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高考适应性月考试题_第1页
2021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高考适应性月考试题_第2页
2021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高考适应性月考试题_第3页
2021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高考适应性月考试题_第4页
2021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高考适应性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高考适应性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600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珠海大剧院“日月贝”讲

2、述着“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城市记忆,古典园林里生长着苏州的温婉这些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与人们产生紧密的情感连接、文化认同。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文化地标首先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融为一体,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意境,还是如今兴起的保护生态、亲近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为脉,整座古城获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体育场“鸟巢”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勾勒出现代北京的美丽风景。反之,若缺乏对自然的敬畏,滥造钢筋

3、水泥地标,即便再大的“手笔”,也与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管子言:“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得益彰,这是文化地标的基本要求。作为一种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也应该追求形神兼备。一个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走进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原样保留的铸造厂车间及生产设备,拉近了人们与老工业基地的时空距离;漫步福州修旧如旧的古厝间,曾经的老房子、如今的文创园,古老与现代交融,乡愁与时尚相遇。面对数之不尽的历史文化街区、革命文

4、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进行合理适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成为广受认可的文化地标。作为一种公共建筑,文化地标还应当发挥服务公众的功能。地标建筑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力来自生活。人们喜欢将博物馆、剧院、书店称为文化地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直接连通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生活。到一座城市先逛博物馆,人们才能加深对这个城市的历史过往和现实文化的认知。以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为例,建院以来,为观众带来一万多场演出,开展大量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及活动,观众和粉丝遍布全国。正是那些传播文化、服务公众的不懈努力,使得文化地标的形象更加亲切、更加持久。正所谓“一邦有一邦之仰止,一邑有一邑之观瞻”,

5、地标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象征。打造新的文化地标,不能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更不可劳民伤财、移盆造景、搞形象工程。(摘编自智春丽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京的紫禁城和深圳的拓荒牛雕塑,都以深植于历史文化和投射时代风貌的特点成为城市文化地标。B.打造新的文化地标,应该重视其历史文化内涵,完善其服务公众的功能,不搞粗制滥造的形象工程。C.只要对各类历史文化街区和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能使其成为广受认可的文化地标。D.一些地方大力打造新文化地标,建“大手笔”钢筋水泥建筑,这与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都相差甚远。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

6、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话题,再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最后补充总结,逻辑清晰。B.文章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大量具体事例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现实感。C.文章引用管子言论,说明了打造文化地标可以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D.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首先应当、也应该、还应当”的说法,体现了层层递进的思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史遗产要进行合理适度的创新性发展,可见,打造文化地标既要传承,更要创新。B.昆明金马碧鸡坊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价值,以其鲜明的符号形象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C.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这是中华传统观点和现代发

7、展理念所达成的共识。D.国家大剧院之所以被称为北京的文化地标,主要是因为它连通着地方的文化和生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启现场登记,700多万普查人员走入千家万户,逐人逐项登记普查信息。登记将持续至12月10日,随后开展普查数据处理、汇总等工作,2021年对外发布主要数据公报。这次人口普查对象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对象相同,是指普查标准时点(2020年11月1日零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在境内居住的港澳台

8、居民和外国人也属于普查对象,需要进行普查登记。记者了解到,这次普查登记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情况。这次普查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指标设置上大体相同,但也有些变化,主要是增加填报公民身份证号码。这主要是出于数据比对的目的,实现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行政记录的比对核查,确保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此次全国人口普查将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普查的数据采集手段由以往普查的使用纸表登记,改为使用PAD或个人智能手机登记。普查员手持电子采集设备入户采集数据,普查对象也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自主申报。登记完成后实时直接上报数据,这样可以减

9、少中间环节,有利于提高数据质量。(摘编自陈炜伟等正式点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启,新华社2020年11月2日)材料二: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人口普查是摸清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及时开展人口普查,全面摸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最新情况,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状况,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完整详尽的人口信息既是制定和完善公共政策的基础,也可以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人口普查了解人民群众需求,将公共资源分配到事关人民群

10、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才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需要相应的战略和政策支持。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了解人口增长、劳动力供给、流动人口变化情况,有助于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摘编自殷鹏人口普查关系国计民生,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1日)材料三:为消除居民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采取多项技术措施加强公民隐私保护。在保护标准方面,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标准要求进行安全管理。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全面采用电子化登记,所

11、采集数据则是实时上传至处理中心并全程加密,保证公民个人信息不在互联网通道泄露。有关方面考虑很周到,除了充分利用技术保障手段,同时仍有法规提供保障。技术和制度的双重保障,应该可以消除居民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相信绝大多数居民面对人口普查时,能够打消顾虑,积极配合人口普查。这对于确保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十分重要。在公民个人信息频繁泄露的今天,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所采取的多种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其价值不仅在于确保此次普查的质量,对其他部门、其他企业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也具有借鉴意义。如果相关工作中每个信息采集方都能高标准安全管理,实时加密上传信息,居民个人信息泄露现象将可望大幅减

12、少。(摘编自丰收努力消除居民顾虑,让人口普查更准确,光明日报2020年11月2日)4.下列对人口普查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于2020年11月1日正式启动现场登记,登记完成后将进行普查数据处理、汇总等工作。B.技术和制度的双重保障,消除了居民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有助于居民提供真实、准确的普查数据。C.及时开展人口普查,全面摸清我国人口最新情况,将对我国经济、民生、人才建设方面产生积极作用。D.在普查员入户采集或普查对象自主申报后,实时直接上报数据,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提高数据质量。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

13、法国留学的中国公民小王还有一年才学成归国,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回国,可以不参加第七次人口普查登记。B.通过开展人口普查,了解人口在各方面的情况,有助于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C.一个地区有多少孩子要上学,上学难不难,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解决类似的问题,有赖于详尽的人口信息。D.如果相关部门能借鉴此次人口普查中保护公民隐私的经验,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导致的网络诈骗事件将有望减少。6.第七次人口普查较以往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戏神刘建超常河在老街唱戏,常河唱的戏是地方戏,叫曲子。曲子戏源

14、于清末年间,从老街民间踩高跷曲演变而来,不过百十年的光景。老街是曲子戏的发源地,因老街人爱听曲子戏,被称为曲子窝。曲子戏的调门也都是几代曲子艺人从老街各行各业的叫卖声、读书声、吵骂声、哭诉声中提炼出来的。曲子一响,忘了爹娘。可见老街人对曲子的痴迷。常河最擅长的是哭戏,在曲子代表戏卷席筒里,常河饰演小仓娃,小仓娃在大堂上诉冤那一大段八十五句的“哭诗调”,最让老街戏迷魂魄出窍哎嗨我的大老爷呀你稳坐在察院我把这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曲曲弯弯星星点点一点不留一齐往外端常河嗓音洪亮,吐字清晰,就是戏园子里没有扩音设备,常河照样能让剧场里坐在每个角落里的戏迷听得清清亮亮,舒舒坦坦。尤其是最后一句的甩高腔:我的大

15、老爷呀,你看我浑身上下,上下浑身都是冤哪更是伴着叫好声、掌声和泪水飞舞。有人说常河唱得好是因为常河敬拜戏神。有人看见常河在唱戏前总是要恭恭敬敬地对着戏神的画像作揖敬拜,十分虔敬。常河拜的戏神是谁?有人说是汤显祖,有人说是曲子戏的创始人朱天水。现如今的老街人谁也没有见过。老街有个传说:老街有个富商的女儿貌美如仙,却患上忧郁症,茶饭不思,寝食难安,闭门不出,家人多方求医不见好转。有人建议富商带着女儿去听常河的戏。富商虽然不情愿,无奈之下也只好试试,便让家人硬把女儿带到了老街戏园子。谁知,常河的戏一开场,女儿就随着常河戏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如醉如痴。戏散场,女儿竟然在老街小店里喝了两碗“不翻汤”,到家里

16、一觉睡到天亮。富商的女儿相中了常河,非要以身相许。这个传说没有经过考证,不过富商连包了十场戏却是真的。常河唱曲子是卖了命的,每次唱完“哭诗调”,汗水都会湿透戏服。管理服装的云袖姑娘,不管戏啥时候散场,都要把常河换下的戏服洗过晾干熨烫,收拾停当。一来二去,常河和云袖有了交往,几年后两人成亲。常河和云袖的儿子常小河八岁那年,老街的剧团散了,剧团的人各找门路。常河和云袖在老街开了间馄饨铺,生意不好不坏,勉强维持生计。有人建议常河在铺子里唱戏以招株客户。常河说,曲子是艺术,我又不是个卖唱的。日子清贫,常河两口子却很踏实。有闲暇,常河就教儿子常小河唱曲子。儿子极聪颖,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参加省电视台的戏曲

17、大奖赛,获得了少年组的第一名。常小河考入京城的一所戏剧学院;常河的媳妇云袖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家里的负担一下子沉重起来。一天傍晚,常河当年的同门师弟登门拜访,言语支吾,心不在焉。常河说,师弟,有话直说吧。师弟磕磕巴巴地说,汝州有个老板的父亲去世了,正办丧事。去世的老人是个曲子迷,当年听过常河的戏。老板想请常河去唱一场,给两万报酬。搁在往日,常河非摔了杯子和师弟翻脸不成。看着重病在床的妻子,常河应允了:只要不在老街唱,我去。灵棚搭在街口人来人往的热闹地界,排场很大。戏台子搭建在灵棚的对面。看热闹的人不少,乱哄哄的。哎嗨我的大老爷呀常河一亮腔,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有懂戏的人立马就认出了常河,消息传开

18、,街里的男女老少都跑出来看热闹。常河的“哭诗调”唱得看热闹的人泪流满面,让出丧的人愈加悲痛。办丧事的老板长足了面子,多给常河塞了一万元。常河回到家里,把钱拿给妻子看,咱有钱看病,有钱供儿子读书。你安心养病,咱这个家塌不了。常河洗漱过后,对着戏神的画像默默不语,泪水直流。有了开头就收不住了,来请常河去唱红白喜事的人越来越多,价码也越给越高。常河来者不拒,只是有一条,绝不在老街唱。常小河在京城举起全国戏剧梅花奖【注】奖杯的时刻,他的父亲常河在老街匐然倒下。哎嗨我的大老爷呀常小河在父亲的葬礼上,唱起了催人泪下的“哭诗调”。送走了父亲,常小河在父亲常常敬拜的戏神像前深深地鞠躬,那戏神的位置摆着父亲常河

19、的照片。【注】梅花奖: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常河说“曲子是艺术,我又不是个卖唱的”,说明他认为这些客人根本不懂欣赏曲子戏,所以不想给他们唱。B.老街传说讲述了富家女对常河唱的戏如痴如醉,侧面体现了常河曲艺的高超,也为小说增添了传奇色彩。C.小说开头写曲子戏的调门是从老街各行各业的声音提炼出来的,表明了曲子戏来源于生活,贴近百姓的特点。D.小说结尾将常小河举起奖杯与常河匐然倒下联系起来写,暗示了正是常河的付出帮助常小河取得了出色成绩。8.“哎嗨我的大老爷呀”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

20、面?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9.“戏神”指什么?试结合文本分析其内涵。(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遇太宗行藉田之礼,文本上藉田颂。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其辞甚美。后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又先与令狐德葉撰周史,其史论多出于文本之手。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谦虚。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文本再拜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

21、犹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注】,以速时谤?臣请一心以侍陛下,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辩,其见待如此。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而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文本既久在枢揆当涂任事赏锡稠叠凡有财务出入皆委季弟文昭一无所问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太宗不悦尝从容谓文本曰卿弟多过恐

22、累卿朕将出之文本泣曰:“臣弟少孤,母特所钟念,不欲离左右。若今外出,母必忧。倘无此弟,亦无老母也。”欷歔呜咽,太宗愍其意而止。唯召见文昭,严加诫约,亦卒无愆过。及将伐辽,凡所筹度,一皆委之。文本受委既深,神情顿竭,言辞举措,颇异平常。及至幽州,遇暴疾,太宗亲自临视,抚之流涕。寻卒,年五十一。 (节选自旧唐书岑文本传,有删改)【注】春坊:指东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既久在枢揆/当涂任事/赏锡稠叠/凡有财务出入/皆委季弟文昭/一无所问/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太宗不悦/尝从容谓文本曰/卿弟多过/恐累卿/朕将岀之/B.文本既久/在枢揆/当涂任事/赏锡稠叠/

23、凡有财务出入/皆委季弟文昭/一无所问/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太宗不悦/尝从容谓文本曰/卿弟多/过恐累卿/朕将出之/C.文本既久在枢揆/当涂任事/赏锡稠叠/凡有财务出入/皆委季弟文昭/一无所问/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太宗不悦/尝从容谓文本曰/卿弟多/过恐累卿/朕将出之/D.文本既久/在枢揆/当涂任事/赏锡稠叠/凡有财务出入/皆委季弟文昭/一无所问/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太宗不悦/尝从容谓文本曰/卿弟多过/恐累卿/朕将出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是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里对其祭祀时的称呼,文中指唐太宗李世民。B.少孤,亦称“孤”

24、,指古人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可指在行冠礼后死了父亲或父母双亡。C.俸禄,是封建时代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粮食、钱币、土地、实物等。D.藉田,古代吉礼的一种,古时帝王于春耕前亲自耕田的典礼,寓有重视农耕之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岑文本博览经史,富有文才。先后上藉田颂和三元颂,文辞很优美,与令狐德荣共同撰写周史,该书史论,也多出自岑文本之手。B.岑文本深得信任,鞠躬尽瘁。太宗准备伐辽,所有筹措谋划,都委托给他,文本接受重任后,精神极其疲惫,最终心力交瘁,在途中患病而亡。C.岑文本清俭自律,不重财富。虽居高官,居住环境却非常简陋,屋里连

25、褥垫、帐幔都没有,有人劝他置产业,他却为承受朝廷的俸禄多而不安。D.岑文本谦逊有礼,不慕名利。旧友故交,即便身份低贱,文本与他们争论起来,也有礼有节,又认为自己是平庸之才,便推辞了兼任东宫官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守此一职,犹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2)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注】京中,指西都长安。作者曾在东都洛阳

26、居住,结识了许多知己好友。后来,他又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其府第在洛阳城西。因马融曾为之写大将军第颂,后人称之为西第。这里泛指豪华府第。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借典故表明自己会像陈遵那样款待昔日好友,使他们尽兴而归。B.颔联以“徒”和“漫”,使景物人格化,形象表现诗人的惆怅心绪。C.首联错落有致地巧用重字“游”和“春”,使气韵回环、节奏和谐。D.尾联诗人托洛城的春光风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构思新颖,造语清新。15.围绕“春”,诗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27、?试做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商隐的锦瑟中“ , ”两句化用庄周、杜宇的典故,营造了一种迷离、凄怨的意境。(2)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运用想象的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是“ , ”这两句。(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作者用行人不吃“嗟来之食”的例子得出“ , ”的结论,来表现自己品格的高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城乡互动与一体化进程使乡村现实更加 ,扩展了乡村书写的经验领域、题材范围与表述空间。这要求作家不仅要在转型过程中聚集乡村新观念、新文化的形成,同时要了解经营

28、、生产等宏观规划。比如,來民利用自媒体工具,直播销售农产品。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流通方式的变化,也 着农民的新形象。作家需要把这些变化通过文学的方式讲述出来。 ,乡村振兴战略涉及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文化创新、生态建设等一系列关乎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生福利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在这种 中,我们要关注乡村的“变”与“不变”。比如,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淳朴民风是传统文化根脉所在,在当下显示出独特的文化价值。环境变了,文化根脉仍在。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生机勃勃 塑造 大而言之 变革B.方兴未艾 塑造 简而言之 变化C.生机勃勃 改造 大而言之 变革D.方兴未艾 改造 简而言之 变化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要求作家不仅要在转型过程中聚焦乡村新观念、新文化的形成,同时要了解生产、经营等宏观规划。B.这要求作家不仅要了解生产、经营等宏观规划,同时要在转型过程中聚焦乡村新观念、新文化的形成。C.这要求作家不仅要在转型过程中聚集乡村新观念、新文化的形成,同时要了解生产、经营等宏观规划。D.这要求作家不仅要了解经营、生产等宏观规划,同时要在转型过程中聚集乡村新观念、新文化的形成。19.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