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读试题合集附答案练习题_第1页
《资本论》选读试题合集附答案练习题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 第一部分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商品 2 . 使用价值 3. 交换价值 4. 抽象劳动 5. 价值实体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 价值形式 8. 相对价值形式 9. 等价形式 10. 一般等价物 11. 交换过程的矛盾 12. 价值尺度 13. 商品的形态变化 14. 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 人格的物化 16. 物 的人格化 17. 商品拜物教 18. 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 劳动力商品 20 . 不变资 本 21. 可变资本 22. 剩余价值率 23. 绝对剩余价值 24. 超额剩余价值 25. 相对 剩余价值 26. 大规模协作 27. 生产劳动 2

2、8.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29. 资本主义扩 大再生产 30.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 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 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 资本积累 34. 资本积聚 35. 资本集中 36. 资本的技术构成 37. 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 . 相对过剩人口 40. 原始积累 二、选择题 1.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C A. 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B. 一般社会 生产关系 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D. 剩余价值 的生产过程 2. 资本论的目的是 A A. 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B. 律 C. 揭示市场

3、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D. 律 3. 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 A A.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C.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D. 具体上升到抽象 4. 资本论体系的 叙述方法 是 B A. 从具体到抽象 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抽象 5.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 A 消费中才成为现实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 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 B.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 B.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D. 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 A. 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 B. C. 商品的货币形式 D. 6.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 A. 分析劳

4、动力的买卖开始 C. 分析劳动过程开始 D. 7. 下列表述中 不正确的 是 D A.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商品的资本形式 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 B B. 分析商品开始 分析剩余价值开始 B. 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 C. 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 济学的研究对象 8. 价值承担者指的是 A 11. 下列表述中 不正确的 是 D A. 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B. 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 C. 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 D. 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12. 下列表述中 不正确的 是 D A. 抽象劳动是撇幵各种具体

5、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 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 C. 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D. 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13. 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 A A. 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 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 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 B. 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 C. 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 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 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 形式 16. 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

6、理解 AA. 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 B. C. 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 D. 17.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 A A. 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 B. 一种社会意识 18. 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 A A. 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 A. 商品的使用价值 B 货币 C 抽象一般劳动 D 价格 9.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 A A.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 B. 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 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无关 D. 关系不确定 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 14. x量商品A= y量商品B是A A.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C. 一

7、般价值形式 D. 15. 下列表述中 不正确的 是 D D. 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 C .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 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 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 一种宗教 C. 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 D. B. 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 D. 契约形式决定的 列表述中 不正确的 是 C A.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 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 B A. 货币 B. 劳动时间 商品流通公式是 B A. G W G B. W G W C. 抽象一般劳动 D. C. G W G D. W G W商品价格由 D A. 供求关系决定 B. C. 商

8、品价值决定 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 A.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A. 商品 B. 生产设备 C. 劳动力商品 D. 货币 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 A. G W G B. G G C. W G W D. W G W 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 A. 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 B. 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 C. 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 D. 使卖方获得

9、利益 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 A.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 生产资料是商品 C. 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 D. 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 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 A. 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 B. 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 D. 必要劳动时间是 A. 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 C. 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 A. 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 C. 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 B. 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 D. 延长工作日得到的 19. 量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统一 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

10、约 D. 货币没有价格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雇佣工人出卖的是 A. 劳动 D.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 B. 劳动时间 商品生产过程是 A. 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 B.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 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 B. 交换价值 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 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 互利、互惠关系 C. 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 造过程的统一 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 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B. 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 D. 程 34. 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 B.

11、 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35. 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v m B. mv C. m c v D. 36. 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 A.无关 B. 不存在确定性关系 37. 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 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 B. 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 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 D. 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 m v v C.成正比 D. 成反比 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 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 38. 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 A. 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 B. 是为了延长工作日 C. 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D. 只是

12、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39.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B.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 C. 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 剩余价值是绝对的 D. 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40. 工资是 A.劳动的价值 B. 劳动的价格 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 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 41. 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 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 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 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 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 素 D. 旧价

13、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 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 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 42. 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 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 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43.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A. 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 应的所有权 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 应的所有权 44. 资本主义占有方式 A. 违反了价值规律 B. 有权 C. 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 D. 45. 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 A. 违反了价值规律 B. 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

14、础 C. 与价值规律相矛盾 D. 没有违反价值规律 47. 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 A. 剩余价值 B. 社会进步 C. 增加就业 D. 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48. 相对过剩人口是 A. 资本积累的产物 B. 工资提高的产物 C. 工资降低的产物 D. 工人人 口绝对增长的产物 49.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 A. 劳动者个体所有制 B. 股份制 C. 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 D. 个体私有制 50. 资本是 A. 一定量的货币 B. 各种机器设备 C. 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D. 各种投 资品 四、简述 1. 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 2. 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

15、本论中的运用 3. 举例说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4. 资本论全书的结构 5. 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要从商品开始? 6. 马克思是怎样从交换价值这一现象出发揭示出其中隐藏的价值的秘密的? 7.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8. 马克思是如何分析简单价值形式的? 9. 怎样理解交换过程的矛盾? 10. 马克思是如何回答“困难不在于了解货币是商品,而在于了解商品怎样、为什 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 11.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与第二章的区别与联系。 12.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与价格标准职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3. 如何理解价格形式所包藏的量和质的矛盾? B

16、. 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 D. 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 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 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 46.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 A. 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 作用 C. 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 B. 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 D. 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 14. 为什么说 W G 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15.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的中心内容及理论结构。 16. 资本论第一卷中的货币理论。 17.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18.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条件。 19. 劳动过程作为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20. 资本各要素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21.

17、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 命? 22. 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它同相对剩余价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3. 为什么只关心生产交换价值的资本家总是力求降低商品的交换价值? 24.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5. 怎样理解剩余价值的自然基础与社会条件? 26. 马克思是怎样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剥削 关系的? 27. 什么是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有什么作用? 28. 怎样理解资本主义人口规律? 29. 马克思是怎样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的? 30. 资本原始积累同资本积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五、论述 1. 试

18、述资本论的方法及现实意义。 2. 试述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3. 试述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4. 试述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5. 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6. 试述资本论第一卷中的剩余价值生产的理论。 7. 试论述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8. 试述资本论中关于资本张力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9. 试述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积累理论的基本内容。 10. 试述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二部 复习题参考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使用价值 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

19、某种需要的有用性,是社会使用价值,它是由具体劳动创造 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商品是使用 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是劳动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 之间的社会关系。 2. 使用价值是物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是商品的二因素之一。 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使用价值,因此受到人的主观评价。商品的使用价值有质 和量的规定,不同质的使用价值由具体劳动创造并体现着社会分工。使用价值 构成人类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交换价值或价值的物质 承担者。 3. 不同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商品价值的必然的表现形式。 商 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0、二因素,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一 个商品的价值不能自己表商 现出来,而只能通过交换由一定量的另一商品的使用价 值来间接表现,即通过交换价值来表现。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 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之一,具体劳动的对称。撇幵或舍象了各种具 体劳动形态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一种属 性,它创造商品的价值。 5. 价值实体是凝结商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不同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 相交换,表明它们有等量的共同的东西。 这种共同的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使用价 值。 如果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21、各种劳动也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在商品交 换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就是抽象人类劳动凝结所形成的价值。因而, 抽象人类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实体。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 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7.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包括对立统一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但商品的价值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而只能通过 交换由另一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对地表现出来。因此,价值表现的两极实际上是价 值被表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立的外部表现

22、。价值形式从简单的、个别的 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开始,经过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 展为货币形式。 8. 商品价值表现的两极之一,或在价值表现中,价值被表现的商品所处的 地位。商品的价值对象性完全是社会的, 只能通过交换由另一商品的使用价值 来表现。 这样, 在价值表现中,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就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其价值 表现为相对价值。 9. 商品价值表现的两极之一,相对价值形式的对称。即作为其他商品价 值的表现材料、能够和其他商品直接相交换的商品所取得的特殊价值形式。等 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面即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 为它的对立面即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

23、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的形式,成为直 接社会形式的劳动。 10. 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 商 品的价值只能通过交换由另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在交换中,充当价值现 材料的商品处于等价形式,是等价物;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其 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共同构成价值表现形式。最初的 价值形式是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随着交换关系的扩大,形成了总 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当交换发展到将一种商品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其 它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材料时,就形成了一般价值形式。被分离出来的商品是唯 一处在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因此成为一般等价物

24、。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是商品 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当贵金属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就成为货 币。 11.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在进入交换过程之后就表现为交换 过程的矛盾。一方面,商品生产者要通过交换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因 此交换对他是个人过程;但另一方面,他又要通过交换实现自己的商品的价值, 使其为社会所承认,因此交换对他又是一般社会的过程。但同一过程不可能同时 对一切商品所有者既是个人的过程,又是一般的社会的过程。这就是交换过程 的矛盾,它表明商品世界缺少一个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从而使一切商品的全面交 换成为不可能。 12. 货币的职能之一,为商品界提供表现价值的材

25、料。货币执行价值尺 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 面可以比较。这是货币的第一个职能,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货币所以能 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有价值。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是 物化的人类劳动,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比较。因此能够用一个特殊商品来计 量自己的价值,这个特殊商品就成为它们共同的价值尺度或货币。货币作为价值 尺度,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 现形式。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或货币形式。 商品的价格或货币形式,同商品的物体形式不同,只是观念的或想象的形式。 13

26、. 商品内在矛盾借以实现和解决的运动形式, 即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 态,再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的过程,公式为 W G W。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是第一形态变化,再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是第二形态变化。商 品形态的总变化表现为商品流通。商品形态变化是由商品内在矛盾引起的。这个 矛盾的发展最终外部化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于是商品交换便采取了商品形态化 变的形式。 14. 决定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需要量的规律。按这一规律,流通中所需货 币量由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决定。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流 通中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如果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不变, 则流通中的货

27、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在信用关系普遍化的条件,需要用 货币来媒介的商品价格总额是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减去廷期支付的总额,加上到 期支付的总额,再减去互相抵消的债务总额。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纸币的发 行量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属货币的实际流通量。 15. 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的社会生产关系通过商品价值关系而得到表现的形 式。商品内在矛盾之一的一个方面。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社会性质不能直接表 现出来, 而只能通过交换由另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即表现为商品的价值关系, 从而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16. 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商品内在矛盾 之一的一个方面。在商品生产条件下,

28、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以物化 形式表现为商品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承担者,从而成为商品生产者 之间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者,这就是物的人格化。 17. 商品生产者劳动的社会性质和商品生产者社会关系颠倒地表现为物的 属性和物与物的关系及其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商品经济中,人类劳动的等 同性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等同的价值对象性这种物的形式;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量 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取得了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的形式;用劳动联系起来的商品 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的形式。于是,商品形式在人 们面前把人们本身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 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

29、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不于生产者之外 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生产关系的物化及其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是商 品拜物教。可见,只要存在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就必然存在商品拜物教。 18. 指私人劳动的社会有用性和社会等同性。一方面,商品生产者的私人 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社会总劳 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 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到即转化为抽象一般劳动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 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反映在商品上就是商品 的社会使用价值和价值。 19. 作为买卖对对象的劳动

30、力,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由生产和再产这种商品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包括维持劳动者本人正常 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廷所必需生活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 的教育训练费用。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剩余价值的源泉。劳动力只 有在劳动者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并具有人身自由的条件下,才不得不将劳 动力作为商品出卖,使劳动力成为商品。 20. 不变资本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由于这部分资本 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将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而不会改变其原的有价值量, 所 以称为不变资本。 21. 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资本家为进行生产,必须将其

31、 资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生产资料,一部分用于购买于劳动力。用于购 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不会 改变。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中被活劳动所替代,活劳动是价值 的源泉,它使用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 使资本增殖。因此,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是一个可变量,能增殖自身的价值, 所以称之为可变资本。从全部资本中划分出可变资本,揭示出不是全部资本而 只是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 22. 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只 有转化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才会增殖,带来剩余价值。这部分资本就是可

32、变资 本。既然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可带来的,因此,考察资可增殖程度就只需考察剩 余价值与可变资可的关系,这就是剩余价值率。它是雇佣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 度的准确表现。 23. 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 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工人的工作日分为必 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已定的条件下,工作日愈长, 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就愈多,剥削程度也就愈高。资本家总要尽量延长工作日 以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 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因为相对剩余价值也是以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 间以

33、上为前提的。 24. 超额剩余价值指个别资本由于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形成的 差额。剩余价值动机和竞争压力会迫使个别资本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以 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然后按社会价值出售便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 余价值实际上是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个 别资本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现象,当竞争使劳动生产力普遍提高以后, 超额剩余价值就会消失,必要劳动时间就会普遍缩短,从而形成相对剩余价值生 产。 25.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 低劳动力的

34、价值,为此必须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则是 个别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 度的基本方法之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日益成为资本家加强对工人剥削的 主要方法。 26. 人数众多的劳动者共同使用生产资料进行协同劳动的劳动形式, 它的规 模取决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积聚与集中的程度。 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市场、 为了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或利润,它一幵始就采取了大规模协作的形式。因为 大规模的协作、分工和机器的使用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为实现资本主 义 生产目的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采用机器体系的大规模协作,使资本主义真 正获得了适合自身技基

35、础,使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充分显示出来。一切大规 模协作都需要统一管理,一旦这种协作劳动从属于资本,则对它的管理就具有两 重性。 27. 生产劳动是创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 它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 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生产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 程,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但是,上述从简单劳动过程来看的生产劳 动对资本主义来说是不够的。对资本主义来说,一方面,由于劳动过程协作性质 的发展,形成了总体劳动者,从而生产劳动的概念扩大了。另一方面,生产劳动 必须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从而生产劳动的概念又缩小了。因此,只有直接、 间接实现在商品中、并为资本的增殖服务的劳

36、动,才是生产劳动。 28. 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而使生产过程在原有 规模上更新与重复。简单再生产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扩 大再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简单再生产的分析表明, 资本家以工资形式支付 给工人的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全部资本经过一定时期都是由剩余价值积累而 成的,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物 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29. 资本家将剩余价值的全部或部分再转化为资本, 使生产在扩大的基础上 重复进行的过程。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的特征,是由剩余价值动机决定的。 随着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进行, 商

37、品生产所有权规律会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扩大再生产。 30. 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以自己的劳动占有自己生产的产 品,而要占有他人的劳动产品就必须让渡自己的劳动产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 求实行商品等价交换,从而发生所有权的转移,这就是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 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 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劳动的一部分 来继续无偿占有雇佣工人更多的剩余劳动,以增殖资本价值,扩大资本规模,使 原来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所有权,转变为资本家占有别人无酬劳动的权利。它 是商品所有权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一种特

38、殊表现形式。资本主义占有 规律,使所有权对于资本家来说,表现为占有别人无酬劳动或产品的权利,而对 于工人来说,则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产品。 32. 被神秘化为一种自然规律的资本主义积累规律,实际上不过一表示:资本 主义积累的本性,绝不允许劳动剥削程度的任何降低或劳动价格的任何提高有可 能严重地危及资本关系的不断再生产和它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 33. 资本家把榨取来的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 使资本规模扩大。 剩余价 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迫使资本必需进行积累以 扩大规模。因此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表明,工人的无 酬劳动是资本积累的真正源泉。资本积

39、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在由 资本积累引起的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对工人阶级过去无酬劳动的所 有权,成为现今以日益扩大的规模占有活的无酬劳动的唯一条件。资本积累的 量除决定于剩余价值分割为资本与收入的比例外,还取决于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劳动生产力、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差额的扩大、预付资本的规模。资本积累会 促进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又会加速 资本积累,从而使资本有机构成发生质变,对工人阶级命运产生严重影响。 34. 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形式, 是资本积累 的直接结果。资本积聚不同于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是若干小资本合成一个

40、大资 本,只增加个别资本的总量,不会增加社会资本总量。资本积聚是依靠个别资 本身的积累,不仅增加个别资本的总量,而且会增大社会的资本总量,但资本积 聚会受到单个资本积累能力、社会财富和资本析产的限制。 35. 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少数大资本的过程, 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一种形 式。与资本积聚不同,集中是现存且执行职能的资本的重新分配,因此,集中 不受社会财富的绝对增长或积聚的绝对界限的限制。竞争和信用是集中的两个最 有力的杠杆。集中补充了积累的作用并加速了积累。 36. 资本在物质形态方面的构成,即构成资本的生产资料的数量与使用这些 生产资料所必需的劳动力的数量之间的比率。资本技术构成反映社会劳

41、动生产 率的水平。劳动生产率高,每个工人所运用的生产资料量多,资本技术构成就高; 反之,劳动生产率低,每个工人所运用的生产资料量少,资本技术构成就低。 资本技术构成是资本价值构成的真正基础。 37. 从价值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不 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就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取决于并入 资本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因而是由资本的技术构成所决定的。 38.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用不变资本 同可变资本的百分比来表示。资本的技术构成指一定数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 比例;资本的价值构成指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在资本积累

42、过程中,资 本的有机构成的变化是影响工人阶级命运的重要因素。 39. 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形成的相对多余的劳动人口。 在资本主义 经济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总额中不变资本所占 的比重不断地增加,而可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则相对地减少。因此,同资本总额中 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比,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地减少,并且随着资本总额的增长 以递增的速度减少。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成为资本主 义积累的杠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 40.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 生产者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相分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暴力起着巨大的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43、必须具备两个: 失去生产资料所有权但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大量货币财富。这两个条件的加速 形成是通过暴力剥夺小生产来实现的。因此,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就是暴力掠 夺小生产者的过程。 二、选择题 1. C 2.A 3.A 4.B 5.A 6.B 7.D 8.A 9.A 10.B 11.D 12.D 13.A 14.A 15.D 16.A 17.A 18.A 19.C 20.B 21.B 22.D 23.C 24.D 25.A 26.A 27.C 28.C 29.C 30.B 31.D 32.A 33.A 34.C 35.B 36.C 37.D 38.D 39.D 40.D 41.D 42.D 43.

44、A 44.C 45.D 46.B 47.A 48.A 49.C 50.C 四、简述 1. 答案要点: 资本论的方法是以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为基础,唯物辩证法、认 识论和逻辑相统一的科学体系。 资本论方法的基础是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将社会经济 形态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经济规律、经济范畴作为经济关系的理论化,其 存在与发展取决于特定性质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生产。最后,经济行为人是经济关 系的人格化,其本质只能是社会的,其行为规与选择最终要由其在经济关系中所 处地位来说明。 辩证唯物论将客观世界看作是发展变化的, 这种发展变化源于客观世界内部的 矛盾运动。因此,必须按照客观世界的辩证

45、性质去认识客观世界。历史唯物论和 辩证唯物论决定了资本论的基本方法或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资本论的基本方法或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强调揭示经济 现象的内在联系,要求在运动中把握研究对象和进行矛盾分析。在资本论中,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它包括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据的一系列具体 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等等。科学抽象法则是资本 论基本方法的集中体现。 所谓科学抽象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反映,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把 握。科学抽象法的内容,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即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和

46、由 抽象再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思维过程。 由具体上升到抽象, 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前提和基础;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是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的继续。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是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 运用抽象思维能力,经过分析综合,得出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复杂的具体,直 至得出一些最简单的抽象规定。这是科学抽象的第一步。 科学抽象过程的第二步是由抽象再上升到具体。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运动, 在 资本论中表现为把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各个经济范畴,按 照它们的内在联系,按照历史和逻辑的顺序,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资本论 的体系,在理论上、精神上复制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完整的形象。但这不是资 本主义制度

47、的表象,而是更完全、更深刻、更正确地反映了本质的形象。 科学的抽象法,既是研究的方法,也是叙述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上,从具体 上升到抽象,和由抽象上升到具体,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运用了数理方法。最典型的就是对社会资本再生产 的分析。 2. 答案要点: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是资本论的方法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是在 大量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将作为整体的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因素、侧面,并使之 化为抽象,形成概念、范畴等思维规定。因此,分析也就是分解现存的具体的现 象,赋予现象的各个方面以抽象的形式。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综 合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侧面结合

48、为一个统一体,从逻 辑上再现出对象的内在整体性。 例如,资本论对商品的考察。马克思根据商品交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将商品统一体分解为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然后分别对这两个因素进行分 析。马克思首先分析使用价值,得出了关于使用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接着再由 交换价值入手,分析使不同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相交换的共同的东西。分析表明 这种共同的东西就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即价值。在确定了价值的质的规定性以 后,就进一步对价值作量的分析,得出了关于价值量的决定、价值量的变化等规 定。最后,在对商品二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再运用综合,说明商品是使用 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从而在逻辑上再现了商品的内

49、在整体性。 注:在资本论中,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例证非常丰富,如对劳动两重性 的分析、对价值形式的分析、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分析、对资本循环与周转的分析、 对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等等。请根据资本论和有关教学参考书进 行归纳。 3. 答案要点: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资本论的重要方法和方法论原则。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表现为,逻辑进程是客观历史发展的反映,逻辑范畴及其 结构是对客观事物内在关系和发展过程的概括与再现。但是,这种概括与再现不 是完全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事物内部的相互关系来决定范畴的先后 顺序,因而排除了历史的偶然性,反映的是历史的必然性。这种方法,既能有步 骤地进行理论分

50、析,保证逻辑结论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又能本质地再现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例如,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是从商品幵始的,所以如此是因 为,从历史上看,资本主义是从商品生产中发展出来的。从逻辑上看,要理解资 本就必首先理解利润,而要理解利润则必须理解剩余价值即经济剩余的一定的历 史形式,但要理解剩余价值就必须理解价值,而价值又是商品的一个因素。同时, 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最一般关系。因此,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在逻辑上 应当从商品的分析开始。这样,才能由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利润一步 一步在理论上将资本主义再现出来,形成反映资本主义内在联系的科学的理论体 系。 参考举例:资本论对

51、商品的分析是从直接交换开始,这在历史上和逻辑 上都是价值分析的起点。因为,从历史上看,产品向商品的转化开始于直接交换。 在现实中,无论交换关系怎样复杂,都可以在货币中性假定下,看是直接交换。 在逻辑上,只有从直接交换开始才能发现隐藏在交换关系背后的价值,才能将交 换价值确定为价值的表现形式,才能通过对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析说明货币的 起源与本质, 进而说明货币如何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资本。 参考举例:资本论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分析是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分析开始,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历史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 余价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在历史上,最初资本主义利用的是既有

52、的生产 方式,要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就只能靠绝对延长工作日。在逻辑上,剩余价值是 工作日中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工作时间的产物。因此,要创造剩余价值 就必须将工作日延长到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使必要劳动时间只是工作日的一 部分。在这个意义上,绝对剩余价值既是剩余价值特殊,又是剩余价值一般。事 实上,剩余价值的一般概念、资本的两个部分同剩余价值的关系、剩余价值率及 其公式、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划分、剩余劳动时间是剩余价 值的源泉、以及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的关系等等,这些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的分析中得出的规定和原理,对于相对剩余价值来说也是同样适用的。从绝对剩 余价值生产开始分

53、析不仅是一般与特殊的统一,也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作为资本论核心范畴的资本是产业资本,在逻辑上先于商人资本和生 息资本。尽管商人资本、生息资本在历史上先于产业资本,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 商人资本、生息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派生出来的,历史上的商人资本、生 息资本已经被改造成为表现纯粹资本主义关系的范畴。地租在历史上是先于资本 而起决定作用的范畴,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地租是由资本造成的,在资本主义 经济的内部结构中只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并不是简单地描述 历史过程。 在资本论中,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还表现在理论分析与历史分析的结合 上。例如, 资本论从逻辑上分析了价值形式的发展如何产

54、生货币以后,又从 经济行为人角度,从历史过程作了分析。对商人资本和生息资本的分析也一样。 4. 答案要点: 资本论全书共 4卷,第1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 2卷“资本的流 通过程”, 第 3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 4卷剩余价值理论 (共 3册)。 第 1 卷至第 3卷是理论部分,第 4卷是理论史部分。 资本论第1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共 7篇25章。按照其中所包括的 范畴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这 7 篇可分为 3 大部分:第 1 部分由第 1 篇构 成,阐述狭义劳动价值理论;第 2 部分由第 2、3、4、5、6 篇构成,阐述资本和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第 3部分由第 7篇构成,阐

55、述资本积累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研究的起点。它既是资本论卷、篇、章 的结构体系的起点,也是范畴结构体系和理论结构体系的起点。劳动价值理论是 资本理论的基础,不懂价值,就不懂剩余价值,就不可能理解资本论的实质 和意义。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揭示了价值增殖的秘密。资本积累理论揭示 了资本本身的来源和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论证了剥夺者被剥夺的历史必然性。 第 1 卷在范畴、理论体系上是非常严密的和相当完整的,可以被当作一部独立的 着作来学习。 资本论第2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共 3篇21章,可分为3部分:第 1 部分由第 1 篇构成, 阐述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第 2 部分由第 2 篇构成

56、, 阐述 资本周转;第 3 部分由第 3篇构成,阐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 1、第 2 部分以单个资本为研究对象。 资本论第3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各种形式,共 7篇52章,可 以分为 3 部分:第 1 部分,由第 1 篇、第 2 篇和第 3 篇构成,这一部分阐述产业 部门中剩余价值的一般表现形式(利润)及其分配规律,包括利润平均化、生产 价格以及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第 2 部分,由第 4、 5、 6 篇构成,这一部分是 对以上所述的利润的进一步具体化,分别论述了商业资本所得的商业利润、借贷 资本所得的利息和土地所有者所得的地租。第 3 部分由第 7 篇构成,阐述价值的 生产与分配

57、。这是第 3 卷的总结,也是全书理论的总结。 5. 答案要点: 首先,是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要求。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大量最 普遍的现象,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 ;商品又是资本 主义社会最基本最简单的经济形式;单个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形式” , 或“元素形式”。它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从商品开始,就可以揭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其次,是资本论研究方法的要求。 资本论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按照从 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建立起来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最抽象、最简单的 经济范畴。只有从商品开始,弄清了商品的简单规定性,才能进一步阐明货币、 资本

58、、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等具体的范畴,弄清它们的复杂规定性。所以,商品 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逻辑起点。 最后,符合资本自身运动的实际过程。商品是资本的元素形式的存在。商 品转化为货币、货币转化为资本, “这个历史每天都在我们眼前重演。 ”商品关系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始初关系。所以,商品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起 点。 总之,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逻辑起点 和历史起点。 6. 答案要点: 马克思运用科学抽象,从形式到内容、从现象到本质,最终揭示出隐藏在 交换价值中的价值的秘密。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 比例。这种比例是随

59、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变化的。因此,交换价值似乎纯粹是 偶然的,相对的。但是,一种商品的多种交换价值表明,它们必定是能够互相代 替的或同样大小的交换价值。由此可见,第一,同一商品的许多交换价值表示着 一个等同的东西;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与之有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或形式。 拿两种商品的交换来说。不管其交换比例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 示。这个等式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因而这二 者都等于这第三种东西,后者本身既不是第一种物,也不是第二种物。这样,二 者中的每一个只要是交换价值,就必定能化为这第三种东西。 这第三种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

60、先 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 值的原子。并且商品的交换关系的特点正在于抽象掉使用价值。如果把商品体的 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各种劳动不再 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 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 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因此,在商品的交换 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就是商品的价值。 通过上述分析,马克思揭示出隐藏在交换价值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