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治疗_第1页
糖尿病的治疗_第2页
糖尿病的治疗_第3页
糖尿病的治疗_第4页
糖尿病的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内 容容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和原则糖尿病治疗的目标和原则 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教育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 合理运动合理运动4 41 12 23 3 自我监测自我监测 中国中国2 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对策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对策6 65 5糖尿病治疗的基本目标糖尿病治疗的基本目标近期目标近期目标全面降糖,防止急性并发症远期目标远期目标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糖尿病治疗的原则糖尿病治疗的原则n综合性的治疗 降糖、降压、调脂、抗凝、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 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五驾马车n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持良好感觉,重视家庭关爱药物药物饮食饮食运动运

2、动监测监测教育教育综合管理、个体化治疗综合管理、个体化治疗中国中国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讨论稿项目项目目标值目标值 血糖(mmol/L)* 空 腹3.97.2 mmol/L (70130 mg/dl)非空腹 _10.0 mmol/L (180 mg/dl) HbA1C(%) 7.0 血压(mmHg) 1.0 (40mg/dl)女 性 1.3 (50mg/dl) TG(mmol/l) 1.7 (150mg/dl) LDL-C(mmol/l) 未合并冠心病 2.6 (100mg/dl) 合并冠心病 1.8 (70mg/dl) 体重指数(BMI,kg/

3、m2)24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g/mmol)男 性2.5 (22mg/g) 女 性 3.5 (31mg/g)尿白蛋白排泄率 20g/min (30mg/d) 主动有氧活动(分钟/周) 150 *毛细血管血糖内内 容容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和原则糖尿病治疗的目标和原则 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教育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 合理运动合理运动4 41 12 23 3 自我监测自我监测 中国中国2 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对策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对策6 65 5 意 义增强防病治病意识,减缓发病速率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存质量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改善糖尿病总体控制水平 教育形式糖尿病教育课堂小组式教育个体

4、化的饮食和运动指导教育是良好代谢控制和教育是良好代谢控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n分型、确定治疗方案n病史、伴随疾病、生活方式、并发症的评估n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巧的评估n患者应掌握的知识和管理技巧: 糖尿病定义及危害 适应新情况的基本能力 饮食控制、运动和戒烟的基本知识 药物的使用方法初诊患者的教育内容初诊患者的教育内容n治疗方案的评估和调整n长期患者的常规评估n调整糖尿病管理方案和并发症治疗n患者应掌握的糖尿病知识和管理技巧: 控制目标 个体化饮食、运动方案 自我血糖监测及意义 更多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知识 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复诊患者的复诊患者

5、的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内内 容容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和原则糖尿病治疗的目标和原则 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教育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 合理运动合理运动4 41 12 23 3 自我监测自我监测 中国中国2 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对策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对策6 65 5目标目标原则原则达到并维持理想血糖水平 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提供均衡营养的膳食减轻胰岛细胞负荷 维持合理体重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物质摄入均衡称重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少量多餐,每日36餐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目标和原则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目标和原则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讨论稿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 科普版控制总热量控制总热量劳

6、动强度劳动强度举举 例例千卡千卡/公斤理想体重公斤理想体重/日日消瘦正常肥胖卧床休息2025152015轻体力劳动办公室职员、教师、售货员35302025中体力劳动学生、司机、体育老师403530重体力劳动建筑工、搬运工、运动员454035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 科普版n计算理想体重(公斤)= 身高(厘米)-105n每日所需总热量=理想体重每公斤体重所需要的热量平衡膳食平衡膳食n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 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减少单糖及双糖食物 限制脂肪摄入量 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 增加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三大营养物质分配三大营养物质分配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50

7、%-60%脂肪:脂肪:14-16mmol/Ll明显的低血糖症或血糖波动较大l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l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并发症l病情控制稳定的2型糖尿病l体重超重的2型糖尿病l稳定的1型糖尿病l稳定期的妊娠糖尿病最好选择有氧运动最好选择有氧运动n有氧运动 大肌群的、有节奏、连续性的运动 消耗葡萄糖,动员脂肪,增强心肺活动 步行、慢跑、游泳、爬楼梯、骑车、打球、 跳舞、打太极拳等n无氧运动 对特定肌肉的力量训练,产生爆发力的运动 增加局部肌肉强度 无法促进心肺系统功能,反而引起血氧不足, 乳酸生成增多 举重、摔跤、铅球或百米赛跑等n糖尿病患者可进行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不宜进行无氧运动中国2型糖尿病防

8、治指南2010 讨论稿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 科普版运动治疗的时间、频率及强度运动治疗的时间、频率及强度 频率和时间 每周至少150分钟,分5天,每次30分钟左右 运动时机 从餐后1小时开始,推荐晚餐后 餐前锻炼可因未进食而低血糖 或 未服药而高血糖 餐后立即运动易影响消化系统功能 测算方法 运动后心率: (220年龄)(5070%) 简单的自身感觉: 周身发热、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 或气喘吁吁,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讨论稿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 科普版糖尿病运动治疗的步骤糖尿病运动治疗的步骤n运动前5-10分钟热身,避免肌肉拉伤n运动过程保持20-

9、30分钟 刚开始者,保持运动5-10分钟,逐渐加量 在1-2个月内将运动时间延长到20-30分钟n运动即将结束时,再做5-10分钟恢复运动,不要突然停止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 科普版运动的注意事项运动的注意事项 伴有糖尿病足伴有糖尿病足n 糖尿病足病人多数应用胰岛素治疗,如果完全不活动,摄入的能量堆积,可使体重增加n 可适当运动以改善下肢与足的血液循环,以散步、游泳、划船为宜,不选择进行长时间行走、慢跑及剧烈的运动神经病变足:选择合适的鞋,运动前检查鞋内有无异物,运动后检查足部有无红肿受压血管病变足:发生溃疡时不要坚持原有的运动,尽快到医院治疗1.潜在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病人潜在心血管疾

10、病高风险的病人 先评价心功能及心脏有无缺血,必要时做分级运动试验 推荐轻到中等强度的运动,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2. 避免高强度运动避免高强度运动3. 高血压高血压不举重屏气4. 周围血管病变周围血管病变走休息走5. 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避免过度伸展、不负重运动的注意事项运动的注意事项 伴有慢性并发症伴有慢性并发症n合脚、舒适的运动鞋和袜n避免将胰岛素注射到运动部位n随身携带糖果和糖尿病急救卡n结束后仔细检查双脚,发现红肿、青紫、水疱、感染等,应及时请专业人员协助处理n运动前、后注意监测血糖变化n注意饮食控制,激烈活动时,调整食物及药物量n运动时间、运动量相对固定,利于血糖稳定运动的注意

11、事项运动的注意事项运动前后运动前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 科普版内内 容容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和原则糖尿病治疗的目标和原则 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教育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 合理运动合理运动4 41 12 23 3 自我监测自我监测 中国中国2 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对策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对策6 65 5糖尿病监测的意义糖尿病监测的意义n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n可有效监控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n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n监测指标有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尿糖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 科普版相关监测项目的监测时间、频率相关监测项目的监测时间、频率临床监测方案临床监测方案监测项目初访随访每季度随访

12、年随访体重/身高 BMI血压空腹/餐后血糖HbA1C尿常规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肌酐/BUN肝功能心电图眼:视力及眼底足:足背动脉搏动,神经病变的相关检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讨论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糖尿病血糖监测的意义糖尿病血糖监测的意义n指导血糖控制达标n减少低血糖风险n注射胰岛素和妊娠期患者必须进行监测n监测的频率取决于治疗的目标和方式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讨论稿血糖自测频率血糖自测频率监测频率适用状况4-7次/天血糖控制差或病情危重时1-2天/周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至少5次/天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开始阶段2-4次/天使

13、用胰岛素治疗达到控制目标阶段2-4次/周使用口服降糖药和生活方式干预达标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讨论稿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方案方案达标前达标前达标后达标后监测方案复诊时间监测方案复诊时间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3天空腹血糖/周每2周(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空腹、早餐后和晚餐后各1次/周每月(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3天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后血糖/周每2周(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空腹、晚餐前和晚餐后各1次/周每月(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血糖监测方案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血糖监测方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讨论稿n低强度血糖监测低强度血糖监测 每天一餐前后或早餐

14、前、睡前x3天/周 疑有低血糖应重点监测餐前血糖n未使用胰岛素的强化血糖监测未使用胰岛素的强化血糖监测 每天5点到7点血糖x3天/周5点血糖: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7点血糖:三餐前后、睡前 主要用于药物调整期未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血糖监测方案未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血糖监测方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讨论稿妊娠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血糖控制标准血糖控制标准 糖尿病妇女妊娠前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 餐前在3.9-6.5mmol/L(70-117mg/dL) 餐后血糖8.5mmol/L (153.0mg/dL) HbA1c在7.0%以下,尽可能在6.0%以下 血压130

15、/80mmHg妊娠期间的控制目标 空腹、餐前或睡前3.3-5.3mmol/L 餐后2小时6.7mmol/L HbA1c尽可能在6.0%以下 血压130/80mmHg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 讨论稿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讨论稿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控制目标:较成人糖尿病标准适当放宽老年患者血糖控制标准老年患者血糖控制标准n血糖控制标准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可略宽于一般成人n避免低血糖发生,而非强化治疗控制血糖n血糖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7.8mmol/l 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1/l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讨论

16、稿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血压的监测血压的监测n每3个月测1次血压n伴高血压者,每周到医院检测1次以确保达标;或在家每天监测n血压控制目标: 130/80mmHg 125/75mmHg(当尿蛋白排泄量达(当尿蛋白排泄量达1g/24小时)小时)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 科普版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的监测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的监测 尿常规 早期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随访时、3个月检测一次 尿微量白蛋白 可以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是否存在早期的轻微损害 一般1到3个月要检测一次 已经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监测频率要更高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讨论稿血脂的监测血脂

17、的监测n每年至少检查1次血脂n甘油三酯1.0mmol/L(男性) 1.3mmol/L(女性)n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讨论稿内内 容容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和原则糖尿病治疗的目标和原则 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教育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 合理运动合理运动4 41 12 23 3 自我监测自我监测 中国中国2 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对策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对策6 65 5亚裔人种亚裔人种细胞功能低于白种人细胞功能低于白种人Torrens JI et al. Diabetes Care 2004, 27(2):354-61p=0.0011华裔美国人 Vs. 非西班牙裔白

18、种人日裔美国人 Vs. 非西班牙裔白种人p=0.0025(校正腹围、血糖、甘油三酯、居住地等因素)020406080100120140160180- 300306090120150180210胰岛素浓度(U /ml)020406080100120140160180- 300306090120150180210分钟NGT 白种人IGT 白种人NGT 日本人IGT 日本人日本正常人及IGT患者胰岛素分泌量均低于白种人,早时相减退更为严重亚洲人群早相胰岛素分泌受损较亚洲人群早相胰岛素分泌受损较白种人更为明显白种人更为明显Seino, Y: 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

19、edicine 52: 2686中国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国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素分泌量明显减少胰岛素分泌量明显减少LeiQian,et al.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09; 25: 144149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不明显 P 0.05 vs NGT, P 0.05 vs IGT, P 102cm 女88cm 腹围-中国:男90cm 女80cmUSA data from Earl S.et al.JAMA2002;287:356-359China data from Dongfeng Gu,et al. Lancet 2005; 365: 1398405腹型肥胖的

20、比例(%)中国人碳水化合物摄入高于西方人中国人碳水化合物摄入高于西方人 东西方人三大营养素饮食供能比东西方人三大营养素饮食供能比BF Zhou et al. 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 (2003) 17, 623630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相比可更快、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相比可更快、更高的升高餐后血糖更高的升高餐后血糖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碳水化合物脂肪血糖値时间Jia WP et al. Dibetologia 2007;50(2):286-92中国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中国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要特点主要特点超过超过4/5的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餐后血糖升高的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餐后血糖升高孤立的空腹高血糖( IFG)孤立的餐后高血糖( IGT)空腹餐后高血糖( IFG + IGT ) 总的新诊断糖尿病发病率:4.9%总的糖尿病前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