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实验ppt课件_第1页
必修一实验ppt课件_第2页
必修一实验ppt课件_第3页
必修一实验ppt课件_第4页
必修一实验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仪器实验仪器探求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探求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铁架台、弹簧、砝码、刻度尺、坐标纸铁架台、弹簧、砝码、刻度尺、坐标纸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 用铁架台将弹簧竖直悬挂,调理弹簧的指针读数用铁架台将弹簧竖直悬挂,调理弹簧的指针读数.2. 在弹簧下方悬挂砝码,用直尺丈量弹簧的总长或伸长在弹簧下方悬挂砝码,用直尺丈量弹簧的总长或伸长.3. 改动悬挂砝码个数反复步骤改动悬挂砝码个数反复步骤2,尽能够多测几组数据,列表并记录,尽能够多测几组数据,列表并记录.4. 以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为横坐标,描点以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为横坐标,描点 . 5. 尝试作出一条平滑曲线包括直线尝试作出一条

2、平滑曲线包括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留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一样线上,但要留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一样.6. 以弹簧的伸长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以弹簧的伸长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假设不行那么思索二次函数假设不行那么思索二次函数7. 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1.原长的记录原长的记录2.钩码不易过重,也不易过轻钩码不易过重,也不易过轻3.记录弹簧长度时,应确保钩码处于平衡形状记录弹簧长度时,应确保钩码处于平衡形状4.坐标轴的选择与拟合曲线坐标轴的选择与拟合曲线5.

3、关于图像的斜率和交点关于图像的斜率和交点本卷须知本卷须知某同窗做某同窗做“探求弹力和弹簧伸长探求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的关系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把L-L0作为作为弹簧的伸长弹簧的伸长x.这样操作,由于弹这样操作,由于弹簧本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簧本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能够是右图中的图线能够是右图中的 C图图5 5答案答案B2 2(2021(2021福建理综福建理综)

4、)某实验小组在做研讨橡皮筋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某实验小组在做研讨橡皮筋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的实验时,将原长约的实验时,将原长约200 mm200 mm的橡皮筋上端固,在竖直悬挂的橡皮筋下端逐一的橡皮筋上端固,在竖直悬挂的橡皮筋下端逐一增挂钩码增挂钩码( (质量均为质量均为20 g)20 g),每增挂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橡皮筋伸长量;当,每增挂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橡皮筋伸长量;当挂上挂上1010只钩码后,再逐一把钩码取下,每取下一只钩码,也记下对应的橡皮只钩码后,再逐一把钩码取下,每取下一只钩码,也记下对应的橡皮筋伸长量根据丈量数据,作出增挂钩码和减挂钩码时的橡皮筋伸长量筋伸长量根据丈量数据,作

5、出增挂钩码和减挂钩码时的橡皮筋伸长量ll与与拉力拉力F F关系的图象如图关系的图象如图6 6所示从图象中可以得出所示从图象中可以得出_( (填选项前的字母填选项前的字母) )A A增挂钩码时增挂钩码时ll与与F F成正比,而减挂钩成正比,而减挂钩码时码时ll与与F F不成正比不成正比B B当所挂钩码数一样时,增挂钩码时橡当所挂钩码数一样时,增挂钩码时橡皮筋的伸长量比减挂钩码时的大皮筋的伸长量比减挂钩码时的大C C当所挂钩码数一样时,增挂钩码时橡当所挂钩码数一样时,增挂钩码时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减挂钩码时的相等皮筋的伸长量与减挂钩码时的相等D D增挂钩码时所挂钩码数过多,导致橡增挂钩码时所挂钩码数过

6、多,导致橡皮筋超出弹性限制皮筋超出弹性限制答案答案D需求估读的丈量仪器需求估读的丈量仪器 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弹簧秤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弹簧秤 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可以分别采用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可以分别采用1/2、1/5、1/10的估读方法,的估读方法, 普通:普通:最小分度是最小分度是2的,包括的,包括0.2、0.02等,采用等,采用1/2估读,如安培表估读,如安培表00.6A档;档;最小分度是最小分度是5的,包括的,包括0.5、0.05等,采用等,采用1/5估读,如安培表估读,如安培表015V档;档;最小分度是最小分度是1的,包括的,包括0.1、0

7、.01等,采用等,采用1/10估读,如刻度尺、螺旋测微估读,如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安培表器、安培表03A档、电压表档、电压表03V档等,当丈量精度要求不高或仪器精度不档等,当丈量精度要求不高或仪器精度不够高时,也可采用够高时,也可采用1/2估读。估读。不需求估读的丈量仪器不需求估读的丈量仪器 游标卡尺、秒表、电阻箱在读数时不需求估读;游标卡尺、秒表、电阻箱在读数时不需求估读;欧姆表刻度不均匀,可以不估读或按半刻度估读。欧姆表刻度不均匀,可以不估读或按半刻度估读。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1) 构造:主要由弹簧、带刻度的外壳、指针三个部分组成。构造:主要由弹簧、带刻度的外壳、指针三个部分组成。 (2

8、) 原理: 根据胡克定律:F拉F弹=kx刻线均匀分布。0.4N(4) 本卷须知:本卷须知: (3) 读数:读数:根据被测力的大小选择弹簧秤的量程,不能超越根据被测力的大小选择弹簧秤的量程,不能超越 量程丈量,否那么会损坏弹簧秤。量程丈量,否那么会损坏弹簧秤。运用前要检查弹簧秤的指针能否指到零刻度,如运用前要检查弹簧秤的指针能否指到零刻度,如 果不指零就需求校零。果不指零就需求校零。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秤轴线方向一致,同时弹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秤轴线方向一致,同时弹 簧、指针、拉杆不要与刻度板和刻度板末端的限簧、指针、拉杆不要与刻度板和刻度板末端的限 位孔发生摩擦。位孔发生摩擦。验证力的平行四边

9、形定那么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秤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个两个),橡皮条,橡皮条,细绳细绳(两个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等效法等效法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1.固定白纸与橡皮条一端固定白纸与橡皮条一端A A点,另一端拴上细绳套点,另一端拴上细绳套2.2.校准,用两只弹簧秤分别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一位置校准,用两只弹簧秤分别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 O,记录两弹簧秤读数,用笔描下记录两弹簧秤读数,用笔描下O O点位置及此时两条细绳套方向点位置及此时两条细绳套方向3.3.从从O

10、 O点沿两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两力的图示点沿两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两力的图示4.4.以以F1F1、F2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两邻边所夹对角线即为合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两邻边所夹对角线即为合力F F的图示的图示5.5.只用一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只用一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 O记下此记下此时秤的示数时秤的示数FF及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按同样的标度作出及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按同样的标度作出FF的图示比的图示比较较FF与与F F的大小和方向的大小和方向6.6.改动改动F1F1、F2F2的大小和夹角,反复做两次实验,得出结论的大

11、小和夹角,反复做两次实验,得出结论主要丈量主要丈量: 结点结点O的位置两测力计的示数的位置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 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时:弹簧秤的拉力大小点时: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及方向本卷须知本卷须知弹簧秤运用前要校零,要留意竖直位置与程度位置。弹簧秤运用前要校零,要留意竖直位置与程度位置。同一次实验中,橡皮筋结点位置一定要一样。三个拉力同一次实验中,橡皮筋结点位置一定要一样。三个拉力F1 、F2 、F和和均在平行于纸面的平面内。均在平行于纸面的平面内。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 标志两条

12、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能够远些标志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能够远些.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普通取普通取 60- 120.应该尽能够使弹簧秤的拉力大一些。在画力的合成图时应该尽能够使弹簧秤的拉力大一些。在画力的合成图时,要恰中选定要恰中选定标度。图要尽能够画得大些标度。图要尽能够画得大些单单1如下图,是探求某根弹簧的伸长量如下图,是探求某根弹簧的伸长量x与所受拉力与所受拉力F之间的关之间的关系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系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弹簧的劲度系数是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 NmB从开场到当弹簧受从开场到当弹簧受F1200 N的拉力时,拉力对弹簧做功的

13、拉力时,拉力对弹簧做功20 JC当弹簧受当弹簧受F2800 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量为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量为x240 cmD从开场到当弹簧伸长量为从开场到当弹簧伸长量为x120 cm时,拉力对弹力做功时,拉力对弹力做功80 J c单如下图,在单如下图,在“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实验中,使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实验中,使b弹簧从图示弹簧从图示位置开场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位置开场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在这个过程中,坚持O点位置点位置不变和不变和a弹簧的拉伸方向不变。那么整个过程中,关于弹簧的拉伸方向不变。那么整个过程中,关于a、b弹簧弹簧的读数变化是的读数变化是 Aa增大,增大,

14、b减少减少 Ba减少,减少,b增大增大 Ca减少,减少,b先增大后减少先增大后减少 Da减少,减少,b先减少后增大先减少后增大DDuo Duo 如图如图5 5所示,在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橡皮筋一端固定于所示,在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橡皮筋一端固定于P P点,另点,另一端衔接两个弹簧秤,并使该端拉至一端衔接两个弹簧秤,并使该端拉至O O点,两个弹簧秤的拉力分别为点,两个弹簧秤的拉力分别为F1F1、F2(F2(9090) ),现使,现使F1F1大小不变地沿顺时针转过某一角度,要使结点仍大小不变地沿顺时针转过某一角度,要使结点仍在在O O处,相应地使处,相应地使F2F2的大小及图中的大小及图中角发生变化那

15、么相应的变化能够是角发生变化那么相应的变化能够是AF2一定增大一定增大 BF2能够减少能够减少 C角一定减小角一定减小 D. 角能够增大角能够增大答案答案AD在在“探求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需求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程探求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需求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程度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度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 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1某同窗在做该实验时以为:某同窗在做该实验时以为

16、: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平行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时,拉力要适当大些D拉力拉力F1和和F 2的夹角越大越好的夹角越大越好其中正确的选项是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填入相应的字母2假设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均为假设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秤拉力的方向相互,且两弹簧秤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那么垂直,那么 选填选填“能或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不能用一个量

17、程为5N的的弹簧秤丈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弹簧秤丈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 结点绳套1ABC 2不能不能 由于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超出了弹簧秤的量程由于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超出了弹簧秤的量程(2) 在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和OC为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图乙中的图乙中的F与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方向的是_。(2分分)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

18、是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2分分)A. 理想实验法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C. 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建立物理模型法 F B 12 李明同窗在做李明同窗在做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如图点以及两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如图a所示,所示,1试在图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表示此力力2有关此实验,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有关此实验,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两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两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

19、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秤拉力的效果一样两次弹簧秤拉力的效果一样 D假设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假设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需调整另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3图图b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窗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窗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

20、符合实验现实?力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现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的图示是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的图示 答:答: 4在以上比较符合实验现实的一位同窗中,呵斥误差的主要缘由是:至少在以上比较符合实验现实的一位同窗中,呵斥误差的主要缘由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写出两种情况A C 张华作的符合实验现实张华作的符合实验现实 1、F1的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的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2、F2的大小比真实值偏小且方向的大小比真实值偏小且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比真实方向偏左3、作图时两虚线不分别与、作图时两虚线不分别与F1线和线和F2线平行线平行 构造构造振片振针接线柱线圈永久磁铁限位孔纸带定位轴复写纸电磁式打点计时器电磁式打点计时

21、器原理原理 打点计时器的线圈中通入打点计时器的线圈中通入50HZ的交流电时,电流的交流电时,电流1秒钟改动秒钟改动100次方向,振片相当于一个磁极不断变化的电磁铁,当左端为次方向,振片相当于一个磁极不断变化的电磁铁,当左端为N极时,振片被永久磁铁的极时,振片被永久磁铁的S极吸引向下运动;当左端为极吸引向下运动;当左端为S极时振片极时振片被永久磁铁的被永久磁铁的N极吸引向上运动,振片极吸引向上运动,振片1秒钟震动秒钟震动50次,振针次,振针0.02S打一个点。打一个点。NSNSSNSNSNNSSNNSSNNSSNNSSNNSN S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原理: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

22、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过放电原理: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过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迹 阐明: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阐明: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 纸带上直接记录了哪些信息纸带上直接记录了哪些信息? ?时间、位移、速度方向时间、位移、速度方向可以间接求出哪些物理量?可以间接求出哪些物理量?速度、加速度速度、加速度本卷须知:本卷须知: 记时点、计数点记时点、计数点 ; 间隔的给出方式

23、间隔的给出方式 ; 单位单位7.724.314.815.295.766.256.717.21单位:单位:cm 03 03江苏江苏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点,试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点,试根据给出的数据,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根据给出的数据,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s1 =7.72 cm s2 =7.21 cm s3 =6.71 cm s4 =6.25 cm s5 =5.76 cm s6 =5.29 cm s7 =4.81 cm s8 =4.31 cm2483726154)()()()(41aTsssssssssa = - 3.0m/s2 为了测定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启动时的加速度,某人为了测

24、定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启动时的加速度,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张底片上多次爆光的照片,如图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张底片上多次爆光的照片,如图示,假设拍摄时每隔,假设拍摄时每隔2 2秒爆光一次,汽车车身总长秒爆光一次,汽车车身总长4.54.5米米,那么这辆汽车的加速度约为,那么这辆汽车的加速度约为 A. 1 m/s2 B. 2 m/s2 C. 3 m/s2 A. 1 m/s2 B. 2 m/s2 C. 3 m/s2 D. 4 m/s2 D. 4 m/s2 0 5 10 15 20 2599上海上海答:答: B 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

25、次曝光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下图,延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时的位置,如下图,延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等的,由图可知 A. 在时辰在时辰t2以及时辰以及时辰t5两木块速度一样两木块速度一样B. 在时辰在时辰t3两木块速度一样两木块速度一样C. 在时辰在时辰t3和时辰和时辰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一样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一样D. 在时辰在时辰t4和时辰和时辰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一样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一样 t1 t2 t3 t4 t5 t6 t7t1 t2 t3 t4 t5 t6 t7C C00年上海年上海 单单11 届启东调研测试卷届启东调

26、研测试卷1010在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窗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窗在打出的纸带上每打出的纸带上每5 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 A、B B、C C、D D、E E、F F六个计数点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叫成五段分别叫a a、b b、c c、d d、e 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地粘在xoyxoy坐标系中,如下图,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坐

27、标系中,如下图,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v-tv-t关系的图线,从而关系的图线,从而可求出加速度。可求出加速度。A BCDEFxabc dOy 请他在请他在xoyxoy坐标系中用最简约的方法作出能表坐标系中用最简约的方法作出能表示示v-tv-t关系的图线关系的图线( (作答在题卡上作答在题卡上) ),并指出哪个轴,并指出哪个轴相当于相当于v v轴?轴?答:答: 。y轴轴 2 2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场计时,要想求出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场计时,要想求出0.15s0.15s时辰的瞬时速度,需求时辰的瞬时速度,需求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 答:答: 。 3 3假设测得假设测得a a段纸带的长度

28、为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2.0cm,e e段纸带的长度为段纸带的长度为10.0cm10.0cm,那,那么加速度为么加速度为 m/s2m/s2。 b2.0方案一:方案一:钩码的总重力钩码的总重力G G当当作小车遭到的拉力作小车遭到的拉力F F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计算出小车的加纸带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速度a a用天平测出小车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的质量m mDan 1.关于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关于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以下说法中符合实践的以下说法中符合实践的是是 ( )A.经过同时改动小车的质量经过同时改动小车的质量m及遭到的拉力及遭到的拉力F的研讨的研讨,能归纳能归纳出加速

29、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B.经过坚持小车质量不变经过坚持小车质量不变,只改动小车的拉力的研讨只改动小车的拉力的研讨,就可以就可以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C.经过坚持小车受力不变经过坚持小车受力不变,只改动小车质量的研讨只改动小车质量的研讨,就可以得就可以得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D.先不改动小车质量先不改动小车质量,研讨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研讨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不改动力再不改动力,研研讨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讨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最后归纳出加速度、

30、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间的关系 D Duo BD Duo 4.4.如图如图3 33 31212所示是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描画所示是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描画出的三条出的三条a aF F图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图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三条倾斜直线所对应绳的拉力一样三条倾斜直线所对应绳的拉力一样B.三条倾斜直线所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不同三条倾斜直线所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不同C.直线直线1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最大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最大D.直线直线3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最大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最大 BD1.某学生做某学生做“验证牛

31、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一端垫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偏大得过高,使得倾角偏大.他所得到的他所得到的aF关系可用以下哪个图线表示关系可用以下哪个图线表示 (a是小车是小车的加速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 C在在“探求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探求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在研讨加速度在研讨加速度a与小车的质量与小车的质量M的关系时的关系时,由于没有留意一直满足由于没有留意一直满足M m的条件的条件,结果得到的图象应是以下图中的结果得到的图象应是以下图中的 D 11.“探求加速度与物体质量

32、、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安装如图甲所示探求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安装如图甲所示.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袋如图乙所示。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袋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明晰的点起,每从比较明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间隔。该小车的加速度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间隔。该小车的加速度a=_m/s2.保管两位有效保管两位有效数字数字2平衡摩擦力后,将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一样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个一样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丈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丈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0.16 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a-F的关系图像的关系图像. 3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 a-F 图线不经过原点,请阐明主要缘由。图线不经过原点,请阐明主要缘由。 由于砝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