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一必修一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皇权加强,等级森严特点:皇权加强,等级森严1.1.夏朝的政治制度夏朝的政治制度公元前公元前20702070年,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年,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2 2、商朝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 内外服制度内外服制度 3 3、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世卿世禄制度、礼乐制度分封制、宗法制、世卿世禄制度、礼乐制度 第一课第一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分封制:分封制: 目的:目的: 拱卫王室拱卫王室分封对象分封对象: : 同姓亲族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分封主体宗法制宗法制( (祭拜祖先的源头祭
2、拜祖先的源头) )目的:目的: 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含义:含义: 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的一种制度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的一种制度特点(核心):特点(核心): 大宗小宗既是家族内部的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大宗小宗既是家族内部的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第第2 2课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1.皇帝制度: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制度: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2.2.三公
3、九卿三公九卿中央权力体系中央权力体系3.3.郡县制郡县制地方制度地方制度( (废除封国、诸侯国,划分行政区,废除封国、诸侯国,划分行政区,对皇帝及中,对皇帝及中央负责,央负责,) )4.4.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否定世卿世禄制度否定世卿世禄制度5.5.秦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秦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皇权独尊皇权独尊,皇位世袭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权至上( (丞相: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太丞相: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太尉:掌军务尉:掌军务) )第第3 3课课 古代政治制度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的成熟一、一、
4、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六部制度(隋唐时有丞相,但设三省六部分权隋唐时有丞相,但设三省六部分权)中书省中书省(起草诏令(起草诏令) )门下省门下省( (封驳审议封驳审议) )尚书省尚书省( (负责执行负责执行) )评价评价: :. .分工明确、效率提高分工明确、效率提高,减少决策失误;,减少决策失误;. .削弱削弱相权相权 ,加强加强皇权;(相权一分为三)皇权;(相权一分为三). .是中国官制史是中国官制史重大变革重大变革,它,它标志标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成熟,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宋代:二府三司制二、宋代:二府三司制宋朝时,相权再度被分割。宋朝时,相权再度被分
5、割。中书门下(行政权)与枢密院(军权)中书门下(行政权)与枢密院(军权)合称合称“二府二府”;度支、盐铁、户部合称度支、盐铁、户部合称“三司三司”,总管总管财政。财政。宋设宋设二府三司削弱相权,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二府三司削弱相权,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三、元代:中书一省制三、元代:中书一省制 中央机构变化说明中央机构变化说明其实质是:皇权与相权的争夺;其实质是:皇权与相权的争夺;总的趋势是:皇权逐步加强。总的趋势是:皇权逐步加强。隋唐完善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制度隋唐完善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制度四、选官制度四、选官制度科举制科举制第第3 3课课 古代政
6、治制度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的成熟科举考试实质科举考试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反映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五、监察与谏议五、监察与谏议宋代出现谏院;宋代出现谏院;,加强皇权,加强皇权第四课第四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一.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朝(一)明朝1.1.废丞相废丞相原因:原因: 丞相制度妨碍皇权高度集中丞相制度妨碍皇权高度集中, ,明太祖为巩固统治明太祖为巩固统治, ,废除丞相制度废除丞相制度影响:影响:积极:有利于加强皇权,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积极
7、:有利于加强皇权,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消极: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消极: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导致君主独裁,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上,导致君主独裁,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2.2.设内阁设内阁明太祖明太祖, ,设立殿阁大学士设立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明成祖, ,设立内阁设立内阁内阁只是皇帝的侍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无决策权从咨询机构,本身无决策权(二)清朝(二)清朝军机处军机处说明专制皇权不断强化,标志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说明专制皇权不断强化,标志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一一. .汉唐地方割据于集权措施汉唐地方割据于集权措施1.
8、1.西汉初年西汉初年第四课第四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看重血缘关系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看重血缘关系; ;原因:国家地域辽阔,难原因:国家地域辽阔,难以用单一中央管辖的办法;刘邦错误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迷以用单一中央管辖的办法;刘邦错误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迷信血缘关系;后果: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削弱中央集权,信血缘关系;后果: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削弱中央集权,酿成七国之乱。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汉设刺);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汉设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加强对地方控制。史,监察地方官员,加强对地方控制。二、唐朝二、
9、唐朝:安史之乱后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藩镇割据(五代十国)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收精兵:收精兵: 将禁军由三衙统领将禁军由三衙统领, ,发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发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利于皇帝加强皇权利于皇帝加强皇权削实权:削实权: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在宰相下设参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州郡直属中央州郡直属中央设通判,直设通判,直接奏报中央,监察地方接奏报中央,监察地方文臣做知州文臣做知州制钱谷:制钱谷: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消除地
10、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北宋方针是守内虚外、强干弱支。宋初措施基本解决了地方割据的问题,加强北宋方针是守内虚外、强干弱支。宋初措施基本解决了地方割据的问题,加强了皇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但造成了了皇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但造成了“冗兵、冗官、冗费冗兵、冗官、冗费”和积贫积弱的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不仅行政效率低下,而且也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局面,不仅行政效率低下,而且也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1.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机构的演变中央机构的演变总结:总结: 朝代朝代 中央官制中央官制 秦:秦: 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 西汉:西汉: 中朝(决策)外朝(三公,执行)中朝(决策)外朝(
11、三公,执行) 隋唐:隋唐: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宋:宋: 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 元:元: 中书一省制中书一省制明:明: 废丞相、设内阁废丞相、设内阁 清清 : 设军机处设军机处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加强对地方管理,巩固国家统一,受中央控制。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加强对地方管理,巩固国家统一,受中央控制。2.2.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地方机构的设置地方机构的设置总结:总结:(1).(1).秦朝的地方制度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郡县制汉高祖汉高祖汉武帝汉武帝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削藩削藩推恩令推恩令(2).(2).西汉西汉(3)(3)唐朝唐朝藩镇割据、安史之乱、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12、4)(4)北宋北宋削实权、受精兵、制钱谷削实权、受精兵、制钱谷(5)(5)元朝元朝行省制度行省制度3.3.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加强,地方独立性减弱;秦汉以来,皇权加强,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加强,地方独立性减弱;秦汉以来,皇权加强,相权减弱相权减弱4.4.不管地方机构中央机构如何演变,都是加强皇权不管地方机构中央机构如何演变,都是加强皇权5.5.各个朝代基本上都是通过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各个朝代基本上都是通过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6.6.中国古代社会晚期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趋势是专制皇权进一步中国古代社会晚期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趋势是专制皇权进一步强化强化秦朝秦朝三公九卿三公九卿中央机构(皇权与相权)中央机构
13、(皇权与相权)(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御史大夫)郡县制郡县制地方机构(中央与地方)地方机构(中央与地方)汉朝汉朝汉初汉初汉武帝汉武帝东汉东汉中央设三公中央设三公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中外朝中外朝推恩令、设刺史推恩令、设刺史尚书台尚书台刺史权力增加刺史权力增加隋唐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宋宋二府三司、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力)二府三司、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力)文臣做地方长官、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文臣做地方长官、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郡直属中央;设通判;财赋归中央武将权力;郡直属中央;设通判;财赋归中央元元中书一省制中书
14、一省制地方:行省制地方:行省制明明废丞相、设内阁废丞相、设内阁废行省、设三司废行省、设三司清:军机处清:军机处皇皇权权强强化化中央机构设置沿革中央机构设置沿革(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秦:秦:三公九卿三公九卿西汉:西汉:中外朝中外朝唐唐: :三省六部三省六部宋:宋:二府三司、参知政事二府三司、参知政事元:元:中书一省制中书一省制明:明:废丞相设内阁废丞相设内阁清:清:军机处军机处地方机构设置沿革地方机构设置沿革(中央集权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地方分权的矛盾)秦:秦:郡县制郡县制西汉:西汉:郡国并行郡国并行削藩削藩七国之七国之乱乱推恩令、设刺史推恩令、设刺史唐:唐:安史之乱
15、、藩镇割据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宋:宋: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元:元:行省制行省制明:明:设三司设三司1.1.刘邦在位时曾说刘邦在位时曾说:”:”非刘氏而王者非刘氏而王者, ,若无功若无功, ,上所不置而候者上所不置而候者, ,天下共洙之天下共洙之.”.”其目的在于其目的在于A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 C鼓励臣民建立功业鼓励臣民建立功业 D D安抚汉初以来功臣安抚汉初以来功臣2.2.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 A 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 B
16、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 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 D 传统的宗族观念传统的宗族观念3.”3.”齐人齐人”鲁人鲁人”楚人楚人”这种表述这种表述, ,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划为籍贯的表述, ,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 A分封制分封制 B B宗法制宗法制 C C郡县制郡县制 D D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4.4.下列选项中下列选项中, ,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西周实行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西汉设置刺史西汉设置刺史唐朝实行三省制唐朝实行三省制宋朝设立参知政事宋朝设
17、立参知政事A A B B C C D D5.5.(0909山东)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每年山东)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众多华夏子孙来到黄帝出生地寻根。这种现象源至农历三月初三,众多华夏子孙来到黄帝出生地寻根。这种现象源至A A井田制井田制 B B分封制分封制 C C礼乐制礼乐制D D宗法制宗法制6.6.北宋统治者设立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主要是为了解决北宋统治者设立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主要是为了解决A A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B B统治集团内部文臣和武将之间的矛盾统治集团内部文臣和武将之间的矛盾C
18、 C地主阶级和广大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广大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D D统治集团内部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7.7.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者成为“天子门生天子门生”,此举的主要作用是,此举的主要作用是A A铲除了藩镇割据局面赖以生存的基础铲除了藩镇割据局面赖以生存的基础B B把用人权全部收归中央管理把用人权全部收归中央管理C C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D D加强了皇权加强了皇权8.8.某某思想家说: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
19、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也。”他所反对的是他所反对的是A.A.民主共和制度民主共和制度 B.B.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C.C.专制主义制度专制主义制度D.D.群主立宪制度群主立宪制度9.9.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A A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B B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C C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D D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县
20、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材料一材料一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秦朝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秦朝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材料二材料二 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英国政体结构示意图英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有什么不同?(政治制度有什么不同?(2 2分)分)分别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分别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 2分)分)根据材料二和所
21、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主要不同。(治体制主要不同。(4 4分)分)不同: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同: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雅典:城邦民主政治。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影响影响: :秦朝:奠定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朝:奠定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雅典: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如主雅典: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如主权在民、法律至上、抽签表决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权在民、法律至上、抽签表决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不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共和
22、制。(不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共和制。(4 4分)分)1.1.某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工部尽速抢修溃某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工部尽速抢修溃堤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堤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是哪个时期的制度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是哪个时期的制度A A秦汉秦汉 B B隋唐隋唐 C C宋元宋元 D D明清明清2.2.明
23、朝内阁距离皇帝寝宫明朝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A.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B.政府的行政效能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3.3.(09.09.深圳)明太祖即位不久后说:深圳)明太祖即位不久后说:“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皆
24、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专威福。”她这番话最主要的意图是她这番话最主要的意图是A.A.证明秦朝以后设相制度是错误的证明秦朝以后设相制度是错误的 B.B.不希望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不希望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C.C.提防丞相专权的现象提防丞相专权的现象 D.D.意欲废除丞相意欲废除丞相4.4.明朝后期,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大臣的叶向高说:明朝后期,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大臣的叶向高说:“我朝阁臣,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威灵,下侵六曹之职
25、掌,终以贾祸。A A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B B明朝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明朝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C 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D 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5.5.近几年,历史电视剧非常受观众欢迎,有一部电视剧有这么一个近几年,历史电视剧非常受观众欢迎,有一部电视剧有这么一个镜头,一军机大臣在皇帝面前跪受笔录。由此我们可以猜想这部电镜头,一军机大臣在皇帝面前跪受笔录。由此我们可以猜想这部电视剧最有可能是视剧最有可能是A A孝庄秘史孝庄秘史B B太祖秘史太祖秘史C C戏说乾隆戏说乾隆D D康熙王朝康熙王
26、朝6.6.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皇权”与与“相权相权”的的 矛盾和冲突,喂解矛盾和冲突,喂解决这一矛盾,各朝代都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决这一矛盾,各朝代都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B B汉武帝时形成汉武帝时形成“中朝中朝”官僚机构官僚机构C 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的权力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的权力D 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1.1.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清廉,被称为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清廉,被称为
27、“工于谋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臣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臣”。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A A尚书省尚书省 B B中书省中书省 C C门下省门下省 D D中书门下中书门下2. 2.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西周实行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西汉设置刺史西汉设置刺史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立参知政事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A. B. B. C. C. D. D.3.3.(0808山东)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山东)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
28、原因在于A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 C一职位多官,相互牵制一职位多官,相互牵制 D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简化机构,总揽于上4.4.(0909淄博)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淄博)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29、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A废分封置郡县废分封置郡县 B B建立法律体系建立法律体系C C确立三省六部制确立三省六部制 D D实行科举制度实行科举制度5.5.(0909江苏)按唐制,中男(江苏)按唐制,中男(16-2116-21)不服兵役,成男()不服兵役,成男(2222以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大臣封德上)才服兵役。某次,大臣封德潾潾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大臣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太宗的许可。但是,大臣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 A
30、尚书省尚书省 B B中书省中书省 C C兵部兵部 D D门下省门下省6.6.(0808上海)下列选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上海)下列选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 A秦朝的御史大夫秦朝的御史大夫 B B汉朝的刺史汉朝的刺史 C C唐朝的节度使唐朝的节度使 D D宋朝的枢密使宋朝的枢密使7.7.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是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是职权有分工职权有分工, ,监督监督, ,无合作无合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中书中书-尚书尚书- -门下门下三省的长官品级较低三省的长官品级较低户部主管赋税户部主管赋税A.A. B. B. C. C. D. D. 材料一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材料二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是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稳便,方可奏行。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合同
- 人力资源公司的劳务合同
- 学校物业保洁外包服务合同
- 公司吊车租赁合同
- 挖掘机承包土石方工程施工合同
- 外墙粉刷工程承包合同
- 农村环境治理保护与技术咨询服务合同
- 中国石化采购合同
- 建筑维修工程施工合同
- 幼儿园食堂承包经营合同
- 2025湖南新华书店集团秋季校园招聘92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DB3309T 86-2021 晚稻杨梅生产技术规程
- 旅游险培训课件
- 谷雨节气与养生知识
- 2024中国儿童营养趋势洞察报告
- 第一章-地震工程学概论
- 孩子畏难情绪心理健康教育
- 2025年全屋定制家居企业发展策略及经营计划
- 计算机系统结构自考2024-2025真题及答案(02325-历年试题全带答案)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更新要点解读
- 2024年10月自考00182公共关系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