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体反射的评定第一页,共57页。神经反射评定可实现的目标n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情况n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n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n预测疾病的转归第二页,共57页。脊髓和脑干的原始反射n脊髓水平的原始反射一般在妊娠28周到出生后2个月出现,脑干水平的原始反射大部分在出生时出现并维持到出生后4个月,少部分到6个月。n上述反射的出现和消失意味着中枢神经系统反射的成熟过程。第三页,共57页。中脑和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n中脑水平的反射大部分在出生时或出生4-6个月出现并维持终生,小部分在出现一段时间后消失。大脑皮质在出生后6-18个月出现并终生存在。n上述反射发育的迟缓或异常将导致患儿躯干和肢体运动功
2、能的发育异常。第四页,共57页。一、脊髓水平的反射一、脊髓水平的反射n脊髓反射是脑桥下1/3的前庭外侧核传导的运动反射, 它协调四肢在屈曲和伸展模式中的肌肉。对脊髓反射检测的阳性或阴性反应在2 个月的正常儿童可能存在,超过2个月的儿童阳性反应持续存在, 可能预示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迟缓,阴性反应是正常的。第五页,共57页。(一)屈肌收缩反射(Flexor Withdrawal) n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下肢伸展。n诱发刺激:刺激一侧足底。n阴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维持伸展或对恼人的刺激快速地退缩。n阳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而屈曲。不要与挠痒相混淆。n解释: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
3、常的,在这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第六页,共57页。(二)伸肌伸展反射(Extensor Thrust) n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两下肢一侧伸直,一侧屈曲。n诱发刺激:刺激屈曲的一侧下肢的足底。n阴性反应:屈曲的下肢维持姿势不变。n阳性反应:屈曲的下肢失去控制而伸直。不要与挠痒相混淆。n解释: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的, 在此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第七页,共57页。(三)第一种交叉伸展反射 (Crossed Extension)n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屈曲。n诱发刺激:屈曲伸直侧的下肢。n阴性反应:在伸直侧下肢屈曲时,对侧下肢仍保
4、持屈曲。n阳性反应:在屈曲伸直侧下肢时,对侧屈曲的下肢变为伸直。n解释:在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在此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第八页,共57页。(四)第二种交叉伸展反射(Crossed Extension)n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双侧下肢伸直。n诱发刺激:连续轻拍大腿内侧。n阴性反应:双侧下肢对刺激无反应。n阳性反应:对侧下肢内收、内旋和足跖屈(呈典型的剪刀位)。n解释: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的,2个月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第九页,共57页。二、脑干水平n脑干反射是通过从前庭外侧核到位于基底神经节下方的红核之间的区域传导的、静止的姿势反射,它影响全身的肌
5、张力变化,既与头和身体在空中的位置有关,也与头同身体的位置关系有关。在出生后前4-6个月,脑干反射的阳性或阴性的存在可见于正常儿童,超过6 个月的儿童仍存在阳性反射可能提示运动发育迟缓,阴性反应是正常的。第十页,共57页。(一)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symmetrical Tonic Neck)n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直。n诱发刺激:将头转向一侧。n阴性反应:两侧肢体无反应。n阳性反应:面部朝向的一侧上下肢伸展或伸肌肌张力增高;对侧上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n解释: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但任何时候出现的强制性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都是病理性的,出生6 个月后的阳性反
6、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第十一页,共57页。(二)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1)n检测体位:病人取手足着地俯卧位或趴在检查者膝上。n诱发刺激:将头向腹侧屈曲。n阴性反应:四肢肌张力无变化。n阳性反应:上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高。n解释: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出生6个月后阳性反应的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第十二页,共57页。(三)第二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2)n检测体位:病人取手足着地俯卧位或趴在检查者膝上。n诱发刺激:将头向背侧屈曲。n阴性反应:上下肢肌张力无变化。n
7、阳性反应:上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高;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n解释: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6个月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第十三页,共57页。(四)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Supine)n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直。n诱发刺激:维持仰卧位。n阴性反应: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无变化。n阳性反应: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增高。n解释:出生后4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月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第十四页,共57页。(五)俯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Prone)n检测体位:病人取俯卧,头
8、置正中。n诱发刺激:维持俯卧位。n阴性反应:屈肌张力无变化,头、躯干、四肢伸直。n阳性反应:不能后伸头、后缩肩及伸展躯干和四肢。n解释:出生后4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月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第十五页,共57页。(六)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s)n检测体位:病人仰卧。n诱发刺激:让病人用力抓一物体(偏瘫患者用健侧手)。n阴性反应:在身体其他部位无反应或很少的反应或很轻微的肌张力增高。n阳性反应:对侧肢体出现同样的动作和(或)身体其他部位肌张力增高。n解释:若阳性反应发生于伴有其他异常反射的患者,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第十六页,共57页。(七)阳性支持反应(
9、Positive Supporting Reaction)n检测体位:抱病人使之维持站立。n诱发刺激:使病人用足底跳跃几次。n阴性反应:肌张力无变化(下肢维持屈曲)n阳性反应:下肢伸肌张力增高,足跖屈,膝反张也许发生。n解释:出生后4-8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在8个月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第十七页,共57页。(八)阴性支持反应 (Negative Supporting Reaction)n检测体位:帮助病人成站立位。n诱发刺激:使之成自我负重位。n阴性反应:由于阳性支持产生的伸肌张力缓解,允许成跖行足(即踝关节90)和下肢屈曲。n阳性反应:伸肌张力未缓解,阳性支持持续存在。n解释:正
10、常反应是伸肌张力充分缓解,并允许屈曲;异常反应是超过8个月阳性支持反应仍存在。4个月后负重下肢的过度屈曲也是异常的。第十八页,共57页。三、中脑水平n(一)调正反应(Righting Reactions)n调正反应是在红核上方的中脑整合的,不包括大脑皮质。调正反应相互作用,使头和身体在空间保持正常位置。它们是出生后第一批发育的反射,到10-12个月时达到最大效应。当皮质控制增加时,它们逐渐改变并受到抑制,到5岁末时消失。它们的组合动作使得儿童能够翻身、起坐、手膝位起立和手足支撑俯卧。第十九页,共57页。1颈调正反射(Neck Righting) n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直。n诱
11、发刺激:被动地或主动地将头转向一侧。n阴性反应:身体不旋转。n阳性反应:整个身体向着与头一样的方向旋转。n解释:出生后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超过6个月仍存在阳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超过1个月的儿童阴性反应是反射发育迟缓指征。第二十页,共57页。2身体调正反射(Body Righting Acting on the Body) n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直。n诱发刺激:主动地或被动地将头转向一侧。n阴性反应:身体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分段旋转。n阳性反应:在骨盆和肩之间的躯干部分的旋转,如先是头转,然后是肩,最后是骨盆。n解释:大约出生后6个月直到18个月出现阳性反应,6个月后
12、仍是阴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第二十一页,共57页。3第一种头部迷路调正反射(Labyrinthine Righting Acting on the Head 1) n检测体位:将患者遮上眼睛,置俯卧位。n诱发刺激:维持俯卧位。n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地抬至正常位置。n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呈垂直位,口呈水平位。n解释:出生后大约1-2个月直到终生阳性反应都是正常的,2个月后仍阴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第二十二页,共57页。4第二种头部迷路调正反射(Labyrinthine Righting Acting on the Head 2) n检测体位:将患者遮上眼睛,置仰卧位。n诱
13、发刺激:维持仰卧位。n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抬起到正常位置。n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呈垂直位,口呈水平位。n解释:出生后6个月开始直至终生阳性反应都是正常的,6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第二十三页,共57页。5第三种头部迷路调正反射(Labyrinthine Righting Acting on the Head 3) n检测体位:将患者眼睛遮上,抱住患者骨盆处。n诱发刺激:使患者向右侧倾斜。n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调正至正常位置。n阳性反应:头调正至正常位置,面部垂直,口呈水平位。n解释:出生后大约6-8个月直至终生阳性反应都是正常的,8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
14、迟缓。第二十四页,共57页。6第四种头部迷路调正反射(Labyrinthine Righting Acting on the Head 4)n检测体位:将患者眼睛遮上,抱住患者骨盆处。n诱发刺激:使患者向左侧倾斜。n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调正至正常位置。n阳性反应:头调正至正常位置,面部垂直,口呈水平位。n解释:出生后大约6-8个月直至终生阳性反应都是正常的,8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第二十五页,共57页。7第一种视觉调正反射(Optical Righting 1) n检测体位:双手抱患者并使之在空中呈俯卧位。n诱发刺激:维持俯卧位。n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抬至正常位置。n阳性反
15、应: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垂直,口呈水平位。n解释:阳性反应在头部迷路调正反射出现后不久出现,直至终生(如果迷路调正反射不存在,那么视觉调正反射在各个位置上都将是无效的),在此时间之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第二十六页,共57页。8第二种视觉调正反射(Optical Righting 2) n检测体位:双手抱患者并使之在空中呈仰卧位。n诱发刺激:维持仰卧位。n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抬至正常位置。n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垂直,口呈水平位。n解释:出生后6个月直到终生阳性反应都是正常的,6个月后仍阴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第二十七页,共57页。9第三种视觉调正反射(Optical
16、 Righting 3) n检测体位:双手抱骨盆处并维持在空中。n诱发刺激:斜向右侧。n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抬至正常位置。n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垂直,口呈水平位。n解释:出生后大约6-8个月直至终生阳性反应都是正常的,8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第二十八页,共57页。10第四种视觉调正反射(Optical Righting 4)n检测体位:双手抱骨盆处并维持在空中。n诱发刺激:斜向左侧。n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抬至正常位置。n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垂直,口呈水平位。n解释:出生后大约6-8个月直至终生阳性反应都是正常的,8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第
17、二十九页,共57页。11两栖动物反应(Amphibian Reaction) n检测体位:病人俯卧,头置正中,两下肢伸直、两上肢向头上伸直。n诱发刺激:将骨盆一侧抬起。n阴性反应:上肢、髋、膝不出现屈曲。n阳性反应:骨盆抬起侧的上肢、髋、膝屈曲。n解释:出生后6个月直至终生阳性反应都是正常的,6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第三十页,共57页。三、中脑水平n(二)自动运动反应(Automatic movement Reaction)n自动运动反应作为一组反射可在婴幼儿身上观察到,严格地说,它不是调正反射,但这些反应是随着头部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涉及半规管,或迷路,或颈部的本体感觉,如
18、调正反射一样,自动运动反应出现在发育的某个阶段,它的持续存在或缺乏可见于某些疾病的患者。 第三十一页,共57页。1拥抱反射(Moro Reflex) n检测体位:病人取半仰卧位。n诱发刺激:突然将头伸向后下方。n阴性反应:无或轻微的惊愕反应。n阳性反应:上肢外展、伸直(或屈曲)、外旋,手指伸直和外展。n解释:直到出生后4个月内出现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月后仍有阳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4个月后阴性反应是正常的。第三十二页,共57页。2抬躯反射(Landau Reflex) n检测体位:用手托住病人胸部,俯卧位置于空中。n诱发刺激:主动地或被动地抬头。n阴性反应:脊柱和下肢维持屈曲位。n阳性
19、反应:脊柱和下肢伸直(当头向腹侧屈曲时,脊柱和下肢屈曲)。n解释:出生后6个月到2岁或2岁半阳性反应是正常的,越过2岁半仍阳性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从出生到6个月和从2岁半直至终生阴性反应都是正常的。 第三十三页,共57页。3保护性伸展反应(Parachute Reaction) n检测体位:病人俯卧位,两上肢向头的方向伸展。n诱发刺激:抓起踝或骨盆将病人悬吊在空中,然后突然将头向地板方向运动。n阴性反应:上肢不能保护头,但显示原始反射,如对称或不对称紧张性颈反射。n阳性反应:上肢立即伸展伴手指外展和伸直以保护头。n解释:阳性反应大约在6个月出现并持续终生,6个月后阴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20、。 第三十四页,共57页。四、大脑皮质水平n这些反应是由于大脑皮质、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相互之间有效作用的结果。平衡反应的成熟标志着运动发育进入人类等两足动物阶段,它们在肌力正常时出现并提供身体对重心变化的适应,出生后6 个月平衡反应开始出现。任何水平上的阳性反射都提示下一个更高级的水平出现运动活动的可能性。 第三十五页,共57页。(一)仰卧位平衡反应(Supine) n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在斜板上,上下肢伸直。n诱发刺激:将斜板斜向一侧。n阴性反应:头和胸不能自我调正,无平衡或保护反应( 在身体某些部位可能出现阳性反应,但其他部位不发生阳性反应)。n阳性反应:头和胸调正,抬起的一侧上下肢外展和伸直
21、(平衡反应),斜板较低侧身体出现保护性反应。n解释:出生后6个月直至终生出现阳性反应,6个月后仍出现阴性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一个征象。第三十六页,共57页。(二)俯卧位平衡反应 (Prone)n检测体位:病人俯卧位在斜板上,上下肢伸直。n诱发刺激:将斜板斜向一侧。n阴性反应:头和胸不能自我调正,无平衡或伸展反应( 身体的某些部位可能会出现阳性反应,但其他部位不出现)。n阳性反应:头和胸调正,抬起的一侧上下肢外展、伸直(平衡反应),斜板较低的一侧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应。n解释:出生后大约6个月出现阳性反应,并持续终生。6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一个征象。 第三十七页,共57页。(三
22、)膝手四点位平衡反应(Four-foot Kneeling) n检测体位:病人膝手四点位支撑。n诱发刺激:将身体向一侧倾斜。n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没有平衡或保护反应( 身体的某些部位有阳性反应而其他部位没有)。n阳性反应:头、胸调正,抬起的一侧上下肢外展、伸直,较低的一侧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应。n解释:出生后8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并持续终生。8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征象。 第三十八页,共57页。(四)坐位平衡反应(Sitting) n检测体位:病人坐在椅上。n诱发刺激:拉或使病人向一侧倾斜。n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无平衡或保护性反应( 身体某些部位可能出现阳性反
23、应,其他部位没有)。n阳性反应:头、胸调正,抬高一侧上下肢外展、伸直(平衡反应),较低的一侧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应。n解释:出生后大约10-12个月出现阳性反应,并维持终生。12 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征象。 第三十九页,共57页。(五)双膝立位平衡反应 (Kneel-Standing) n检测体位:病人呈双膝立位。n诱发刺激:拉或使病人向一侧倾斜。n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无平衡或保护性反应。(身体某些部位可能出现阳性反应,但其他部位没有)。n阳性反应:头、胸调正,抬高的一侧上下肢外展、伸直(平衡反应),较低的一侧出现保护性反应。n解释:出生15个月后出现阳性反应,并维持终
24、生。15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征象。 第四十页,共57页。(六)第一种跨步及跳跃反应(Hopping 1) n检测体位:病人呈站立位,检测者握住病人双侧上臂。n诱发刺激:使病人向右或左侧移动。n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不能跨步维持平衡。n阳性反应:头、胸调正,向侧方跨步以维持平衡。n解释:出生后大约15-18个月出现阳性反应,并维持终生。18 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象征。 第四十一页,共57页。(七)第二种跨步及跳跃反应(Hopping 2) n检测体位:病人呈站立位,检查者双手握住病人上臂。n诱发刺激:使病人向前活动。n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不能
25、跨步维持平衡。n阳性反应:头、胸调正,向前跨步以维持平衡。n解释:出生后大约15-18个月出现阳性反应,并维持终生。18 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象征。 第四十二页,共57页。(八)第三种跨步及跳跃反应(Hopping 3) n检测体位:病人呈站立位,检查者双手握住病人上臂。n诱发刺激:使病人向后活动。n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不能跨步维持平衡。n阳性反应:头、胸调正,向后跨步以维持平衡。n解释:出生后大约15-18个月出现阳性反应,并维持终生。18 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象征。 第四十三页,共57页。(九)足背屈平衡反应(Dorsiflexion) n检测
26、体位:病人呈站立位,检查者两手握病人腋下。n诱发刺激:使病人向后倾斜。n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足无背屈。n阳性反应:头、胸调正,足背屈。n解释:出生后15-18个月出现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并维持终生。18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征象。 第四十四页,共57页。(十)跷跷板平衡反应 (See-Saw) n检测体位:(病人必须能维持站立平衡)病人站立位,检查者双手分别握住病人同侧的手、足,并屈膝、髋。n诱发刺激:轻而慢地向前外侧拉手臂。n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不能维持站立平衡。n阳性反应:头、胸调正,手握的屈曲的膝完全伸直并稍外展以维持平衡。n解释:出生后15个月出现阳性
27、反应是正常的,并维持终生。15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征象。第四十五页,共57页。(十一)猿位平衡反应(Simian Position) n检测体位:病人呈蹲坐位。n诱发刺激:将病人向一侧倾斜。n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维持原位,缺乏平衡或保护性反应。阳性反应:头、胸调正,抬高的一侧上下肢外展、伸直(平衡反应),较低的一侧出现保护性反应。n解释:出生后15-18个月出现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并维持终生。18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征象。 第四十六页,共57页。四、浅反射n浅反射是身体表面部分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引起的肌肉急速收缩反应。各种浅反射都具有与节段装置相当的
28、反射弧,如除了脊髓节段性的反射弧以外,还有冲动循脊髓上升达大脑皮质,而后再经锥体束下降至脊髓前角细胞。反射弧任何部分损害均可引起反射减弱或消失,即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或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均可出现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昏迷、麻醉、深睡、1岁内婴儿也可丧失。第四十七页,共57页。常见的浅反射n n 反射名称 检查方法 反应n 角膜反射 轻触角膜 闭眼睑n 咽反射 轻触咽后壁 呕吐反应n 上腹壁反射 划腹上部皮肤 上腹壁收缩n 中腹壁反射 划腹中部皮肤 中腹壁收缩n 下腹壁反射 划腹下部皮肤 下腹壁收缩n 提睾反射 划大腿上部内侧皮肤 睾丸上提n 跖(足底)反射(正常)轻划足底外侧 足趾及足向跖面屈曲n 肛门
29、反射 轻划肛门附近 外括约肌收缩第四十八页,共57页。五、深反射n深反射是肌肉受突然牵引后引起的急速收缩反应,反射弧仅由两个神经元,即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直接连接而成。一般叩击肌腱引起深反射,肌肉收缩反应在被牵引的肌肉最为明显,但不限于该肌肉。 第四十九页,共57页。(一)深反射减弱或消失n反射弧任何部位的中断可产生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如周围神经、脊髓前根、后根、脊神经节、脊髓前角、后角、脊髓后索的病变。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是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一个重要体征。肌肉本身的病变也影响深反射,如周期性瘫痪、重症肌无力等。病人精神紧张或注意力集中于检查部位,可使反射受到抑制,此时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克服,如让病人主动收缩所要检查的反射以外的其他肌肉,如检查下肢反射时,两手四指屈曲后互相牵拉。深昏迷、深麻醉、深的睡眠、大量镇静药物、脑脊髓损害的神经性休克期也可使深反射消失或减弱。第五十页,共57页。(二)深反射增强 n锥体束在正常情况下对深反射的反射弧起抑制作用,深反射增强是一种释放症状,见于反射弧未中断而锥体束受损伤时,故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重要体征。深反射的增强常伴反射区的扩大,即刺激肌腱以外区域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物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合同协议范本
- 机器设备融资租赁合同
- 2025影院加盟合同模板
- 水果蔬菜招标合同范本
- 北京市房产赠与合同
- 2025关于卧室翻新合同范本
- 钢板加工承包协议书
- 2025年03月四川省达州市“达人英才”事业单位引才169人(广州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刀轴式刨片机类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无汞可充电碱锰电池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Unit 7 A day to remember Section A 2a - 2e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道法(全国卷)
- 幼儿园高铁小知识说课
- 《儿童友好型城市街道空间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 DB12T 1361-2024 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
-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练习题及答案)
- 成人脑室外引流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 标准
- 2024年出售铝厂铝渣合同范本
-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电子教案 专题七 学习情境一 陕西省课时教案
- 项目管理工程师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集团公司)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