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答题意识缺失浅析——以《蔷薇几度花》为例_第1页
学生答题意识缺失浅析——以《蔷薇几度花》为例_第2页
学生答题意识缺失浅析——以《蔷薇几度花》为例_第3页
学生答题意识缺失浅析——以《蔷薇几度花》为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生课外阅读答题意识缺失浅析 以蔷薇几度花为例花桥中学 刘秀娟临近期末时,让学生做了一篇蔷薇几度花的现代文阅读。就题型而言,并无新意,但是学生的反馈却不如人意。其实,相似的文章学生从小就接触,并且在平时的练习中也有所体现。面对学生答题的茫然,笔者不禁思索学生答题思维的误区所在。一、 文体细致分类意识不清晰在平时,我们评价一堂合格语文课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以文本为中心,而以文为本的显著特点就是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作为执教者,一直将此谨记于心。那么,学生是否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形成了自己的文体意识呢?学生的文体意识,是指学生在以往阅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进行独立的阅读体验时,能够抓住文章的

2、体裁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练习的一种明确的心理指向。蔷薇几度花既是一篇叙事散文,又有对蔷薇花的描写。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文体是散文。但是,当我再问学生,这篇文章是写人为主,还是也蔷薇花为主时,学生出现了困惑。大部分同学根据文章标题作出判断,认为这是咏物为主的一篇散文。这样的判断失误,直接造成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曲解。阅读理解第一题的问题是“挑糖担的老人具有怎样的品性?”几乎全班所有同学都是从文中叙事部分分析老人的品性,得出结论,说他具有朴素、善良、随和等性格特点。这样的解题思路也是符合散文赏析特点的,但是这样的结论,并不是本文的最佳赏析方式。像蔷薇几度花这样既叙事,又有写物

3、的文章,不同于写景抒情散文,也不同于纯粹的叙事文体,人和物往往是相关联的。写蔷薇花的目的,是为了写挑糖担的老人。换言之,文中蔷薇花的品质与挑糖担的老人的品质是相通的,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文本结尾“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写的是蔷薇的特点,之后写道“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不难看出,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像蔷薇花那样,而人生的状态通过老人表现出来的,所以写蔷薇花的品性就是写像卖灶糖的老人那一类人的品性。“我自轻盈我自香”是专对蔷薇花的解读,而“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还适用于对人的解读,也就是挑糖担老人的品质。作为2009年南京中考语文现代文的第一题,答案

4、本身也可在文中找到原词原句,出卷者显然不是要刻意为难考生。学生之所以茫然,主要是对文体细致分类意识的缺失。不理解文中蔷薇花与挑糖担老人的内在关联系。在缺少教师引导,加上文本和题目没有明确提示的情况下,学生答题很容易出现偏离。换言之,学生并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文体细致分类判断意识。平时的教学之所以能完成对文本的顺利解读,其实是建立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的,脱离这些提示,学生就手足无措了。二、 字词分析意识不强烈有人称语文教学是言语教学,即以语言为本。咬文嚼字,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语感,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平常上课,无论是哪一篇课文,无不是从文本的字词中得出结论的。在分析孔乙己形象时,从一个“排”字,

5、我们读到了孔乙己的诚实和内心的几分炫耀,又从一个“摸”字,我们读到了孔乙己的穷困。在赏析白杨树的干时,从“笔直”、“绝无旁枝”中读到了它的正直,赏析枝时,从“紧紧靠拢”,我们读到了它的团结,又从叶的“片片向上”,读到了白杨树的进取。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紧扣字词去解读文本,从而突破文本难点,进而使学生感受文章的主题思想。教师的这种尝试,除了完成对文章的解读,更希望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学会抓住字眼赏析文本的方法。现代文阅读,语言赏析几乎成为必考题型。学生对此类题型接触颇多,回答起来也是自信满满。然而,从蔷薇几度花的答题来看,令人大失所望,学生并没有真正养成紧扣文本字词分析的习惯。出题

6、者一共挑选了两处让学生回答,首先是赏析句子“起先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学生对此类题目的答题要点已经基本掌握,能够从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以及表达感情三个角度,步步深入,并无遗漏。这也是学生大都认为自己已经将此类题型完全掌握,自信十足的原因,殊不知自己在分析时太趋于表面。很多同学的答案十分相似,“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蔷薇花的美丽,表达作者对蔷薇花的喜爱、赞美之情。”在对表达效果的描述上,同学们并没有深入句子,去品味咀嚼。在讲评时,笔者简单地提示了一下,部分学生能够及时反应过来,大家抓住“不起眼”、“躲”、“素素”以及“淡淡”分析得出蔷薇花低调、素雅、朴素的品

7、格,而并非仅仅写出蔷薇花的美丽。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喜欢简单处理,并没有按照语文的思维去解题,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语文的阅读方法。一种每篇课文分析时都会用到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阅读思维,硬是在学生独立阅读时被无情遗忘,甚为遗憾。三、 语文答题思维不严密张中行先生指出:“读好文章,从两方面学:一方面是内容,要透彻了解它传播了什么知识,宣扬了什么思想;另一方面是表达,也就是在写法上,或语言文字上有什么可取。”考试中,我们除了考察学生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深度外,同样也要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黄厚江老师倡导的本色语文中曾提到过,教师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就

8、是要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答题时,势必要体现自身的语文思维的严密性、完整性。蔷薇几度花赏析考查的第二题:“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句中加点的“甜”字好在哪里?”学生答案五花八门,不着边际,甚至有同学直接空着,认为这道题目太难。学生之所以觉得此题有难度,是因为他们对某个字词的表达效果,这类题型不熟悉,没有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方向,也就是没有用语文的方法去解题。针对这类题目,通常是三个角度去考虑,分别是:解释词语的意思或是修辞手法,用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以及表达的情感。甜本来是一种味觉的体验,属于形容词,而在这里显然是作动词解释,联系文言文中词类活用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不难就想到在这里

9、甜应解释为“使甜”,在文章中的意思可以联系上下文去思考,上文第5段中提及的对贫穷年代时候的灶糖的回忆,以及考察段中的那句“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可见,老人的灶糖是幸福甜蜜的象征,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挑糖担老人的赞美。 本学期,昆山市初二的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也考了相似的题目:“说说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一句中的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在阅卷时,学生大都按照自己的感觉去答题,想到什么就答什么,没有解释“闹”字含义的学生大有人在。如果学生能形成一种严密的语文答题思维,按照语文的题型特点去答题,那么,在阅读理解能力达标的情况下,很多同学就能避免失掉“冤枉”分了。同样属于常见题型,

10、但是学生答题思维非常凌乱的,还有对“蔷薇”在文中作用的分析。学生一般都能写出在结构上的作用,即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上的作用,有些同学是想不到,有些同学则是思考角度发生了偏离。其实,我们在平时讲课的时候也一直强调,结构上,内容上的答题思路。结构上,对文本的阅读要求不是很高,学生通常都能迅速对此作出反应。内容上作答,对学生的语文思维逻辑以及语言表达的规范要求较高,因此学生总是答不完整。其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作为线索,写景或物,往往是为了引出所写的人或描写的中心物。景或物的品性往往象征了人物的品性,景或物往往为了衬托人,起到衬托作用,作者往往借写景或物来表达对人的情感。本文的蔷薇除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外,在内容上不仅引出挑糖担的老人,象征了老人的品格,还起到了烘托老人形象的作用。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也涉及了相似的知识点,不过不是分析某个景物,而是人物的某一个形象特征,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反复出现“背影”,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同时也借背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尊敬、挚爱,表现出父子情深。此类题型考查的是学生对此类题型阅读方法的掌握,考查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迁移到课外的能力。蔷薇几度花是2009年南京的中考题,借期末临近之时,让学生练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