然来到之出乎意料。从“不信”说到不能不信,昨夜尚不信,过了 “一夜”、 而对“遍生”的“芳草”却不能不信。“一夜”,见出时间之短,“遍”字见出春来之速, “一夜遍生芳草”如洪钟万钧,大声宣告春天已经大踏步到来的消息.第二层,转出“落红”, 引出“小童”,词人的目光则由整个“园林”转而专注于其中一处一一“池上”。词人吩咐 小童,却不是让打扫落花,恰恰相反,而是叮咛“池上落红休扫”。第三层,转出“斜阳”, 说明“休扫”的道理。

9、说的似乎只是“花外斜阳”,而事实上,花瓣散落在芳草地上,“花 外斜阳”也正斜照在池塘边红绿相映的芳草地上,“芳草”、“落红”、“池上”、“斜阳”, 至此已自然地汇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单纯而又生趣盎然的花外斜阳图。从这首小词中, 我们不难见出李梦阳的独特的审美情趣,不能不在心里说一声:他是热爱生活、富于生活情 趣的。1 .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解析】本题考查词句赏析。”一夜遍生芳草"意思是:一夜之间庭院里到处长出了岸。"一夜"表明时间短,草长得快。"遍"表明春草到处都是,范围广。表现了诗人的惊喜之 情。【答案】"一夜"表

10、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诗人对春天 突然来到的惊喜。2 .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C. “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解析】注意通读全词,理解词意。由词句”池上落红休扫”"花外斜阳更好"可以判断, 词人看到落花,并未因落花伤情,反倒是有雅兴赏花外斜阳。所以C项"落红""斜阳" 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的说法是错误的。【答案】C六、阅

11、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同州端午唐殷尧薪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选自全唐诗)【注释】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殷尧藩:浙江嘉兴人。鹤发:白发。诗中“鹤发”与“儿童”前后对应,耐人寻味。结合全诗,从这个角度揣摩诗人的情 感。译文: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离家三十五天就是端午行了。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鹤发垂肩尺许长" 的意思是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这是诗人对自己老态的一种描述,写出了诗人漂泊在外 历尽沧桑后的状态。"儿童见说深惊讶”的意

12、思是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写出了诗人 漂泊在外,故乡的孩子都不认识自己。"鹤发"与"儿童"一组表示年龄的词语写出了诗人 长时间漂泊无法言说的悲湍口愁思。【答案】诗人长年漂泊异乡,又逢端午,乡愁满腹。"鹤发垂肩",可见诗人历尽沧桑。他 叙说乡愁,但儿童未谙世事,惊讶发问"何方是故乡",更触动了诗人心中无限的苦痛。"鹤 发"与"儿童"年龄跨度巨大,形象差异鲜明,形成对比,更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心中的深 沉愁思和无法言说的悲凉。七、阅读诗歌,完成下题。金陵驿二首(其一)文天祥草合

13、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鸿带血归。注释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被押赴元都大都(今北京)途经金 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草合:草已长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 朝。译文:草合离宫转夕晖:夕阳卜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孤云飘泊复何依: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啊?山河风景元无异: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元:同“原城郭人民半已非: 而人民已成了元朝的臣民。满地芦花和我老: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旧家燕子傍谁飞: 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从今别却江南路: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

14、老地方了。化作啼鹃带血 归: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1 .这首诗的首联有哪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首联有"衰草"、"离直"、"夕晖"、"孤云"等意象。蕴含了作者深深的 亡国之痛和自身孤苦无依之情2 .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试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答案】用典。本诗主要化用典故,委婉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体现出 诗人的爰国精神。"山河风景元无异"化用世说新语记王导"风景不殊,正自有山 河之异"语,"城郭人民半诩P'化用丁令威

15、"去年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句, 表现了 “国破山河在"的深深悲慨。“芦花"句暗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故垒萧萧 芦荻秋",害"一片降幡山石头”的亡国之恨。"旧家燕子"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典故。对比,以物是人非的对比写出山河 "无异"而人民"半非”的令人痛心的现状,强烈地表达了 "国破山河在"的沉痛情感。 情景交融。如首句皇家行宫日渐湮没在夕阳的草丛中,亡国之悲尽在其中。设问。 颈联说到自己年岁已

16、老,国破家亡,不知以前屋檐下的燕子将有谁为新主人,深切表达 了自己家园不再的亡国之痛。八、古诗鉴赏。【甲】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峰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乙】从军行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獐辞凤阙,铁洞绕龙城。雪暗遇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译文: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 去:用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

17、章。【注释】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 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风,故以风阙指皇宫。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 曾在此获胜。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L结合【中】词【乙】诗内容,谈谈画线部分所流露出的情感有何异同?【答案】同:【甲】词和【乙】诗都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异:【甲】词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遥无归期的感慨。(或者:【甲】词情感更显忧 愁,【乙】诗情感更显旷达。)2.【乙

18、】诗颈联从视听两个角度展现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示例: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的青龙白虎图案,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 啸,战鼓擂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能翻译颈联,描绘画面即可)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少年行(其一)令狐芟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涅地,不拟回头望故乡。译文:弓箭沐浴着馁光,宝剑照耀着寒霜。剑起案列的秋风,驰马飞出了咸阳。国上一 角仍沦陷,天子没有收河“皇。这种情况不改变,不拟回头望故乡。1 .试展开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所展 现的画而。【答案】示例: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