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_第1页
《轮胎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_第2页
《轮胎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_第3页
《轮胎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_第4页
《轮胎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轮胎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 要求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2020年03月目 录1.项目背景31.1 任务来源31.2 编制过程3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42.1 促进生态型社会建设42.2 更加强调环保重点52.3 加强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53 行业概况53.1 行业发展现状53.2 行业存在问题63.3行业发展趋势64 编制依据及参考文献75 研究方法76 相关内容确定说明76.1 总体说明76.2 适用范围76.3 评价程序说明86.4 指标体系说明86.4.1基本要求86.4.2 策划86.4.3 实施与控制96.5 绩效评价146.6 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147 标准实施的可行性分析148 与国家标

2、准、行业标准等的协调性15221.项目背景1.1 任务来源中国制造 2025将“全面推动绿色制造”作为九大战略重点和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留物流体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2016年6月30日,工信部制定了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其中z (六)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发展壮大绿色制造产业,提出:建立绿色供应链。以汽车、电子电器、通信、机械、大型成套装备等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绿色供应链标准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支撑,带动上游零部件或元器件供应商和下游回收处理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践行环境保护责

3、任,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涵盖采购、生产、营销、回收、物流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建立绿色原料及产品可追溯信息系统。2016年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厅字【2016】99号),提出全生命周期的制度。2019年5月,工信部下达了工业和信息化部2019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号为:2019-0054T-HG。1.2 编制过程本标准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汽车轮胎法规、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标准等文献,广泛征求国内企业的意见,结合我国轮胎行业技术、清洁生产和环保的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研究整理的基础上,完成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撰写

4、。本标准规定了轮胎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范围、要求及产品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的策划、实施与控制要求。轮胎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从产品设计、材料选用、采购、加工、运输、储存、包装、使用、回收利用、直至最终处置生命周期过程。具体编制过程如下:(1)根据工信厅节函2018245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征集2018年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研究项目的通知的要求,中国橡胶协会轮胎分会组织了相关单位对轮胎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 要求项目进行了研究,在2018年8月形成了轮胎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 要求的标准(草案);(2)2019年2月27日,在上海召开的行业专家工作会议上对该标准草案进行讨论,对标准的范围及指标

5、要求进行论证,同时成立了编制组。会后修改形成工作组修改意见,并完成工信部项目立项申报材料;(3)2019年4月中国橡胶协会组织行业专家对轮胎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 要求(讨论稿)进行了讨论,编制组按专家意见对标准文本进行了修改完善;(4)2019年6月,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召开的全球轮胎技术论坛会议上的,组织行业专家组专家对标准的相关指标和文本进一步讨论,形成修改意见,会后编制组向重点企业发出了调查表,并按会议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5)2019年10月,中橡协在烟台召开“2019年第二次轮胎标签专家组工作会”,与会专家对该标准范围,技术内容,评价原则,各个指标的权重与分值进行了讨论,编制组按会议形成

6、共识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6)2019年11-12月,中橡协组织行业企业对该标准的技术参数进一步论证,形成修改意见;(7)2020年4月再次向行业内征求意见。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2.1 促进生态型社会建设随着各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物质的排放,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害。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有能力做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同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7、、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规划内容指出: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改善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中国制造 2025将“全面推动绿色制造”作为九大战略重点和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留物流体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绿色制造是解决国家资源

8、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是轮胎制造行业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轮胎制造行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2016年6月30日,工信部制定了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其中z (六)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发展壮大绿色制造产业,提出:建立绿色供应链。以汽车、电子电器、通信、机械、大型成套装备等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绿色供应链标准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支撑,带动上游零部件或元器件供应商和下游回收处理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践行环境保护责任,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涵盖采购、生产、营销、回收、物流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建立绿色原料及产品可追溯信

9、息系统。目前我国的轮胎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技术标准、政策机制不够健全。因此,有必要通过开展绿色供应链评价及其标准化工作,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的汽车轮胎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要求标准,并通过评价标准的示范应用,不断提升行业的绿色化水平,为生态型社会建设提供评价技术、评价标准等基础支撑。2.2 更加强调环保重点据统计,我国2019年轮胎产量为6.52亿条,是全球轮胎生产大国,占全球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之多。目前绿色轮胎以低碳、节能、环保、安全深受广大消费者和汽车配套厂商的青睐。绿色供应链目的是将绿色制造、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理念融入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识别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绿色属性,

10、协同供应链上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销售商、用户、回收商等实体,对产品/物料的绿色属性进行有效管理,减少产品/物料及其制造、运输、储存及使用等过程的资源(包括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危害、促进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实现企业绿色采购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提高绿色国际竞争力,具有推动作用和积极影响。2.3 加强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企业要想协调好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就须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把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采用LCA方法对我国轮胎工业进行分析,进而指导轮胎行业向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方向发展,具有非常现实和重要的意义。LCA是环境管理和决策

11、的重要工具之一,将其作为环境管理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将这种工具运用到轮胎制造业中来,LCA不仅可以用于评价轮胎的生命周期,还可以运用LCA来评价轮胎中某种配方物质的生命周期,从宏观角度来解决轮胎制造过程中的微观问题。目前国内对LCA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一是研究的系统边界较窄,更多地集中在产品生产阶段,对原材料的采集和产品的废弃回收阶段研究较少,而对于轮胎行业来说,则研究就更少;其次是LCA评价软件和方法的亟待开发完善,目前各种软件参差不齐,没有形成约定的标准或规范,而且国内的软件和方法通常依靠国外,数据的完整性和精度难以保障,研究结果具不确定性

12、;最后就是LCA的发展步伐还需加快,这主要对LCA的宣传不够,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概念还未深入人心,不同程度制约了LCA的发展,在涂料工业中,基础数据支持体系还没有建立,亟待进行这方面的工作。LCA是轮胎行业实现绿色化不可或缺的科学工具。目前,轮胎行业应率先在大公司中运用LCA,以引领国内LCA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LCA结果,尤其是影响评价阶段的结果所能提供的信息只是单一环境评价指标。而在轮胎产品和生产系统的评价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如何将其融入可持续性综合评价工具之中,进而促进轮胎行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把握标准的发展方向,在满足标准的基本要求的同时,更注意环保、功效;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

13、、可操作性和相互一致性;制定出适应轮胎技术发展的标准,给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市场监督提供合理的依据,给消费者提供可靠的质量保障,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让标准引领轮胎行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3 行业概况3.1 行业发展现状轮胎是汽车的重要安全部件,轮胎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轮胎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行业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出口快速增长,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3549家,其中轮胎企业392家,而通过CCC安全产品认证的企业约300家(含外资在华工厂约45家)。轮胎产

14、量、出口量、企业数量都居世界首位,形成了完备的轮胎工业体系。我国既是轮胎生产大国,也是轮胎消费和出口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橡胶消耗大国,轮胎产量约占世界轮胎产量的三分之一。生产的轮胎品种有载重轮胎、轻型载重轮胎、轿车轮胎、农用轮胎、工程轮胎、工业轮胎等六大类,规格有2000种以上,可基本满足国内外用户的需要。从2011年至2019年,中国轮胎产量由4.56亿条,增长至6.52亿条。子午化率由87%增长至94%。近年,轮胎行业在新材料的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新产品新规格的研制的投入加大,在高性能轮胎的占比不断提高。中国制造 2025明确提出要“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

15、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留物流体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2016年6月30日,工信部制定了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其中z (六)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发展壮大绿色制造产业,提出:建立绿色供应链。以汽车、电子电器、通信、机械、大型成套装备等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绿色供应链标准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支撑,带动上游零部件或元器件供应商和下游回收处理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践行环境保护责任,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涵盖采购、生产、营销、回收、物流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建立绿色原料及产品可追溯信息系统。3.2 行业存在问题(1)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产

16、品的同质化严重,中高端产品所占分额不大。经问卷调研,绿色轮胎所占比例不高。(2)节能减排潜力大;(3)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3.3行业发展趋势发展绿色轮胎实现产业升级,是世界轮胎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我国建设世界橡胶工业强国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无论从适应国际市场变化还是实现国内节能减排的目标来说,都势在必行。节能环保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其中,轮胎对汽车能耗的影响较大,使其具有滚动阻力更小、耗油更低、更耐磨以及乘坐舒适等优点,以及在环保、节能、新工艺、新材料等多方面也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的“绿色轮胎”,成为当前轮胎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在行业结构调整,国内外贸易压力,绿色转型升级、智能制造(

17、2025)的大背景下,有必要以技术前瞻性,规划和引领轮胎行业技术进步,通过推动立法、技术标准和认证,在法治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稳步前进。绿色供应链目的是将绿色制造、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理念融入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识别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绿色属性,协同供应链上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销售商、用户、回收商等实体,对产品/物料的绿色属性进行有效管理,减少产品/物料及其制造、运输、储存及使用等过程的资源(包括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危害、促进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实现企业绿色采购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提高绿色国际竞争力,具有推动作用和积极影响。4 编制依据及参考文献本标准依据现有

18、相关评价要求,以综合性、系统性为原则,规范建立轮胎制造行业的绿色供应链,指导企业强化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旨在给出以轮胎制造行业为主体的绿色供应链的综合性技术支持和管理手段;发挥规范指导作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与企业转型升级;形成绿色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典型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和实施路径,在行业内形成示范推广。本标准采用过程管理方法,以现有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为基础,以综合性、系统性为原则,建立符合轮胎制造行业的绿色供应链,指导企业强化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旨在给出以轮胎制造行业为主体的绿色供应链的综合性评价指标和要求。主要编制依据如下:GB/T 6326 轮胎术语及其定义IATF 16949 质量管理体系汽车

19、行业生产件和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实施5 研究方法标准研究采用文献搜集、专家咨询、问卷发放等方法对我国轮胎行业的经营现状、污染物排放现状和主要环境问题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为研究及评价构建做准备。(1)国内外轮胎行业有关节能、环保指标、政策法规的分析;(2)行业调研:对轮胎企业进行函调,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管理体系,资源能源投入,产品质量、环境排放等;(3)专家咨询:为了使其不偏离相对应的标准,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会向行业的节能、环保专家进行咨询;(4)广泛征求意见:初稿完成后,为保证标准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选择对轮胎企业征求意见,通过对意见的汇总、分析,进行相应的修正。6 相关内容确定说明6.1 总体说

20、明本标准采用过程管理方法,以现有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为基础,以综合性、系统性为原则,建立符合轮胎制造行业的绿色供应链,指导企业强化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旨在给出以轮胎制造行业为主体的绿色供应链的综合性评价指标和要求。6.2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轮胎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范围、要求及产品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的策划、实施与控制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轮胎绿色制造为主体的绿色供应链的管理。6.3 评价程序说明(1)评价可由组织、相关方或第三方实施。当评价结果用于对外宣告时,则评价应由有资质的第三方组织实施。(2)评价通过相关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的查看;与相关人员的座谈;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收集证据进行

21、,并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3)当轮胎制造企业供应链满足本标准给出的要求时即判定为绿色供应链。6.4 指标体系说明6.4.1基本要求企业应通过IATF 16949认证,并建立健全轮胎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策划、实施与控制、物流、绩效评价、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等内容。6.4.2 策划6.4.2.1 系统规划将绿色制造及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与质量、环境、能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管理体系整合,建立符合轮胎绿色制造要求的供应链管理体系;(1)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和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设备、信息及知识等资源,满足轮胎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2)从产品生命周期、产品全价

22、值链进行轮胎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价值和风险分析,建立轮胎产品生命周期各相关过程管理程序和标准;建立轮胎制造企业绿色采购流程,制定供应链协同改进措施。(3) 建立产品绿色回收及再生利用机制和渠道。(4)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企业及其供应商绿色供应链相关信息进行管理。6.4.2.2 方针、目标(1)制定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针、目标,可依据: 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企业绿色制造整体目标;市场或用户对产品的绿色性能要求;现有供应链各个环节可改进的环境问题;现有技术和管理条件;供应链其他相关方的条件和要求等。(2)目标应明确、具体,可量化、可测量或可评价。6.4.2.3建立健全控制程序、管理规定明确绿色供应链

23、管理各项要求,和改进措施。产品/物料绿色属性识别;风险识别及管理;绿色采购;供应商管理及评价;绿色运输;生产过程控制;使用、维护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产品回收、再利用及报废处理;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置;环境信息管理及公开声明;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等。6.4.3 实施与控制6.4.3.1产品/物料绿色属性识别和确认(1)根据产品生命期阶段,识别各个阶段产品/物料绿色属性,按附录A。(2)确认并建立重点管控物料清单,产品/物料分类及说明参见附录B。6.4.3.2明确环境信息要求明确环境信息类别和数据获取、计算、统计、报告及环境信息公开等要求,环境信息包括(不限于):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企业环境、

24、能源管理数据;产品环境数据;重点管控物料信息;工艺流程信息;产品生命周期(LCA)数据,包括:1) 产品数据:包括产品技术参数等;2) 能量数据:包括电力数据、燃料数据等;3) 材料数据:包括原材料、半成品、辅料等输入性数据和废料、成品等输出性数据;4) 排放数据:包括向空气、水体、土壤等的排放;5) 其他数据:可进行输入输出数据收集的其他数据类型还有噪声与振动、土地占用、辐射、恶臭和余热等。有害物质使用、储存、处置数据;产品回收、再利用数据;废弃物处置数据等。6.4.3.3 绿色设计(1)按照IATF 16949中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的要求对产品进行绿色设计或对现有产品进行绿色改进设计;同时进行

25、绿色性可行性评审,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2)产品绿色设计应明确产品绿色性指标(如绿色材料、能耗、排放、回收利用率等);产品绿色设计原则、要求及性指标参见附录C。(3)工艺设计应在满足产品加工质量要求和IATF 16949要求的前提下,满足清洁生产相关要求。6.4.3.4 采购(1)制定绿色供应商(包括外协厂商)的选择原则、评审程序和控制程序,确保供应商持续、稳定地提供符合企业绿色制造要求的物料。(2)向供应商发放绿色采购计划、要求或标准,并进行必要宣传和沟通,以获得供应商的理解和支持。(3)供应商提供的物料及其生产、物流、储存过程等应符合企业绿色采购要求。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标

26、准; 达到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及能耗指标要求; 供应商有关管理体系(供应链、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量管理等)和环境绩效; 供应商提供的物料及其生产、物流、储存过程等的符合性; 持续稳定提供合格产品(或材料)的能力。(4)供应商应提供符合性材料,包括(不限于):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企业资源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数据;产品LCA数据;材质分解表;不含禁用物质生命或根据企业要求提供第三方检测证明材料;限用物质和受控物质符合性声明;其他质量和有害物质控制文件等;材料可回收利用性、材料稀缺性、再生材料、再制造件等清单或说明材料。(5)对供应商提供的样品进行必要的检验、测试和验

27、证,验证合格的样品方可用于批量生产。(6)对供应商生产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7)将认定合格的供应商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根据需要,可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8)与合格供应商签订的技术协议中应明确有害物质限制要求及双方的权责。(9)定期对合格供应商进行审核,并制定异常情况的纠正措施。(10)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价制度,对供应商的环保绩效定期进行评价。6.4.3.5 生产(1)根据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对与绿色供应链有关运行和活动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2)根据物料类别和产品产量制定相应的物料运行控制程序。明确各相关任务部门任务、权责、工作程序、记录和文件变更要求等。(

28、3)明确现场有害物质检测和监测的项目、内容、要求和程序,对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特性数据进行检测和监测: 检测文件应包括检验项目、方法、频次、记录、检验接收标准以及检验人员能力要求等; 配置相应的检测、监测设备,对所使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定时维护和校验; 定期对检测情况进行监督,发现异常情况按规定程序及时反馈或处理。(4)有害物质在库房和生产现场应分类存放、明示标识。(5)质量文件中应有避免混料、污染防控措施以及应急预案。(6)监测和记录生产现场材料、能源及水资源消耗以及废水、废气、废物排放数据。(7)制定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排放及转移管理规定,并准确、清晰记录其排放量、浓度、处置方式及转移去向。6.4.

29、3.6 物流(1)储存时应对原材料进行分类,采用分区域管理。(2)建立完善原材料管理档案,对出入库原材料进行登记管理。(3)制定库房的防污染、防火等安全防护措施,并针对库房原材料污染以及其他安全问题做好应急方案。(4)制定、优化物流方案,减少运输过程中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及噪声污染。(5)定期检查运输工具安全状况,防止运输过程中危险品泄露。(6)设计逆向物流业务流程,建立逆向物流体系,保证产品回收利用渠道的畅通。6.4.3.7 回收利用(1)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如可能,产品制造商应承担产品主要回收处理责任。(2)应对以下物质进行回收利用处理:报废后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及废弃物;储存

30、、运输、销售过程中损坏的产品、零部件;产品包装物等。(3)产品制造商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发布产品拆解技术指导信息,信息应便于相关组织获取。(4)对回收的废品、废料及大宗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建立回收品档案,记录回收、处理及再利用等信息。(5)产品报废拆解后的零部件或材料应按照再使用、再制造、再利用的顺序依次进行循环利用。(6) 采用措施,提高再使用、再制造、再利用的零部件或材料的使用率。(7)预防回收利用过程产生二次污染物,控制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固体废物的排放。6.4.3.8 无害化处理(1)对没有再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2)有害或危险废弃物应交给有相应资质的组织处理,并保留相关

31、记录。6.4.3.9 文件(1)建立文件控制程序,并且应:a)在发放前审核文件,确保其正确性;b)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记;c)及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作废的文件,并做出标记。(2)建立并保留以下(不限于)文件,确保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及有害物质的可追溯性:a)设计过程文件产品重点管控物料清单;产品报废后的拆卸信息(拆卸方式、路径、材料信息等)。 b)采购过程记录文件:供应商提供的符合性材料(见7.2.5);供应商产品安全数据表(SDS),数据表内容及要求见GB/T 16483;供应商有害物质自我声明;双方签订的技术协议;供应商提供的样品测试记录或检测报告;有害物质分析报告

32、;供应商提供的材质分解表;供应商的有害物质豁免声明;供应商提供的有害物质第三方检测报告;供应商提供的有关物料采购记录;供应商有害物质管理体系运行的记录文件等。c)生产控制文件及记录: 有害物质领用、保存记录; 生产过程中关键特性数据的记录;有害物质的释放或转移信息;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处理或转移信息;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颗粒物)的排放(排放量、浓度、处置、去向等)记录;其他为保证生产有效运行所需的文件和记录。d)产品交付文件:产品LCA数据;产品材料的毒性声明;产品有害物质送检报告;产品有害物质豁免声明;产品材料可回收利用性说明或标识;产品再使用、再制造及再生材料声明;必要的产品回收

33、拆卸说明。6.4.3.10 信息(1)建立绿色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平台及绿色供应链信息化管理流程。(2)收集本企业及供应商的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等信息。(3)收集企业及供应商产品材料信息、有害物质使用信息、可再利用材料、再生材料使用信息,主要工艺流程及对应的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三废”排放等环境信息。(4)收集物流环节温室气体排放信息。(5)收集产品回收利用情况。(6)企业通过适当方式公布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6.4.3.11 应急准备和响应建立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制定异常情况下的响应措施,及时控制或减少有害物质造成的影响。6.5 绩效评价6.5.1建立绿色供

34、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机制、程序,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6.5.2评价指标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指标可包括:环境绩效指标;运营绩效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环保投资指标等。6.5.3收集、整理与评价有关的资料和数据。6.5.4依据确定的评价方法、程序、指标和相关资料、数据,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进行综合评价。6.6 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根据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定期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评审(可与其他管理体系评审同时进行),评审管理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并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不当措施进行纠正,并提出改进建议。评审内容包括: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实施情况和收效情况;取得的经济效益

35、和社会效益;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来自外部相关方(如顾客、供应商等)的交流信息;与相关法律、政策的符合性;改进建议等。7 标准实施的可行性分析轮胎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 要求是在系统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完成的。不仅汲取了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还紧密结合了国内现状与发展需求。技术要求设置合理、实践可行。范围涵盖制造企业从产品设计、材料选用、采购、加工、运输、储存、包装、使用、回收利用、直至最终处置生命周期过程。本标准可为所有绿色轮胎生产的管理的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对轮胎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8 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的协调性轮胎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 要求目前没有国家标准和行

36、业标准,本标准是按照GB/T 1.1-2009、GB/T33635-2017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的。附录A(资料性附录)产品/物料的绿色属性产品/物料的绿色属性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与安全属性,具体见图A.1。图A.1 产品/物料的绿色属性附录B(资料性附录)重点管控物料分类及说明绿色供应链重点管控物料分类及说明见表B.1表B.1 重点管控物料分类表分类说明主要物料构成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外购件、元器件以及产品包装物、生产辅助材料等有害物质禁用物质1. 法规或产品标准规定禁止在产品(或包装物)中含有或制造过程使用的物质;2. 已经明确要求有较高毒性或环境影响的、并且有替代物质的物质;3. 用

37、户要求禁止使用的其他物质等限用物质1. 法规规定的对其在产品中的用途、使用量进行限制,将来可能禁止使用的物质;2. 用户或产品标准中限制其在产品中的用途、使用量的物质;3. 企业规定的限制其在产品中的用途、使用量的物质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限制其用途或使用量的物质受控物质1. 毒性或对环境的危害性尚未明确、用户要求公开其在产品中的使用状况的物质;2. 稀有并且不易再生的物质循环利用材料可再生材料经过加工处理可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原材料再生材料对废弃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所产生的材料再使用件废气产品或其中的元器件、零部件,经清理、维修后继续用于原来用途的再制造件经过再制造过程,质量特性恢复到不低于原型新品水平

38、的零部件附录C(资料性附录)产品绿色设计指标及要求C1 材料选择及使用C.1.1 不使用禁用物质,减少限用物质使用具体要求如下:a) 避免或尽量减少使用有毒有害材料;b) 慎重选用尚不清楚毒副作用的人工化学物质;c) 不可避免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材料时应:新(或改进)产品用量比原产品减少;用量不超过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标准的限值要求;提出进一步改进方案和措施,例如提出替代技术(或材料)的研究计划。C.1.2 减少材料的种类和使用量具体要求如下:a) 减少同类产品使用材料的种类;b) 减少材料的使用量;c) 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废料产生和排放;d) 必须使用混合材料时,选择相容性好的材料。C.1.3 考虑材料来源具体要求如下:a) 优先选用来源丰富和可再生的材料,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稀有材料;b) 优先选用再生材料和再制造件(标准和政策法规禁止的除外);c) 优先选择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或符合绿色供应链要求的供应商。C.1.4 考虑材料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具体要求如下:a) 优先选用易于回收、可循环利用的材料;b) 在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造的零件时,优先选用能够或者容易分离的材料。C2 产品结构设计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