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学实验室洁净区臭氧消毒法再验证方案_第1页
生学实验室洁净区臭氧消毒法再验证方案_第2页
生学实验室洁净区臭氧消毒法再验证方案_第3页
生学实验室洁净区臭氧消毒法再验证方案_第4页
生学实验室洁净区臭氧消毒法再验证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目卫生学实验室洁净区臭氧消毒法再验证方案共9页第9页编号Q/SOP-VMXXX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验证文件警示:1 公司所有验证文件,由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中心主任)最终批准。2 验证总计划、验证方案(包括小试方案、中试方案)、验证报告(包括小试报告、中试报告)只供验证使用,不得代替正式生产需要的文件。3 验证完成,验证方案(包括小试方案、中试方案、验证记录及其他文件草案)必须全部收回,不得在工作现场出现。方 案题目卫生学实验室洁净区臭氧消毒法再验证方案编号生效日期共8页第1页颁发部门质量管理中心分发部门质保部、卫生学实验室洁净区臭氧消毒法再验证小组收件人签名责任人签名签名日期主要起草人

2、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批准人年月日目 次目 次21验证对象32概述33目的34范围35 规范性引用外部文件36 验证小组46.1验证小组成员4表1 验证小组成员及验证小组负责人46.2 验证小组职责47验证进度计划4表2 验证进度计划48再验证准备48.1 臭氧消毒器计时功能校正48.2 臭氧消毒器绝缘电阻测试59臭氧浓度测定510微生物杀灭试验611验证报告的结论评价812附件81 验证对象设置在卫生学实验室洁净区的KCF-T30移动式臭氧灭菌器及采用该设备对洁净区进行消毒的方法。2 概述公司质检楼卫生学实验室洁净区设置在质检楼六层,包括一更间、二更间、缓冲间、阳性菌检定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洁

3、净区面积28 m2、层高2.2m,夹层高度1.1m,总体积92.4m3。其空气净化系统和洁净区最近于2008年5月进行了再验证,结果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和新修订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2007年版)要求。KCF-T30移动式臭氧灭菌器于2003年8月购置,放置在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内,臭氧产量2733g/h,由镇江康尔臭氧有限公司生产,采用定时器控制臭氧发生时间,可自动定时开机、关机。为了确认臭氧消毒器的性能是否依然适合卫生学实验室洁净区消毒需要及采用臭氧消毒器对洁净区进行消毒的方法是否仍然有效,在卫生学实验室空气净化系统和洁净区验证合格后,制订了本次的再验证方案。3 目的(1) 通过再

4、验证,确认臭氧消毒器的性能是否依然适合卫生学实验室洁净区消毒需要。(2) 通过再验证,确认采用臭氧消毒器对洁净区进行消毒的方法是否仍然有效。4 范围本方案除明确了验证对象和目的外,还规定了验证小组、进度计划、再验证准备、臭氧浓度测定、微生物杀灭试验、验证报告的结论评价等内容,其中附件均为规范性附件,适用于设置在卫生学实验室洁净区的KCF-T30移动式臭氧灭菌器及采用该设备对洁净区进行消毒方法的再验证。5 规范性引用外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或版本号或命令号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

5、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中国药典 2005年版一部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2002年版6 验证小组6.1验证小组成员验证小组成员及验证小组负责人按表1规定。表1 验证小组成员及验证小组负责人职 务所在部门姓 名岗位验证小组负责人质检部部长验证小组组员质检部生测员6.2 验证小组职责(1) 根据验证对象提出验证项目、起草验证方案。(2) 负责实施批准了的验证方案。(3) 负责实施过程的记录、报告。(4) 参加验证结果的评价。7 验证进度计划验证进度计划按表2规定。表2 验证进度计划项 目时 间 安 排再验证准备臭氧浓度测定和微生

6、物杀灭试验8 再验证准备8.1 臭氧消毒器计时功能校正(1) 方法:在臭氧消毒器不接电源的情况下,用时钟(可用手表代替)比较臭氧消毒器的计时器的准确度。(2) 可接受标准:连测三次,三小时内时钟与计时器的记时误差均不得超过5分钟。(3) 偏差处理:误差如超过5分钟,则要对臭氧消毒器的计时器进行校正并标示校正因子。8.2 臭氧消毒器绝缘电阻测试(1) 方法:在臭氧消毒器不接电源的情况下,由电工用电工万用表检查臭氧消毒器变压器的绝缘电阻。(2) 可接受标准:不低于20M。(3) 偏差处理:如低于20M,则予以检修至合格。9 臭氧浓度测定9.1 取样工具:真空式采样器(规格100ml)。9.2 检测

7、仪器:(臭氧)气体检测管。9.3 取样地点:缓冲间。9.4 设备运行方法及取样要求(1) 关闭新风机、分体式空调器,打开阳性菌检定室与缓冲间之间的门,关闭其他各门,开启各高效自净器,开启臭氧消毒器(定时60分钟)。(2) 臭氧消毒器开启60分钟后,取样人员立即佩戴活性炭防毒口罩进入缓冲间取样,用真空式采样器取样,进气时间为23分钟,取样应在5分钟内完成。(3) 臭氧消毒器运行时,除取样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取样人员要戴活性炭防毒口罩,以防止臭氧中毒。9.5 取样及检查方法(1) 取(臭氧)气体检测管1支,割断检测管两端封头。(2) 将检测管插在采样器进气口上(箭头在外,检测管前不加预处理管

8、)。(3) 将采样器手柄拉至第2档位,前后拉一次,共采样100ml,进气时间23分钟。(4) 待检测管中指示剂颜色终止,即可从白色柱所到刻度读出臭氧浓度数据。9.6 可接受标准:在臭氧消毒器开启60分钟后,洁净室内臭氧浓度应达到10ppm以上。9.7 偏差处理(1) 如臭氧消毒器开启60分钟后,洁净室内臭氧浓度未达到10ppm以上,应延长臭氧消毒器运行时间再次测试,测试出洁净室内臭氧浓度达到10ppm时的时间。(2) 再次测试应在臭氧消毒器停止运行、自净器运行3小时后进行。(3) 如臭氧消毒器开启90分钟后,洁净室内臭氧浓度仍然未达到10ppm以上,则臭氧消毒器验证不合格,需更换臭氧管,再测试

9、至达到可接受标准。10 微生物杀灭试验10.1 菌悬液与菌片的制备10.1.1 试验器材(1)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或CMCC(B)26003、大肠杆菌(8099)或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白色念珠菌ATCC10231或CMCC(F)98001。(2) 稀释液、营养肉汤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制备。(3) 其他:刻度吸管(1.0ml、5.0ml、10.0ml)、毛细吸管、移液器等。10.1.2 细菌繁殖体悬液制备(1) 取冻干菌种管,在无菌操作下打开,以毛细吸管加入适量营养肉汤,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散。(2) 取含

10、5.0ml10.0ml营养肉汤培养基试管,滴入少许菌种悬液,置37培养18h24h,作为第一代菌悬液。用接种环取第一代培养的菌悬液,划线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置37培养18h24h,作为第二代菌悬液。挑取第二代培养物中典型菌落,接种于营养琼脂斜面,置37培养18h24h,即为第三代培养物。(3) 取菌种第35代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8h24h),用5.0ml吸管吸取3.0ml5.0ml稀释液加入斜面试管中,混合(在手掌上震敲80次),使细菌悬浮均匀。(4) 细菌繁殖体悬浮液保存在4冰箱中备用,应当天使用,不得过夜。(5) 怀疑有污染时,应以菌落形态、革兰染色、生化试验等法鉴定

11、。10.1.3 菌片的制备(1) 用新华定量滤纸,裁剪为方形,大小10mm×10mm,于121压力灭菌20分钟,备用。(2) 将经灭菌的载体片平铺于无菌平皿内,取菌悬液,逐片滴加菌液,每片10µl,用接种环涂匀载体表面,置室温下自然阴干备用。(3) 每个菌片的回收菌数,按活菌培养所得结果,应为5×105个/片5×106个/片。(4) 制得的菌悬液和菌片,应随时放入冰箱内,尽量减少在室温的放置时间。10.2 活菌计数培养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规定。10.3 微生物杀灭试验10.3.1 消毒方法(1) 关闭新风机、分体式空调器,打开阳性菌检定室与缓冲间之

12、间的门,关闭其他各门,开启各高效自净器,开启臭氧消毒器(定时180分钟),运行180分钟。(2) 消毒至规定时间(180分钟)后,自净器继续运行1小时。10.3.2 试验组取样方法(1)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阳性菌检定室、缓冲间分别取一点(在室内中心地面),两个洁净工作台各取一点(台面中心)。(2) 每点以2片菌片为一组,置一无菌平皿中,不要重叠。(3) 试验时,打开平皿盖,消毒180分钟并在自净器继续运行1小时后,取出菌片,进行活菌培养计数。10.3.3 阳性对照组取样方法:将未消毒的菌片2片,置于洁净区外的室温下,待试验组消毒和取样完毕后,同时进行活菌计数培养检测,作为阳性对照。10.3.4

13、 阴性对照组取样方法:取本批次试验同批的稀释液接种培养基培养,作为阴性对照。10.3.5 其他要求(1) 微生物杀灭试验重复三次。(2) 对白色念珠菌,用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2025;细菌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3537。(3) 活菌计数方法事先应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细菌、霉菌与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进行验证。10.4 评价及可接受标准(1) 在三次试验中,所设阳性对照菌的回收菌量在5×105个/片5×106个/片,阴性对照无菌生长,试验组每次杀灭对数值均3 。(2) 杀灭对数值(KL)=对照组平均活菌浓度的对数值(N0)-试验组活菌浓度对数

14、值(NX)(3) 如阳性或阴性对照组的结果与上述要求不符,试验作废,重新进行。10.5 注意事项(1) 试验前,应先启动空气净化系统和洁净工作台30分钟后,进行接种操作,接种完毕,迅速放置样品并立即开始消毒试验。(2) 如对试验结果由怀疑,可在试验时同步进行臭氧浓度测定,以作进一步分析。(3) 再次测试应在臭氧消毒器停止运行、自净器运行3小时后进行。(4) 温湿度控制最好一致。10.6 偏差处理:如按上述方法消毒180分钟不能达到可接受标准,可追加消毒时间至240分钟,如仍然不能达标,则消毒方法不成立,需要作专案研究处理。11 验证报告的结论评价11.1 质保部负责在验证工作完成后组织评价和写出验证报告、建议,验证报告由质保部负责人审核。11.2 评价、审核验证报告时应按照验证方案的内容加以核对与审查,验证报告的审核要求包括:(1) 验证应按规定的方法与步骤完成。(2) 验证记录应及时、清晰、完整、真实。(3) 验证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如有修改或补充,则修改或补充应经过批准,理由应充分(见附件四)。(4) 验证结果应符合设定的要求,对偏离要求的结果应做过调查,并应有适当的解释。11.3 验证报告由质量管理中心负责人最终批准,最终批准前应对验证报告的内容作最终审核,对审核结果的处理原则如下:(1) 经评价、审核未达到要求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