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ⅴ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渔夫》教案_第1页
语文必修ⅴ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渔夫》教案_第2页
语文必修ⅴ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渔夫》教案_第3页
语文必修ⅴ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渔夫》教案_第4页
语文必修ⅴ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渔夫》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渔父(一课时)第一课时、教材简析渔父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的第一板块“生存选择”中,本板块还选了报任安书。这两篇文本在内容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它们是“生存与毁灭”的选择问题,有较强的互补性。渔父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学情分析经过上个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因此的在教学活动中,渔父一文的语言疏通工作将交给学生完成,但是由于本文的思想内容比较深刻,还是需要教师详细点明,并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人生选择的问题。、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将此文

2、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2、 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3、注意分析文中屈原和渔父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大意,掌握楚辞一文中的文言词语和句式,了解渔父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教学难点:体会在渔父一文所展示的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大致了解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文章中的对立。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在那飘着凄风楚雨的江畔,有一个诗者踽踽独行,他那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无奈,他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他的纵身一跃定格成永远的风景,他的热血化成了汩罗江的滔滔江水,随着江水滔滔流淌千年,滋润着一个

3、民族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屈原。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作家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常语则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但历史上就有这么一群人,在生死关头毅然选择了死,屈原就是其中的一位,这堂课让我们一起领略屈原的风采。二、背景介绍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出生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深受楚怀王的信任,屈原主张对内明修法度,举贤授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遭到了腐朽贵族集团的攻击,后因遭馋而去职,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汉北,从

4、此楚国国势日益衰微,怀王晚年 ,不听屈原的劝阻,在子兰等人的怂恿下,去秦讲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对秦执行投降政策,屈原又因此批评旧贵族集团误国,继续受到子兰等人的迫害,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再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带,他对国家前途忧心如焚,痛恨奸佞误国,但又不肯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继续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他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端愤怒绝望,后投身汩罗江。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

5、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的楚辞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具有楚辞特色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在语言形式上,屈原的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

6、的创造性。三、初读课文,指导翻译译文: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湘江一带行走。他沿着水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渔父看见屈原就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落到这个地步?”屈原说:“整个世界(的人)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人人都醉了只有我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圣人不被任何事拘泥,并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界上的人都肮脏,您为什么不也把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人人都醉了,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高出世俗,使自己遭到放逐的下场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埃。哪里能用洁白的身体去接触

7、污浊的外物呢?我宁愿投身湘江,葬身在江鱼的肚子里。怎能让玉一般的高洁受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渔父微微一笑,敲打着船桨而去,唱道:“沧浪的水清又清啊,可用来洗我系帽的带子;沧浪的水浊又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脚。”(渔父)就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1、找出描写屈原和渔父的句子: a、肖像、动作 屈原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游于江潭,行吟泽畔”,刻画出了屈原心里交瘁的状态,体现他当时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人生态度。用柳永的话就是“为伊消得人憔悴” 渔父: “莞尔而笑”,唱起沧浪歌,“鼓枻而去”渔父的肖像描写“莞尔而笑”则写出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与世无争,淡泊名利,把一切都看透了的感觉

8、。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不听他的劝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b、语言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在是非不分、颠倒黑白的世界,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不苟合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显示了他的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同时也说明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包含着一种执着无怨无悔的决绝。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这一段表现出一种激愤之情,更加表明了屈原坚定的立场,为了坚持理想牺牲生命也再所不惜现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生态度。 明确:他是一个始终不渝地

9、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洁身自好、忧国忧民的、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形象;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 弦外音:世道既如此黑暗,又有什么清浊、曲直可分?还不如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作个知天达命的明哲。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体现了他随遇而安,潇洒大度的人生态度,似乎有些超然物外。 总结:他是一位远离尘嚣的隐者形象。具有与世推移、随遇而安、明哲保身、知天达命无拘无束、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 2、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

10、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分析:屈原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不愿“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他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的特立独行者,“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还刻画了一个矢志不渝地坚持理想、保持人格操守的形象;表现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明确:屈原:坚持理想,洁身自好;忧国忧民,坚贞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3、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渔父这一形象,那么渔父是怎样一位形象?他具有怎样的处世态度?塑造这一形象有何意义? 明确: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他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事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

11、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作用: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来讲,具有对比、衬托的作用,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突出屈原坚持理想、坚持人格操守的高尚品格。   4、屈原和渔父分别体现哪个派别的处世主张?      儒家                 道家     &

12、#160; 入世                 出世 在屈原的身上我们看见的是儒家的积极用世思想,屈原的一生都是在为着其政治理想而奋斗,他从社会着眼,坚持入世,希望能通过君主的明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故屈原的作品中多以直言劝君,但是结果却是惨遭流放,行吟江畔,痛苦万分。渔父的形象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坚持操守、追求自由这样一种人生的代称,渔父意象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这种与世无争的超然生活的向往。渔父是真正的隐者,他们留给世界的

13、是一个飘逸的背影,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他们乘扁舟漂游水上,自然,惬意,无拘无束。得意时出仕兼济天下,失意后归隐吟风啸月,是中国文人千载不变的人生轨迹。历经宦海沉浮颠沛流离之后,莫如散发弄扁舟,独钓寒江雪。 5、屈原和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是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负重,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明确:“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他不愿随波逐流 ,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选择死亡,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

14、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死,一个择生;一个以死明志,一个以生践志,对后世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渔父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假托渔父与屈原一次相遇。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锋,把屈原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如果说屈原是一位行到水穷处的儒生,那么渔父就是一位坐看云起时的隐者。文中两个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此来凸显屈原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的品质崇高的人格。 六、板书设计1、屈原

15、:坚持理想,洁身自好;忧国忧民,坚贞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2、渔父:自由旷达,随遇而安,与世推移,乐天知命,无拘无束,超然物外。3、屈原和渔父分别体现哪个派别的处世主张?      儒家                 道家       入世        

16、0;        出世 七、分层作业C层(一)熟读文本,掌握字音憔( )槁( ) 父( ) 闾( ) 浊( ) 滞( ) 淈( ) 餔( ) 歠( )汶( ) 皓( ) 莞( ) 枻( ) 濯( )B层(二)屈原名句填写-,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A层(三)、词类活用1、通假字 渔父:“父”通-含义:-。 2、古今异义 (1)颜色憔悴(颜色: ,今指 ) (2)形容枯槁(形容: ,今指 ) (3)圣人不凝滞于物

17、(凝滞: ,今指 ) (4)何故深思高举(高举: ,今指 ) 3、一词多义 而: 渔父莞尔而笑( )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 ) 涵淡彭湃而为此也 ( )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 ) 何故至于斯 ( ) 葬于江鱼之腹中 ( ) 以 是以见放 ( ) 安能以身之察察 ( ) 可以濯吾缨 ( ) A层(四)、阅读思考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一)熟读文本,掌握字音憔(qiáo) 槁(go ) 父( f ) 闾( l ) 浊( zhuó) 滞(zhì) 淈(g) 餔(b ) 歠(chuò ) 汶(mén) 皓(hào) 莞(wn) 枻(yì) 濯(zhuó)(二)屈原名句填写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