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_第1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_第2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_第3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_第4页
安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语文科考试说明是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安徽省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定制的。对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语文卷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作了具体说明,并选编了题型示例,以有助于学生复习时对考试大纲的理解。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内容和要

2、求本说明对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和“考试范围与要求”作如下具体阐释。一、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F

3、.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二、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考试大纲的具体内容,确定我省语文科考试内容。考试范围: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两个系列的散文和小说部分。对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的理解如下:(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包括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和

4、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可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些概念或表示特定的意义,或表达丰富的内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指根据具体语境把握这些概念的意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要句子”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这些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指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这些句子的意义。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指把握文章的基

5、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组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主要内容等。(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侧重于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侧重于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作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考查时,多是对语段或全篇作归纳和概括,有时也与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综合在一起进行。(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达出来的,有的则是间接表达出来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能对文

6、中有关内容进行筛选、分析并作综合概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侧重于理清行文的线索、发展的脉络,并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文学作品主旨。考查时也可与“鉴赏评价”综合在一起进行。(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侧重于考查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

7、要表现手法。一般考查小说中形象塑造的手法、情节安排的特点、环境描写的作用,考查散文中形与神、情与理等方面的关系及所运用表现手法的作用。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丰富含意”侧重于语言的思想内容,“表达艺术”侧重于语言的表现形式。(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要求在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内涵和艺术魅力进行鉴赏。欣赏形象,要求能把握形象的特点,分析形象的意义;赏析内涵,要求能分析作

8、品的主旨、情感和审美取向;领悟艺术魅力,要求能依据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体会作品突出的艺术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恰当评说,侧重评价文学作品所体现的价值判断、审美取向及时代特色等。考查时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与赏析作品的形象、内涵和艺术魅力结合在一起进行。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对文学作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求。

9、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入手,对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作出正确而深刻的把握。(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在把握文学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求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在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前提下,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古代诗文阅读包括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浅显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鉴赏三个方面内容。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范围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的优秀诗文篇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0、(实验)建议诵读的篇目,以及我省应届高中毕业生所使用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要求背诵的部分篇目。(具体篇目和默写范围见本考试说明的“附录二”)浅易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是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以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实词的考查范围以中学学过的为主,虚词的考查范围为考试大纲列出的虚词。二是侧重于文言句子的翻译,以考查对文言句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三是侧重于文言文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以考查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侧重于诗歌内容的评说,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赏析

11、。这些内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考查。考查时,可以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侧重于“常见”。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只是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要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考查根据具体

12、语境理解和辨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虚词的考查常常采用比较的方式,即指定句中字形相同的虚词,要求比较它们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对这些句式特点和词类用法的考查,一般放在句子的理解和翻译中进行。(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侧重于考查对句意的理解与表述,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要求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作出分析,以准确地筛选并提取信息。文言文阅读要求筛选的信息,一般侧重于文中重要的人、事、理等。(

13、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对文言文中重要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归纳和概括时,要求能够把握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注意文中体裁,利用材料中的相关信息作出综合分析和准确判断。(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把握隐含在文中的作者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考查时,一般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结合在一起进行。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里是指鉴赏古代诗文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

14、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的鉴赏,侧重于领会语言艺术的特色;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景,评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考查时,常常对古代诗文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综合在一起进行。(三)语言文字运用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能识记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考名词术语。1.识记 A(1)识记现

15、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只要求辨识正误而不要求拼写。考查重点不在声调上。(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主要考查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等。2.表达应用 E(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主要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和规范。(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主要考查根据语境选择恰当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要求能准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熟语的考查以成语为主。(3)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16、、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采用选择题,修改病句的考查一般采用非选择题形式。(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扩展语句”考查根据特定情境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一般是根据要求将若干词语合理地扩展为一句话或几句话,或将一句话扩展为几句话或一段话。“压缩语段”考查的是根据要求准确提取信息、概括语意的能力。(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选用句式主要考查根据不同的对象、场合、目的等选择恰当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仿用和变换句式主要考查根据特定要求对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进行仿写和变换的能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考查可以采用选择题形式,也可以采用非选择题形式。(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

17、、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侧重于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在现代文和古代诗文阅读的考查中,多要求分析常见修辞手法在语境中的作用。(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语言表达“简明”,要求通过删除多余语句、消除歧义等方式,达到表意简洁明确的目的;语言表达“连贯”,要求调整或选用语句,做到过渡自然、前后照应、衔接合理;语言表达“得体”,要求根据语境和语体特点恰当地使用语言;语言表达“准确”,要求用词造句能客观、恰当地阐明道理,说明特征,传达思想感情;语言表达“鲜明”,要求用富有感情的词语和不同语气的句子表明观点和态度;

18、语言表达“生动”,要求用传神、鲜活的词句表情达意。(四)写作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表达运用 E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1.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就是能准确、全面地审题。写作前,要对题目、材料和要求进行审读和揣摩,从而确定写作范围、立意主旨、表达方式等。(2)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包括两次意思:一是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二是符合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考查时可以给予选择文体的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文体,而是要求考生在选择了某种文体后,必须按这一文体的规范去写作。(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感情真挚”要求文章表达的感情自然、真诚,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思

19、想健康”要求文章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健康、积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主流文化导向。(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要求文章言之有物。“中心明确”要求文章有清晰明确的统领所有材料的中心。(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要求文章语言规范、准确、连贯。“结构完整”要求文章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过渡自然,前后照应。(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标点正确”要求文章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不写错别字”要求文中使用现行规范汉字,书写正确。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2.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深刻”指文章的见解深刻。高考作文鼓励见解精辟、独到,或抓

20、住要害,或深入本质,或揭示原因,或说明结果,或指出规律等等,能给人以启发。(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材料丰富”指文章材料充足,内容翔实。“论据充实”指论述时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形象丰满”指描述对象具体可感,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指所写内容情景交融,言近旨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这是在语句通顺的基础上提出高一层次的语言要求。为了使文章有文采,或用贴切生动的词语,或用灵活多变的句式,或用恰当形象的修辞,或用富有表现力的文句。(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见解新颖”指文章对生活有独到

21、的感悟和见解。“材料新鲜”指文章选择的材料鲜活,具有时代特色。“构思新巧”指文章在布局谋篇上独具匠心,新颖别致。“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指文章推出的新结论或创作的新形象往往是一般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有个性色彩”指文章能体现出考生较鲜明的个性特点。作文评分采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级评分标准。基础等级占40分,发展等级占20分。发展等级有四项,共16个评分点(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阅卷时采用

22、一点评分法。所谓一点评分法,就是以16个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分,直至得到满分20分。.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二)    试卷结构试卷满分为150分。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第卷为阅读题(包括必修课程模块和指定选修课程内容),占分比例约为44%;第卷为表达题,占分比例约为56%。全卷指定选修课程内容的考查,占分比例约为15%。试卷内容及占分比例:第卷  阅读题现代文阅读(包括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约占23%古代诗文阅读(包括常见

23、的名句名篇默写、浅显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鉴赏)约占21%第卷  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                                          约占16%写作

24、                                                  约占40%

25、试题类型:第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等,第卷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题型示例附录一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试题分析附录二 古代诗文篇目(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的篇目*1.孔子语录2.鱼我所欲也                        

26、0;                      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27、#160;            孟子4.曹刿论战                                    

28、0;            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                                    

29、0;      战国策6.出师表                                           &

30、#160;        诸葛亮*7.桃花源记                                        &#

31、160;         陶渊明8.三峡                                        

32、              郦道元9.杂说(四)                                   &

33、#160;            韩愈10.陋室铭                                    

34、0;              刘禹锡11.小石潭记                                   

35、;              柳宗元*12.岳阳楼记                                   

36、;              范仲淹13.醉翁亭记                                   

37、              欧阳修*14.爱莲说                                   &

38、#160;               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                                 

39、            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40、濂17. 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18. 蒹葭(蒹葭苍苍)       &#

41、160;                               诗经19.观沧海(东临碣石)                 

42、;                      曹操20.饮酒(结庐在人境)                          &#

43、160;            陶渊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44、0;                           王湾2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24.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

45、#160;                                王维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

46、#160;                 李白26.望岳(岱宗夫如何)                              

47、0;        杜甫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

48、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30. 早春呈水部张十

49、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32.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50、60;                           白居易33.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51、;       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52、60;                         杜牧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53、60;          杜牧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54、160;                              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

55、160;                 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

56、160; 范仲淹4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57、;                   王安石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58、0;   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59、0;                       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60、;          辛弃疾*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古藤老树昏鸦)       

61、;                      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62、60;    张养浩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诵读的篇目*1. 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63、                 荀子2. 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                              庄子3. 师说

64、60;                                                 

65、60;      韩愈*4. 阿房宫赋                                          

66、0;           杜牧5. 赤壁赋                                      &

67、#160;                 苏轼6. 氓(氓之蚩蚩)                               

68、                诗经*7. 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8. 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     

69、0;                              李白9.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70、;                      杜甫*10. 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                         

71、60;           白居易11.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

72、160;  李商隐12.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13.  念奴娇(大江东去)     &#

73、160;                                    苏轼*14.  永遇乐(千古江山)          

74、60;                               辛弃疾(三)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要求背诵的部分篇目*1.过秦论(始皇既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2.陈情

75、表                                              李密*3.短歌行   &#

76、160;                                          曹操*4.兰亭集序      

77、0;                                     王羲之*5.归园田居(其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