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龙吟辛弃疾必修四这是水龙吟辛弃疾必修四,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水龙吟辛弃疾必修四第1篇【教学目标】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韵味,品味诗词语言。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教学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教学方法】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析句品词,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2、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熟读本词,查找典故资料。【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青年,他既不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张子房,也不是“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关云长,更不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岳鹏举,但这个人却能够率领区区50几个士兵长驱直入拥有5万多精兵的敌营,活捉了杀死自己首领的叛徒,然后风驰电掣扬长而去。此人英武过人,智略同样超群,当时就有人称他为“隆中诸葛”。他所创的飞虎军,虽为地方武装,但可以“雄镇一方”,“谈笑间”能让敌人“樯橹灰飞烟灭”。本来他可以成为勇冠三军、威震四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
3、虎”的一代名将,无奈一生备受排挤、屡遭贬谪,有心杀贼,却无路请缨。不过,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壮志难酬的他在慷慨悲歌中竟然成了南宋词坛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就是被人称作“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板书)的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一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课文,要求读文章时应注意一下生字词的读音,句子的停顿、语气和情感。可能读的时候少了那么一点问道,就是情感不够:为更好地理解这首千古绝唱,先了解一下作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在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距离
4、他二十三岁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这期间,他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议都未受到采纳。同时,由于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辛弃疾南渡归宋的十余年,一直未受到朝廷重用。在这种境遇下,辛弃疾心中的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就可想而知了。当他为了销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面对着大好江山词人的无限感慨就涌上心头。那我们知道了这样的写作背景以后我们再读文章时就应该注意情感的表达,应该是一种悲愤情感。那么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遍。师:很有气势,把词
5、人的那种悲愤之情给传达出来了。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无人会,登临意 登临所见所感(写景抒情)登临所想(历史人物)用典抒情(一)分析词的上片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明确:借景抒情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明确: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明确:词的上片以写景开端,清秋时节,“楚天千里清秋”一句,点出登临的地点、环
6、境、季节。楚天:下面有注释,代指南方的天空。紧扣登临的地点。“楚天千里清秋”,境界壮阔。“水随天去秋无际”,江水悠悠之景。开头两句是实写眼前之景,却蕴蓄着深厚的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秋”这个意象带有悲的气氛。这一开头就用了两个秋字。并用“秋无际”来加深“千里清秋”之意,使境界和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营造了一种“雄浑而不失清丽”的意境。接下来“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岑,小而高的山。遥岑:远山。“遥岑远目”这里的目:,作动诃,看的意思。词人看到了什么呢?“玉簪螺髻”。玉簪:玉做的簪子,是古代妇女绾束头发用的器物,状如没有把柄的剑,这儿比喻山峰尖峭。螺髻,古代妇女梳理的一种发
7、型,将头头发盘旋成田螺形状。这儿是用来比喻圆形的山岳姿态优美。以玉簪螺髻来比喻远山,既符合远望的特点,也描写出远山的秀丽。“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三句词,按照今日的语言习惯来说,应是,“远目遥岑,玉簪螺髻,献愁供恨。”这里用的是倒装。在赏心亭上纵目眺望,远处错落有致的峰峦,形态优美,像妇女头上螺旋式的发髻和尖细状的玉簪一样。水龙吟辛弃疾必修四第2篇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辛弃疾及词作的背景和内容。 (1(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习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4)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2.
8、过程与方法目标倾情诵读 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难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幻灯片展示】一副对联:“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让学生猜猜这是郭沫若为哪位词人的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总结:他就是被人称作“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板书)的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一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二、知
9、人论世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幻灯片展示】(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他从小就受到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立志恢复失地,报效祖国。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暴发了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22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余人的抗金队伍,在济南南部山区起义,不久投归耿京领导的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叛徒张安国杀死耿京投降金营。当时辛弃疾奉命渡江与南宋接洽联合抗金事宜,归来途中闻此消息,他立即率身边仅有的五十余人,飞骑闯入金营,活捉张安国,并收拢义军残部万余
10、人投归南宋。辛弃疾南来后,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协投降势力嚣张得势之时,他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反复上书,议论恢复大计,但未被采纳。相反,他却被朝廷派去镇压南方的农民起义。辛弃疾南来后,先后任建康、滁州、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吏。在任职期间,他做了一些对人民有益的好事;同时,还尽可能地为北伐做些军事上的准备工作。从42岁起,他先后被削职闲居达20年之久。晚年一度起用,复被削职,终于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愿而病死于铅山。终年68岁。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和表现手法,11/4页突破了诗、词、文的界限。他善于以诗、以文为词,常
11、用暗喻和比兴手法,使词旨委婉含蓄并具有沉郁顿挫的韵致。由于恢复失地、抗金救国的伟大理想不能实现,他就用词这一文学武器来进行斗争,来抒写他积郁于心的复杂情感。 (2)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郁结在胸的“国恨”和“乡愁”触动了无限感慨,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豪放佳作。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下面我们通过反复诵读来仔细品味作者字里行间的“国恨”、“乡愁”(积聚在心底的那种绵延古今、纵横千里的孤独与
12、悲愤)。1、学生试读,教师正字正音。2、教师配乐朗读,让学生注意朗读的停顿、语调、语气。3、下面请学生再读课文,并参照课本注释,理解词的内容。读后思考:)词中哪句话或哪个词与题目相照应, (1(2)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明确:(1)“无人会,登临意”2)上阕:登临所见所感(写景抒情) (下阕:登临所想(历史人物)用典抒情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一)配乐齐读上阕,讨论:1. 你认为上片最能体现词人情感的是哪一句话,这句话蕴含了什么感情, 明确: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1)词人“把吴钩看了”是何意,为何把“阑干拍遍”,明确:李贺也曾说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
13、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 “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以物比人,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极度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2) “无人会,登临意”又抒发了词人的什么感情呢,明确:直抒胸臆,慨叹无人能够理解“我”登临时深沉的内心感受,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有心报国,无路请缨,英雄失路,悲愤激切。2.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情与景往往相互交融,上片的景物描
14、写中又主要蕴含了词人的什么感情呢,(用词中词语回答)明确:“献愁供恨”中的“愁”和“恨”(1) 词人登临楼头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以致自己发“愁”生“恨”呢,(展开22/4页想象,描绘画面)景色特点如何,明确:楚天、江水(境界壮阔、气势雄浑、景象壮观而不失清丽),远山(比喻、拟人:秀丽、秀美)。作者移情于物,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客观外物上。山本无情,也懂得献愁供恨,人的愁和恨,也就可想而知了。江山虽然美丽多娇,可惜已成南北分裂之局,半壁江山已落敌手,且恢复无望,怎能不满怀愁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中“落日”“ 断鸿” 写出了怎样的心(2境,明确:“落日”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日薄西山,
15、气息奄奄,生命危浅,朝不虑夕)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夕阳残照楼头,失群的孤雁哀鸣天际,一见一闻,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的景物更进一层写出词人的孤寂和悲苦。(3) “江南游子”指谁呢,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明确:指自己。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对辛弃疾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内心酸楚可想而知.3.小结:上片从上(天空)、下(大江)、远(青山)、近(楼头)不同角度
16、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秋意图,渲染了一种凄清萧瑟的气氛,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苦恨。上片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言志抒情。(二)配乐齐读下阕,思考讨论1.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各有何特征,张翰 乐于归隐许汜 谋取私利刘备 雄才大略桓温 叹时光流逝2(借这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 “尽西风,季鹰归未,”明确: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表明了对金人入侵的仇恨,还蕴含着对南宋朝廷不思复国的激愤。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
17、郎才气”明确: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也批判了不顾国事、钻营私利、贪图享乐的人。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明确: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控诉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人才,使爱国志士无所作为,虚掷年华,人空老去。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时光易逝的感慨。这也正是登临赏心亭的重要原因,所
18、以也可以说“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正是整首词的词眼。33/4页小结:反用典故,正面取意,半隐半露。连用三事,非平铺直叙,而是手法多变。沉郁顿挫,极尽一波三折、荡气回肠之美;借古人言己志,意在言外,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豪而不放”;不学张翰思归,不学许汜自私,反衬自己胸有大志,“可惜流年”笔锋陡转急下,感慨年华虚度,愁苦顿生,倍感压抑,可谓“壮中见悲”。3. 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呼应上片“无人会,登临意”,自伤抱负不能实现,叹无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知音难觅,表现了词人的极度孤独与痛苦。(“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简单小结:下片三次用典,不仅扩大了词的容量,使词的内蕴更加丰厚
19、,更重要的是作者借古抒怀,表达了自己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年华虚度而功业未成的愁苦郁闷。五、总结归纳,形成板书手法:寓情于景 细节描绘 用典言志意境:浩渺壮阔 气势雄浑 苍茫悲凉此词登临感怀,眼底江山与心头抱负两相融会,阔景、壮志、豪气、悲怀一时齐集,“豪而不放”、“壮中见悲”,表现出独具“辛”味的沉郁顿挫。全词写尽英雄失意之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让我们再次齐读一遍全词,要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要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要读出栏杆拍遍的悲愤,要读出壮志难酬的痛苦。六、作业布置1.背诵全词2.阅读辛弃疾鹧鸪天·送人一词,完成思考题: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20、。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水龙吟辛弃疾必修四第3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
21、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一、写作背景: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这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调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词人时年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未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这首词是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渐趋成熟,豪而不放,壮中见悲,沉郁顿挫。二、补充注释:1岑:小山。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的语序。3“看了”:看够。4登临意:登临的内心感受。5季鹰:张翰的字。三、赏析词文: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意境特点?雄浑而不失清丽。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意境
22、特点?用比喻手法,将远处小山比喻成玉簪螺髻,显出清秀的特点。3移情入景的手法。“献愁供恨”,倒装句式,移情入景,变赏心悦目为满怀愁恨。4词人远眺大好的秋景,为什么突然愁恨满怀?江山虽然美丽多娇,可惜已成南北分裂之局,半壁江山已落敌手,且恢复无望,怎能不满怀愁恨。5“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写“江南游子(词人自称)”,有何特色?刻画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何自称江南游子?特色:A景物烘托:夕阳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B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把看吴钩,言复国壮志凌云;栏干拍遍,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
23、自见。形象: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江南游子: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6“无人会,登临意”(无人能够理解我登临时深沉的内心感受),结合这句与下片的内容关系,说说上片结句“住而未住,收而未尽”的效果。上片结句“登临意”扣住题目,但未明言“登临”之意,为下文抒情留出余地,由下片来落实,暗领下片内容,因此说是“住而未住,
24、收而未尽”。7结合注释,理解三个典故的用意。8下片三个典故连用,用典的方法上是不同的。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反用典故。张翰因想念家乡的美味,弃官归乡。而辛弃疾用来表达国难当头、谈不上弃官回乡之意。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正面取意。许汜一心购置田产而不关心国家大事。作者正面用典,表达自己不屑于追求享受的心意。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半露半隐。感叹人生易老,功业未成。“树犹如此”半句露出,“人何以堪”半句隐去。连用三事,并非平铺直叙,而是手法多变,沉郁顿挫,有一波三折、回肠荡气之美,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即“豪而不放”。9从三典连用看作者的情感变化。不学张翰秋风
25、思归,不学许汜求田问舍,是反衬自己复国大志。“可惜流年”,笔峰陡转,年华虚度,壮志难酬。即“壮中见悲”。10用典的作用。A增加了词的容量,使内蕴更为丰厚。B语言简练,风格典雅。C言近旨远,辞约意丰。D以古比今、借古写怀,表达作者收复中原、鄙视享乐但年华虚度,功业未成的感慨。四、总结:此词登临感怀,眼底江山与心头抱负两相融会,阔景、壮志、豪气、悲怀一时齐集,笔力遒劲而笔致婉曲,与纵横跌宕中慷慨淋漓,如闻裂帛之声,表现出独具“辛”味的沉郁悲慨。全词写尽英雄失意之感,又极强的感染力,至今读来仍动人心魄。水龙吟辛弃疾必修四第4篇一、课题导语苏东坡非醉心于音律者,然偶然作歌,能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苏东坡是在苦难中完成自己的一个人物。他追求的是一个不以无待(依靠)于外的完成,客观上不改意,还能不落迂腐消极,能够有积极的生活情趣,这是苏东坡最了不起的地方。所以,苏东坡给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南部学区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上期中测试.名校调研 生物(含答案)
- 2024年度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 低空经济产业园技术风险分析
- 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阜阳师范大学《学校体育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阜阳师范大学《数学分析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游戏》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学前儿童保育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Unit+3+教案 牛津上海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发电厂 防火分区、总平面布置、安全疏散、构造、消火栓
- 2023年上海市高等学校信息技术水平考试试卷二三级Python程序设计及应用(B场)免费
- 警察公共关系-江苏警官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4《同学相伴》(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 中国建设银行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校园招聘200名人员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附详解
- 上海喷雾设备购销合同范本
- 冶金物理化学课堂教学课件
- 海底捞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感悟“站起来”【备课精讲精研精思】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MBTI 英文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