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期末语文试题(A)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 “名句",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 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还有一些 名句的韵律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那句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控
2、,与传统的律诗的声 响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 这种讲究重复、对称等韵律原则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 避之唯恐不及,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从社会与丈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韵律原则的兴起与流行往往与一个丈化共同体的 集体认知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 群体“士”,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所 以在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一些公共的韵律规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现代中国的社 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且诗 歌本身也被边缘
3、化,过去诗人与读者之间那种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已不复存在,诗歌写 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 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在不同文化中,韵律都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便于沟通,二是便于记忆。而“沟 通”不仅仅是一个“雅俗共赏”的问题,也涉及诗人与诗人、诗人与读者之间如何建 立一个公共的渠道,以便于在这个梁道中磨练某些精妙的技艺,传达种种微妙的体验 的问题。韵律的重心与其说是关于“如何写/评价一首好诗”,不如说是关于诗人与 读者、诗人与诗人之间是如何“交流"。无论古今,有韵律或者韵律感强的作品从来不意味着它们就是杰作(反之亦然), 韵律更多是关于诗歌给
4、读者传达的东西究竟在哪些方面是公共性的或者可以共享的, 它在不同的诗人之间也建立了一个可以相互比较和传承的共同通道。这个问题对于当 代中国诗歌而言或许更为迫切,因为“韵”之离散的背后是诗歌“交流的公共渠道 的消失,这是自由诗面临的最本质的文体问题,而可诵读性与可记忆性的削弱只是这 个大趋势的两个表征。(摘编自李章斌“韵”之离散:关于当代中国诗歌韵律的一种观察)材料二:B. 甲文缅怀曹操时,苏轼用“固一世之雄"顿挫以蓄势,以“而今安在哉"折落来寄慨; 乙文缅怀苏轼时,吴敏树有感于赤壁之战,吟诵了东坡之赋。C. 甲文是“文赋”,既有赋体的整齐,如多用铺陈、排比,又有散文的自由;
5、乙文是“记", 记寻常风物独具情趣,引经据典如话家常,行散而神聚。D. 甲文通篇以景贯串,情景理完美融合,既有诗情画意,也有议论理趣;乙文以小 舟的行进为线索,有时写景状物,有时联想考据,文章摇曳生姿。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翻酒临江,横槊赋诗,同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南崖下渔火十数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15. “水”“月”是文中作者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试比较分析甲、乙两篇文章中“水眼月” 所寄托的不同情感。【答案】10. CB11. BB12. (1)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2)南边高崖下有十几处闪烁的渔船灯
6、火向着西方前后相接,一个接一个地从我们 身旁经过,仔细地看原来是渔民摇着小船在捕捞虾子。13. 甲文:寄托自然如斯生生不息的旷达之感,并展现积极追求超脱、乐观与随缘白 适的精神状态。乙文:借助“水"与''月''营造幽静安谧的氛围,表现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 “危",端正;高。B. “举”,端起;都,一起。C. “也”,都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D. “之”,代词,代前面的“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动词,到,或意译为“吹过来 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
7、能力。句意:然而这样,那么这里往下接近山中洞穴,不是应当贮云的山洞吗?山后没有人 居住,在山间低洼平整的地方搭建的草棚,是岛上的人来这里躲避水患的。有几只客 船停泊在这里,没有喧闹的人声。“近"的宾语是''山根",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CD。“数家”是指前面来此搭棚的人家,而“洲人”是后一句“避水来''的主语,所以“洲人"前 面断开,排除A。故选Bo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 “十二天干和十地支”错误,应该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故选Bo1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 “乙文缅怀苏轼时,吴
8、敏树有感于赤壁之战,吟诵了东坡之赋"错误,文中说的是“,苏 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尔。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 诵苏赋十数句",由此可知,吴敏树只是以苏轼指教孙儿,并未有感于赤壁之战。 故选Bo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得分点:"醐酒",斟酒;"横",横握,横执;"固",本来:"安在",宾语前置, 在哪里。(2) 得分点:“渔火十数星”,定语后置;“接续”,连接;“次第”,一个接一个;“. 者也",判断句。参考译文:甲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
9、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啊香兰船 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 关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 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 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姣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哭泣。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 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鹄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 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 曹
10、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 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 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 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 螃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 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巡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 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
11、逝去;时 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而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 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 来说都是永恒的,义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 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 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 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 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乙秋天月夜泛舟湖上
12、是最好的游览;而在这样的游览中,尤以在洞庭湖中环绕君山 泛舟夜游为最好。不知道古代的人曾经有没有过这个经历?我这一生把泛舟洞庭湖环 游君山当作美好的愿望,我曾经在诗歌中写下了这个愿望。现在是同治六年农历十五 日夜,我才获得一次这样的机会环游君山。开船启程,从龙口出发前往香炉峰。月儿 从树顶上升起,船在月水相映的湖面如同金碧山水的图画里行进。同游的人是''开上 人” “达上人"两个僧人和我的客人黎君,以及我的姓费的外甥和我的孙子吴坡。南 边高崖下有十几处闪烁的渔船灯火向着西方前后相接,一个接一个地从我们身旁经 过,仔细地看原来是渔民摇着小船在捕捞虾子。开上人指着高崖上一
13、棵树对我们说: “这棵古老的梓树无疑有十几个人两臂合抱那么粗,树根被一块大石头围住,那石头 一丈多见方。从岳阳城远远望着君山见到的一个树影突现的事物就是这棵樟树。”但 是现在在月光中从船中仰望它,觉得它并不是特别的高大。我是初次知道这个情形。 客人黎君说“苏轼泛舟游赤壁是在七月十六日,与我们今天泛舟游洞庭湖只差一天的 时间啊。”我回过头对子孙吴坡说:“你看这月不也是在斗星和牛星之间吗?''于是 我们一起期诵了苏献赤壁赋里的十几个句子。后来再从香炉峡中出来,稍微偏北行进。刚开船时,风从东南方向吹来,到这时 风从背后斜吹。水面越加平静不起波浪,看到了水湾堤岸,想到这里可以暂时停泊。
14、 但是,船并未停泊,还是那么航行,经过观音泉口,来到响山之前一起谈起这个地道 可以通往吴中的事,有人说:有神仙居住的黄金殿堂,应当在这个下面啊。夜色降临, 月光映照,山和水都静寂无声,那情形仿佛可以访问传说中湘灵和洞庭君。后来又从北进入后湖,不久又转向东面行进,水面映照出岸上的岳州城的灯火之 光。云雾从船边出现、升腾,水上弥漫着迷蒙的云气。平视这些云气,变成了横长的 形状,云气逐渐上腾,消散不见了。我的孙子吴坡说:“有一天晚上,从沙嘴这个地 方可以看见后湖的云气从水而升起,白色的雾团有的像车轮,有的像巨大的水瓮,大 约有十多块,就是这个地方。”然而这样,那么这里往下接近山中洞穴,不是应当贮 云
15、的山洞吗?山后没有人居住,在山间低洼平整的地方搭建的草棚,是岛上的人来这 里躲避水患的。有几只客船停泊在这里,没有喧闹的人声。再转而向南行驶,出了沙 嘴,穿过柳树林,便可看见老庙门。岳州地方志记载“君山周长七里有余",根 据我们乘坐的拙缓缓地行进来测度,似乎不止七里长。船只停好后,就让人拿出酒菜,用童子鸣搅和着苦瓜,这时候,月儿高挂在空中, 风起浪兴,对着明月和风浪痛饮,大家喝酒都超过了自己的酒量。超上人遵守不吃荤 的戒律,才稍微喝了一点点,吃了几片梨子,返回到庙里,全来了准备的茗茶。半夜 时分,离船上岸,辞别了超上人及黎君,我们四人顺着上路回家了。第二天记下了月 夜游君山的经历。四
16、、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风流子木叶亭泉下(宋)张耒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登气 设通簪黄菊,花也应 羞。楚天晚,白演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靖,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高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 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注】庾肠:泛指愁肠。南北朝文学家庾信初仕梁,使西魏被留北方,作哀江南 赋)以述思乡之苦。潘鬓:潘岳的斑鬓。谩:通“漫”。玉容:穿貌之美如花似 玉,此指思妇。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木叶”点明秋季,“捣衣”声勾起乡情,全
17、词一开篇就营造出萧瑟凄清的氛围,为 后续词意发展做了铺垫。A. “菊花须插满头归”本是重阳典俗,但是词人却因为怀念庾信和潘岳而无心装扮, 只是漫不经心地插戴上菊花。B. 因为两地渺远,所以书信无法见寄,词人却埋怨时聚时散的白云,埋怨其止信使“青 鸟”时隐时现,无理而妙。C. 结尾化抽象为具象,相思至极,欲说还休: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了愈加愁苦,只 好让东流水将自己的愁情带去。15. 主客移位是指作者移情于景,移情于人,把客体(对方)当作主体来描写的手法。 请赏析词中主客移位的艺术手法。【答案】16. B17.这首词抒发了作者羁旅的愁思和对妻子的思念。下阙写妻子思夫,移情于人,想 像对方思念之苦。
18、设想妻子思念自己时的痛苦情状。写对方思念自己,正是为了表达 自己对于妻子深挚的爱情与痛苦的思念。【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诗歌的能力。B. “但是词人却因为怀念庾信和潘岳而无心装扮”错误。“愁入庾肠,老侵潘鬓”的意思 是思乡的愁肠、潘岳的斑鬓。这里词人以''庾肠”代指思乡之心,“潘鬓"自喻身心渐衰 之貌。故选Bo1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以及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词抒发了作者羁旅的愁思和对妻子的思念。“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四句,意思是:你在风中懊恼不己, 一片芳心,两叶柳眉,怎能禁得起闲愁呢?作者想象之笔,设想妻
19、子思念自己时的痛苦情状。他想象妻子也许在风前月下,芳心 懊恼,眉头紧皱,怎么也止不住那百无聊赖的愁思。诗人运用主客移位的艺术手法, 自己思念妻子,却写对方思念自己,正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妻子深挚的爱情与痛苦的 思念。五、情景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 "两句写苏子与客在浩瀚无涯的茫茫江面上,乘着一叶扁舟,随波任意飘荡的情形。(2)登高中,","一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它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3)静女中,", "描写了原本约定了和男子约会的女子故
20、意躲藏而令男子独自徘徊的画面。【答案】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爱而不见 搔首踢嬲【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苇、凌、顷、萧萧、搔、蹦桐。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F面小题。快餐文化时代,人们不仅放弃了做个“好读者”的愿望,还常常以''好读书,不 求甚解”自我标榜。其实这是对陶渊明的曲解,因为他们忘记了紧接着的内容:“每 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可如“隐身吕门要拜谒有名的作者,不必事前打招呼,也不怕扰了主人 清静,翻开书就可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可登堂入室。读书可如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
21、遍"。千百遍地诵读,无论何时何地,废寝忘 食。板桥读书如此刻苦用心,却说生平最不喜人过目不忘。他认为过目成诵太草率, 无异于走马观花,还容易带来一个不好的影响,就是无所不记,见什么都读。一部史 记如果篇篇都读,字字都记,难道是没有分晓的钝汉?读法对读书固然很重要,()。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 代替。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 废。只有二者紧密结合,(),以阅历深化读书,我们才能在阅历和读书的相长中 更好地学习和工作。18.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清静B.登堂入室C.走马观花D.只有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
22、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作修改。20. 在上文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 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9. A修改:如果-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难道不是没有分晓的钝汉?20. 阅历的作用也不可小视;以读书拓展阅历。21. 作用不同。“好读者”中的引号表示强调,“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引号表示直接引 用。【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A. 清静:安静,不嘈杂,多指环境。这里是针对“人"而言,应用“清净"。“清净"指心 境洁净,不受外扰。B. 登堂入
23、室:意思是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 平。这里与“闯进大门"呼应,既可指浅层含义,又指深层的学问的进益,成语使用正 确。C. 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 -To这里与"过目成诵太草率"照应,指读书不深入,成语使用正确。D. 只有,表条件关系,通常与“才”搭配。这里谈“读书和阅历”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八、名著阅读24. 从“礼治秩序”“长老统治”“差序格局"中选择两个概念来分析下列材料中的现象。白嘉轩继承了族长之位后,率领村民修复祠堂,把白鹿原上的圣人朱先生为白鹿 村人拟的过
24、口子的章法宣布为共同遵守的“乡约",并旦把“乡约''刻在青石板碑上,镶 在祠堂正门的两边,召集族人中十六岁以上男子每日诵读学习,劝诫族人见善必行, 闻过必改,克己修身,齐平其家,和睦乡里。九、材料作文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文学短评指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分析和评价写出来。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文学短评。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注意】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明确。不得少于600字.不 得套作、抄袭。中国当代诗效法国外诗歌的更
25、多。因国外诗歌注重诗本身的存在而大多无韵,无 韵也渐渐成了中国当代诗的主流,诗刊星星等诗歌杂志几乎看不到有韵的诗 歌,这个态势还会长久发展下去。当代诗人,觉得再写有韵的东西,简直是一老土。当下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相对 个体化、多元化的社会,过去那种大一统的世界意识与言说形态已然崩散,与此几乎 同时崩散的是语言中的“韵"(韵律意识和韵律密度)。当代诗人多少有着一种反抗 公共规则(包括韵律规则)的“集体无意识”,所以像“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 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样整齐对称的诗句,他们不愿意去写,也不推崇。在他们看 来,诗歌重要的不是视觉上的整饬和听觉上的旋律感、节奏感,决定诗之能否为
26、诗的 重要依据是诗歌对生命深层世界提示和呈现的能量之强弱。他们在写作时不仅不太倾 向于取悦大众读者,甚至连一般的知识群体也不怎么顾及。这也导致传统的阅读者, 尤其受传统诗歌影响较深的阅读者越来越郁闷,对新诗深感不适,甚至不屑一顾了。 在他们眼里,形式产生内容,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诗词大家,不也 是在五言、七律、七绝和词牌的限制中成就了大名吗?当代诗歌虽无韵,但还有顿。所谓弃韵而就顿,“顿"就是诗的节奏感,有“行 顿"和“句顿",有“勾顿"和“变顿",有“大顿"和“小顿",有“跨行”与“断 行”,追求的也还是诗的
27、一种旋律美。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就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 灵魂”。诗的本质是显示而非说教。丈青说:“假如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 是诗;假如不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不是诗。"诗之无韵,告诉我们原来诗 还可以这样写,诗还可以写得不像诗。近些年,主张口语入诗的“第三代诗"反传统、 反意象、反崇高、反理想、反假激情,甚至诗歌形式也反其道而行,加剧了诗歌形式 的混乱,纯美流畅的诗歌很难再见到了,可是我们反传统,反的应该是那些因袭的碍 于发展的东西,绝不是偏激地反对一切。(摘编自王霁良对当代诗无韵的一点看法)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广为流传的诗句
28、多使用便于记忆的韵律,但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却排斥这种写法, 这导致当代诗可铭记性不强。B. 诗歌韵律的重心不是如何写好诗,而是向读者传达公共性或可共享的东西,在创 作者间建立比较和传承的通道。C. 无韵诗在国外诗歌中较为多见,也普遍存在于中国当代诗歌杂志中,受传统诗歌 影响较深的读者对此不适应。D. 诗歌无韵化并非意味着完全放弃形式,朱光潜认为,所谓弃韵就顿,体现的是在 形式上对旋律美的追求。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名句,表明了诗歌作品要成为 杰作就必须运用韵律。A. 可诵读性和可记忆性的削弱,不是中国当代
29、诗歌最需关注的,因为这只是诗歌“交 流''公共渠道消失的表象。B. 当代诗读者市场的缩小,是因为创作者不取悦大众读者,以私人性、个人化写作 方式有意对抗公共规则。C. 根据艾青的观点一诗歌的形式应具有自由性,“第三代诗”反传统、主张口语入 诗的做法值得推广。2. 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当代诗歌被边缘化”观点的一项是()每年岁末,诗社举办的年度诗会,参与者稀少,诗歌写作交流口益呈现“圈子化” 倾向。A. 结合了声音和视觉艺术的现代数字媒介,几乎颠覆了传统的媒介,近年来诗歌刊 物锐减。B. “兼职诗人”现象较为普遍,诗人往往同时又是官员、教授、商人、歌手、报刊编 辑等。C. 学校课
30、本内当代诗歌很少,专门研究当代文学的教授们,对90年代以来的诗歌了 解不多。3. 材料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当代中国诗歌缺少韵律的成因。【答案】1. BB2. C举例论证,作者举诗刊星星等杂志几乎看不到有韵诗歌的例子,来说 明无韵诗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诗主流。对比论证,作者在材料二第二段对比当代诗歌 和传统诗歌的分歧,来展示两类诗歌群体对诗歌的不同态度。引用论证,作者在最 后一段引用朱光潜和艾青这些大家的言论,分别说明“诗的本质是显示而非说教"和诗 歌重要的是内容而非形式的观点。3. 当代诗歌的文化群体发生改变,诗歌由公共性交流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
31、 的写作行为。借鉴外国诗歌“注重诗歌本身的存在而大多无韵”的结果。当代诗人 的个体化写作意识以及他们对于诗歌韵律规则这一公共规则的反抗【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 选项中“向读者传达公共性或可共享的东西”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原文“无 论古今,有韵律或者韵律感强的作品从来不意味着它们就是杰作(反之亦然),韵律 更多是关于诗歌给读者传达的东西究竟在哪些方面是公共性的或者可以共享的,它在 不同的诗人之间也建立了一个可以相互比较和传承的共同通道"可知,韵律影响的是 诗歌给读者传达的东西在哪些方面是公共性的或可以共享的,而并非韵律直接向读者 传达。故选Bo2.本题考查
32、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A. “诗歌作品要成为杰作就必须运用韵律”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原文“在他们看来,诗 歌重要的不是视觉上的整饬和听觉上的旋律感、节奏感,决定诗之能否为诗的重要依 据是诗歌对生命深层世界提示和呈现的能量之强弱''可知,这句诗歌成为杰作更重要 的是因其在生命层次上的意义。B. “因为创作者不取悦大众读者,以私人性、个人化写作方式有意对抗公共规则”说法 有误。根据材料一原文"但是,现代中国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仅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诗歌写作在很大 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
33、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 成规的消失"和材料二原文“他们在写作时不仅不太倾向于取悦大众读者,甚至连一般 的知识群体也不怎么顾及"可知,“私人性、个人化写作方式''并非是因为创作者不取 悦大众读者,而是因为诗歌和诗人本身的边缘化。C. “加剧了诗歌形式的混乱,纯美流畅的诗歌很难再见到了,可是我们主张反传统、 主张口语入诗的做法值得推广”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末尾原文“可是我们反传统,反 的应该是那些因袭的碍于发展的东西,绝不是偏激地反对一切”可知,作者对“反传统、 主张口语入诗”的做法是持辩证态度的,并非完全肯定。故选Bo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
34、容进行推断的能力。C. 选项中“诗人往往同时又是官员、教授、商人、歌手、报刊编辑等”并不能说明当代 诗歌边缘化。根据材料一原文信息"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体'士',即知识者与 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可知,占典诗歌中的诗歌创作者 知识者与官僚群体与当代诗歌是存在一定重合的。而且,当代诗歌中商人群体的 出现,也是当代诗歌创作群体对于古典诗歌创作群体的突破与拓展。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 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
35、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 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 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 细数肴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看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 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 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 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 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 极微细极柔
36、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帝的丝纹, 看起来既觉得细腻,义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 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 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义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 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 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
37、韵,倒来得正好。 秋大,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 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有删改)文本二: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爱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 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 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 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柏树, 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柏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
38、,可以乱梅花之 其。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 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 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 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 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绝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喜欢以散步一词做他们的 创造题目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不多
39、。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 时也会下看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困境界。你试想 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问 又多是树枝槎柱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 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 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捎,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慕了,还可以加一味红 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 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慕雨潇潇
40、江上村” 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 什么?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睛空的高灾,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 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 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节选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有删改)文本三: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有真情才产生诗意,现在有些散文似乎蛮有诗意, 但那不是真正的诗意。如有些诗一样,有些诗每一句似乎都有诗意,但通篇读完后, 味似嚼蜡,它是先有一两个好句子,然后衍变成诗的,而有些诗每一句都平白如话, 但整体却留给了我们东西,这才真正称作诗。我是害怕
41、那些表面诗意的浮华的散文。 现在人写东西,多是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是我们现在作品多而好作 品少的一个原因。试想想,你有多少诗意,有多少情要发?其实很多作家并不是纯写 抒情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说到 趣味,散丈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语言、节奏等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 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得清楚之后叉说些 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对主题是不可或块的。(节选自贾平凹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有删改)【注】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当时的中国一片混乱,郁达夫用日记记录十二月的 情形,“今为杭市防空
42、演习时,路上时时断绝交通;长街化作冷巷,百姓如丧考妣''“家 国沦丧,小民乏食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本一在写景状物方面极其精彩,作者对“牵牛花”“槐树的落蕊”“疏落的秋草”等 只作寥寥数笔的勾勒,便将读者带进了故都秋天的清、静、悲凉之中。B. 文本二中,作者在描绘“微雨寒村图”时,运用正面实写手法,将自然风景和人物 生活图景巧妙裁剪,着意点染,绘就了一幅气韵生动、立意隽永的水墨画。C. 文本三中,作者认为“散文要写得有趣味,要有形式、语言、节奏等原因",文本 一"雨后话秋图"中都市闲人互答的细节描写
43、就非常好地印证了这一特点。D. 郁达夫的散文很讲究揣词度句,善于运用适切的词语使语言活泼自然,富有生气; 同时多运用长短变化、对偶的句式,使文章的呈现疏密有致,和谐流畅。5. 文本二在描写江南冬景时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文本,完善下列表格内容。序号内容作用1突出江南冬天明朗的情调2江南的寒郊散步与德国的寒郊散步对比文本一、二都表达了相近的审美趣味。请结合文本,从意象选择、色彩描摹、情 感表达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郁达夫散文的审美趣味。6. 文本三中贾平凹说,"闲话"指''可有可无''却“对主题又不可或缺"的话。请结合此观 点,
44、分析文本二中画线的这句闲话为什么''不可或缺"?【答案】6. B7. 江南的冬景和北国的冬景进行对比突出江南冬景的美丽和怡人(1)意象选择上,故都的秋选择的日光、驯鸽、破壁腰中牵牛花与细细秋草、 槐树落蕊、秋风等意象,强调清静悲凉,显出无比悠闲的心境。江南的冬景选择 了村落长桥、杂木树林、纷飞的白雨、停泊的小船等,自然之境的美,一样突出了悠 闲的心境。(2) 色彩描摹上,故都的秋描写的是蓝色、白色、青色等清冷的色调,突出清 静悲凉的特点;江南的冬景写的是白色、楮色、红黄等,色调带着朦胧的美,描 绘出江南冬日水墨一般写意的景色。(3) 情感表达上,都是表达作者对美景的赞
45、美,江南的冬景所爱为江南冬景, 故都的秋爱的是北平的秋景。8. “散散步”,呼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这几句心理描写,流露出作者悠闲、洒 脱的心情。这句闲话既是一个巧妙的收束,又是一次洒脱不羁的宕开,表现了作者对 江南冬景的喜爱,也很能感染读者。【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 “运用正面实写手法”分析错误。结合文本“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 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桃的杂木树林;在这 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 景,你说够不够悠闲"可知不是实写,是作者想象
46、的,所以应是虚写。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 怀,望美人兮夭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 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鸟鹊南飞, 此非曾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 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帅朋千里,旌旗蔽空,葡酒临江,横槊 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 一叶之扁舟,举匏博以相属。寄蜉端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 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 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 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大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清洗酒店台布协议书
- 姐弟抚养后续协议书
- 项目合作筹备协议书
- 简单参股协议书范本
- 学生碰撞调解协议书
- 企业外出旅游协议书
- 转岗降薪协议书范本
- 人脸签约服务协议书
- 简约私人纠纷协议书
- 劳务服务推广协议书
- GB/T 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 中医基础理论(中英文对照)
- 生理学(全套课件)
- 香港公司条例
- 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合同范本
- 德能勤绩廉个人总结的
- 二年级美术上册课件 《3.我的手印画》 赣美版 (共18张PPT)
- Q∕SY 126-2014 油田水处理用缓蚀阻垢剂技术规范
- GB∕T 3216-2016 回转动力泵 水力性能验收试验 1级、2级和3级
- 电子电气评估规范-最新
- 黑布林绘本 Dad-for-Sale 出售爸爸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