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_第1页
有余数的除法_第2页
有余数的除法_第3页
有余数的除法_第4页
有余数的除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2、教材的理解: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单元中共3个例题,例1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

2、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然后着重对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教学,这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例2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教学,教材通过一个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例3,则是探究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基于以上思考,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3、教学目标,重难点: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而在具体操作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明确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则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二、教法学法:为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1、自主操作、体验感悟我设计了一个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含义。这个活动本身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和空间,充分发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反思交流、应用提高在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我将转变传统大量的练习和直接告诉的做法,结合学生摆小棒的例子,鼓励学生猜想、验证,逐步抽象概括,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性学习,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深刻体验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突破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和愿望。三、教学设计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

4、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探究情境”、“通过操作,引导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享受成功的快乐”三个教学环节。1、首先是“复习旧知,引入探究情境”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必须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2、通过操作、引导自主探究:摆小棒,让学生通过两次摆小棒突破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第一次摆:理解余数的含义,会正确用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1)学生操作:请每个学生算出11根小棒,用这11根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案,要求重复摆这个图案,看看这11根

5、小棒最多可以摆几个这样的图形。(2)学生展示:将学生的各种摆法展示出来,可能学生会摆、等等。(3)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摆小棒的过程,明确余下的是多余的,不能再摆一个原有的图形,也就明确了余数的产生的意义。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出今天要探究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4)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横式:请学生以其中展示的第一幅图为例求一共能摆几个图形?试着列出自己心目中的算式,学生在模仿的前提下,自主练习,根据摆法,为其他几幅图列出算式并结合小棒明确各部分的意义。第二次摆: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这部分我将分四个层次教学(1)学生观察黑板上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学生一般都会

6、得出:余数除数。(2)学生验证:要求学生同桌合作,继续添加小棒的根数摆其中一位同学摆的图形,观察还可能余下几根小棒并记录下来。(3)可能有的情况记录。教师通过引导几组学生自己汇报实验结果,得出除数是2、3、4、5,余数都比除数小,得出开始大胆的猜测是正确的。也就是余数除数的结论是正确的。(4)即时练习,判断下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计算是否正确。3、巩固新知,享受成功的快乐: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套情境题,以学校丰收节活动为情境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三个问题:四(1)班分配到摘毛豆的丰收活动,他们共领了8个小篮,平均分给8个小组,每个小组领到几个小篮,还多几个?四(1)班共摘了28千克毛豆,每5千克装一

7、篮,他们共装了几个小篮,还余多少千克?老师们也和他们一起摘了,最多只能装满6个小篮,他们可能摘了几千克?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四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18÷3=6“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

8、养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具、学具】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 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2. 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

9、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1. 教学例题1。(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15÷5=3(组

10、)(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教学例题2。(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4)尝试列式:23÷5=4(组)3(盆)(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

11、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7)学生汇报。(8)列出竖式: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1. 探究关系:出示例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15÷5=3(组)17÷5=3(组)2(盆) 24÷5=4(组)4(盆)2.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

12、再分的数才叫余数;(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1. 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2. 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3. 游戏题:“猜猜看”。(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4. 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13、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强调数学的“数学味”,使孩子们在认知的冲突、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成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培养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等思维能力。  第一,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使情境具有“数学味”。以学生自身对有余数除法的认知来作为一个教学的情境,这样能在一上课就使孩子们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使孩子们迅速调动认知体系中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认知,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同时,又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认知起点,对教学做出相应的

14、调整;另外,还可以使一部分已经有所认识的孩子在上课开始就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今后能更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数学。这样的教学情境比起案例一中的生活情境能起到更全面的作用,能使孩子们在上课开始就体会到数学课的“数学味”    第二,注重为孩子们创设一些安静的思考的环境。让孩子们静静地观察、独立地思考有余数除法与以前学习的除法的不同;让孩子们静静地倾听,认真地分析其他孩子说的计算方法;让孩子们静静地尝试,体验有余数除法的最优算法。本节课少了小组合作的热闹,更没有一些激动人心的游戏或生活场景,但给每位孩子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孩子们在观察思考中有了自己的发现,在安静倾听中分

15、享了别人的学习成果,在默默感悟中体验了算法最优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收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功,而孩子们的观察、概括、分析等能力也在课堂的这一片“静土”中得到了孕育、发芽、成长。  第三、构建生活的数学学习原型,使“生活味”为“数学味”服务。强调数学的“数学味”并非要否定数学的“生活味”,而是要把“数学味”和“生活味”有效地结合。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为了有利于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我们必须为他们构建生活原型。在案例二中,当孩子们说出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之后,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算式的意义,教师让孩子们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这个算式去计算”,这样的问题创设,就为孩子们沟通“数学生活”搭建了桥梁,抽象的数学知识找到了具体的生活原型作依托,孩子们对于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就更形象了。之后,再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个算式,又把孩子们的思维从具体的生活中得到提升,孩子们运用符号、简图来表示,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得到深化,孩子们的思维过程逐步地“数学化”。  教学后,我们欣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