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文本—《医疗机构肿瘤登记报告和管理规范》_第1页
标准文本—《医疗机构肿瘤登记报告和管理规范》_第2页
标准文本—《医疗机构肿瘤登记报告和管理规范》_第3页
标准文本—《医疗机构肿瘤登记报告和管理规范》_第4页
标准文本—《医疗机构肿瘤登记报告和管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 36/ XXXXXXXXX医疗机构肿瘤登记报告和管理规范Standard for administration and write of cancer registration in medical institution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6/ XXXXXXXXX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制度管理25人员培训26病例报告来源与程序27肿瘤登记报告对象、内容及方式28报告卡验收与上报39质量

2、控制410资料保存与数据管理4附表16附表27附表38参考文献1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颜玮、陈小娜、刘杰、徐艳、许立平、陈轶英、赵军、朱瑶。20医疗机构肿瘤登记报告和管理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医疗机构肿瘤新发病例登记报告的制度管理、人员培训、报告内容及收集渠道、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江西省范围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肿瘤新发病例登记报告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

3、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43-1999 公民身份号码GB/T 3304-1991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T/CHIA 18-2021中国肿瘤登记数据集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医疗机构 medical institution指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经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主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医疗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是指按照

4、我国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经过评审,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二级或三级的医疗机构。3.2 肿瘤登记处 cancer registry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负责辖区内收集、整理、保存、统计、分析恶行肿瘤病例资料的部门,一般为疾控中心或医疗保健机构。3.3 DCO病例 death certificate only case是指仅有死亡医学证明书,经调查无法获得死者生前肿瘤诊治的任何医学资料的肿瘤病例。此类病例发病日期项填写为死亡日期,诊断依据为仅有死亡医学证明书。3.4 IARC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国际癌症研究署。3.5 ICD10 inte

5、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3.6 ICD-O-3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for oncology, 3rd revision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学专辑第3版。4 制度管理4.1 由一名业务院长分管并协调医院内的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指定责任管理科室,如保健科或防保科等;院内制定肿瘤登记报告管理细则,明确各病例报告科室在肿瘤登记报告工作中的职责,

6、将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列入各科室目标绩效考核,完善奖励机制,订立奖惩办法。4.2 责任管理科室负责肿瘤登记报告工作的日常管理、报告资料的汇集、审核检查、数据上报、漏报调查和质量控制;负责定期对本医院相关科室报告的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分析汇总和通报;协助所在辖区肿瘤登记处开展报告质量的考核与评估。5 人员培训5.1 肿瘤登记报告责任管理科室负责对院内所有病例来源科室报卡人员进行培训,一年至少一次,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肿瘤登记报告卡填写、肿瘤编码基本规则、肿瘤登记质量控制、院内肿瘤登记报告管理细则等。5.2 责任管理科室接受所在辖区肿瘤登记处的业务培训。6 病例报告来源与程序6.1 临床科室包括门、急诊

7、及住院部各科室。各科室在发现首次确诊的肿瘤病例时,负责诊治的医师立即填写肿瘤报告卡,并在病历首页上标注可识别的肿瘤已报标记。住院部诊治医师在检查入院患者病历时需注意在门诊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已经报告,对未报告者立即补报。各科室护士长或指定的护士收集本科室肿瘤报告卡,每月底上交至责任管理科室;同时将填报报告卡的有关内容登记于科室内部肿瘤报告登记册(附件1),复印件每月底上交至责任管理科室。6.2 医技科室肿瘤登记报告责任管理科室每月与院内的病理、检验、放射、超声波、放射性核素等诊断科室的检查记录和放射治疗科的医疗记录进行核对,发现肿瘤病例特别是门诊病例的漏报,并及时督促补报。6.3 病案室肿

8、瘤登记报告责任管理科室每月与病案室核对病案,发现在门诊和病室漏报的病例,并及时督促补报。7 肿瘤登记报告对象、内容及方式7.1 登记报告对象所有来院就诊的肿瘤发病和死亡个案均为登记报告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中肿瘤部分进行登记报告,包括全部恶性肿瘤(ICD-10:C00.0-C97)、原位肿瘤(ICD-10:D00D09)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ICD-10:D32.0-D33.9)。7.2 报告内容包括肿瘤患者个人信息、社会学信息、肿瘤信息、就诊医院信息等,详见肿瘤病例报告卡(附表2),各项目及含义、填写说明参考中国肿瘤登记数

9、据集标准(T/CHIA 18-2021),详见附表3。7.3 报告方式7.3.1 纸质报卡由各病例报告科室中负责诊治肿瘤病例的医务人员填写纸质版肿瘤病例报告卡,汇总后上报院内肿瘤登记责任管理科室。7.3.2 电子报告卡有条件的医院,宜将肿瘤病例报告卡嵌入本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由肿瘤登记责任管理部门从医院信息系统中导出肿瘤登记数据。8 报告卡验收与上报责任管理科室每月定期收集肿瘤病例报告卡或电子报告卡文档,从以下方面进行验收,如不合格,需退回来源科室重新核实并填写;并将验收合格的肿瘤病例报告卡直接通过中国肿瘤登记平台进行网报。同时,将已网报的肿瘤病例在肿瘤报告登记册上做好记录,与肿瘤登记处台帐保

10、持动态一致。8.1 登记项目齐全各科室肿瘤报告卡收集人员、责任管理科室肿瘤登记负责人收集肿瘤报告卡时,对所收到的新发病例报告卡进行质量检查,核对报告卡填写的完整性、正确性,有无错填和漏填,对不符合报告卡填写要求的及时退回给报卡人员让其补填完善相应项目;对更正诊断病例要及时体现更正诊断及依据;死亡病例在发病报告卡上及时补充死亡原因及死亡日期等信息。一旦发现同一病例信息不符合之处,需及时核对或随访。8.2 登记信息准确8.2.1 查重报。因恶性肿瘤患者常同时到不同科室参与诊疗活动,且肿瘤常有复发、转移而造成再次或多次就诊,致使出现同一病例重复报告的情况,在资料整理时必须剔除重复报告卡片。在核对中如

11、发现新老两张卡上的患者姓名、性别、地址、肿瘤部位、出生日期相同或年龄相近,即认为后报者为重复报告卡,需予以剔除。如遇有出生日期、性别、地址和肿瘤部位相同,而姓名音同字不同或姓名不同的病例,则需核实后确定是否为重复报告卡。8.2.2 查误报。查找非恶性肿瘤而报告为恶性肿瘤的病例,并剔除;查找恶性肿瘤报为其它疾病的情况,进行补报。8.2.3 内部一致性校验。内部一致性校验是用于寻找相同病例记录中不同变量的不可能的编码或者不可能的编码组合。至少进行诸如性别/部位、部位/形态学,以及部位/形态学/年龄,有效日期(可能的日历年),各种日期间的相互一致(出生日期早于诊断和死亡日期、诊断和死亡的日期不迟于目

12、前的日期、年龄与出生和诊断日期一致等),诊断依据/形态学的基本核对,基本变量无遗漏信息。9 质量控制9.1 时效性诊疗医师需在患者就诊或出院后一周内收集病例信息并上报至院内责任管理科室;院内责任管理科室一个月内直接通过中国肿瘤登记平台进行网报。9.2 报告数量无特殊情况,院内每年报告总数量应基本稳定,不出现骤升或骤降,波动范围控制在5%以内。肿瘤发病在每个月分布应相差不大,为均匀分布。9.3 报漏报率漏报率(%)=漏报数量/查出肿瘤病例总数量*100%,要求漏报率小于5%。评估病例有无漏报的方法是对比医疗记录中的肿瘤病例和肿瘤登记系统病例。漏报调查需覆盖医院一定时间段(例如3个月)内所有的住院

13、部和门诊病例。对住院病例不仅要核对第一诊断,还应检查第二、第三诊断及有关恶性肿瘤的所有病史;对医院病理组织科(包括细胞学检查)等主要诊断检查科室不仅要核对住院病例,更应该追踪核对门诊病例的报告。对于放射、超声波、核素等能提供线索的检查科室,要检查日常性的内部质控记录,并对明确诊断的病例进行核对,尤其是门诊病例。9.4 ICD编码准确率采用统一ICD-10、ICD-O-3编码规则进行肿瘤病例编码。院内定期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肿瘤报告卡核查ICD编码编码,编码准确率应大于80%,编码逻辑错误率小于5%。9.5 形态学诊断确认的比例(MV%)MV%=经组织学、细胞学、血液学病理诊断的病例数量/所有上报

14、病例数量*100%,全癌种应在60%80%的范围。MV%因原发部位而异,如乳腺癌、宫颈癌、食管癌较高,肝癌、肺癌较低,同时MV%也受登记地区诊疗水平的影响,应结合医院就诊的癌种情况具体评价。9.6 原发部位不详或未特指的病例所占百分比(O&U%)O&U%=ICD10编码为C26、C39、C48、C76-80、C97的病例数量/所有上报病例数量*100%,应控制在 0-10%。9.7 死亡发病比(M/I) M/I=某一年内登记的因肿瘤死亡病例数量/新发肿瘤病例数量。全癌种范围在60%-80%为佳。对于单癌种,预后较差的癌种M/I接近于1,预后较好的其M/I越小,应结合医院就诊的癌

15、种情况具体评价。10 资料保存与数据管理10.1 肿瘤登记责任管理科室负责资料保存与数据管理具体工作。肿瘤登记纸质报告卡或电子报告卡文档的保存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有关管理制度和网络安全相关规定。10.2 妥善保管纸质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和肿瘤报告登记册,按一定的规则统一存放于卡片柜中,便于查找与备检。保存年限为永久。10.3 具有肿瘤登记数据网络直报权限的医院同时需落实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规范要求,保障肿瘤登记平台的可靠运行。定期对网络直报的数据进行备份,每季度备份一次,年终对全年数据进行统一备份。备份的数据包括肿瘤登记报告个案、统计分析报表。备份数据以Excel文件形式保存在光盘或系

16、统盘以外的硬盘中。附表1肿瘤报告登记册( 年 月)科室: 责任填写人:编号患者姓名门诊/住院号性别发病年龄发病日期诊断部位诊断依据是否死亡是否网报网报日期备注附表2 省 市 县(区) 乡(街道) 报告卡编号 肿瘤病例报告卡*身份证号码: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姓名: *性别:0.未知的性别 1.男性 £ 2.女性 9.未说明的性别 *民族: 年龄: *婚姻状况:£10.未婚 20.已婚 21.初婚 £22.再婚 23.复婚 £30.丧偶 40.离偶 90.未说明更正诊断报告栏(原报告诊断有误时填写)学历:£10.研究生 20.大学本科 30

17、.大专 £40.中专 60.高中 £70.初中 £80.小学 90.其他原诊断 原诊断病理 职业:£1.国家公务员 2.专业技术人员 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4.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 £5.农、林、牧、渔生产及辅助人员£6.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7.军人 8.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原诊断日期 是否多原发:£ 是 £ 否*联系方式 联系人: 与患者关系: 联系电话: *户籍地址: 省 市 区(县) 街道(乡) 居(村)委会 *实际居住地址: 省 市 区(县) 街道(乡) 居(村)委会 (如

18、与户籍地址不同时请填写)*诊断(部位): *病理学类型: *发病日期: 年 月 日ICD-10编码: *ICD-O-3编码:C (解剖学) M (形态学)/ (行为) (分级) *诊断依据:£0.仅有死亡证明书 £ 1.临床 2.X线、CT、超声波、内窥镜等 4.生化、免疫、肿瘤标志物 £5.细胞学、血片 £6.病理(继发) £7.病理(原发) £9.不详病理TNM分期 T N M 临床TNM分期 T N M 临床分期: £ 0.0期 £1.期 2.期 3.期 £ 4.期 9.无法判定门诊号/就诊卡号:.

19、 住院号/病案号:. *治疗情况: 0.未治疗 1.治疗 9.不明*治疗项目(治疗时填写)1.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 3.化学治疗 4.内分泌治疗 5.靶向治疗 6.免疫治疗 7.其他( ) £9.不明*生存状态:£10.存活 £ 20.死亡 *死亡日期: 年 月 日 根本死因ICD10编码: *报告单位: *报告医师: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附表3 肿瘤登记报告项目及含义、填写说明项目名称含义或填写说明报告卡编号医院可按照某一特定规则赋予肿瘤报告卡顺序号,需具有唯一性和可追溯性。身份证号码*是确认患者身份最可靠的根据,必须尽力收集。应符合GB 11643-19

20、99的规定。出生日期*患者出生当天的公元纪年日期,应以户籍簿或身份证日期为准,具体到年、月、日。姓名*填写正式姓名,即户籍簿或身份证上的姓名,填写时不能用同音异形字。性别*填写可选:未知的性别/男性/女性/未说明的性别民族*应填写GB/T 3304-1991民族类别年龄登记病例首次诊断为本次登记的恶性肿瘤时的实足年龄,以整数填写。婚姻状况*患者发病时的婚姻状态。填写可选:未婚/已婚/初婚/再婚/复婚/丧偶/离偶/未说明。学历患者发病时的取得的最高学历。填写可选:研究生/大学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小学/其他。职业患者从事最长时间的职业(大类),如已退休填写退休前的职业。填写可选:国家公务

21、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农、林、牧、渔生产及辅助人员/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军人/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联系方式*联系人、与患者关系、联系方式。联系人与患者关系填写可选:本人/家属/朋友/工作单位/其他/不详。户籍地址*即户籍簿或身份证上的地址,病例随访将会转到户籍所在地。至少写到居(村)委会一级。如: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百花洲街道小金台居委会。实际居住地址*登记病例本人当前常住地址,如与户籍地址不同时填写。至少写到街道(乡)一级。诊断(部位)*完整填写肿瘤的解剖学部位和亚部位,成对器官还需报告侧位信息。肿瘤登记报告原发肿瘤,若有继发部位,只报告原发部位

22、肿瘤,对继发部位肿瘤原则不登记报告。如:左上叶肺病理学类型*病理学类型反映肿瘤诊断的可靠性,分类标准可参考国际分类标准,见国际肿瘤分类(ICD-O)。包括形态学、行为学、组织学等级或分化程度。如:恶性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发病日期*具体到年、月、日,“发病日期”的定义是肿瘤登记资料可比性指标之一。建议依次优先选择:因怀疑肿瘤问题,到医院就诊或入院的日期;由临床医生首先诊断或病理学家报告(提及肿瘤)的日期;或死亡日期(仅适用于首先由尸检诊断或DCO病例)。ICD-10编码本次报告肿瘤的ICD-10编码,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要求编码,可简单理解为解剖学位置码。采用字母和数字

23、相结合的编码方式,第1位为字母C(原位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则为D),后3位数字表示原发部位。可由病例来源科室或送至病案室、肿瘤登记报告责任管理科室统一编码。ICD-O-3编码*本次报告肿瘤的ICD-O-3编码,按照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学专辑第3版要求编码,既有解剖学位置又反映病理学特征。完整的ICD-O-3编码应当有10位数,前4个字母数字代表解剖部位(字母C开头,后接3位表示原发部位的数字),用字母M将解剖学编码与组织病理学编码隔开,后接6位数依次表示组织学类型(4位数)、行为学(1位数)和分化等级或淋巴瘤、白血病的细胞来源(1位数)。可由病例来源科室或送至病案室、肿瘤登记报告责任管理科室

24、统一编码。编码规则:规则A:解剖学区域和部位不明,首选“NOS”类目所对应的适当解剖学编码。规则B:如果解剖学部位被前缀如“周围”、“旁”或在ICD-O-3中未特指的类似的词所修饰的话,则编码到适当的不明确的亚目C76 ,除非肿瘤的病理分型指出其起源于一个特定的部位。 规则C:超过一个解剖学类目或亚目,当一个肿瘤交搭跨越两个或更多的类目或亚目而且其起源处不能被确定时,则使用亚目“.8”。规则D:如果一个淋巴瘤涉及多个淋巴结区域,则编码到C77.8(多个部位的淋巴结);把结外淋巴瘤编码到起源的部位,该部位可能不是活组织检查的部位;如果没有指出淋巴瘤的部位,则编码到C77.9(淋巴结,NOS)。规

25、则E:髓样肉瘤(M9930/3)以外,把所有的白血病编码到C42.1(骨髓)。规则F:即使确切的术语未列在ICD-O-3中,也要使用适当的第五位数动态编码。规则G:有部分形态学编码指定了特定的分化等级编码,应把适当的形态学编码和恰当的等级编码一起使用。规则H:如果在诊断中未指出解剖学部位,则可选择形态学中给出的供参考使用的解剖学编码。规则I:复合性形态学诊断,若没有单一编码能够包括全部诊断性成份时,应使用数码较高的编码号。诊断依据*反映肿瘤诊断的可靠程度,采用IARC对癌症诊断依据的分类。可以选择多项诊断依据,病理组织学和死亡后尸体解剖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填写可选:仅有死亡证明书/临床/X线、

26、CT、超声波、内窥镜等/生化、免疫、肿瘤标志物/细胞学、血片/病理(继发)/病理(原发)/不详。病理TNM分期-T分期选填分期代码:0=“无原发肿瘤的形态学证据”1=“组织学上原发肿瘤大小和(或)范围 1 级”2=“组织学上原发肿瘤大小和(或)范围 2 级”3=“组织学上原发肿瘤大小和(或)范围 3 级”4=“组织学上原发肿瘤大小和(或)范围 4 级”is=“原位癌”X=“原发肿瘤在组织学上无法评估”病理TNM分期-N分期选填分期代码: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1=“逐渐增加的区域淋巴结受累 1 级”2=“逐渐增加的区域淋巴结受累 2 级”3=“逐渐增加的区域淋巴结受累 3 级”X=“区域淋巴结

27、转移无法评估”病理TNM分期-M分期选填分期代码:0=“无远处转移”1=“有远处转移”临床TNM分期-T分期选填分期代码: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1=“原发肿瘤大小增加和(或)局部范围扩大(1 级)”2=“原发肿瘤大小增加和(或)局部范围扩大(2 级)”3=“原发肿瘤大小增加和(或)局部范围扩大(3 级)”4=“原发肿瘤大小增加和(或)局部范围扩大(4 级)”is=“原位癌”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临床TNM分期-N分期选填分期代码: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1=“区域淋巴结受累逐渐增加(1 级)”2=“区域淋巴结受累逐渐增加(2 级)”3=“区域淋巴结受累逐渐增加(3 级)”X=“无法确定区域

28、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M分期选填分期代码:0=“无发现镜下有远处转移”1=“镜下证实有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填写可选:0期/期/期/期/期/无法判定门诊号/就诊卡号查询病史用住院号/病案号查询病史用治疗情况*填写可选:未治疗/治疗/不明治疗项目*有治疗时填写,可多选。填写可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其他(文字描述)/不明。生存状态*填写可选:存活/死亡死亡日期*若登记报告的病例死亡,需记录死亡日期,具体到年、月、日。根本死因ICD10编码恶行肿瘤患者多死于肿瘤,但有部分死于其它疾病或其它原因,需根据有关死因分类规定加以确定。可从医学死亡证明书摘录。报告

29、单位*用于肿瘤登记处查询病史和掌握医院报告情况报告医师*用于了解病情时联系报告日期*用于了解从诊断至报告的时间间距,具体到年、月、日更正诊断报告发现第一次报告的肿瘤病例诊断需要更正时(否定原来的肿瘤诊断有误,或肿瘤部位错误等),要填写诊断报告栏,在更正诊断报告栏内写明原诊断、原诊断病理、原诊断日期。是否多原发患者可能发生多个肿瘤(非转移),本次报告的肿瘤非转移,非复发,也不是原来肿瘤累及所致,则考虑为多原发。每个多原发肿瘤都需单独报告。填写可选:是/否。多原发判定规则:规则A: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原发肿瘤的认定不依赖时间顺序;规则B:原发肿瘤是起源于原发部位或组织,而不是已有肿瘤的扩撒、复发或转

30、移;规则C:起源于一个器官或着一对器官或组织的只被认为一个原发肿瘤;系统性或多中心的肿瘤包括许多的不同器官,被认为是单一肿瘤;多病灶肿瘤(同一器官或组织散在的肿瘤病灶)不是多原发肿瘤;同一器官中不同组织学肿瘤被认定为另一个新发的原发肿瘤。*必填项目参考文献1 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2016),国家癌症中心2 T/CHIA 18-2021 中国肿瘤登记数据集标准医疗机构肿瘤登记报告和管理规范地方标准编制说明1、 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21年10月11日,由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2022年1月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2022年第一排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批准医疗

31、机构肿瘤登记报告和管理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项目编号:DB36-2022-1-09。2.起草单位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主要起草人姓 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颜玮女副所长/副主任医师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起草、论证及修改陈小娜女无/医师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起草、论证及修改刘杰男副所长/副主任医师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起草、论证及修改徐艳女无/主治医师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理、论证许立平女无/副主任医师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理、论证陈轶英女无/副主任医师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论证、修改赵军女无/副主任医师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论证、修改朱瑶女无/主治医师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论证、

32、修改2、 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已成为当前卫生战略的焦点。全面、准确和及时的掌握人群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生存及其相关因素信息,可极大地提高恶性肿瘤病因研究水平和效率,评估其诊治水平,是肿瘤防控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为此,2008年原卫生部设立肿瘤登记项目,在全国31个省逐步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发病、死亡和生存的信息收集工作。紧跟国家部署,自2009年起我省陆续在12个县区开展肿瘤登记工作。2013年原江西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江西省肿瘤登记实施方案,在全省

33、100个县(区)开展肿瘤登记工作,实现监测范围和监测人群的全覆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健康,相继出台有关政策,不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如:“健康中国行动”、“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等。各地政府为落实相关政策,相应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文件,如我省的“健康江西行动”、“江西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以上文件均明确指出各地政府需实现的居民健康指标,如江西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提出,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较2015年提高10的核心目标;“健康江西”江西省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0-2030年)提出,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

34、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的目标。在实现该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准确测量各地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5年生存率及其变化趋势,而指标计算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肿瘤登记工作,因此获得真实、准确、完整的肿瘤登记数据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在我省的全面开展,部分医疗机构在肿瘤登记管理方面暴露出制度缺失、管理职责不明、流程不清等问题。此外,医疗机构登记报告工作人员对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填写也存在信息漏报、选项不明、填写不规范、编码错误等诸多问题,尚不能很好满足“中国肿瘤登记数据集标准”有关要求。此外,鉴于国内外现有的标准着重于体现肿瘤登记数据集的元素及其含义,仍缺乏医疗机构肿瘤登记报告管

35、理指导标准。为科学评价“健康中国”、“健康江西”、“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江西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等多项政策,推进全省医疗机构肿瘤登记报告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减少漏报、错报,提升登记报告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拟制订相关标准规范,用于指导医疗机构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的制度管理、人员培训、报告内容填写、质量控制等工作。三、主要起草过程2021年6月,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标准编制起草工作小组,经讨论制定了工作计划、编写大纲,明确任务分工及各阶段进度时间。标准起草工作组通过提炼和总结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和标准、现场调研,并在多年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践基础

36、上,深入分析我省肿瘤登记数据报告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于9月29日编写完成了本标准的草案稿。9月30日由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邀请相关领域专家,组织召开“地方推荐性标准立项申报内审会”,对本标准进行第一轮专家审议,讨论了当前国内国际相关标准的情况及国内肿瘤登记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性,肯定了本标准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本标准的基本框架,并提出几点修改建议。标准起草工作组根据首次会议纪要内容进行了认真分析、理解和总结,对标准初稿进行修改,于12月13日进行网上立项申报。2021年12月29日,本标准起草小组参加江西省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召开“2021年第二十次地方标准立项评估会”,就本标准立项的科学系

37、、创新性、先进性、必要性、可行性、适用性等进行现场答辩。2022年1月28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下达2022年第一批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正式批准本标准的立项申请。3、 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是制定本标准的基本依据。2.本标准按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化工作指南、标准编写规则等标准的要求编制起草。3.经查阅,尚未发现与本标准相同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本标准修订遵从肿瘤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国家癌症中心制定和颁布的中国肿瘤登记数据集标准、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2016)等相关标准和规范性书籍为本标准制定的主要参考依据。本标准不存在与我国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标准相抵触的问题。五、主要条款的说明本标准制订首先遵循科学的原则,参照国内相关标准及研究;其次,本标准制定遵循符合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