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 年春季 2014 级半期检测历史试卷1、墨子、商鞅、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 )A 反对兼并战争B 主张互爱互利C 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D 主张中央集权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已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这样说的目的是( )A 想实行焚书坑儒B 准备攻打匈奴C 反对分封制实行郡县制D 准备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进攻3、齐民要术序中载:“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厥而不录。”材料表明,贾思勰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是( )A、反对B、赞同C、听其自然D、主张适当改变4、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从
2、反面证明了( )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是弊大于利 B 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C 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5、王安石设想变法应是在不增加人民负担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政府向农民贷款获得利息B向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C 引种占城稻增加粮食产量D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数目6、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A B C D 7、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3、 B .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8、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实质上是( )A.胡汉民族布局被打乱B.各族人民互相交流与学习C.少数民族封建化D边疆地区的大开发9、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间的迁徙与杂居B.使北方经济恢复,北魏兴盛一时C.打破了农牧经济的天然界限D.为隋唐的统一与繁荣准备了条件10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 .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D
4、.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1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A. 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 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2 、北宋范仲淹" 庆历新政 " 的中心内容是( )A. 减轻徭役B. 提倡农桑C. 加强军事D. 整顿吏治13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 B. C. D. 14 、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 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B
5、.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 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D.道家最受欢迎15 、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 显学 " 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 B. C. D.16 、公元前106 年汉武帝分天下为 13 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 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C. 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17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使门第不高的庶族
6、地主得以参与政权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了中央集权A. B. C. D. 18 、商周农业的进步,不包括()A.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B .种植多种粮食作物C.施用各种肥料D 、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19 、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铁农具的使用 牛耕的运用 水利灌溉的发展封建制度的确立A3B、C D .20 .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 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A、 B 、 C . D .21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
7、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22 、国语 ?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A.牛耕的出现 B .井田制瓦解 C .铁农具的使用 D .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23、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 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24 、西方人讲
8、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C、宗教信仰D 、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25、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 门下当行驳正。” 这说明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 )A.分工明确互为补充B.相互牵制互为监督C.程序繁琐效率低下D.部门增多相权削弱26、西周时期,一位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这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又 娶了一个妾该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 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 A 女儿B 大儿子C. 二儿子 D 三儿子27、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
9、夺得千峰翠色来。”但直到1987年,陕西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文学记载侧面反映考古发掘 史书记载民间传说A. B C .D.28、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十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B 墨、儒、法、道C 法、儒、道、墨D 道、法、墨、儒29、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
10、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有:( 1 )佛教( 2 )道教( 3 )墨家( 4 )儒教A、(2)( 3)( 4) B 、( 1)( 2)( 3) C、(1)( 3)( 4)D、( 1)( 2)( 4)30、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31 、阅读材料,请回答。(24分)材料一:秦汉关中水利工程示意图材料二:旅游者从西安到骊山所看到的黄褐色的土壤是黄土地带的东南边际。 这土壤纤细有如面粉,令人设想几百万年前经过风力的转运,堆积在一个广大的地区。它的深度自 50 英尺到
11、700 英尺, 它的下层可能是在冰河时期结束时受到极大的压力所粉碎而成。当初一部分土壤也可能被水力冲刷而沉淀于东部,又经过长期间的堆积,才聚成今日之深度。这种现象对中国历史的展开,有好几重影响:因为黄土之纤细,可以供原始的工具耕耘,如木制之犁及锄。周朝的开国,与推广农业互为表里,显然是得到这种土壤特性的裨益。材料三:黄土还给中国另一种影响:黄河中游由北至南将黄土地带割成两半,其纵长 500 英里。它也在内地接受几条支流的汇入,其结果是黄河的流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泥沙。 通过河流的水内夹带着5的泥沙已算相当的多, 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夏季可能高至12,而黄河的流水曾经有过46 的纪录。其中一条支流曾在一
12、个夏天达到了难于相信的含沙量63。所以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 引起堤防溃决泛滥,造成大量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可能。这河流的水量在洪水期间和枯水期间幅度的变化又大,更使潜在的危机经常恶化。按理说来,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又有威望动员所有的资源,也能指挥有关的人众,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当周王不能达成这种任务时,环境上即产生极大的压力,务使中枢权力再度出现。所以中国的团结出于自然力量的驱使。材料四:在春秋里经常有邻国的军队越界夺取收成的记载。饥荒时拒绝粮食之接济尤其可以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孟子书中提到饥荒有17 次之多。一段章句里提及公元前320 年,魏国的国君因为他的辖地
13、跨黄河两岸,曾告诉亚圣当灾荒严重时他须命令大批人民渡河迁地就食。在这时候鲁国已扩充其疆域 5 倍,齐国已扩充其疆域10 倍。不难想象,当时大国要较小国家占有显明的优势。它们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在赈灾时发生确切的功效, 所以在吞并的战争中也得到广泛的支持。材料五:到公元前 3 世纪游牧民族的威胁已相当严重, 这时已有将北方几个小国家所筑土壁结合起来构成一座相连的城塞之必要,这项工程终使秦始皇在历史上名传千古。所以这种局势的展开也指出中国即使在国防上也要中央集权。全国的国防线大致与15 英寸的等雨线符合,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国防线,不仅为无数战士留下了辛酸的记忆,也是中国妇女流泪的渊薮。总之它在地理上构成
14、第三个因素,注定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官僚机构必须置身于一个强有力的中央体系之下。以上材料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明重心首先在关中地区的原因。 (6 分 )(2) 十世纪后,关中地区不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指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转移的过程。 (4 分)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政治中心转移的原因。 (4 分)关中地区的历史变迁对你有何启示?(2 分 )(3) 根据材料三、四、五分析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历史必然性。(6 分)(4) 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一个什么本质问题?(2 分 )32 题:问答题( 16 分)( 1)秦朝统一中国后
15、,在中央和地方创建了哪些制度?(6 分)( 2)在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汉朝,隋唐,宋朝各采取了哪些措施?(6 分)(3)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2016年春季2014级半期检测历史试卷答题卡班级姓名得分1234567891011 12 13 14. 151617 18 19 202122 2?3 24 252627 :?8 29 3()31题(24分)(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明重心首先在关中地区的原因。(6分)(2)十世纪后,关中地区不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指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 转移的过程。(4分)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政治中心转移的原因。(4分) 关中地区的历史
16、变迁对你有何启示?(2分)(3)根据材料三、四、五分析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历史必然性。(6分)(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一个什么本质问题?(2分)32题:问答题(16分)(1)秦朝统一中国后,在中央和地方创建了哪些制度? (6分)(2)在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汉朝,隋唐,宋朝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6分)(3)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33. (25 分)(1) 关中地区土质纤细、松软,土层深厚,适合于原始工具耕耘,且关中地区水利十分发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4分)农业为古代文明之基础, 所以中国 古代文明重心首先在关中地区。(2分)(2) 中国古代政治中心在
17、10世纪以前经历了一个由西向东,再由东向西的反 复过程,(2分)十世纪以后中国政治中心东移。(2分)经济重心南移是导致政治中 心东移的根本原因,关中地区环境的恶化是导致政治中心东移的直接原因。(4分)开发与保护并重,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2分)(3) 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治理水患;利用中枢力量所控制的资源在赈灾时发生作用;动员和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加强国防。(6 分)(4) 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国家大一统,必须依靠强有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才能实现。 (3 分 ) 254. ( 1 )巩固封建统治,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权力机构之间的矛盾。( 3 分)( 2)唐朝设三首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在宰相之下分别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军事、司法权。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君主权力空前加强。( 3 分)( 3)北宋军事上强干弱枝;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地方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中央复审核准。这样将地方的军事、财政、司法大权都收归了中央。( 3 分)( 4)该制度对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花优本竞争品牌媒体投放分析
-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半导体器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晋中学市榆社县市级名校2025年初三第二学期二模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化工产品市场营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方县2024-2025学年数学五下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
- 新员工销售行业演讲
- 西安思源学院《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室内设计(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发展史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合唱表演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血液透析抗凝技术的应用及护理
- 2024年重庆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详解)
- 北京海淀区重点高中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旅游度假区管理规约模板
- 《中药种植技术》课件-第九章 药用植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运
- DZ∕T 0223-20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正式版)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电网安全日活动课件
- 2023年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真题(答案详解)
- 德阳事业单位笔试试题2024
- (高清版)DZT 0210-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硫铁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