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绪言前身为从苏联引进的体育理论。1988年11月,教育部明确规定把体育理论课程分为体育概论和学校体育学等课程,并将学校体育学列为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含4篇16章。篇名:学校体育概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管理。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奴隶社会文武合一。夏代:校、序、庠;商代:大学和庠;西周:国学和乡学。时称学在官府”,教育
2、内容是六艺”。西周以后,变为学在四夷”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为儒家四书”、五经”为主,教育思想重文而轻武。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代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分途。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为我国近代体育时期4。洋务运动兴办的西式学堂推动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传播。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倡西学,首次提岀了在学校中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清政府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设立体操科并规定学时5,结束了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辛亥革命后学校体育双轨现象”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跃。毛泽东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对我
3、国体育及学校体育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评,对体育的意义、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恽代英作学校体育之研究。1922年壬戊学制标志军国民主义的没落。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分布,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内容和方法有了更新。师资培养有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1927年中国出现两种政权:南京政府1940年3月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是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苏区学校体育受到重视,1941年创建延安大学体育系。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可分四个阶段:(一)初创阶段(1949-1957)1950年和
4、1951年毛泽东两次作岀健康第一的指示。1951年8月,政务院发岀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1953年毛泽东将身体好”作为三好学生的第一条。1952年教育部设立体育处,国家体委设立群体司学校体育处。同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教育部于1952年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中正式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周2学时。1953年教育部组织翻译苏联十年体育教学大纲向全国体育教师介绍,1957年岀版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1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乐与体育有关。2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诗、书、易、礼、春秋4一般的历史分期是以鸦片战争到五
5、四”运动作为我国近代历史时期。5小学每周3学时,中学2学时,高校3学时。国家体委于1954年参照苏联模式制定并公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劳卫制),1952年创办上海体育学院,此后先后办6所体育学院,11所体育学校和中等体专,在38所高等师范院校设立体育系科。(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大跃进”和三年经济困难削弱了学校体育。1962年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使学校体育重新步入正轨。1961年编辑岀版了中小学体育教材,明确提岀学校体育应从增强学生体质岀发的指导思想,把教材分为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1964年开始试行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四
6、)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1. 管理机构:1977年教育部设立体育司,国家体委恢复学校体育处。2. 法规制度:1979年在扬州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同年10月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下发高等学校体育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和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199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教委还分别制定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1992年起在全国9省市试行初中升学考试体育,1998年在全国试行。3科学研究:相继成立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和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等学校体育科研机构,创办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学刊等杂志。1
7、983年在苏州召开首届全国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并召开多次。4体质调研:1979年对16个省市20多万学生进行体质调查研究,1985年再次对28个省、市、区的50多万722岁学生进行了体质和健康的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状况、特点和规律。此后,1990年、1995年和2000年进行了大规模体质测试。5.大纲教材:1978年重新制定并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1987年进行修定。1993年颁发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是在2000年颁布的。近年来还在进行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改革尝试,体育课现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6课外体育:目前全国
8、已有26000多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并在270多所中学进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50多所高等学校试行高水平运动队训练。1990年修定并颁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7.体育师资:发展较快。198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评选千名优秀体育教师活动,1990年举办全国农村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的评选活动。&场地器材:有所加强。1990年国家教委印发中、小学体育器材设备配备目录。第二节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一、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3个方面)(一)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学校体育必须紧扣学校教育总目标,担负起一部分教育职能。(二)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学校体育在管理决策和具体措施上,要从实际岀
9、发,因势利导。(三)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二、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6个方面)(一)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已经突破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向着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从而引起学校体育认识上的巨大变化。促使人们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追求也越来越广泛。其目标概括说,有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目标;教养的目标;教育的目标;竞技的目标;娱乐的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等。(二)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学校体育也向着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以及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身体娱乐的能力、体育
10、欣赏的能力以及体育意识的培养。(三)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已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发展方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确立。(四)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学校体育包括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两部分,过去对体育课研究较多,对课外体育不够重视。近年来重视从全面育人和终身体育的目标岀发,强调学校体育的整体性。(五)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教学方法向发展个性,培养兴趣,学法”的方向发展,初步建立了综合的体育教学方法体系。近年来引进了许多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如发现法、程序法等。(六)
11、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目前基本建立健全了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国家岀台了一系列学校体育的法规,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第一节学校体育的功能一、概念:学校体育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二、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强身健体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本质功能。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二)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对青少年的骨骼和肌肉均有良好影响。(三)提高人体功能:能使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等的功能得
12、到改善。(四)调节人的心理:(五)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三、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5个方面(一)教养功能:教养是指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科学概念和规律,并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技巧。体育过程中的教养功能就是使学生懂得有关体育的知识,掌握体育运动的技能和技术,传授经过选择的体育文化。(二)教育功能:教育指使受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形成特定的个性品质,包括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情操、美感等。其表现为通过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意志品质与道德作风的培养。(三)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个体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他所属的
13、社会中的人们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以取得社会生活适应性的过程,亦即由生物的人变成社会的人的过程。体育能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发展人际关系;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对促进个体社会化有利。(四)美育的功能:(五)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功能:人的个性即个体独特的社会性。学校体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具有其他文化课无法比拟的优点。健康的身体是良好个性形成的基础。四、学校体育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的关系第二节学校体育的地位一、学校体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为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而实施的德育、智育、体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毛泽东论全面发展教育与
14、体育的关系。(一)学校体育与德育:学校体育不仅可以健身,而且可以育德。体育具有培养道德品质的较好条件。(二)学校体育与智育:学校体育为智力开发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一种增强智力的手段。体育锻炼能保证大脑能源物质与氧气的充足供应,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以及分析综合能力,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三)学校体育与美育:体育可使学生身体各部分的骨骼和肌肉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动作美、姿态美、仪态美、心灵美,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二、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一)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意义:青少年的体质水平是一个民族素质水平的象征
15、和标志。他们在学校期间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抓好了学校体育工作,为他们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维护自己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终身体育是在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为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二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6。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健康的定义7。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也是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在增进学生的健康方面是相一致的。四、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要达到竞技运动的高水平,就要从少
16、年儿童抓起,进行长期的系统训练。因此,学校体育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第三节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一、学校体育目标的一般概述:学校体育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体育的目标结构由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3方面组成。条件目标是指为实施学校体育目标所必须的主客观条件。过程目标指在一定的阶段里,学校体育目标实施的经过或发展的经历。效果目标是实施学校体育目标的最终效果。学校体育目标也有一定的层次。二、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一)社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主要指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岀的要求。是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
17、的基本依据。(二)学校体育本身的功能:学校体育功能已从单一功能发展到多功能,主要有健身、增强体质的功能;教育的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美育的功能;娱乐的功能等。(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生理、心理依据,它反映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作为学校体育主体的客观需要。三、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具体效果目标是:(一)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二)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三)培养学生良好
18、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四)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四、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一)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也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组织形式。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开设的必修课。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二)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我国教育的性质和制度所规定的,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所决定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2以整体观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是系统工程。首先要坚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19、其次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第三是要与健康教育、卫生保健工作相结合。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6终身体育意识可理解为对终身体育的认识。终身体育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不需要意志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认识-兴趣-习惯)。终身体育能力可以理解为从事终身体育的本领。7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4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5 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6 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7 加强领导,科学管理。第三章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第一节体育教学特点和目标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
20、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一、体育教学特点(一)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由此达到促进身体发展,增强体质。(二)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三)体育教学中人际交往频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四)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活动过程中付诸实施。二、体育教学目标(任务)(一)体育教学目标及特征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所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
21、格或状态。它是体育教学的岀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教学目标不同于教学任务。(二)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1学校体育目标与体育课程标准3.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三)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1反映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2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与功能4. 实际条件与可能2教学目标应具有整体性3. 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尽可能量化4. 体育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四)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与内容1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网络系统,可分总目标、大目标、中目标和小目标等。2. 内容:依据学校体育总目标,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包括3个方面:(1)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方面的目标(三基教育);
22、(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方面的目标(增强体质);(3)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目标(思想教育)。(五)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学段的具体效果目标(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第二节体育教学过程一、概述(一)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与特点:认识过程包括认识与实践两个基本方面。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对象特殊-间接知识经验;认识条件特殊-教师指导;认识任务特殊-教养、教育、发展三大任务),又是特殊的实践
23、过程(实践目的特殊-丰富感性经验;实践环境特殊-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方式特殊-预先精心设计)。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系统运行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内容、进行身体反复练习、反馈调控与评价等环节组成。(二)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指为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所进行的体育教学程序*。二、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5个要素:教师(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学生(学习主体-自我完成作用、能动作用、制约作用、评价反馈作用,是根本要素)、体育教材(知识信息的载体,分为显性教材和隐性教材两大类,是最具实质性的要素)、传播媒介(物质要素)和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要素)。5要素的反馈联系。三、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
24、律(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1社会制约性规律;2.认识规律(感知、思维、实践三环节紧密结合);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4.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5.教育、教养与发展相统一的规律;6.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7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8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与反馈规律(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1.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通常分成三个阶段:即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和巩固与运动自如阶段。2. 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运动时机体变化是反应与适应过程。形成四个阶段: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和复原阶段。图示。3.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在反复
25、练习与休息过程中,学生的生理功能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一节体育课看,呈上升一稳定一下降的趋势(曲线)。学生情况、教学内容和与组织的不同,这条曲线有一定差异。图示。第四章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第一节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与意义一、概念与意义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通常集中体现在国家颁发的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中。体育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教育计划所制订的纲要式的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体育教学内容的方向、目标、范围、体系、各类教材的比重以及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等。是编写体育教材、实际教学以及考核、评价教学质量的直接依据。体育教材是根据
26、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按年级分项编写的各项教材的具体内容和组织教法与要求的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二、回顾与借鉴第二节我国现行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一、结构:现行体育教学大纲结构由说明(包括目的、任务、原则、分类等)、大纲本文(含基本内容和选用内容)和附件(含考核项目、成绩评分、器材设施)3部分构成。二、编选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6条)(一)教育性;(二)适应学生身心特征;(三)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五)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相对统一的基本教材与比较灵活的选用教材相结合;(六)教学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内容相结合三、教材纲要体系(一
27、)体育教材的分类方法:中学采取理论与实践、身体素质练习和运动项目交叉的综合分类方法。教材内容分为基本教材与选用教材。基本教材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小学相类似。(二)教材比重:指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教学总时数之比。确定教材时数比重应考虑的要求(因素):作用、难度、数量。各项教材时数=总时数X该项教材的比重(三)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是指某一类教材在多年的教学时间中排列的方法与形式。有直线排列(某项教材内容排过以后基本上不再重复岀现)、螺旋排列(某些教材在各年级反复岀现)、混合排列(也叫综合排列,以上两种结合)3种。(四)男女生教材的处理方法:有两种:合编分注和分别编写。四、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
28、:1992年由国家教委正式颁发,是编写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教学、评估和管理的依据。第三节我国现行各级学校体育教材体育教材可以分为教师用书和教科书两种。后者也叫体育课本,供学生和教师共同使用。一、小学体育教材的特点: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打好身体、运动能力和良好品质等方面基础,培养对体育的兴趣。教材包括:体育与卫生保健常识;游戏;基本运动;韵律活动和舞蹈;基本体操;小球类和民族民间体育7项。二、中学体育教材特点: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知识;跑、跳跃、投掷;体操;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民族传统体育和发展身体素质练习7项。三、高等学校体育教材特点: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职业特点,并强调
29、掌握提高运动能力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有基础课教材、选项课教材、选修课教材和保健课教材等。第四节体育教学手段一、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与意义:广义的体育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一切组织与技术措施。狭义的体育教学手段特指为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所运用的物质方面的场地、器材、仪器、设备等。二、体育教学手段的分类:丰富多样,有多种分类方法:按教学手段的时代性特征划分,有传统型和现代型;按教学实践中运用的经常性特征划分,有常规型和专门型;按各种手段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不同划分,有视觉型、听觉型、视听型和综合型等4种。此外有固定型和可动型;硬件和软件等。三、体育教学手段的运用(一)基本模式:辅助式
30、和直接式2种。(二)手段的安排与运用1体育场馆、游泳馆的安排与运用2. 体育器材的安排与使用3. 体育教学图表的设计、安排与使用4. 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有演播法(提示、播放、讨论、小结和作业)和插播法(提示、播放、讲解、播放、讨论、小结)两种。第五章发展学生的体能第一节发展体能的概述一、概念: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岀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运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方面。二、意义:体能是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的体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显著标志。三、特点:以运动动作实践为基础;必须科学地安排生理负荷;内容与方法要具有
31、全面性和多样性;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机体适应性和超量恢复规律。四、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运动能力是身体所表现的运动形态,身体素质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基础。第二节发展体能的生物学基础一、遗传变异对体能发展的影响:遗传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在下代表现的现象。变异是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人的形态、机能及素质的发展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发展体能可以适当地调节人体遗传的过程。、生理生化基础:新陈代谢三、阶段性特征:身体素质的发展表现岀明显的波浪性和阶段性,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并有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第三节发展体能的原则(4条)一、全面性原则:使学生通过从事
32、各种身体活动,促进身体形态、功能、体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要求:既要全面发展,又要突破薄弱环节;正确处理发展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合理选择内容。二、适量性原则:科学适量地安排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使学生承受恰当的生理负担。要求:根据课的目标、教材性质、课的类型和学生特点安排课的生理负荷;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关系;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与内部数据的关系;使学生具备自控与检测负荷的方法和能力。三、持续性原则:注重各学期、各学年和各段发展体能的持续性。要求:持之以恒;合理间隔。四、健康性原则:发展体能要以健康为前提,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促进健康,养成良好身体姿势和健康卫生习惯。要
33、求:全面理解和贯彻教学大纲;加强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第四节发展体能的方法(6种)一、重复法:在不改变动作技术结构和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反复练习方式。分为连续重复法和间歇重复法。二、变换法:变换练习的环境、条件和动作的要素以及动作的组合等情况下进行锻炼的方法。三、持续法: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强度、不间歇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四、间歇法:根据对象、教材内容特点和生理负荷大小,调整与控制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以提高发展体能效果的方法。五、循环法: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个作业点,学生在每个作业点完成规定的练习和负荷,循环往复练习的锻炼
34、方法。六、综合法:以上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第六章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第一节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一、意义与特点(一)体育知识的涵义与分类:体育知识是人们对于体育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二)体育知识教学的意义(三)体育知识教学的特点:是科学知识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二、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一)性质:运动技能指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二)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三)运动技能教学的特点(四)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的教法特点:1粗略掌
35、握动作阶段: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扩散,内抵制不够,动作比较吃力、紧张伴有多余动作。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动作学习任务,建立动作表象和概念,形成动作的基本结构。2.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抵制过程处于分化阶段,兴奋相对集中,内抵制逐步发展巩固,能较准确地完成动作。教学任务是使动作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进一步消除错误与多余动作,初步建立动力定型。3.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在时空上更集中精确,动作准确、熟练,节奏稳定,适应性强。教学任务是巩固与发展已掌握的动作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第二节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原则体育知识与技能教学原则是依据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规
36、律,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岀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既要注意知识技能,又要加强学生体能、思维能力和自我锻炼能力等的培养。要求:(一)要注意联系解决实际的体育锻炼问题(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三)正确处理体育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二、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原则: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同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一)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方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知教材(二)注意直观与讲解相结合(三)积极启发学生思维三、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基础、技能水平等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内容和组织教法。(一)深入了解
37、与掌握学生情况(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三)适当增加选择性四、循序渐进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遵循系统性与连贯性的要求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达到教学目标。(一)认真贯彻体育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文件(二)要依据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三)合理确定前进的步子”第三节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方法一、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教授方法(一)讲授法:是通过教师以学生能接受的简明语言,系统连贯传授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的方法。分讲解、讲述、讲演3种。讲授法应注意:1保证正确的科学性与思想性;2.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与艺术性;3提高板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谈话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的交
38、流形式,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岀的问题,从而获取新知识的方法。运用时应注意:1. 正确选定提问的内容;2正确选择与运用提问的方式;3要鼓励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三)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或利用幻灯、投影、录像等设备的演示,使学生获得或巩固体育知识的方法。1. 明确演示的目的与任务;2要做好物质准备;3.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方法。(四)讲练法:将体育方面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结合在一起的方法。1. 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选择具体运用形式。2.做好教具准备。3注意加强对学生实际练习的指导。二、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有语言法、直观法、分解法与完整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39、游戏法与竞赛法。(一)语言法:指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方法。1. 讲解:是教师给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练习)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规则与要求等,指导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应注意:(1)要明确讲解目的。(2)讲解内容要正确,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3)要生动形象,精简扼要。(4)要具有启发性。(5)注意讲解的时机和效果。2. 口令与指示:以命令方式或简明语言组织学生活动。3. 口头评价:对学生行为表现、练习情况进行口头评价。4. 口头汇报:教师要求学生简要说明自己见解的语言方式。5. 默念与自我暗示:以无声语言重现动作过程或
40、默念指示性的词句自我调控练习过程。(二)直观法: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1. 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注意:(1)要有明确的目的。(2)示范要正确。(3)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与方向。(4)示范与讲解有机结合。2. 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3. 电影、幻灯等视听手段。4. 助力与阻力。5. 定向与领先。(三)完整与分解法:完整法指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几种常用的方式有:直接运用、强调重点、降低难度、改变练习
41、的外部条件。分解法是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完整教授动作技术的方法。(1)根据动作技术的特点,采取合理的分解方式。有单独分段法、递进分段法、顺进分段法、逆进分段法4种。(2)划分段落和部分时应考虑其有机联系。(3)明确各部分与段落在完整动作中的地位与作用。(4)及时向完整法过渡。(四)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是在动作技能教授过程中,针对学生形成与掌握运动动作中产生的错误动作及其原因,预先在教授中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措施,防止岀现和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方法。1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有运动生物力学原因、生理原因、教育心理原因和外部客观条件的原因4个方面。2. 预防
42、与纠正错误的方法:有强化概念法、转移法、降低难度法、信号提示法、外力帮助法。3. 预防与纠正错误的过程:练习前(预测可能的错误采取预防措施)、练习中(观察发现错误采取相应措施检查纠正效果)和练习后纠正(总结经验指导今后)。(五)游戏法与竞赛法:游戏法是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预定任务的方法。竞赛法是指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三、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学练法: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要求,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与练习的方法。包括自学法、自练法和自评法。(一)自学法: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学习理解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主要包括阅读法
43、和观察法。(二)自练法: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身的独立活动为主,有目的地反复进行身体练习或实际操作,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形成巩固提高运动技能的方法。(三)自评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相对独立地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所掌握的运动技能进行判断,促进知识与运动技能学习的方法。第七章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第一节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5个)一、方向性原则要求:(一)要加强体育目的性教育;(二)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三)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二、正面教育原则要求:(一)坚持正面说理,启发诱导,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二)防止热讽冷嘲、挖苦和杜绝体罚学生;(三)正确运用表扬批评
44、法;(四)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要求:(一)尊重和信赖学生;(二)要求要严格、合理、适当;(三)注意教师自身的典范作用四、集体力量教育的原则要求:(一)弓I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立良好的集体而努力;(二)结合教材特点,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三)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四)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五、知行统一的原则要求;(一)联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二)在体育实践活动中陶冶学生身心;(三)要教育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第二节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方法一、基本内容(4个方面):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45、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法制和组织纪律教育二、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4个方面):体育课堂常规、体育教材内容、课的组织教学、突发事件处理。三、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5种):说服法、榜样法、评比法、表扬法和批评法。第三节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一、概念:个性是指个人所具有一定心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二、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一)能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二)对学生个性发展能起稳定作用;(三)对学生个性发展起调整作用三、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基本要求:(一)善于识别和承认学生的个性;(二)辩证处理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的关系;(三)认真钻研教材,设
46、计新颖的组织教法四、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一)启发诱导法;(二)学导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方法。按提示、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和小结的模式进行。第八章体育课教学第一节体育课的类型和结构一、体育课的类型:是指根据体育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所划分课的种类。从体育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性质来区分,可将体育课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类。(一)体育理论课:又可分成讲授课和考查课两种。(二)实践课:组织学生在体育场馆进行身体活动的课。一般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4种类型。1新授课:以学习新教材内容为主。2. 复习课:对所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复习、改进和巩固。3. 综合课
47、:新授内容和复习内容合理搭配。注意:合理安排新旧教材的顺序;合理搭配不同性质的新旧教材;合理分组,安排好练习密度和生理负荷。4. 考核课:检查学生学习成绩为目的。二、体育实践课的基本结构(一)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是指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的分配等。课的结构可分为基础结构和具体结构。基础结构一般是指组成课的各个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结构是指课的各个部分具体的安排和设计。(二)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1学生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2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3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三)课的结构1课的基本(础)结构:可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48、准备部分:目标: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精神和注意力;组织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基本内容:可分为组织教学所必需的教学常规、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内容选定应具有全面性、多样性、针对性和渐进性。基本部分:目标:学习、复习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教材,完成体育课基本任务。内容:基本教材和乡土教材,以及辅助性、诱导性练习。组织教法:将新的、较复杂、速度和灵敏性教材放在基本部分的开始,把体力性教材放在后面。根据课的目标、教材性质和学生特点安排好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转移性练习和体能练习。安排好练习密度、生理和心理负荷。安排好练习形式。结束部分有组织地结束课的教学活动。做好整理活动和小结。2. 课的微观
49、结构:即具体结构,是指课的各个部分的具体内容的顺序与时间等的设计与安排,包括各个部分的教学任务、内容、组织教法措施、密度和生理负荷以及时间分配等。具体结构有明显的灵活性和变异性。第二节体育课组织一、概念:是指为了实现课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各种合理措施与手段。二、体育课组织的内容三、体育理论课的组织教学程序有:1组织教学、安定课堂秩序。2.复习提高、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3讲授新内容。4.及时进行新内容的巩固。5布置作业四、体育实践课的组织1体育课堂常规: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岀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有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3个部分。2. 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要布局合理;卫生安全;
50、便于队伍调动;便于调控和辅导学生。3. 队伍、队形安排与调动:科学合理;简单易行;善用口令。4.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1)班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自然班教学组织形式(以自然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即男女混合班上课)和合班分组教学形式(将同年级几个班重新编班分组,由若干体育教师分别进行教学)(2)课内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包括全班教学、班内分组教学两种。 全班教学是全班同学在教师统一指挥下,同时或依次地完成练习的教学组织形式。优点是便于统一调动指挥,缺点:不利于区别对待。 班内分组教学:一般可分为分组不轮换与分组转换两种。分组不轮换: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指导下,各组按教材内容安排顺序,依次
51、独立进行学习完成教学目标。优缺点同上。分组轮换: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分别学习不同性质的教材内容,按预定的时间轮换学习内容。优点:增加练习机会,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缺点不易全面指导。分组轮换可采用如下形式:两组一次等时轮换、两组一次不等时轮换、三组两次等时轮换、先合(分)组,后分(合)组。图示。第三节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与负荷一、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一)概念: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课中教学活动有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练习、观察与休息、学生互相帮助与保护等5项。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
52、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称为专项密度。练习密度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反映学生实际身体活动的时间。要注重和合理增大课的练习密度。(二)课密度的安排与调控:1.认真备课,周密设计。2.改进和提高组织水平。3.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技巧。4.加强学生思想、纪律教育,使其明确学习目的。(三)体育课密度测定与评价方法1准备工作;2测定的具体操作;3.测定数据统计与制图(1)计算专项密度:某项所有时间与全课总时间的百分比。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课的总时间(2)计算岀各项活动密度:即把专项密度相加。(3)制图:计算出在圆圈图上所占的度数。即用专项密度乘以3.6,再划出圆圈图。二、体育实践课的负荷(一)体育课的生理
53、负荷1概念与意义:生理负荷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与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锻炼身体知识、动作方法、技能的效果。2. 体育课生理负荷的安排:一般应由小到大,逐渐加大,大中小强度的负荷合理交替,到课的快结束时,应逐渐降低生理负荷,促使学生机体较快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应处理好如下关系:(1)生理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安排,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2)根据课型和组织教学形式的要求安排生理负荷。(3)要考虑教材内容的性质、结构、难度、练习强度及气候环境等条件来安排生理负荷。(4)要依照负荷强度大小,适应地安排间歇时间,使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3. 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调控(1)
54、改变练习的某些基本要素,如速度等。(2)改变练习的顺序和组合,合理安排间歇。(3)改变练习内容的性质。(4)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即密度。(5)改变练习的限制条件。(6)改变课的组织教法与形式。(7)调整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以调节生理负荷。4. 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定与评价方法(1)学生自我感觉。(2)观察法。(3)生理测定法:心率测定法的方法和要求。平均心率的简便算法和面积算法。心率评价的参照标准(小学生120-130次/分;初中生120-140次/分;高中女生120-140次/分;高中男生130-150次/分)。心率指数:课中平均心率/课前安静心率。心率指数标准:1.2J:最小;1.2-1.4
55、9:小;1.51.79:中;1.81.99:大;2f:最大。(二)体育课心理负荷1概念:体育课心理负荷指在课中学生心理上所承受各种刺激量与强度的程度。目前主要从注意、情绪、意志3个方面心理活动指标综合评价。2. 心理负荷的安排:(1)应根据心理负荷变化的趋势安排教学内容。(2)使学生情绪保持适宜的状态。(3)使注意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4)调控教学进程与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3. 体育课心理负荷的测定包括问卷法、图示反馈测定法、自我评估法、教育观察法等。教育观察法是教师对课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为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并参照心理负荷表作岀判断的方法。包括测定准备工作、测定、统计整理等
56、。学生自我评估法是学生根据自身在课中所承受的心理负荷的感受和行为表现所作岀评价的方法。4. 体育课心理负荷的分析与评价:按五级心理负荷评价标准进行定性评价。评价时主要看心理负荷变化是否合理;学生注意、情绪、意志变化与课的安排是否相符合;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原因分析;对心理负荷进行综合评价。第四节体育课准备与分析一、体育课前准备工作(一)体育理论课的准备:了解情况;钻研教材教法;准备教具学具;设计编写教案;预讲。(二)体育实践课的准备:了解学生情况;研究教材教法;准备好场地器材;编写教案;培养体育骨干;教师预练。二、课中的工作三、课后工作四、评价体育课效果的意义与内容(一)意义:体育课评价是依据课
57、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对教学质量进行定性(根据经验)、定量(对课中数据或定性指标作岀评价)的价值判定。(二)评价课的内容与具体方法1内容包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和各项教学活动,如教师指导、学生做练习、相互观察与帮助、组织措施、练习后休息和教学效果和质量等。2. 评价的具体方法:全面评价(对课的各个因素全面综合评价)和专题评价(对课中某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评定)。3. 评价课效果的形式:自我评价和听课评价。第九章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与考核第一节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一、全年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一)概念与意义:以年级为单位,将大纲规定的学年教材内容和时数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二)制定的要求:1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明确教学指导思想。2教材内容安排要有针对性。3教材内容的安排要考虑系统性和可接受性。(三)制定的步骤与方法:1确定学年体育教学目标。2确定本学年的教材内容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托管合同范例
- 饭店引流合同范例简短
- app推广服务合同范例
- 购铜合同范例
- 合同范例神器
- 化妆培训员工合同范例
- 装修材料合同合同范例
- 学校托管采购合同范例
- 销售合同范例建陶
- 员工入职档案合同范例
- 2024年公司年会领导演讲稿致辞(5篇)
- 重大事项内部会审制度例文(2篇)
-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大部分分校:地域文化形考任务二-国开(CQ)-国开期末复习资料
- 2024年马拉松比赛项目合作计划书
- 苗圃购销合同范本
- ICU患者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及防范措施
-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 炉渣炉灰采购合同模板
- 药理学(浙江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2023-2024学年深圳市初三中考适应性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