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文言文阅读江苏专版三-年高考语文冲刺专题卷解析版版含解析_第1页
专题19文言文阅读江苏专版三-年高考语文冲刺专题卷解析版版含解析_第2页
专题19文言文阅读江苏专版三-年高考语文冲刺专题卷解析版版含解析_第3页
专题19文言文阅读江苏专版三-年高考语文冲刺专题卷解析版版含解析_第4页
专题19文言文阅读江苏专版三-年高考语文冲刺专题卷解析版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11文言文阅读(江苏版)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僧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苴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

2、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国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皂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回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

3、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弓I【注】国勉:努力。)拟:模仿1 .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范:以为榜样B.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C.终不能,左怯屈服D.然自其四东坡斥:被排斥,被贬谪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坡先生被贬海南,他的小儿子苏过陪同,住茅舍,吃苦菜芋头,但是他不以为苦,喜欢写诗,而诗也还是精神饱满。B.苏轼追和陶渊明的诗,一是因为喜欢陶渊明的诗,二是因为陶渊明的诗不多,三是喜欢陶渊明性格。C.苏辙认为苏轼到了晚年在陶渊明身上寻求寄托的说法难以让世人相信,因为他不管出入朝廷还

4、是升官贬官他都始终坚持自己。D.苏辙认为苏轼的诗作胜过李白杜甫,和陶渊明并驾齐驱,自己跟着兄长写诗,但总是不如他。可见东坡才华横溢。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1)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慢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译文:(2)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译文:4 .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苏轼的性格特点。答:【答案】1 .C2 .B3 .(1)译文: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清瘦(简约)而实际上肥美(丰富)得很。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2)译文: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

5、录下来,来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4 .乐观豁达(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自信或自负才华(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刚直、正直(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性刚才拙,与物多忤);坚韧、坚守自己,不屈服。【解析】1.,俊:悔改。2.B项,“陶渊明的诗不多”原因分析错误;“喜欢陶渊明的性格”理解不当,原文是“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意思是对他的为人,深有感触,苏轼认为自己和陶渊明的为人很相似,刚直易得罪人。4-第一段中“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董之气可分析出苏轼乐观豁达:第二段中“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可分析出苏轼自信或自负才华?“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性刚才拙,与物多

6、忤”可分析出他刚直、正直“第三段中“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抗吏所折困,终不能慢,以陷于大难”写出了苏轼的刚强与不屈服。【参考译文】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傅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东西过海。在僧耳,他住的是用茅草、竹子修的房屋,每天吃的是苦菜和芋头,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物精美的想法。子瞻平日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是把史地著作当作园囿来游览,把文章当作音乐来欣赏,到了这时也全都停下来了,只是喜欢写诗。他写的诗精深华妙,并未显出老年人的那种衰弱疲惫的精神状态。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道:“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诗。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东

7、坡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清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

8、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长处的原因。”唉!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管监的官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难之中,才想起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虽然是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的原因还是可以考究出来的。后世君子,一定会从中总结出一些立身处世的教训来。我年轻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以后,学问也有成就了,先父便要我向他学习。

9、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具有古人的风格,我自己认为比不上古人。然而子瞻自从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日益长进,如同河水奔流般充沛盛大,他的诗和杜子美、李太白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我虽然随着他奔驰不已,总是落在他的后面。对于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又跟着写了一些和诗。【题型】文言文阅读【难度】一般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富公为人,温良宽厚,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及其临大节,正色慷慨,莫之能屈。智_识深远,过人远甚,而出无巨细,皆反复熟虑,必万全无失然后行之。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送客未尝下阶;客坐稍久,贝喳从旁唱,“宰

10、相尊重”,客椒躇起退。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送之及门,视其上马乃还。自是群公稍稍效之,自公始也。A.莫之能屈B.从容迈以治道C.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D.吾衰疾不能堪也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A.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也B.至日戾乃退C.也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D.客坐稍久,则更从旁唱,“宰相尊重”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熙宁元年,徙判汝州。诏入觐,许肩舆至殿门。神宗御内东门小殿,令其子掖以进,且命毋拜,坐语,从容访以治道。弼知帝果于有为,对曰:“人主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测,则奸人得以傅会。当如天之监人,善恶皆所自取,然后诛赏随之,则功罪无

11、不得其实矣。”又问边事,对曰:“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行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帝默然。至日戾乃逞。欲以集禧观使留之,力辞赴郡。明年二月,召拜司空兼侍中,赐甲第,悉辞之,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自如归西都十馀年,常深居不出;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呢B问其故,公曰:“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若人人见之,吾衰疾不能堪也”士大夫亦知其心,无怨也。尝欲之老子祠,乘小轿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喜公之出,随而观之,至于安门,市为之空,其得民心也如此。及违世,士大夫无远近、识与不识,相见则以言,不相见则以书,更相吊唁,往往垂泣,

12、其得士大夫心也又如此。呜呼!苟非事君尽忠,爱民尽仁,推恻怛至诚之心,充于内而见于外,能如是乎?(节选自富弼等史料)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屈:使屈服访:询问致:调任堪:承受完全相同的一组是()且以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今其智力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1)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2)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译文:8.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富弼的“温良宽厚、正色慷慨”?试加以概括。答:【答案】5. C6. D7. (1)等到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

13、或平民拜见他,都和他行对等的礼节,延请就坐,说话和颜悦色。(2)我家许多代人居住在洛阳,亲戚故旧大概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这不是同等对待的做法。8.位高不骄,礼待下属;诚恳谏上,献计献策;礼待宾客,不论贵贱;深得民心,备受爱戴。【解析】5.致:辞去.6.A项,介词,用/介词,因0B项,副词,才剧词,竟然。C项,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递进,更何况,D项,均连词,表示承接就,,解答此题,首先应在文中筛选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j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表现其礼遇下属,符合“温良宦厚”宁“大主好恶,不可令人频测j可测,则奸人得以傅会。当如天之监

14、人,善恶皆所自取,然后诛常随之.则功罪无不得其实矣”表明其敢于进谏,符合"正色慷慨”J"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表明其礼待宣客,符合“温良宽厚”3门及连世,士大夫无远近、识与不识,相见则以言,不相见则以书,更相吊唁,往往垂泣,其得士大夫心也又如此''是其深得民心,符合题目要求。【参考译文】富弼为人宽厚,温和善良,通常与他人交谈,好像没有执于己见的。可等到他面临重大事情时,他就表情严肃,义正辞言,没有人能让他屈服。智谋与见识深远,比其他人强多了,但是不论大事小事都反复仔细考虑,必须万无一失之后才去做。宰相,自唐朝以来可说是礼遇最高:百官来拜见的,无论老

15、少都要行礼,宰相直立,稍微伸手扶一下来客;送客不用下台阶;客人坐得稍久了,侍吏就从旁边大声说“宰相尊重”,客人(礼就恭敬不安地起身离去。等到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平民拜见他,都和他行对等的礼节,延请就坐,说话和颜悦色,送客人到门口,看到他上马才回来。自此众官员渐渐学习富弼,待下属)从富弼开始啊。熙宁元年,调任汝州判官。诏令入朝觐见,允许坐轿到殿门。神宗御内东门小殿,让其儿子从宫门进入,而且命令他们不要跪拜,坐下谈话,从容地向富弼询问治国之道。富弼知道神宗果敢有所作为,上奏说:“人主的喜好和厌恶,不能让人窥测到;能窥测,那么奸人就得以逢迎。应当像天监视人一样,善恶都自取,然后进行惩罚奖赏,这样

16、功劳和罪恶都各得其实情。”又询问边疆之事,富弼说:“陛下即位不久,应当广布恩德施行恩惠,希望二十年不提用兵之事。”神宗沉默不语。到日影西移才告退。神宗打算将他以集禧观使留在京师,他极力推辞,到郡县赴任。熙宁二年二月,诏授职司空兼侍中,赏赐上等府第,全部辞谢,任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自从辞去官职回到西都十多年了,常深居不出门;晚年请求拜见的宾客也多起来,他都以病为理由,辞谢不见。亲近的人问他什么缘故,富弼说:“大凡对待他人,无论富贵贫贱贤达愚钝,都应一样的以礼相待。我家许多代人居住在洛阳,亲戚故旧大概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这不是同等对待的做法。如果每个人来了都接见,我年老体衰又有病

17、不能承受。”士大夫们也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怨言。曾经想到老子祠去,乘坐小轿路过天津桥,适逢府中把集市迁到桥边,市上的人为富弼出行高兴,伴随着观看,直到安门,市面为之冷清了,富弼如此深得民心。等到富弼去世,士大夫不论远近,认识不认识,见面了就相互转告,见不到面的就以信(互告),相互吊唁,常常落泪,富弼受士大夫爱戴也是如此。哎呀!如果不是尽忠职守侍奉君主,尽仁尽义关爱民众,他的怜悯至诚充满内心而表现在外,能像这样吗?【题型】文言文阅读【难度】一般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王安石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公以端拱己丑生,卒时庆历丁亥也。后卒之二年而葬,其墓南丰

18、之先茔。子男六人,晔、巩、牟、宰、布、肇,女九人。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作数岁不成。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罢。如皋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既又作孔子庙,讽县人兴于学。后为信州知州诬,既仕不合,即自放,为文章十余万言,而时议十卷尤行于世。时议者,惩已事,忧来者,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其志不见于事则欲发之于文,其文不施于世则欲以传于后。后世有行吾言者,而吾岂穷也哉?

19、”宝元中,李元昊反,契丹亦以近边,天子忧之,诏天下有能言者皆勿讳。于是言者翕然论兵以进,公独谓“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而公所为十余万言,皆天下事,古今之所以存亡治乱,至其冤且困,未尝一以为言。夫谏者贵言人之难言,而传者则有所不得言。读其略不失其详,后世其有不明者乎?公之事亲,心意几微,辄逆得之。好学不怠,而不以求闻于世。所见士大夫之丧葬二人,逆一人之柩以归,又育其孤;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

20、葬之。(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有删改)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役未几而罢罢:完成B.讽人兴于学讽:劝勉C.天下之安危讽吾自治不耳顾:只是D.而传者则有所不得言传:传播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易占在庆历年间丁亥年去世,两年后才下葬,就埋葬在南丰县老家的祖坟里。B.受灾次年,州里要求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曾易占不肯执行,使如皋百姓免于逃荒。C.面对叛军和边患,曾易占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能否和他们分开,独立自治。D.曾易占曾经将一位去世的士大夫的灵柩迎回来安葬,并且养育那个人的遗孤。1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临川之治,能而不

21、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译文: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译文:12 .曾易占在为政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答案】9 .D10 .C11 .他治理临川的时候,凭才干而不用威势(强力),就让坏人(作奸犯科的人)的首领率领他的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曾公遭遇诬陷,人们认为(他)是冤枉的,(他)退职以后陷入贫穷,人们替他忧虑。12 .以民为本(爱民如子);刚正不阿;重视教育;富有谋略(有才干、有远见)。【解析】9传:作传口10V“曾易占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能否和他们分开,独立自治办错误,面对扬军和边患,曾易占认为最重要的是自己国家内部安定.原文为二公独谓“天下

22、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13 .第二小节表现了他以民为本爱民如子)和重视教盲j第四小节表现了他刚正不阿和富有谋略,【参考译文】曾公名叫易占,字不疑,姓曾,建昌南丰人。曾公在端拱年间己丑年出生,在庆历年间丁亥年去世。后来去世两年后下葬,他的坟墓安在南丰县的祖坟。生有儿子六人,曾晔、曾巩、曾牟、曾宰、曾布、曾肇,女儿九人。开始时曾公凭借文章闻名,等到为官做事,又更加有名。他治理临川的时候,凭才干而不用威势(强力),就让坏人(作奸犯科的人)的首领率领他的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庄献太后采纳道士的建议修造乾明观,工匠数百人,建了几年也没有完成。曾公

23、对道士说:“我替你建成它。”替他募捐了一大半的费用,工程不久就完成了。如皋这一年饥荒严重,曾公努力向州里请求救济,并且越过大海购买米粮,救活了几万人。第二年作物逐渐成熟,州里想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唯独曾公不愿意执行,年末泰州各县百姓又有逃亡的,只有如皋百姓没有逃亡的。后来又修建孔子庙,劝勉县里百姓兴起学习风气。后来被信州知州诬陷,仕途不顺,就自己辞官,撰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章,时议十卷尤其在社会上盛传。时议这部书,借鉴往事,忧虑未来,不因为自己一个人的困顿而放弃了为天下忧虑。“我的理念主张不能在政事上体现出来,就要通过文章表达出来,这些文章主张不能被当代人施行,就要把它们留传给后代。后代如果有践行

24、我这些主张的,那么,我难道还是困顿的吗?”宝元年间,李元昊反叛,契丹也派军队逼近边境,天子非常忧虑,下诏天下有能进言献策的都不要有所隐瞒。在这时候进言献策的人都一致用派军队应对来进言,唯独曾公认为“天下的安危只不过在于我们自己是否安定罢了。如果我们内部安定,来自于夷狄的边患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自己不稳定,忧患就在眼前,那些夷狄又哪里值得一提呢”?于是上书议论了几件事情,认为如果事情不这样,以后会怎样,不久,结果都跟他说的一样。曾公遭遇诬陷,人们认为(他)是冤枉的,(他)退职以后陷入贫困,人们替他忧虑。曾公所写的十几万字的文章,论述的都是天下的大事,古往今来存亡治乱的原因,至于(他)被冤屈并且陷入困窘,他却没有为自己写一个字。进谏的人贵在说出别人难以言说的事情,作传的人却是有些内容不能写。读到那些简略的却能不丢失那些详细的,后世的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曾公侍奉亲老,心思细密,总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