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及防治农业种植技术栽培技术_第1页
玉米丝黑穗病及防治农业种植技术栽培技术_第2页
玉米丝黑穗病及防治农业种植技术栽培技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玉米丝黑穗病及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又叫乌米。是玉米重要病害。主要为害玉米雄穗和雌穗,雄穗染病,有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黑,有的花器变形增生,颖片增多、延长。雌穗发病时,基部膨大,端部尖而向上弯曲,多不抽花丝,苞叶早枯黄,由一侧裂开,全变成黑粉,膜破黑粉散出后,残留黑色丝状物。玉米丝黑穗病只为害雌、雄穗,使病株无收成。 近年随着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的扩大,玉米品种增多,抗性降低,且地温较低,土壤中玉米丝黑穗病菌菌源量大。黑穗病呈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据推广中心及基层农技人员调查,严峻的地块感病品种发病率达810%,轻的地块发病率达23%。估计今年黑穗病在东北局部地块感病品种中等发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2、: 病菌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成为其次年初侵染源,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幼苗期侵入,为系统侵染病害。玉米播后发芽时,病菌也开头发芽,从玉米白尖期至4叶期都可侵入,随玉米生长发育进入花芽和穗部,形成大量黑粉,成为丝黑穗。玉米连作年限长,早播田发病重,侵染温度15-35,相宜侵染温度2030。土壤含水量低于15%或高于30%不利于发病。 玉米不同品种对丝黑穗病抗性差异显著。病害发生轻重与菌源数量积累关系亲密,连作田发病重,准时拔除病株和深翻,可削减土壤菌源,降低发病。厚垣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731,低于17,高于32不利于萌发。早播、土温低发病重。播种时干旱、

3、播种质量差,覆土过厚,不利幼苗出土,发病重。 防治方法: (一)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的根本性措施。一般双亲抗病,杂种一代也抗病,双亲感病,杂种一代也感病。所以在抗病育种工作中,应选择优良抗病自交系作亲本,以获得抗病的后代。抗病的杂交种有丹玉13、掖单14、豫玉28等。 (二) 播前种子处理 用药剂处理种子是综合防治中不行忽视的重要环节。方法有拌种浸种和种衣剂处理三种。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染途径是种子、土壤、粪肥带菌。玉米在苗期(有人说五叶期以前),土中的病菌都能从幼芽和幼根入侵,所以,药剂防治必需选择内吸性强、残效期长的农药,效果才比较好。三唑类杀菌剂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较好,大面积防效可稳定在60%70%。目前在生产上推广使用以下几种药剂进行种子处理: 1 用有效成分占种子重量0.2%0.3%的粉锈宁和羟锈宁拌种,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20%萎锈灵1kg,加水5kg,拌玉米种75kg,闷4小时效果也很好。 2 速保利按4080g有效成分与100kg种子拌种。 3 用0.3%的氧环宁缓释剂拌种,防效可达90%以上。 4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0.7%用量拌种,或甲基托布津50%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5%0.7%用量拌种。 5 用50%矮壮素液剂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